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心理学 第五章
心理健康的标准 常见的心理障碍 心理辅导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第五章: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概述
心理健康的含义
无心理疾病
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心理健康的标准
学界未有公认
二、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
小学
多动症
学习困难综合征
厌学症
中学
焦虑症/考试焦虑
概念
个体不能达成目标或不能克服困难,致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形成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
另一个角度看: 包括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恐惧症等在内的各种神经症的共同特征
常见表现
随着考试临近,心情极度紧张
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无法发挥正常水平
考试后持久地不能放松下来
考试焦虑的辅导方法
采用 肌肉放松、系统脱敏等
运用自助性认知矫正程序,自我暗示鼓励
锻炼学生的性格,提高挫折应对能力
佛系看待结果
考前注意情绪调节
恐惧症(恐怖症)
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惧怕 单纯/广场/社交恐惧症
学校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
辅导方法
最常用:系统脱敏法
改善人际关系,营造宽松、自由的氛围
强迫症
神经官能症,焦虑症的一种 2岁和7~8岁是高发期
强迫观念:当事人不由自主的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 强迫行为:反复做不想执行的动作,否则会极端焦虑
森田疗法:忍受痛苦,顺其自然
行为治疗法:暴露与组织反应
药物治疗
建立支持性环境
抑郁症
持久性的心境低落
情绪消极、悲伤、颓废、淡漠,失去满足感和生活的乐趣
消极看待一切
动机缺失
躯体疲惫、失眠、食欲不振
推动他们积极行动感受生活的乐趣
认知行为疗法,发展积极的看法
病情严重需要服用抗抑郁药物💊
网络成瘾
导致了心理异常以及生理性受损的现象
心理干预
人格障碍
由于不适当的压力或问题解决方式,形成了长期固定的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
偏执型
自恋,错的都是别人,敏感多疑,对侮辱和伤害不能容忍并长期耿耿于怀
强迫型
回避型
冲动型
依赖型
反社会型
缺乏同情心; 忽视社会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义务,自私自利不可信赖; 容易冲动,缺乏内疚感
观察学习法 班杜拉,通过奖励矫正不良行为
创建民主的教育氛围
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
学生个体进行积极的自我调适
学校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专门的教育课 个别心理辅导 授课中穿插健康教育知识 杜绝教师伤害学生事件的发生
与家长合作构建社会支持网络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概述
面相全体学生,以正常学生为主要对象, 以发展辅导为主要内容
学校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
目标
基础目标: 防止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
中间目标: 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终极目标: 开发心理潜能,实现自我价值
任务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四有新人
内容
普及心理健康基础知识 树立心理健康意识 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 认识心理异常现象 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
一般原则
教育性原则
全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
保密性原则
学校实施的途径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课程和心理辅导课程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个别心理辅导与咨询
小组辅导(团体辅导)
学校心理辅导
学会调适 调节与适应 (基本目标)
寻求发展 (高级目标)
类型
子主题
基本原则
面向全体原则
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学生主体性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 (个别化对待原则)
整体性发展原则
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
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
强化法
培养新的适应性行为
代币奖励法
行为塑造法
示范法
处罚法
暂时隔离法
自我控制法
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
全身松弛法
改变肌肉的紧张状态,减轻肌肉所引起的酸痛
系统脱敏法
南非,精神病学家 沃尔普,
训练来访者松弛肌肉
建立焦虑层次 (从最轻微到最严重)
在放松状态下,从最底层次开始想象产生焦虑的情境 从想象转移到现实 并能在引起恐惧的情景中保持放松状态 往复直至焦虑情绪不再出现为止
肯定性训练
改善学生的认知方法
认知疗法
来访者中心疗法
🇺🇸 罗杰斯 人本主义心理疗法
理性-情绪疗法
20世纪50年代,🇺🇸艾利斯 认知疗法之一
对于人们所持有的不合理信念 韦斯勒总结三个特征
绝对化要求
过分概括化
糟糕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