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破除幸福误区 跳出思维局限
心理学角度审视什么是幸福以及获得幸福的途径。探寻人类原本幸福需求,摒弃社会毒鸡汤。
编辑于2022-03-10 17:56:13破除幸福误区 跳出思维局限
一、人的心理到底 是如何运转的
1.为什么你在关系 里总是陷入痛苦
剖析痛苦与冲突的新视角
象与骑象人
象
骑象人
四种自我分裂
心灵与身体的分裂
左脑和右脑的分裂
理性和感性的分裂
控制化和自动化的分裂
三种障碍
无能的意志力
心理干扰
冠冕堂皇的理由
2.你看待自我的方式 决定了关系是否幸福
感觉不幸福原因
1、情感启动效应
2、负面偏好
3、强大的遗传基因
改变思维方式
必须改变
1、冥想
2、认知疗法
3、百忧解
二、对幸福关系 的两大定义
3.你想如何被对待就如 何对待别人(互惠原则)
通过对大量婚姻情感和个案的研究呢,我们就会发现这样的一个情况,那些关系出现严重问题的夫妻之间,他们常常会念叨一些与互惠原则关联很紧密的话,比如他们会说在关系里我没有被公平的对待,比如他们会说我有很多的不甘心,比如他们会指责对方,凭什么你要这样对待自己,这样来对待我,有时他们也会换一个更隐晦的方式来讲,说以前你如何如何,所以现在我才如何如何等等,所有这些描述,大家在日常生活里大约也十分熟悉吧。对于关系冲突较大的夫妻来讲,他们要么觉得关系里缺少互惠,十分的不公平,要为自己寻找引导,要么就会有一方觉得自己已经提供了互惠,而对方没有理解,对方抱怨不公平是可笑的。恰恰是因为各自都觉得自己委屈,没有因为受到互惠的愉悦和满足,很多关系问题才常常都得不到解决。现在呢,让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些常见的亲密关系中的与互惠有关的问题,和现象。
互惠是与爱处于同等地位的,凌驾于所有价值之上的原则。互惠是一种本能
对于关系冲突较大的夫妻来讲,他们要么觉得关系里缺少互惠,十分的不公平,要为自己寻找引导,要么就会有一方觉得自己已经提供了互惠,而对方没有理解,对方抱怨不公平是可笑的。恰恰是因为各自都觉得自己委屈,没有因为受到互惠的愉悦和满足,很多关系问题才常常都得不到解决。
常见亲密关系中与互惠有关的问题
与性别的刻板印象是有关系
因为对方的心性别而意识不到自己需要尊重和珍惜对方的付出
女性认为:男方就应该多付出,付出了获得交往资格或刚达标准
男性认为:认为婚后家务、生娃都是女性的事,一点家务都不做 对女方感觉一直处在一个孤军奋战的状态。
都只看到了自己的付出,但看不到对方的付出
比如夫妻两个人,主外一个主外,一个主外内,主外的希望家里的爱人看到自己在外面打拼好辛苦,而主内的只希望爱人多一点在家来帮自己分担烦恼的家务,因为这些看起来说起来不起眼的家务实在是挺令人疲惫的,但是当两个人都觉得自己做的那部分是很不容易的,对方付出的是应该的,那两个人都会有委屈,和不值得的感觉。那在这个部分其实不分男女,只要两个人感觉是一样的那都是一样的。
不管是否看到对方的付出,都要求把我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把他个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满足了自己的需求后再看看自己的心情,心情好就满足对方,心情不好就不满足对方。那这种满足自己去必须的,满足伴侣就看心情的想法,它很明显就违背了互惠的原则。那对方当然就越来越体会到失衡。
先付出我先不计较,但我认为你应该可以按 我期待的方式来回应你,让我得到一个满足
先付出我先不计较,但我认为你应该可以按我期待的方式来回应你,让我得到一个满足,这样的情况,虽然有考虑到互惠,但是只是寄希望于互惠,其实那么这多少有一些以付出为原油来满足自己,有这样一个嫌疑,而且一旦不能够得到满足,就会各种抱怨,指责。就像我们大家常说的做了,还不落好。做了还让别人没法感激你,别人为什么没法感激你?因为对方在你这里感受到你的好的都是沉甸甸的压力,那都是对我的要求,那对方肯定会觉得这不是一个互惠的原则,这是一个束缚。那我们说这的确不是一个我们发自内心的,自愿的互惠,而是一个有条件的互惠,所以这是一个契约的感觉,不是一个主动互动下的一种情感交流
寄希望于互惠,是一种有条件的、契约的互惠
