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的思维导图,导图从成本管理、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考核五方面展开,对照看看的你成本管理哪里有问题。
据环球网校武立叶老师课件编排,一图看懂全章节内容,知识点系统全面,无需死记硬背,框架式结构清晰明了,轻松掌握知识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CPA战略风险管理、战略实施
substantive procedures
初级会计实务第一章
会计科目
增值税法思维导图
第六章 合同的保全
固定资产
初级会计实务第二章:存货
初级会计实务思维导图
应收及预付款项
八、成本管理
概述
3意义
降低成本,为扩大再生产创造条件
增加利润,提供企业经济效益
取得优势,增强竞争和抗风险能力(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
2目标
总体目标服从于企业的整体经营目标
具体来讲,成本计算目标是为内外部提供成本信息,成本控制目标是降低成本水平
4原则
融合性、适应性、成本效益和重要性原则
7主要内容
事前(成本预测、决策和计划)
事中(成本控制)
事后(成本核算、分析和考核)
本量利分析与应用
对成本、销量和利润进行分析,落脚点是“利”
4基本假设
总成本=固定+变动,销售收入与业务量呈完全线性,产销平衡且结构稳定
边际贡献分析
边际贡献=收入-变动成本=利润+固定成本,衡量产品贡献利润的能力;用以弥补固定成本、满足目标利润
面积
单位边际贡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长度
边际贡献率=单位边际贡献/单价
率
边际贡献率+变动成本率=1
纵轴单价是整体“1”
安全边际分析
安全边际(量)=总销量-盈亏平衡点业务量,体现企业营运的安全程度
安全边际额=安全边际×单价
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总销量
安全边际率+盈亏平衡点作业率=1
经营杠杆系数DOL=M/EBIT=1/安全边际率,两者互为倒数
40%以上很安全
盈亏平衡分析
盈亏平衡点即保本点,此时
利润为0,收入=固定成本+变动成本
销售额=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率
业务量=固定成本/单位边际贡献
作业率=业务量/总销量
降低盈亏平衡点的3途径
降低固定成本总额、降低单位变动成本、提高销售单价
★产品组合5方法
加权平均法(以销售额为权重计算综合边际贡献率)
联合单位法(按固定比例构成的一组产品计)
分算法(先将固定成本按边际贡献比重分配,再视为单一产品)
顺序法(按边际贡献率排序,分乐观法和悲观法)
主要产品法(只看主要产品)
横轴总销量是整体“1”
目标利润EBIT分析
利润分析
超过盈亏平衡点的边际贡献形成利润EBIT
利润=边际贡献-固定成本 =单位边际贡献×安全边际 =安全边际额×边际贡献率
销售利润率=安全边际率×边际贡献率
目标利润=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目标利润业务量=(固定成本+目标利润)/单位边际贡献
目标利润销售额=(固定成本+目标利润)/边际贡献率
若给出税后利润需转换,税后利润=(EBIT-利息)×(1-T)
实现方法(提高销售量或单价,降低固定成本或单位变动成本)
右上角
敏感性分析
敏感系数=利润变动百分比/因素变动百分比
绝对值>1为敏感因素,<1为不敏感因素
目标利润要求变化时允许各因素的升降幅度,表现为敏感系数的倒数
敏感性排序,从大到小按EBIT=(P-Vc)×Q-F中因素出现的顺序
在经营决策中的应用
已知本、量,通过利评价各方案
减产的是边际贡献
已知本、量未知,通过利评价各方案
设量为X,以利为等量关系求出无差别点销量,以销量判断
利是核心
标准成本 控制与分析
标准成本法,是指企业以预先制定的(正常)标准成本为基础,通过比较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核算和分析成本差异、揭示成本差异动因、实施成本控制、评价成本管理业绩的一种成本管理方法
单位产品标准成本的制定
每一成本项目的标准成本应分为用量标准和价格标准
直接材料=单位产品消耗量×原材料单价
直接人工=单位产品标准工时×小时工资率(价格标准)
制造费用=单位产品标准工时×小时制造费用分配率(价格标准)
成本差异的计算及分析
以实际产量为基础
总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成本-实际产量下标准成本 =用量差异+价格差异
价格差异=实际用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 用量差异=(实际用量-实际产量下标准用量)×标准价格
做题要画线段,结果要标明正超支、负节约
直接材料
量差由生产部门承担,价差由采购部门承担
直接人工
效率差异(量差)由生产部门承担,工资率差异(价差)由人事部门承担
变动制造费用
效率差异是量差,耗费差异是价差
固定制造费用
总差异的思路不变,但价、量分不开,因此没有价差、量差之分
两差异(中间插预算,上面耗费差异,下面能量差异)
三差异(能量差异中间插入实工,上面产量,下面效率)
量是核心
分析结果的反馈
作业成本与责任成本
作业成本
相关概念

成本对象(产品、工艺、流程、服务等)
作业中心(成本库)
与传统成本法的比较
对于间接成本的分配,作业成本法更合理
计算(步骤)
1资源识别及费用的确计,2成本对象选择,3作业认定,4作业中心设计,5资源动因选择与计量,6作业成本汇集,7作业动因选择与计量,8、作业成本分配
管理
成本动因分析
作业分析
增值作业(可以增加客户价值)
非增值作业(消除、选择、减少、共享)
作业业绩考核
责任成本
含义
更合理分配间接成本,根据权、责进行考核
责任中心及其考核
成本中心
有权发生并控制成本的单位,不考核收入,只考核成本
只对可控成本(可预见、可计量、可调控)负债
预算成本节约额=预算责任成本-实际责任成本
利润中心
既能控制成本又能控制收入和利润的责任单位
可控边际贡献(评价个人业绩) =边际贡献-该中心负责人可控固定成本 部门边际贡献 =可控边际贡献-该中心负责人不可控固定成本
投资中心
既能控制成本、收入和利润,又能控制投资的责任单位,如事业部、子公司等
投资收益率=EBIT/平均营业资产
剩余收益=EBIT-(平均经营资产×最低投资收益率)
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定
成本型(以标准成本为基础,适用于内部成本中心)
价格型(以市场价格为基础,适用于内部利润中心;仅固定成本则不适宜作定价基础)
协商型(上限是市场价,下限是变动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