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健康管理师 技能 第三章 健康指导
健康管理师考试大纲 第三章健康指导
编辑于2022-03-02 07:23:53健康管理师 技能 第三章 健康指导
健康教育
对生活方式的管理
是健康管理的
基本策略
和重要方法
是慢性病预防
与健康管理
的基本内容
生活方式指导
基本内容
营养指导
食物多样,谷物为主
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多吃蔬果,奶类大豆
适量鱼禽,蛋和瘦肉
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杜绝浪费,新兴时尚
简化为:
食物多样,谷物为主
动物性食物和油脂,摄入过剩
谷物过度精加工,营养元素丢失
以上增加慢性病发生的风险
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成人每天能量需求
轻体力
男2250kcal,女1800kcal
重体力
增加300~500kcal
多吃蔬果,奶类大豆
蔬果不足,是世界十大,死亡高危因素
蔬果微量元素丰富,可降低脑卒中、冠心病、胃肠道癌症、糖尿病风险
优质蛋白,适量吃
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盐6,油25~30,糖50,水1500~1700,酒:男25女15
珍惜食物,按需备餐,分餐不浪费
体力活动指导
身体活动的测量
方法
通常用能量消耗表示
实际应用中
一次运动的
身体负荷量
一段时间里
各种体力活动的加和
类别
运动强度 的测量
心率、代谢当量、自我感知运动强度
心率
目标心率/靶心率
是运动强度的监测目标
测量方法
颈动脉或四肢动脉触摸
有线或者无线仪器检测
最大心率
=220-年龄
中等强度心率
=60%~75% X 最大心率
代谢当量
指相对于休息时
身体活动的能量代谢水平
单位METs
1MTEs
=每分钟每千克体重
消耗3.5ml的氧
或每千克体重每小时
消耗1.05Kcal
=4.4KJ
1kcal=4.184KJ
强度分类
高强度活动:≥6METs
中强度活动:3~5.9
低强度活动
1.0~1.5(阅读,看电视,玩手机,用电脑,等静态活动)
主观用力程度
对运动负荷量
和主观用力程度
的感觉
可以反映身体实际承受负荷
的大小
分级
6~7 非常轻
8~9 很轻
10~11 有点累
12~13 稍累
14~15 累
16~17 很累
18~19~20 非常累
最大程度的轻松感:6
中等强度
11~12~13~14
极度疲劳:20
肌肉力量和耐力 的测量
肌肉力量
概念
是肌肉用力
的能力
测试力量
用可重复
3次以下
的负荷
包括
静力或等长力量
测试限于
指定肌群和关节角度
不能全面反映肌肉力量
动力测试
控制良好姿势、全范围关节活动
完成的动作
所对抗的UI大阻力测定值
为特定肌肉或动作
的特异指标
肌肉耐力
概念
肌肉持续用力
或重复用力
的能力
测试耐力
给定频率、重复抗阻力
动作的
次数。
如蹲起次数
用可重复
12次以上
的负荷
包括:
综合阻力(重量)、时间(频率)、重复次数
日常体力活动水平 的测量
日常体力活动水平
包括职业、业余时间、出行往来、家务
等各类活动
测量指标
能量消耗
计算方法:
以日志形式记录
一天中各种体力活动
的情况和时间
综合不同活动形式
的强度
根据代谢当量
计算能量消耗
计算公式
能量消耗=体质(kg)X 代谢当量(kcal/(h·kg) X 运动时间(h)
行为观察
机械或电子装置监测
问卷调查
间接观察
职业分类
参与的运动项目
运动干预
干预目的
改变
不利于健康的
久坐少动的
生活方式
减少
缺乏运动和运动不足
人群
的比例
指导合理运动,
避免
运动伤害,
预防和辅助治疗
疾病,
降低
医疗费用,
提高
生命质量
干预内容
运动训练前
常规体格检查
目的:
降低不适当运动造成的
疾病和意外伤害
有关信息搜集
运动内容 和运动量
推荐 普通人:
每周 至少完成
大肌肉群 参与的
有氧运动
150分钟
中等强度的
或75分钟
高强度的
或上述组合
肌肉力量练习
2~3天
每次15~20分钟
柔韧性和平衡
2~3次
日常 应该做到
少静多动
减少久坐不动行为
运动进度
强度、时间和频率
应循序渐进
影响因素
个人体质、健康情况、年龄、训练目标
意外情况和不适
的预防及处理
医学监督
预防和应急处理
体力负荷与运动反应
运动反应的关键环节:
运动疲劳、恢复、适应
测量和分析这些环节变化
了解机体适应程度
判断健康效益和意外风险
运动计划的调整
提高身体的适应和耐受程度
或者降低慢性疲劳损害
对运动形式和内容的不适应进行必要的安排
健康状况 和运动能力 再评估
缘由:
随着运动训练的持续,机体运动能力提高
身体健康和疾病状况,也可能发生改变
这些变化
会改变机体的
运动反应
影响机体的
运动耐受力
改变运动的
意外风险
因此,针对个体情况
需要定期再评估
运动伤害
常见伤害
外伤
关节周围软组织
和肌肉组织
内伤
出汗脱水
低血糖
影响因素
身体内在承受能力
外部体力负荷量
预防伤害的关键
是把握体力负荷的度
度
运动强度、时间、频度、进度;
特定运动技能的熟练程度,和其他有关情况