给人压迫感,你的付出都是对我的要求
无论那种情况,一旦我们 在关系里体会不到关系的 平衡,那么关系里的问题 就会慢慢呈现
以上那种情况,一旦我们在关系里体会不到关系的平衡,那么关系里的问题就会慢慢呈现。事实上,婚姻是将两个有独立性的个体,有独立的需求的个体放在一起。对于其中的任何一个个体来讲,首先她都有一套自洽的逻辑,但是如果两个个体想要和谐的相处,他们可能一开始靠感情与本能来平衡,就算有失衡的地方,那用感情来弥补一下,因为感情我不计较,但是对于长期相处的伴侣的来讲,如果仍然只看自己的逻辑,那么两个逻辑冲突的部分就会像石粒一样慢慢磨损掉彼此的感情。当感情被消磨到一定程度时,两个个体之间的润滑就不够了,矛盾就会频繁的发生,只有当伴侣之间有意识的去注意这个平衡,有意识的为关系主动的投入,同时在接受伴侣的付出时可以珍惜,并且注意感谢,注意施与授的平衡,亲密关系里互惠的原则才会得到充分的体现。对伴侣中的任何一个人来讲,可以从伴侣那接收到爱,那被爱,被在意的需求就可以得到满足。而自己付出有被珍惜被看到,那么我需要被尊重被肯定的这个需求也会得到满足。互惠原则从根本上来讲满足的是伴侣之间在施与授的平衡中呈现出来的彼此内在的依附需求的满足。尽管我们已经是成年人了,但是在我们身心深处,都有一颗脆弱而柔软的心,我们都有对伴侣的本能的依附的需求。我们都有相当一部分的需求,只有我们的伴侣才可以满足的。这个部分就是我们的依附需求,要想让我们的依附需求都可以被满足,我们就需要彼此之间相互合作,遵循互惠的本能,从而让我们可以愉悦的,幸福的,长久的链接在一起。
只有当伴侣之间有意识的去注意这个平衡, 有意识的为关系主动的投入,同时在接受伴 侣的付出时可以珍惜,并且注意感谢,注意 施与授的平衡,亲密关系里互惠的原则才会 得到充分的体现
互惠原则从根本上来讲满足的是伴侣之间在 施与授的平衡中呈现出来的彼此内在的依附 需求的满足
互惠原则的应用
我们要可以完整的投入到关系里面去
而不是说我们先要对关系做一个决定。或者要求我们的伴侣给我们一个保证。我们在面对关系时,尤其是在面对一个比较糟糕的关系时,我们特别想要有一个决定,有一个标准答案,好知道后自己就可以知道做什么了,而实际上,关系糟糕或紧张时,恰恰是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做才感觉有这么糟糕,这时我们会非常想要这个决定,我们越得不到这个决定我们就越想要这个决定。这个时候我们最好的做法是我们先侵泡在这段关系里,无论感觉到苦与不苦我们都先泡着,直到我们可以面对这一切为止,当我们在关系里慢慢可以平静自处时,这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奇特的现象奇特的事情就会发生了。你的伴侣也会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平静下来,你是什么样子,别人就会根据你的样子来调整他的策略,这正是互惠原则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所以,好好的泡在你的关系里,投身进去,那么你的伴侣就会知道,他和你原来就是一直在一起的,而不是被你抓在手里去控制,有时候又被你抛到门外去。这样他在确知你在的时候,他才有了靠近你的可能性,
不是说我们先要对关系做一个决定。或者要求我们的伴 侣给我们一个保证,好知道这个决定后知道之后怎么做。
实际上,关系糟糕或紧张时,恰恰是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做才感觉有这么糟糕
最好的做法是我们先侵泡在这段关系里
你是什么样子,别人就会根据你 的样子来调整他的策略,这正是 互惠原则的一个重要的表现
经常的,用心的,好好的去观察你的伴侣, 然后试着模仿他的一些做事的方式
这个模仿不是对伤害性行为的模仿, 不是要你在这个时候以牙还牙,以眼 还眼,他做的糟糕,我做的同样糟糕
我们真正需要模仿的是那些我们的配 偶们的伴侣的一些可以释放善意的言 行,那些我们可以看到他善意的部分, 至少是没有刻意伤害的部分。
他遇到困难与压力的时候,你去雪中送炭
