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读书笔记
一本能改变自我的神作,通过大脑系统、潜意识、元认知、专注力、学习力、情绪力等思维规律,让你真正等看清世界,洞悉底层的内在规律,从而促使我们自我改变。整理了一个星期,免费为大家提供。关注我,提供更多的免费导图模版。
编辑于2022-03-09 14:54:39该合集包含互联网从业人员常用的知识合集,主要包含UI设计、交互设计、产品设计、运营设计、短视频运营、新媒体写作等等,涵盖范围广,内容丰富,希望对各位宝子有帮助。
该合集汇总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慢性肾病、通风、肿瘤和心脏病等7种慢性病,从基础的生理代谢入手,追本溯源剖析病因,把慢性病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捋清楚,让患者明白自己到底是怎么生病的,并且该如何饮食。
该合集中包含抖音直播创业的四大模块以及其他的相关知识,四大模块主要为学习准备,破冰破圈,提升技巧,收获成功,一共分为23个子模块,抖音直播创业人必备知识体系
本思维导图为宝子们提供了小红书创业思路,AI宠物定制也成为了新宠,暂时没有方向的朋友们可以尝试尝试,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该思维导图主要讲述的是抖音直播创业的第三大模块“提升技巧”,主要涵盖直播专业名词,抖音推流机制,如何拉流量、接流量、稳流量、做数据,如何布局一场完整的直播以及直播各阶段如何突破等内容,抖音直播创业人必备课程
该思维导图主要讲述的是抖音直播创业的第二大模块“破冰破圈”,主要涵盖开播前的准备,首播怎么播,二播怎么播以及如何锻炼直播能力和怎么克服恐播,抖音直播创业人必备课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该合集包含互联网从业人员常用的知识合集,主要包含UI设计、交互设计、产品设计、运营设计、短视频运营、新媒体写作等等,涵盖范围广,内容丰富,希望对各位宝子有帮助。
该合集汇总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慢性肾病、通风、肿瘤和心脏病等7种慢性病,从基础的生理代谢入手,追本溯源剖析病因,把慢性病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捋清楚,让患者明白自己到底是怎么生病的,并且该如何饮食。
该合集中包含抖音直播创业的四大模块以及其他的相关知识,四大模块主要为学习准备,破冰破圈,提升技巧,收获成功,一共分为23个子模块,抖音直播创业人必备知识体系
本思维导图为宝子们提供了小红书创业思路,AI宠物定制也成为了新宠,暂时没有方向的朋友们可以尝试尝试,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该思维导图主要讲述的是抖音直播创业的第三大模块“提升技巧”,主要涵盖直播专业名词,抖音推流机制,如何拉流量、接流量、稳流量、做数据,如何布局一场完整的直播以及直播各阶段如何突破等内容,抖音直播创业人必备课程
该思维导图主要讲述的是抖音直播创业的第二大模块“破冰破圈”,主要涵盖开播前的准备,首播怎么播,二播怎么播以及如何锻炼直播能力和怎么克服恐播,抖音直播创业人必备课程
大脑:重新认识你自己
大脑:
重新认识你自己
三重大脑
本能脑
源于 爬行动物 时代,主管本能
情绪脑
源于 哺乳动物 时代,主管情绪
理智脑
源于 灵长动物 时代,主管认知
高低之分与权力之争
生活中做的大部分决策往往源于本能和情绪,而非理智
理智脑对大脑的控制能力很弱
理智脑发达的人
1||| 立足长远,主动走出舒适区
2||| 为潜在的风险克制自己,为可能的收益延时满足
3||| 保持耐心,坚持做那些短期内看不到效果的“无用之事”
