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5学生与教师
这是一篇关于学生与教师的思维导图
编辑于2022-03-01 12:45:42学生与教师
学生
学生的本质属性
学生是教育活动的对象
学生具有可塑性、依赖性、向师性
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学生在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性(主动性)、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
学生是处于不断发展中的人
学生和成人具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
学生具有发展的巨大潜在可能性
学生有发展的需要
学生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
现代学生观(新型学生观)
新教学理念下的学生观强调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的身心是有规律的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学生是正在成长的人
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是完整的人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每个学生是独立的、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是责权主体
学生的地位
学生的社会地位
1989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我国制定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一系列法律法规
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教师中心论
赫尔巴特、凯洛夫
学生中心论
卢梭、杜威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既是教育认识的客体,又是发展和自我教育的主体
学生的权利与义务
学生的权力
受教育权
学生在学校各项权力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权利(受完法定年限的教育权、学习权、公正评价权)
人身权
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荣誉权、名誉权
财产权
学生的义务
遵守法律法规
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的概述
含义
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
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作用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中重要条件
师生关系是衡量教师和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师生关系是一种周昂要的课程资源和校园文化
师生关系的构成和内容
师生关系的构成
以年轻一代成长为目标的社会关系
以直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教育关系
学校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以维持和发展教育关系为目标的心理关系
师生关系的内容
教学上的授受关系
人格上的平等关系
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
师生关系的类型(模式)
专制型
命令、权威、服从、疏远
放任型
无序、随意、放纵
民主型
开放、平等、互助
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特征)
尊师爱生(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
民主平等(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
教学相长(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
心理相容(师生之间的群体关系)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
教师方面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
教师的领导方式
教师的智慧
教师的人格因素
学生方面
学生对教师的认识
环境方面
学校的人际关系和课堂的组织环境
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基本策略
了解和研究学生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公正对待学生
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流
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自身人格
教师
教师及教师职业
教师的含义
广义:把知识技能和技巧传授给别人的人
狭义:经过专门训练,在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门人员
《教师法》规定:教师是旅行教育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非职业阶段
人类社会初期,长者为师、能者为师
职业化阶段
中国私学的诸子百家 、希腊的智者
专门化阶段
1681法国世界上第一所师资训练学校
中国最早的师范教育产生于清朝末年
1897盛宣怀在上海开办南洋公学
专业化阶段
教师职业的基本特征(性质)
教师职业是一门专门职业(专业性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1994《教师法》从法律角度确立了教师的专业地位
教师职业是以教书育人为职责的创造性职业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教师的职业角色和职业形象
教师的的职业角色(多样化)
传道者
传递社会传统道德和正统价值观念
授业解惑者
知识的传授者、人类文化的传递者
示范者
学生的榜样
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
父母与朋友
学习者和学者
教师被认为是智者的化身
研究者
学生心灵的培育者、学生心理的保健医生、心理医生
教师的职业形象
道德形象
基本形象
文化形象
核心
人格形象
学生亲近或疏远的首要因素
教师劳动的特点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复杂性
教育目的的全面性
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教学任务的综合性
创造性
因材施教
教育内容、方法、手段不断更新
教育机智
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师能够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二正确的进行判断,随机应变的采取及时、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长期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长期育人目标
间接性
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以学生为中介实现教师劳动的价值
教育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主体性
教育教学过程就是教师直接用滋生的知识、智慧、品德形象学生的过程、
教师劳动工具的主体化也就是教师劳动的主体化
示范性
教师的言行举止会成为学生的仿效对象
教育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连续性
教师的劳动没有严格的交接班时间界限
广延性
教师劳动没有严格的劳动场所界限
教育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劳动方式的个体性
教育教学活动主要是通过一个个教师的个体劳动来完成的
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教师的劳动成果是集体劳动和多方面影响的结果
教师的权力与义务
主要权力
教育教学权
教育教学权是指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的权力
自主的组织课堂教学
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明确其教学内容和进度
针对不同的教育教学对象,在教育教学的形式、方法、具体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实验和完善
教师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而必须具备的基本权利,也是教师最神圣的权利
科学研究权(学术活动权、学术自由权)
管理学生权(指导评价权)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生成绩的权利
获得报酬权(薪资休假权)
民主管理权
教师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议学校管理的民主权利。
进修培训权
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和进修的权利
主要义务
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旅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
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普及法律
制止学生不良行为
提高自身水平
教师的职业素养
教师的道德素养
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热爱学生
核心
以身作则
教师的知识素养(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
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辛涛、申继亮、林崇德) 本体性知识 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 条件性知识 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实践性知识 课堂情景知识以及相关知识 文化知识 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知识
精深的专业知识(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
核心
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宽厚的文化素养)
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
教师的能力素养(现代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2014年 ,***四有好老师 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 有扎实知识、有人爱之心
语言表达能力
准确、简练,且具有科学性
清晰、流畅,具有逻辑性
生动、形象,具有启发性
语言和非语言手段的巧妙结合
组织管理能力
确定合理目标和计划的能力
引导学生的能力
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
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
教师的专业发展
内涵
教师群体专业发展
职业不断成熟,逐渐达到专业标准,并获得相应专业地位的过程
教师个体专业发展
由一名新手教师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发展过程
内容
专业理想(专业精神)的建立
是教师专业行为的理性支点和专业自我的精神核心
专业知识的深化和拓展
专业能力的提高
教师专业素质最突出的表现
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
专业自我的形成
发展途径
师范教育(职前教育)
新教师入职指导(入职培训)
在职培训(在职教育)
自我教育
浮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