预防 和自我保护
运动处方
概念
是根据个体身体条件
制定的运动锻炼
强度、时间、频度和进度
的计划
以及为保证锻炼的安全有效
对运动前中后
作出相应的自助和医学监督
的安排和措施
不仅仅是锻炼计划
包括保障措施——医学监督和随访
运动意外伤害的风险 和促进健康的效益
效益
通过耐力、肌肉力量、身体平衡、关节灵活柔韧性的锻炼
增加抵御骨关节系统伤害的能力
改善冠状动脉的功能
降低心肌缺血的风险
降低各种心血管意外的长期风险
风险
运动外伤
日常生活也会发生
缺乏锻炼反而容易运动外伤
适度的体力负荷和肌肉锻炼
关节灵活性和平衡能力提高
增加了抵御伤害的能力
缺乏运动锻炼
肌肉无力吸收关节承受的负荷
使关节受力增大
加速软骨磨损
是关节损伤的重要原因
过度负荷增加外伤风险
控烟指导
成瘾行为
也称作“依赖性行为”
指各种生理需要以外的
超乎寻常的嗜好
指成瘾后表现出的
一系列心理、行为表现
成瘾
指养成该嗜好的过程
致瘾原
导致人上瘾的物质。
能使上瘾者
产生强烈的欣快感和满足感
特征
已成为生命活动的必需部分
可观察到强烈的心理、生理、社会性依赖
一旦终止成瘾物质的使用
将立即引起戒断症状;
恢复成瘾行为
则戒断症状消失,同时产生欣快感
形成过程
诱导
形成
巩固
衰竭(躯体、心理、社会功能方面)
影响因素
内在因素
即是人格特征
被动依赖
过度敏感
性格内向
高级意向减退或不稳定
情绪不稳和冲动性
外在因素
社会环境
社会心理
文化
传播媒介
团体效应
家庭影响
预防、矫治、健康促进
控烟策略
总策略
渥太华宪章提出的
健康促进五大活动领域
来进行设计
制定公共卫生政策
建立支持环境
加强健康教育及社区行动
发展个人技能
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健康教育计划的制定
计划设计的原则
目标原则
前瞻性原则
弹性原则
从实际出发原则
参与性原则
计划制定的目标
总体目标
具体目标
是对总体目标
更加具体的描述
包含
具体的、量化的、可测量的
指标
用以
解释和说明
计划总体目标的
具体内涵
4W1H
对谁?
实现什么变化(知、信、行、发病率)
多长时间内实现?
什么范围内?
变化程度多大?
健康教育的干预策略
是实现健康教育目标的
措施、途径和方法,
是每一项具体干预活动
的指导思想
包括
教育策略
环境策略
政策策略
针对群体的策略
提高目标人群的认知和技能、
改善物质环境、
改善社会环境
针对个人的策略
依靠教育策略
学习健康知识
解决个人问题
以群体为基础的教育计划书的制定
计划书的内容
摘要、前言、总体目标、具体目标、方法、评价、经费预算、参考资料
具体目标
认知目标
行为目标
健康目标
评价内容
过程评价
包括实施活动的内容
指标的监测
效应评价
主要评定
行为和环境改变
结局评价
主要评定
发病率、死亡率的下降
生活质量的提高
经济和社会效益
传播材料
针对个体的
传单
折页
手册
针对群体的
宣传栏
招贴画/海报
标语/横幅
DVD
跟踪随访
沟通技巧
在人际沟通活动中
为有效达到预期目的
而采取的
语言和非语言
的方式方法
说话技巧
使用熟悉和能懂的语言
口气和蔼亲切
讲话速度适中
声音高低起伏
发音吐词清晰
语气生动
适当重复重要的和不懂的话
有停顿,避免长时间一个人说
避免专业词汇,使用通俗语言
恰当运用举例引证、示范和演示
倾听技巧
不仅仅是认真和专心地听
还包括从听到的信息中,
了解对方的意图和情感,
概况听到和理解的要点
尽可能地多听,留意听,
努力发现对方对某一问题
了解程度和看法
不轻易打断,耐心听完
始终保持耐心和礼貌
利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
表示在认真听
使对方感到轻松和受到尊重
不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不轻易评论对方的话
不应在对方讲话时
被其他事情干扰
对敏感问题
善于听出画外音
捕捉真实的信息
提问技巧
注意对方的表情和感受
创造轻松愉快的交流气氛
不要问题接着问题的问
使对方感到所提问题
与自己利益相关
才能吸引对方注意并促使回答
对敏感问题的提问
先问一般性问题
再逐步深入询问
不要单刀直入
注意选择适宜的
交谈环境、时间和地点
使用开放型问题
避免使用封闭型问题
才能了解到对方的
态度和观点
探究型问题
应特别注意
口气缓和、态度轻松
不可用质问语气
要想收集到真实信息
不能用诱导型提问
问题尽量简练、明确
不提复合型问题
观察技巧
细心、全面、敏锐
反馈技巧
及时恰当反馈
促进交流的进行
非语言传播技巧
是指运用身体语言、类语言和时空语言
的传播技巧
即借助视、听、触等感官
分享信息,增进交流效果
的一些技巧
包括
动态体语
点头yes摇头no
微笑握手示友好
亲切注视表尊重
类语言
服饰整洁,仪表端庄
时间语
提前到达、准时赴约
可以给人信赖感
空间语
安静整洁的环境
给人以安全和轻松感
之间不要有大障碍物
置身于有利交流的
空间和距离
有利于增进交流
有效随访的过程
事前准备
总结前一阶段的进展
确认对方目前的需求
达成共识
安排下次的随访时间
人际传播的应用
讲课
同伴教育
演示与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