4||| 抵制诱惑,面对舒适和娱乐时,做出与其他人不同的选择……
焦虑:
焦虑的根源
焦虑之战
人类的安全感源于在某一方面拥有的独特优势:或能力,或财富,或权力,或影响力。
直面焦虑
第一,完成焦虑
日程安排太紧完不成而焦虑
第二,定位焦虑
错误的定位会让人导致焦虑
第三,选择焦虑
选择太多也会让人陷入焦虑
第四,环境焦虑
如因家庭、工作的影响
第五,难度焦虑
书难读,文章难写,技能难学
焦虑的根源
想同时做很多事,又想立即看到效果
急于求成,想同时做很多事;避难趋易,想不怎么努力就立即看到效果。
耐心:
得耐心者得天下
对耐心的误解
一万小时定律
坚持21天就能养成一个习惯
缺乏耐心,是人类的天性
社会中的精英通常是那些能更好地克服天性的人, 他们的耐心水平更高,延迟满足的能力更强。
认知规律,了解耐心
复利曲线
前期增长非常缓慢,但到达一个拐点后会飞速增长。

舒适区边缘
无论个体还是群体,其能力都以“舒适区—拉伸区[插图]—困难区”的形式分布

成长权重对比
改变量﹥行动量﹥思考量﹥学习量
即对于学习而言,学习之后的思考、思考之后的行动、行动之后的改变更重要,如果不盯住内层的改变量,那么在表层投入再多的学习量也会事倍功半;因此,从权重上看,改变量﹥行动量﹥思考量﹥学习量(见图1-5 
平台期
学习进展和时间的关系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种线性关系(学多少是多少),而是呈现一种波浪式上升曲线
怎样拥有耐心
首先,面对天性,放下心理包袱,坦然接纳自己
其次,面对诱惑,学会延迟满足,变对抗为沟通。
最后,面对困难,主动改变视角,赋予行动意义。
潜意识——生命留给我们的彩蛋
模糊:
人生是一场消除模糊的比赛
学习知识,消除认知模糊(内部)
学习知识的目的是“消除模糊”,而获取知识的方法也是“消除模糊”,目的和方法相统一
提升思考能力的方法正是不断明确核心困难和心得感悟,并专注于此。
拆解烦恼,消除情绪模糊(外界)
任何痛苦事件都不会自动消失,唯一的办法就是正视它、看清它、拆解它、化解它,不给它进入潜意识的机会,不给它变模糊的机会;
心理催眠师 通过唤醒潜意识里的痛苦事件,让患者重新面对它、看清它、从而将其彻底化解。
已经进入潜意识,也要想办法将它挖出来
到底是什么让自己烦躁不安?
具体是什么让自己恐惧担忧?
面对困境,我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挖掘
坦然地承认、接纳那些难以启齿的想法,让情绪极度透明
里清外明,消除行动模糊
1||| 行动力不足的真正原因是选择模糊。
2||| 人类面对不确定性时会不自觉逃避
3||| 在诸多可能性中建立一条单行通道,让自己始终处于“没得选”的状态。
4||| 领先的群体都有意无意地做着同一件事:消除认知、情绪和行动上的模糊
感性:
顶级的成长竟然是“凭感觉”
潜意识的智慧
“凭感觉”——察觉潜意识发出的信息。
凭感觉学习
熔断不读书法
1||| 为什么刚才这个点让我有启发?
2||| 我能够把这个启发点用在3个不同的事情上吗?
3||| 这个启发点有没有其他类似的知识?
4||| 只取一个全书最触动自己的点,然后尽可能去实践、改变。这样读书不仅收获更大,而且也不会焦虑。
5||| 在拉伸区内学习难度最小、需求最贴合、见效也最快,很容易产生心流
凭感觉寻找人生目标
目标是存放我们热情和精力的地方。
觉醒者会用感知力来代替思考力
1||| 《美好人生运营指南》观点
·这个世界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你最想帮助哪些人?
什么事让你废寝忘食?
你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最让自己感动?
你最让人感动的时刻是什么?
如果没有任何经济压力,你会如何度过余生?
闲暇的时候,你关注最多的是哪方面的信息?
