导图社区 3.8-3.10教学策略
中学教资科目二第三章第八节到第十节教学策略,包括:教学策略的概念、教学策略的类型、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教学评价。
中学教资科目二第五章第三节中学生情绪情感和意志的发展,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自身需要而产生的心理体验。
中学教资科目二第五章第一节中学生心理发展概述,对正处于心理上不断发展不断变化时期的中学生该怎样进行教育和管理?这对于中学老师来说,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
中学教资科目二第四章第六节学习与技能的形成,在教学心理学中,技能分为智力技能与动作技能,两种技能的形成都有各自的过程、特点和相关理论,以及可以对之采取的措施。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资:教育目的
儿童文学的编创
学前课程
教育综合:认知发展教育中的感觉和知觉
儿童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遵循教育规律下的教育创新
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
3.8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的概念
在特定教学情境中为实现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而采取的教学行为方式或教学活动方式
教学策略的类型
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
直接教学
更适合教授程序性的知识与技能,如算术、体育等
以学生学习成绩为中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的有序材料进行学习的课堂教学
适合教授那些学生必须掌握的、有良好结构的信息或技能
接受教学
更适合教授陈述性知识,如历史、文学等
奥苏伯尔在认知结构同化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
可以使学生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适合年龄较大的学习者学习较为复杂、抽象的概念和规则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发现教学(发现学习)
指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
由布鲁纳明确提出,是一种以学生自身活动为主的教学策略,适合小组和个别教学
情境教学
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合作教学
学生以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个别化教学
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进行学习
程序教学(2015)
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自学教学性材料(以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的材料)
贡献最大——斯金纳
基本做法:把教材内容细分成很多的小单元,并按照这些单元的逻辑关系排列起来,构成由易到难的许多层次或小步子,让学生循序渐进,依此进行学习
计算机辅助教学
掌握学习
由布鲁姆等人提出
基本理念:只要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
步骤:将学习任务分成一系列小的学习单元,后一个单元中的学习直接建立在前一个单元的基础上;每个学习单元中都包含一组课,教师编制一些形成性测验;学完一个单元后,教师对学生进行总结性测验,达到掌握要求水平的学生可以进行下一个单元的学习,否则应当重新学习
3.10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
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观点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
整体改革要求全面改革,但全面改革不等于整体改革
我国教学改革的基本趋势
3.9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的概念和功能
概念
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
功能
导向与激励功能
鉴定与选拔功能
诊断与改进功能
反馈与调节功能
管理与教育功能
教学评价的基本内容(2013)
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主要包括知识领域、智能领域和情感态度领域
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
即对教师教学活动效果的评价,是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及其成效所进行的评价
课程的评价
课程是学校教学改革的基础
教学评价的原则
客观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
应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进步、动态发展,着眼于教师的教学改进和能力提高,以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指导性原则
计划性原则
教学评价的类型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根据评价的功能分类
诊断性评价
在学期教学开始或单元教学开始时,对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能力发展进行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进行的比较经常而及时的测评与反馈
目的:更好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以改进教学进程,提高教学质量,而不强调成绩的评定
总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目的是给学生评定成绩
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根据评价的标准分类
相对性评价(常模参照性评价)
主要依据学生个人的学习成绩在该班成绩的序列或常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判定他的成绩优劣,而不考虑他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特点:甄选性强,但不能明确表示学生的真正水平
绝对性评价(目标参照性评价、标准参照评价)
主要依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编制试题来测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将评价结果与评价的客观标准相比较,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而不以评定学生之间的差异为目的
适用于毕业考试和合格考试
个体内差异评价
把评价对象过去和现在的成绩进行比较,或把评价对象的不同侧面进行相互比较、判断的评价
最大优点:充分体现了尊重个体差异的因材施教原则,适当减轻了评价对象的压力
缺点:评价本身缺乏客观标准
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按照评价量化程度或评价分析方法的不同
定性评价
“质”的分析
定量评价
“量”的分析
教学评价的主要方法
测验评价
测验评价的含义
运用口试、笔试、操作测验等多种具体方法,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评价
测验的类型
测验的质量指标
信度
又称测试的可靠度,是指一个测试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
效度
指测试达到测试目的的程度,即是否测出了它所要测的东西
效度高的测试,信度一定高
难度
指测试包含的试题的难易程度
区分度
指测试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即测验是否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
区分度与难度有关
非测验的评价方法
实作评价(表现性评价)
档案袋评价(成长记录袋评价)
量表评价
观察法
调查法
自我评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