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这是一篇关于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的思维导图
编辑于2022-02-27 10:44:31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一、阿拉伯帝国——东西文明的中转站(西亚、中亚)
1、政治稳定,政教合一体制
2、经济繁荣、对外贸易发达
手工业、商业发展;
对外贸易(陆上、海上)发达
城市繁多
3、文化灿烂、东西文明的中转站
多元性;开放性;包容性
原因:征服地区都具有数千年文明的地区,文化积淀深厚;统治者重视文化,并采取招揽各民族优秀人才的政策 ;开放宽容的态度;不断吸收其他民族中的精华,并加以创造改进
积极作用:对西方:造纸术等传入欧洲推动西方社会转型。 对阿拉伯:广泛吸收东西方文化促进社会繁荣。 对中国:阿拉伯饮食文化等对中国产生重要影响。
成就:阿拉伯人融合东西方文化,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 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等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
地位: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影响:①保存并传播了古代西方文化; ②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媒介; ③融合并发展了古代文化
二、奥斯曼帝国——政教合一的大帝国(西亚)
政治:政教合一体制
经济:阻隔传统商路
文化:继承与创新
三、中古印度——宗教繁多的次大陆(南亚)
政治:宗教色彩浓厚
笈多帝国
印度人
种姓制度
宗教宽容政策,佛教盛行,印度教兴起
德里苏丹国
突厥人
中央集权,政教合一。最高统治者称苏丹;地方划分为行省
宗教同化政策, 伊斯兰教为国教
四、日本与朝鲜——借鉴进步的小邻国(东亚)
日本
646年,孝德天皇大化改新
10C,中央集权体制开始瓦解
12C末,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
17C,德川幕府,闭关锁国
封建落后、闭关锁国
政治:形成封建等级制度,天皇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将军掌握实权。
经济:封建小农经济为主
外交:闭关锁国,与中国等有限交往;倭寇侵扰中国;侵略朝鲜。
朝鲜
7C,新罗初步统一朝鲜半岛
10C,高丽王朝
14C,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朝鲜
16C,中朝取得抗日侵略胜利
政治:中央集权体制
文化:以中国儒学文化为中心,相互影响、相互借鉴
阿拉伯传统的继承者, 东西方商路的阻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