2||| 《坚毅》观点
设想你即将离开世界,回首一生会为什么事情而后悔?
想一想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
你年轻的时候是怎么度过闲暇时光的?
如何捕捉感性
(1)“最”字法。
(2)“总”字法。
(3)无意识的第一反应。
(4)梦境。
(5)身体。
(6)直觉。
元认知——人类的终极能能力
元认知:
成长慢,是因为你不会“飞”
“万物之灵”的根源
就是最高级别的认知,它能对自身的“思考过程”进行认知和理解
元认知能力的差异
被动元认知
主动元认知
从被动到主动,这是一个转折点。当一个人能主动开启第三视角、开始持续反观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时,就意味着他真正开始觉醒了,他有了快速成长的可能。
重新定义
自我审视、主动控制,防止被潜意识左右的能力。
元认知如何改变我们的命运
反观,是元认知的起点。
你能意识到自己在想什么,进而意识到这些想法是否明智,再进一步纠正那些不明智的想法,最终做出更好的选择。
如何获取元认知能力
第一,从“过去”端获取,包括学习前人的智慧和反思自身的经历。
第二,自身的经历更是一种独特的财富。
第三,如果说学习和反思是静态的,那处于当下的、动态的自已又该如何主动运用元认知呢?很简单,启用你的“灵魂伴侣”啊!
第四,提高元认知能力的方法有很多,但最让人意想不到是下面这条——冥想。
自控力:
我们生而为人就是为了成为思维舵手
成长就是为了主动控制
一方面是侧重学习、理解、记忆、运算的认知能力
另一方面则是侧重观察、反思、判断、选择的元认知能力
一定要在选择节点上多花“元时间”。
成为自己人生的思维舵手
元时间通常分布在“选择的节点”上,比如一件事情、一个阶段或一天开始或结束时。
在选择的节点审视自己的第一反应,并产生清晰明确的主张。
专注力——情绪和智慧的交叉地带
情绪专注:
一招提振你的注意力
“行动”如躯体,“感受”如灵魂
随着行动越来越熟练,我们不再去耐心感受行动,身心开始分离
身心分离会对我们的情绪状态和能力提升产生持续的负面影响
分心走神的原因与危害
分心走神的原因
觉得当下太无聊,所以追求更有意思的事情
觉得当下太痛苦,于是追求更舒适的事情。
分心走神的伤害
分心走神还会造成 拖延和低效
分心会导致 生命质量变差。
收回感受,回归当下
1. 烦恼就会慢慢减少
2. 精力就会更加旺盛
3. 情绪就会更加平和
4. 身体就会更加柔软
5. 感知就会更加灵敏
6. 思考就会更加深入…
身体感受永远是进入当下状态的最好媒介
学习专注:
深度沉浸是进化双刃剑的安全剑柄
人类情绪和能力优劣的根本差异
主动选择信息的能力
人类情绪和能力的优劣差异来自于对自身注意力关注方式的差异
深度沉浸
沉浸能力强的人时常处于支配层
沉浸能力弱的人时常处于被支配层
深度沉浸的方法
刻意练习
第一,有定义明确的目标。
第二,练习时极度专注。
极度专注不仅是学习的关键,也是灵感的来源。
第三,能获得有效的反馈。
第四,始终在拉伸区练习
极度专注
奥克利曾在《学习之道》
第一种是“意识”的专注模式
第二种是“潜意识”的发散模式
大脑在学习的时候有两种模式
变聪明的秘诀:
先保持极度专注,想不出答案时再将注意力转换到另一件与此毫不相干的事情上
灵感和答案往往会在由专注切换到放松,即 由意识到潜意识
学习力——学习不是一味地努力
匹配:
舒适区边缘,适用于万物的方法论
好的成长是始终游走在“舒适区边缘”
