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世界近代史-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这是一个关于世界近代史-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及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确立、美国独立战争及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法国大革命与艰难的共和之路、两党制、多党制、资本主义制度的进步性与局限性、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发展。
高中人文地理之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知识总结,包括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交通运输方式与选择、交通运输区位、交通变化的影响等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及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确立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3世纪 《大宪章》
法律至上、王权有限
16-17世纪
1688光荣革命
君主立宪制逐步形成
1689《权利法案》
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
1701《王位继承法》
国王不能为天主教徒,也不能同天主教徒结婚
君主立宪制与责任内阁制
权利分配
君主权利受限
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
内阁掌握行政权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奠定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18世纪形成内阁制度
国王形式任命议会多数派领袖出任首相
批准首相提名各部大臣
内阁实际掌握政府权力
议会可以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使内阁垮台
美国独立战争及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
美国独立战争
背景
根本
18世纪中叶,英国对北美太平洋沿岸13块殖民地的限制与剥削
直接
1775年4月,波士顿克星顿的民兵与英军发生冲突,独立战争开始
过程
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
阐述人民主权思想
第一本人权宣言
宣告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1781年打败英军
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影响
美国独立战争是一场民族独立运动,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联邦共和制
共和制度
1787年宪法
三权分立
国会
参议院
众议院
立法权,批准税收权利
总统
行政权、军权
最高法院
司法权
联邦制国家
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利
各洲政府拥有自治权
不足
承认奴隶制存在
不承认妇女、黑人、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同的公民权利
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
条件
欧洲人压迫排斥有色人种
开拓殖民地
各种文化相互融合和混合,形成了美国文化的多元特征
种族、血统、宗教的多元性
地方自治、勤俭务实、重视教育、创造精神成为北美殖民地文化
种族歧视与白人的文化优越依旧存在
独立战争
推动美利坚民族与美利坚文化形成
1787联邦宪法
权利制衡原则成为美国政治文化的组成部分
自由女神像成为重要符号
种植园经济与奴隶制依旧存在,黑暗
法国大革命与艰难的共和之路
法国大革命
18世纪,资本主义发展被专制制度阻碍
资产阶级的强大
启蒙思想的影响
1789年7月14日
法国民众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
革命冲击了专制制度
资产阶级控制的制宪会议掌握政权
1789年8月
《人权宣言》
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
保护私有财产
1791年议会颁布宪法
新制度基本框架
被斗争反对了
1799年
拿破仑军事政变
军事独裁统治
1804年
《法国民法典》
构成了法国的成文法系
确立了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法律制度
有利
维护了大革命所确立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制度
宣传了自由平等的启蒙思想
不利
帝制
入侵了很多欧洲国家
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原因
通过战争
宣传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推行拿破仑法典
传播启蒙思想
反对者民主意识与民族独立的要求
俄国
1825年12月十二月党人革命
1830年11月波兰民族解放
1838年奥地利、普鲁士革命
两党制、多党制
代表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的政党
定期选举轮流执政
资本主义制度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进步性
生产力巨大发展
商业
商业革命
农业
农业革命
圈地运动
手工业
工业革命
局限性
殖民扩张政策
殖民地掠夺
国内的阶级压迫
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发展
英国法律制度的发展
13世纪大宪章
法律至上,王权有限
君主立宪制
法律体系更完善
英美法系
法国法律制度的发展
建立在罗马法的基础上
受法国大革命影响
以民法典为代表
大陆法系
民法系
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
在国家权利结构层面上
权利制衡
在法律内容上
注重保护个人权利
在司法实践中
程序公正
律师
陪审团制度
无罪敲定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15世纪,西欧封建割据势力被削弱
中央集权加强
宗教改革
打击了教会势力,强化了世俗势力
语言形成
13世纪,英语在官方文件中使用
16世纪,法语作为行政语言
对于民族语言的重视强化了民族认同,促进了民族国家形成
启蒙思想
自由平等思想
民族意识觉醒
国际法的形成
民族国家诞生
国家矛盾加剧
内容
1625年,格劳秀斯《战争与和平法》
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君主为国家代表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合约》
结束混战局面,形成威斯特伐利亚合约体系
外交制度的确立
17世纪,欧洲国家常驻外交使节与外交使团的出现
为国际关系建立规则
用和平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减少战争行为开辟新途径
国际法与外交制度的发展
1815年,维也纳会议
维也纳体系
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
基层治理与社会救济发展
1835年,英国的自治市制度
美国、法国的自治制度
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