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简答题(汇总)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简答题(汇总)
编辑于2022-03-04 14:49:23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简答题(汇总)
简述知识中心课程论的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代表人物: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斯宾塞、布鲁纳
(1)以学科知识为中心,分科教学
(2)按照知识逻辑体系进行编排
(3)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知识传授
简述学习者中心课程论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
(1)以学生为中心
(2)按照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进行编排
(3)强调学生的经验、兴趣、需要,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简述泰勒的目标原理
(1)学校应努力达成什么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3)如何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如何确定这些教育目标是否达到?
泰勒原理可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
泰勒原理可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即:
(1)确定课程目标;
(2)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
(3)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
(4)根据目标评价课程。
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在内容上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
(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
(3)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材还要考虑到我国社会发展现实水平和教育现状,必须注意到基本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学校的适用性
(4)在教材的编排上,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
(5)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6)教科书的编排要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
简述课程的三种文本表现形式及其作用
课程计划又称教学计划,是根据国家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制定的 有关学校教育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①指导思想
②培养目标
③课程设置及说明(开设哪些科目是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
④课时安排
⑤课程开设顺序和时间分配
⑥考试考查制度和实施要求。课程计划是课程的总体规划,是指导和规定课程 与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校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课程标准、编写教科书和设计其他教材的依据。
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某门学科的内容及其实 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课程标准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教材是根据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编制的、直接用于教和学的书籍与工具。教科 书是教科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在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
简述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 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 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课程门类和课程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变课程“难、繁、偏、日”和过于注重 书本知识的现关,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善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学习 的现状,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 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 校本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
简述新课改强调的综合实践课的內容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 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简述教学的基本任务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和实践能力
(3)发展学生体力,促进学生的健康
(4)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
(2)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3)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4)课外辅导
(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筒述备课的要求
(1)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一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2)写好三个计划一一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
简述上课的具体要求
(1)目标明确
(2)内容正确
(3)方法得当
(4)表达清晰
(5)组织严密
(6)气氛热烈
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
(1)认识的间接性
(2)认识的交往性
(3)认识的教育性
4)认识的简捷性
(5)有指导的认识
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教学的发展性规律)
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1)心理准备
(2)领会知识,这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查效果
上好一堂课的标准
①目标明确②内容正确③方法街当◎结构合理①语言艺术⑥板书有序
⑦态度从容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的要求
作业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
作业分量要透当,难易要适度:
布置作业要明确规定完成的时间与要求:
教师应坚持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
课内作业与课外作业相結合:
对学生作业的指导要恰如其分,对学生所犯的 错误要及时指出。
直观性原则基本要求
①正确选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②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
③要重视送用言语直观。防止直观的不当和滥用。
启发性原则基本要求
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启发的首要问题。
②房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還我思维能力。
③鼓励学生动手,培养学生然立解决问题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基本要求
①书本知识要注重联系实际。
②蛋祝培养学生运甩知识的能力。
③正确处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④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讲授法基本要求
①要注意肩发诱导学生:
②认真组织教学内容:
③讲究语言艺术:
④组织学生听讲。
谈话法/问答法基本要求
①准备好同题和谈话计划:
②提出问题要明确。
③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思考:
④做好归纳、小结。
教学方法选用的依据
教学目标和任务的要求
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学生特点
教学时陶、设备条件
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优点:
①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经济有效大面积培养人才:
②有利于学生获陶系统的科学知识。
③有利于发拌教师的主导作用:
④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
⑤有利手加速苷及敦育和发展教育事业:
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
缺点:
①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②不利于培养学生探素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③不能很好地适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④不利于因材施教:
⑤不利于学生之间真正的交流和启发。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
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并不完全成正比:中等程度 的动机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②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会随者学习活动的庭易程 度而交化:
任务软容易,最佳动机水平较高:
任务难度适中,最佳动机水平也适中:
任务越困產.最佳动机水平越低。
这足耶克斯一多特森定律,简称,倒U形曲线。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培养
①了解满足学生需要,促进学习动机产生(需委理论)
②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说练:(成被动机理论)
③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板含,获得自我效能
激发
①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②正确指导结果妇因,促使学生維线务力:
③根据作业產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④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表达明确的期望
设置合适的目标
影响迁移的因素
①相似性(学习材料的相似性、学习目标与学习过 程的相似性、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②原有认知结构(学习者原有的知识背景,这是产 生迁移的基本条件
③学习的心向和定势(定势的影响可以是消极的, 也可以是积极的
促进迁移的教学措施
①精选教材:
②合理编排教学肉客:
③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①传授学习策路,提高迁移意识。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
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并不完全成正比:中等程度 的动机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②动机强度的聚佳水平会随着学习活动的意易程 度而交化:
任务较容易,最佳动机水平软商:
任务难度适中,最佳动机水平也适中:
任务越困难,最佳动机水平越低.
简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发展智力又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两者相互联系,辩证统一。
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又要重视知识的掌握,要防止单纯抓知识或只重视智力发展的片面倾向。
如何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性的关系
(1)教师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学生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如何贯彻循序渐进教学原则
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还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由具体到抽象;
(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3)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
简述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启发性、趣味性;
(2)讲究讲授的策略与方式;
(3)讲究语言艺术。
德育内容包括哪些
(1)政治教育。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阶级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社会 科学教育。
(2)思想教育。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革命 理想和革命传统教育、劳动教育、自觉纪律教育。
(3)道德教育。包括有关道德知识学习、传统美德教育、审美及情操教育、社 会功德教育,以及道德思维能力、道道德情感、信念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等。
(4)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分三个方面,即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择业知道。
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如何贯彻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 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 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
(1)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2)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
(3)德育要有计划和系统的进行。
如何贯彻长善救失原则
长善救失原则也称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 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学生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的 消极因素,促进学生道德成长。
贯彻这一原则应遵循
(1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
(2)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3)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