找一个自己能坚持做下去的方式,比单纯按照标准化的时间和方式做更重要
会做但特别容易错或不会做但稍微努力就能懂
距离太远的,我们都把握不住
距离我们太远的事物,我们通常无法把握,无论它们是令人痛苦的还是令人享受的。
做选择是一件极为耗能的事情,如果没有与之匹配的清醒和定力,绝大多数人最终都会被强大的天性支配,去选择娱乐消遣
一切为了匹配
拆解目标
几乎所有的行动达人都是拆解任务的高手。
提炼目标
在拉伸区练习的一大特点就是要有关注点
深度:
深度学习,人生为数不多的好出路
何为深度学习
被动学习
如听讲、阅读、视听、演示,这些活动对学习内容的平均留存率为5%、10%、20%和30%
主动学习
如通过讨论、实践、教授给他人,将被动学习的内容留存率提升到50%、75%和90%。
缝接
可见“缝接”是深度学习的关键,而大多数人只完成了“获取知识”,却忽略了“缝接知识”这一步,因此,他们的学习过程是不完整的
教授
逼迫自己获取高质量的知识以及深度缝接新知识,再用自己的语言或文字教授他人,是为深度学习之道。
如何深度学习
(1) 获取高质量的知识
(2) 深度缝接新知识
(3) 输出成果去教授
如何改进现有
一是尽可能获取并亲自钻研一手知识
二是尽可能用自己的话把所学的知识写出来
三是反思生活。
当一个你精心打磨的作品打动了别人,它产生的影响力将 远比每天都写但缺乏深度的思考要大得多
深度学习的好处
深度学习能磨炼理智,还能提升跨界能力
关联:
高手的“暗箱”
无关联,不学习
有效阅读的三个步骤
1||| 知道信息点
2||| 关联信息点
3||| 行动和改变
关联意识的强弱
一部分人以孤立的思维看待事物,喜欢花大量时间收集和占有信息
另一批先行者则更喜欢拨弄信息之间的关联,从而在不知不觉间变得聪明了起来。
事不关己,不关联
知识的获取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是否与自己有关联,以及这种关联有多充分。
你需要明确的目标或强烈的需求才能知道那些需要关联
如何获取关联能力
首先,手中有锤子。
其次,输入足够多。
再次,保持好奇心
最后,常说一句话
思维准则:但凡收获一个感悟、了解一个观点或是学到一个知识,只要触动了自己,就要想办法让它效率最大化,而效率最大化的办法就是主动关联到别处,并让自己的行动发生改变。
体系:
建立个人认知体系其实很简单
知识与认知的区别
他人的认知体系并不一定符合自己
个人成长的目的已经不是“知道和理解”了,而是“判断与选择”
帮我们做决策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包括尚未启动但是能解决问题的
知识不一定能给我们带来认知能力,而认知能力必然包含有效的知识。
这部分有效的知识是能帮助我们判断、选择、行动、改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也是本节要重点阐述的
个人成长领域,没有最优、最确定、最权威的认知体系,只有最适合我们当前状态的认知体系
只学让自己触动的
避免只关注形式上的完整
读书时寻找 触动点
体系的本质就是用独特的视角将一些零散的、独立的知识、概念或观点整合为应对这个世界的方法和技巧
打碎各家的认知体系,只取其中最触动自己的点或块,然后将其拼接成自己的认知网络
不管是读书、上课,还是自我反思或与人交谈,都是贴近自己的成长方式
触动是最好的筛选器
触动学习法
潜意识的感性能力可以通过情绪触动,识别与自身需求结合最紧密的内容
