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河东薛氏研究》论文
《河东薛氏研究——两晋南北朝时期地方豪强的发展道路》许蓉生、林成西著。此思维导图进行了逻辑的梳理,内容的整理。全文借薛氏二支具有代表性的不同的发展方向(文与军),最后着重陈述了“学术文化对于官僚士大夫政治命运的决定性影响”。
论文《如何看待古希腊自然哲学对近代科学的贡献》,作者吕翠华,(海军工程大学 理学院,湖北 武汉),学术论坛 理论月刊 2006 年·3 月号。
休谟的怀疑论的整理,时空观念:“空间和时间观念不是各别的或独立的观念,而只是对象存在的方式或秩序的观念。”
此本《乡土中国》是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10第一版,为费孝通先生所著。揭示中国乡村社会的本质与特性。后记尤为感人,先生在人生末年回顾自己一生的学术历程,对自己的研究缺点直言不讳,亦勉励后辈青年继续研究,尽到社会学者应尽的责任。“愿我这涓滴乡土水,汇归大海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河东薛氏研究
总体:魏晋之际从蜀地迁徙到河东
大背景
蜀亡之后, 魏、晋政权不断从蜀地向北方迁徙人口,多为强宗大族。
一、河东薛氏的家族渊源 (薛蜀)
根据大背景对其家族渊源做出推测
对薛氏自称“家谱”的辩驳
1、史书毫无记载
2、前后家风判若云泥(诗礼相传——武勇粗豪)
《魏书》载有其家世的基本可靠信息
结论:东薛氏当为原蜀中某少数族的一支, 于魏晋之际, 迁徙到河东地区
二、“西”祖与“南”祖
1、西祖
发祥地:河东汾阴西南部的黄河沿岸
西晋十六国时期:雄厚经济军事实力的地方大豪强(依靠部族武力),与政权关系并不密切。
北魏拓跋氏:关系亲密,重视,尚公主
原因: 1、拓跋氏:欲进攻关中,薛氏所在的河东为战略要地; 2、薛氏:关键时刻的投靠,对政治地位的提高有很大意义。
仕宦:主要限于地方和军事方面,薛氏还未能成为具有全国性影响的大族
西魏、北周、隋
政治发展最迅速
战乱,政权须与地方豪强结合
开始进入中央决策集团
战略要冲:其根据地河东及河西夏阳地区
唐代
薛聪子薛道衡之后(薛收)
薛聪弟薛芳之后(薛绍)
极盛:唐中宗睿宗时期(太平公主集团)
衰落:玄宗开元元年,李隆基一举消灭了太平公主集团
西祖一支在中唐以后的政治实力仍是相当强的(较高的任官率)
总结:不断上升最重要的原因:连绵不断的文化传统
2、南祖
十六国
有相当的地方实力,凭河自保,与西祖一样
北魏拓跋氏
有浓重的豪强色彩
浓厚的割据色彩
445年,卢水胡盖吴于杏城聚众起事“河东蜀”薛永宗起而响应,薛安都也参与其中;西祖房的薛初古拔却出兵平叛。
后 薛安都投奔刘宋
刘宋
家族子弟多以军功出仕,文化熏陶弱,仍保持着武勇豪侠的家风
南朝时,被南方士族视为“河东蜀”,饱受轻蔑甚至侮辱
归魏
在刘宋的皇室斗争中失败,465年归魏
为官者绝大部分为武将和地方官
品行门风:有诸如贪酷、秽乱、奢侈及兄弟分争一类丑闻
周、齐时代
南祖一支已经衰微,其成员不见于史传记载
唐朝
唐朝前期
一度兴起,其作为仍然局限在军事方面
中兴始于初唐大将薛仁贵
勇武豪侠之风沿袭不替
总结:从一支以武力割据河东的地方大豪强,变成了割据河北的藩镇。其豪强性和割据性是一脉相承的
四、总结
两晋南北朝时期地方豪强发展的 大致规律
文的方向
逐渐具备士族的文化特征
社会作用:从地方性、军事性 ——> 全国性和政治性
成为新的士族,跻身于统治阶级上层,社会长时 期的承认和赞许
割据性和军事性的方 向
或以军功获得高官;或割据地方称雄称霸
极易与中央政权或其他政治势力发生冲突而导致衰落甚至覆灭
观点的扩展与升华
学术文化对于在中央集权统治下的中国官僚士大夫的政 治命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而且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这种作用显得愈益强烈
地方豪强演变为士族,文化因素占据重要地位
辅以其他大族发展历程来证明
清河房氏(北朝)
东平毕氏(北朝)
典型的豪强家 风
孝文帝定姓族
最终列为郡姓
与河东传统的两大高门裴氏、柳氏同列
备受轻蔑的“蜀薛”开始跻身北方高门世族,进入上流社会
高门士族
仕宦
学术文化水平
雄厚的地方实力(势力)
与皇族的关系
巴蜀少数民族部落武勇善战
疑问?为何要迁移呢
充实中原地区
消弱蜀地的力量, 以防蜀汉政权死灰复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