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管理经济学》(吴德庆等;人大出版社;第七版)-绪论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课,勤劳的小蜜蜂逢考必过,加油。
编辑于2022-03-02 10:45:52《管理经济学》绪论
一、 管理经济学的概念
定义
1. 从任务角度
研究
传统经济学理论
微观经济学
经济分析方法
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
2. 从决策角度
选择
整合梳理——可供选择的方案
比较分析——找出最优方案
最能实现企业目标的方案
对比
目标不同的原因
1. 经营活动受外部条件限制
政策
资源
2. 企业短期目标
多样化
以利润为决策准则
兼顾其他条件和目标
追求满意而非最大利润
3. 企业长期目标
企业价值最大化
即:未来预期利润的现值之和
研究对象
二、 企业管理决策
内容
1. 战略:运营、新品开发等
2. 人事:人员配备、甄选、培训等
3. 组织:组织结构设计等
4. 财务:筹资、投资等
5. 营销:制定策略、建立渠道等
决策的概念
定义
决策即选择
多个可行,选一个最优
条件
1. 决策目标:明确
2. 决策者:素质较高
3. 信息资料:较充足
4. 理论和方法:科学
步骤
1. 确定目标
2. 界定问题
3. 找出问题原因
1. 【找出】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即变量
2. 【估计】因素影响问题的程度:即建模
找出
1. 关键变量
2. 变量之间的因果联系
使决策
1. 方法简化
2. 科学化
3. 定量化
4. 提供可行方案
1. 【忌】遗漏可能的方案
2. 【评】
1. 粗选:迅速淘汰
2. 精选:少数保留
5. 数据收集与估计
渠道
1. 内:各部门
2. 外
1. 查阅报告:政府部门、信息机构等
2. 购买数据:信息公司等
3. 调研信息:直接获取
6. 评估方案,选择最优
7. 实施与监控
目的
1. 了解方案实施结果
2. 判断是否符合目标
补充:影响因素 (《管理学》;周三多等)
决策主体
1. 态度
1. 风险厌恶型
2. 风险爱好型
3. 中立型
2. 能力
1. 认知:切中要害
2. 获取信息:加速提质
3. 沟通:影响方案通过的可能性
4. 组织:影响方案实施的效率和效果
3. 价值观
1. 事实成分:决策的起点
2. 价值成分:决策的影响因素
4. 关系融洽程度
影响
沟通效率
决策成本
问题性质
1. 紧迫性
1. 时间敏感型:重效率
2. 知识敏感型:重质量
2. 重要性
高层重视
群体决策
慎重决策
组织自身
1. 组织文化
1. 保守型:维持
2. 进取型:创新
2. 信息化程度
影响决策
效率
质量
3. 环境应变模式
指导决策
思考
选择
外部环境
1. 环境形势
1. 稳定:中层决策
2. 变化:高层决策
2. 市场结构
1. 竞争程度高:市场导向
2. 垄断程度高:生产导向
3. 主体地位
1. 买方市场:看市场需求
2. 卖方市场:看生产能力和条件
三、 管理经济学的基本方法
边际分析法
1. 体现:向前看的决策思想
2. 贯穿:管理经济学始终
3. 适用:一切经济决策
目的:解决最优化问题
1. 规则
1. 无约束条件下,最优业务量的确定
无约束
1. 产量
2. 资源
3. 价格
4. 广告
边际利润
1. 为正,增加业务量
2. 为负,减少业务量
3. 为0,业务量最优
2. 有约束条件下,资源/业务量的最优分配
有约束
1. 资源一定,分配方式,利润最大
2. 广告费一定,选择媒介,效果最大
3. 生产任务一定,组合资源,成本最低
资源有限 业务既定
1. 边际收益
相等
总收益最大
2. 边际成本
相等
总成本最低
2. 函数关系
边际值即因变量的变化率
1. 一个变量
一阶导数
2. 多个变量
一阶偏导
3. 变形
1. 边际分析法
变量的微量(或单位)
2. 增量分析法
决策
影响
1. 收入
2. 利润
3. 成本
四、 企业的概念
1. 定义
企业
是
1. 以盈利为目的
2. 组织各种生产要素
3. 经过转换
4. 提供产品或劳务
1. 消费者
2. 其他企业
经济实体
2. 性质
存在理由
节约交易成本
生产产品的总成本<不生产产品的成本
最优企业规模
交易费用的增加=节约
企业在市场中的合理边界
具体
外部交易成本高:扩大规模
内部管理成本高:缩小规模
基本特征
1. 独立自主经营
2. 自负盈亏
3. 产权明晰(最根本特征)
影响
1. 企业
1. 真正独立决策
2. 自主参与竞争
2. 市场
1. 发挥竞争机制
2. 有效配置资源
3. 定位
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细胞
体现
1. 提供产品和服务,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
2. 创造就业岗位,是居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3. 贡献税收,保证政府部门运转
作用
1. 企业配置资源效率,是市场配置资源效率的基础
2. 企业经济效益,是国民经济整体经济效益的基础
4. 目标
确定者
企业的所有者
即投资人
分类
1. 短期目标
多样化
利润
不是唯一目标
而是重要目标
1. 兼顾统筹
2. 调动各方
利益相关者
1. 投资人
1. 合理的利润
2. 足够的回报
2. 顾客:购买意愿
决定企业成败
技术改造
提质增效
3. 债权人:到期偿还
4. 员工
1. 优厚的报酬
2. 满意的福利
3. 良好的工作环境
为生产或销售产品提供劳务
5. 政府
遵守法令
1. 产品质量
2. 反垄断和不正当竞争
3. 防止污染
4. 劳动关系
照章纳税
6. 社会公众
保持良好的公众关系
建立良好的形象和声誉
2. 长期目标
实现长期利润的最大化
企业价值
未来预期利润收入的现值之和【详见第八章】
优点
促使管理人员
1. 坚持长期行为促使
2. 在决策时考虑
1. 收益的时间性
2. 经营的风险性
企业目标与经理行为
“委托-代理”
1. 所有者:企业价值最大化(股东财富)
2. 经理人:个人利益最大化(高薪和福利)
对策
1. 内部:建立健全对经理人员的管理机制
监督
激励
2. 外部:造就竞争性的市场环境
充分竞争且有效率
资本市场
业绩差,被收购,职位不保
人才市场
业绩差,被淘汰,工作不保
5. 成本
会计成本
1. 属于历史成本
2. 反映:企业使用资源的货币支出
3. 未反映:企业使用资源的总代价
经济成本
1. 机会成本
定义
当资源不用于本用途
而用于其他用途(最好用途)的价值(收入)
根源:资源的稀缺性
实质:资源的优化配置
将有限的资源使用在
最有价值的地方
所付代价/所作牺牲最小的地方
2. 内涵成本
非实际支出
会计账目不体现
3. 外显成本
实际支出
会计账目体现
机会成本
6. 利润
1. 会计利润
销售收入-会计成本
内涵
1. 表示:实际收入>支出
2. 反映:经营增加的货币收入
3. 目的:报告企业盈亏
投资依据
征税基础
不能用于决策
2. 经济利润
销售收入-机会成本 销售收入-(外显成本+内涵成本)
资源优化配置的指示器
1. 为正:本用途资源价值最大,配置最优
2. 为负:本用途资源价值低于其他,配置不合理
3. 为0:企业利润即“正常利润”
正常利润
1. 投资者的最低报酬=投资其他相同风险的事业可能得到的收入
2. 属于机会成本
全部机会成本的组成部分
3. 属于经济成本
决策的基础
与资源配置有关的经济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