紧紧地抓住这些内容就可以让自己处在舒适区的边缘,高效学习、快速提升
每日反思
每日反思把最触动自己的那件好事或坏事,都写下来复盘,写得越细越好。
一个触点转化为一个认知晶体
触动的知识和自己体系连接
一是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解释新知识,这会促使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对新知识做出反应。
二是在需要的时候能够顺利提取知识,提取不出来的知识就是伪触动。
三是在生活中能够经常练习或使用这些知识,因为实践是产生强关联的终极方法。
打卡:
莫迷恋打卡,打卡打不出未来
动机转移,动力扭曲
打卡的动机转变,由为了坚持某项活动演变成为了打卡而打卡
由于动机转变,打卡的连续性被中断以后,会觉得打卡就没那么必要了
认知闭合,效能降低
认知闭合需求。
人们面对一个模糊的问题时,就有给问题找出一个明确的答案的欲望
行为上一件事若迟迟没有完成,心里就总是记挂,期盼着早点结束
大脑确定性
我们之所以有这种心理是因为人类的大脑喜欢确定性,不喜欢未知或不确定性。
任务心态
在任务心态的驱使下,人们关注的是完成情况,对任务本身没有更大的热情。
任务心态,身心分裂
任务心态会破坏身心合一的状态
个体生命的本质意义就在于身心合一
你越是提醒自己要专注,你就越容易分神
你若是全身心思考、体会事物本身,自然就能专注了
两个策略,轻松改变
用记录代替打卡
这样做没有打卡的任务压力,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到活动本身,而不是完成任务上
设下限,不设上限
完成目标毫无负担,且此时刚好进入学习状态,精力旺盛,就愿意顺着惯性继续学下去
反馈:
是时候告诉你什么是真正的学习了
无反馈,不学习
理智脑
要努力、学学学(有远见但很弱小)
本能脑、情绪脑
要反馈、玩玩玩(短视但很强大)
本能脑和情绪脑是学习的发动机
有作品意识才有未来
教是最好的学
用是最好的学
输出倒逼输入
请用作品说话……
痛苦也是一种反馈
首先,分享不是随意分享半成品,而是尽最大力气将作品打磨成 自己当前能力范围内可完成的最好的样子。
其次,制定分享策略,展示给那些能力不及你的人。
最后,冷静客观地对待打击。
所有痛苦都是上天给我们的成长提示。
愿你从此不再平庸
真正的学习成长不是“努力,努力再努力”,而是“反馈,反馈再反馈”
休息:
你没成功,可能是因为太刻苦了
主动休息的秘密
感到精力不足,就停下来主动休息
保持专注的危机
科学的模式应该是:极度专注+主动休息,如此反复。
意志失控的根源
毕竟克服困难和抵制诱惑都需要消耗意志力
自控高手,是一个善于主动休息、保持平衡的人
能拯救你的“番茄”
番茄工作法
极度专注、主动休息、循环往复。
刻苦,是一种宏观态度
轻松,是一种微观智慧
行动力——没有行动世界只是个概念
清晰:
一个观念,重构你的行动力
珍惜每天的礼物
纯净的注意力
底层的系统规律叫“增强回路”
注意力的使用同样遵循这个规律,最初的选择会影响行为自动增强的方向。
注意力的增强回路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最初的选择
清晰力才是行动力
一切都只知道个大概,这对提升行动力来说,是很致命的。
清晰力,也就是把目标细化、具体化的能力——行动力只有在清晰力的支撑下才能得到重构。
一招建立清晰力
