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这是一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思维导图,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社会经济学的分析手段,擅长于用矛盾冲突的观点分析社会中利益存在冲突的社会群体,是一套“经典”的社会学理论。事业单位必备思维导图。
该图是关于毛泽东思想的思维导图,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事业单位考试必备。
该图是关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党的建设理论知识点整合,并制成一张思维导图,事业单位考试必备,欢迎参考下载。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党章建设思维导图
国考地理高频考点知识汇总
公考言语理解与表达-选词填空
公务员省考图形推理
法理学笔记
公考申论命题点
法理学
国考判断课总结【注意】
我的行测痛点
公务员考试:申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
哲学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第一性
何为本源,谁是第一性的问题 (本体论问题)
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用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来解释世界的本源(金木水火土)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世界(原子是世界本本质)
辩证唯物主义:用运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世界(批判的吸取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机械唯物论的“基本内核”)------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主观精神;强调人的内心和作用,过分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
客观唯心主义:客观精神;提倡有神论,强调上帝或者神能创造一切
同一性
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认识论问题)
可知论:可以被认识
不可知论不可以被认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革命性:不崇拜任何事物,本性是批判的、革命的
科学性:不仅以科学的发展为基础,通过实践和自然科学的成就正确地揭示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创新性:哲学不是一个终极真理,不是一个自我封闭的理论体系,而是一个无限发展的开放体系
实践性: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源是实践,发展的动力是实践,理论的墓地和归宿还 是实践。2、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和基础
辩证唯物论
物质(列宁提出定义)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意识
意识的概念
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历史的产物,社会劳动在意识产生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基础
从意识的本源看,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意思的形式是主观的
意识的主观能动性:指人们在实践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与作用
1、目的性和计划性
2、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3、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4、对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1、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2、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运动观和时空观
运动与静止:1、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3、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时相对的、有条件的。
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无限的物质世界是由无数个有限的具体事物构成。
唯物辩证法
两大特征
世界的普遍联系:整体与部分
世界的永恒发展: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
三大基本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度,是区分量变质变的唯一标准
否定之否定规律: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实质是扬弃,克服又保留)(坚持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对立统一规律(矛盾)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基本属性)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
五对范畴
原因和结果:揭示事物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
必然性和偶然性:揭示事物发生、发展、灭亡的确定趋势和不确定趋势之间的关系
本质与现象:揭示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之间的关系
可能性和实现性:揭示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相互关系
内容和形式: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实践
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客观物质的社会性活动
特征
直接现实性、直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客观物质性
基本内容
生产实践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科学实践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的本质: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认识的两次飞跃
第一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从实践到认识)(认识的根本任务)
第二次: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从认识到实践)(认识的根本目的)
真理:具有客观性(本质特征)、相对性、绝对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光明日报》)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历史观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社会发展的动力
社会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阶级斗争: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革命:社会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
改革
科学技术
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历史的创造者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人的本质与人的价值
人的本质: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属性分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人的价值: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