(1)待办事项
(2)计划完成
(3)实际完成
(4)备注
做规划的目的并不是让自己严格地按计划执行,而只是为了让自己心中有数
成长是个系统工程
行动力的提升因素不单一
要事第一
提高清晰力
只是单方面,成长是个系统工程
缺少人生目标
一味追求行动力无异于缘木求鱼
有自己热爱的事
比行动力本身要重要得多
一切源于“想清楚”
你陷入怠惰、懒散、空虚的情绪中动弹不得时,往往是因为你的大脑处于模糊状态
傻瓜:
这个世界会奖励那些不计得失的“傻瓜”
成长中的悖论
想先看到结果再行动的人往往无法看到结果。
想不清楚的时候依据前人的假设推进,这样离目标会更近
依靠低维度的认知和经历,我们很难看清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思考很重要,但光想不做,贻害无穷。
突破阈值
突破阈值才能进入新世界
当自己停不下来的时候,表示已经突破了阈值,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做一个有理有据的“傻瓜”
如果你觉得别人讲的道理有理有据,而自己暂时无法反驳,碰巧自己又非常想做这件事,那就相信他们说的是对的,然后笃定地行动
不适则改、适则用
行动:
“道理都懂,就是不做”怎么破解
认知,其实是一种技能
学习任何一门技能,本质上都是大脑中的神经细胞在建立连接
仅仅“知道”是无法形成反馈闭环的,只有经过大量的练习,让大脑相关的神经元形成强关联,反馈闭环才能经由“做到”这个节点得以形成。
一开始做不好很正常
大脑学习机制,学习背后都是相关神经元从少到多、从弱到强的关联过程。
我们能做的其实很少
不发生真正改变的学习都是无效的学习
当“改变”成了读书学习的最高标尺后,我们的学习量还有可能下降
懂得百点不如改变一点。真正的成长不在于自己懂得了多少道理,而在于自己改变了多少。
道理都是“空头支票”,改变才是“真金白银”
情绪力——情绪是多角度看问题的智慧
心智带宽:
唯有富足,方能解忧
稀缺心态,让人变笨
贫穷确实会使人变笨,是因为贫穷造成的稀缺俘获了人的注意力,进而降低了人的心智带宽。
心智带宽
心智带宽,就是心智的容量,它支撑着人的认知力、行动力和自控力。
任何能制造压力的事件都会挤占我们的心智带宽
注意力被吸引,就有可能进入稀缺状态,进而降低心智带宽,做出不明智的行为。
急于求成,焦虑丛生
同时面临很多任务的时候,人们心智带宽就会降低,反而没有了行动力和自控力
抵制诱惑和欲望无一不消耗我们的心智带宽
唯有心智富足,方能解忧
第一帖,保持环境觉知,理智选择。
第二帖,保持目标觉知,少即是多
第三帖,保持欲望觉知,审视决策。
第四帖,保持情绪觉知,谨慎决定。
第五帖,保持闲余觉知,自我设限。
单一视角:
你的坏情绪,源于视角单一
世界是多维的,而我们只有一双眼睛
性格和脾气好坏,取决于他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成为一台更好的相机
每个生活环境不同、经历不同、学识不同,看待问题,理解层次和还原程度也不尽相同
总有一个更好的视角
生活种擅于找到闪光点并放大,忽视其他不足之处。
大师修炼之路
摆脱单一视角
一是勤移动。
二是善学习。
三是要开放。
四是寻帮助。
五是多运动。
六是常反思
游戏心态:
幸福的人,总是在做另外一件事
幸福源自主动掌控
人类有三种天生的内在需求
关系需求
能力需求
自主需求
不想做但必须做的事情
生活灰暗无趣,然而面对压力,我们真的就只能承受吗?
困难和压力把人的情绪和注意力抓得死死的,让你很难看到其他角度。
只是在做另外一件事
解决“不想做但必须做的事情”
我并不是在做这件事,我只是在做另外一件事。
动机转移
事情本身并不重要,我们只是在通过它获取另外一种乐趣,顺便把这件事给做了
早冥读写跑,人生五件套——成本最低的成长之道
早起:
无闹钟、不参团、不打卡,我是如何坚持早起的
早起之路
名人都有早起的习惯
巴菲特每天6∶45起床;
乔布斯每天6点左右开始工作;
潘石屹每天4点起床,6点开始晨跑,8点前开始工作……
中岛孝志的观点
第一,每天4点起床,把全天分成三段
4点~12点:第一个8小时用于完成过去的工作
12点~20点:第二个8小时用来铺垫未来的工作
20点~次日4点:第三个8小时用于休息
第二,有关睡眠的脑科学理论。
第三,放弃闹钟。
潜意识会被搅得一团糟
第四,抓住大脑工作的高峰期。
早上7点左右,这时,人的工作效率非常高
早起带来了什么
一、规划。
清晰的时间安排
二、跑步。
强健的体魄
三、反思。
良好的精神状态
四、读书或写作
专注的学习环境
五、困难的工作
从容的工作心态
早起的一些注意事项
一、初期会有一个相对痛苦的适应期。
二、循序渐进、难度匹配。
三、按状态起床。
四、中午需要午休一次。
五、不打扰他人。
六、提前准备。
七、明确遇到哪些情况时可以不早起。
冥想:
终有一天,你要解锁这条隐藏赛道
不可不知的“七个小球”
人脑意识处理问题的个数在7加减2,基本在7个左右浮动
冥想,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到呼吸上,让7个小球同时做一件事
冥想练习,人大脑皮层表面积增大,大脑灰质变厚
大脑皮层表面积和大脑灰质厚度是影响人聪明程度
保持情绪平和,不过如此
冥想不是心灵修炼活动。而是用知识去观察它
阅读:
如何让自己真正爱上阅读
人做决定两个层次
第一个是“情绪决定”
第二个是“理智决定”
换个角度看阅读
理想
想要快速成为一个行业的高手,最好的方法就是和行业专家交流,直接向他们请教
现实
书籍是传承思想的最好介质,顶级的思想都能从书籍中找到,只要选书得当,就能以极低的成本找到行业里顶级的思想
读书就是用最低廉的成本获取最高级的成长策略
几乎所有的书籍都是智者看待事物、做选择、决策的过程
阅读,让人拥有高密度的思考
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没有不每天阅读的,一个都没有
阅读是一个技术活
一、读书要先学会选书。
选书比读书本身更重要。
二、阅读是为了改变
注重“改变”,很多阅读障碍就会立即消失。
三、高阶读书法
第一个是要特别注意自己在阅读时产生的关联
第二个是读写不分家
写作:
谢谢你,费曼先生
费曼先生和费曼技巧
学习要努力琢磨它们究竟在讲什么,它们的实际意义是什么,然后用自己的话将其重新讲出来。
费曼技巧就是通过自己的语言,用最简单的话把一件事情讲清楚,最好让外行人也能听懂。
用简单的语言
先用合适的故事引起对方“感性小人”的兴趣和注意,然后把想要表达的道理通过“感性小人”转达给“理性小人”
用自己的语言
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达就是在调动自己的千军万马。
而写作时如果不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转述,则是无用的。
运动:
灵魂想要走得远,身体必须在路上
好的事物往往是“正相关”的
身体好和头脑好也是正相关的呢
运动的人,体内生态系统犹如一汪清泉
不运动的人,体内生态系统则更像是一潭死水
运动能够使大脑长出更多的新的神经元
好的模式是“运动+学习”
大脑神经联系更紧密,从而更容易学习、交流、进步
运动之后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将会是很可惜。
如何正确地运动
让自己保持做有氧运动时有些气喘的状态
好的运动方式一定同时包含有氧运动和复杂运动
四肢发达,头脑更发达
运动更大的意义不在于健身而在于健脑
结语 一流的生活不是富有,而是觉知
每日反思
描述经过——以便日后回顾时能想起当时的场景
分析原因——多问几个为什么,直到有深度的启发
改进措施——尽可能提炼出一个认知点或行动点。
“每日反思”至少暗含了三大底层原理。
一是符合“触动学习法”
二是运用了“元认知”
三是遵循了“刻意练习”的原则
认知晶石
生命质量和密度将远远超过那些不反思的人
开始行动
一是不要被形式所缚。
反思的最终目的是改变,而不是形式的完美
二是尽量提炼认知点或行动点。
尽可能提炼出具体可操作的认知点和行动点
三是列行动清单
避免反思点过多而忘记
四是对自己极度坦诚。
一定要对自己极度坦诚,把心底最真实的想法挖出来
五是要多阅读
找到更多的触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