到他遇到困难与压力的时候,你去雪中送炭。这一点很好理解,但做起来我们有的时候,在雪中送炭的同时会伴随一些糟糕的行为,比如我们一边帮助对方一边说着风凉话,一边去触及对方的自尊,或者提醒对方的愚蠢或对方对不起你的地方,大家还记得我们之前课程里我们说好的情感启动效应吗?如果当你雪中送炭时你还同时有这些令人反感的言行出来的话,那么我们可以很肯定的说对方接受到的目标刺激是你的帮助,与你的让他反感的言行这个启动刺激,给他的感觉是相反的,那么他有可能就会拒绝你的帮助,或者他不感谢你的帮助,或者他觉得呢,接受了你的帮助也没法和你亲近,所以你雪中送炭的时候你要注意,要知道你的善意被他吸收到多少,就会成为他反馈给你的一些重要的指导信息。
注意雪中送炭的同时要避免一些糟糕行为
风凉话
触及对方自尊心
提醒对方是多么愚蠢或对不起你
雪中送炭的时候你要注意,要知道你的善意被他吸收到多少
锦上添花
让关系和正 向的情绪连接
传统教育中,越亲近的人越泼冷水,越要做那个提醒的人
你真正要做的是让他高兴个透,让他觉得他是有可以自豪和 骄傲的事情的。可以与他一起开心的人,容易让他感觉亲近
保持伴侣之间的共有时间
一是呢伴侣之间一定要保持有二人的时间,有意识的在属于你们两个专门的时间里去相互交流。 二是在交流的过程中呢,不会被打断和批判,如果我们可以有私密的时间与空间,可以安全地表达自己的感受,那么吐露心声也并不是那么的艰难,总之即使是伴侣之间也一样是需要注意互惠原则的,既然关系是相互的,那么我们到底是要互惠美好还是交互伤害就完全取决于我们的选择了,当我们可以做到互惠,我们呢就可以不讲自己讨厌的事情加注于爱人身上,我们就可以做到用我们喜欢的方式去尝试爱护配偶,这样我们自己也会感觉到更舒服,我们的关系也会更亲密好,今天的课程呢,就到这里谢谢大家的倾听。
伴侣之间一定要保持有二人的时间
在交流的过程中呢,不会被打断和批判
4.拒绝揣测,没有谁能 真正懂得谁(自以为是)
引入
实际生活中我们并不会针对别人的行为来作出反应, 而是我们会依据自己心中以为的别人的行为来作出反 应。【道德审判、虚伪的人性等】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大卫帕金斯指出:一般人都会采用说我 先选定我自己的立场,然后我再来找支持我自己立场的证据
我们不断的试图用努力讲理的办法去改变另一个人的认知,就是很可笑的
为什么还要这样做?
虚伪人性
道德虚伪
我们去不断的试图用努力讲理的办法去改变另一个人的认知,就是很可笑的,可惜的是我们大多数人都在锲而不舍的继续做这件诲人不倦毁己不断的事情,可是为什么我们知道这样无效还会继续反复去做呢?富兰克林给出了这样一个结论,要当一个讲理的人,其实很容易,不管你想做什么事情,你都可以帮自己找到或编出一个理由。看到了吗?我们会这样做并不一定是我们真的有道理,而是说我们会帮助自己来证明自己有道理,不管证明的方式是否合理,只要我们可以帮助自己,把自己的行为表述的看起来很合理,在道德可接受的范围内可以让其他人感觉可以理解,那么我们就会认为自己好像也是有道德的,即使我们的内心你觉得这件事真的说起来是不够道德,那也不重要了,这种重视道德的表象甚于重视道德真相的做法,
人性本能的去先做判断,再编造理由与说辞证明判断。
无意识的自我膨胀
虚伪人性的第3个真相是无意识的自我膨胀,这一点指的是我们在与别人进行对比时,要么膨胀自己的价值,要么贬低别人的价值,在现实的情境中呢,我们并不总是处于什么都一清二楚的状况里,更多的时候我们是处于模糊的情况下,我们会莫名的高估自己。自己的价值。自己的付出,自己的善意,自己的影响,对于其他人的付出呢,我们有时候会低估,但当我们获得一些依据啊,数据证据啊,通常我们就会将对别人的评估慢慢的拉到一个客观的状态,也就是说我们会改变对别人的这个评估,可是呢,即使我们会得到一些凭据依据,那在不是足够完全透明的状况下,我们仍然呢不会根据这些依据来调整我们对自己的评估,而是我们只会根据这些依据来调整我们对别人的评估,这一点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去理解伴侣,关于家庭责任承担里面那个全职太太们,总是愤慨丈夫不理解自己的辛苦而打拼的先生,会觉得只有自己一个人在扛着这样的扛着,这个家这样的一些现象。
指的是我们在与别人进行对比时,要么膨胀自己的价值,要么贬低别人的价值
首先高估自己,低估别人(善意、付出、影响等)
然后获得一定的证据依据以便调整评估
但更多的是调整对别人的评估而不是对自己的高估
可以很好的理解全职太太为什 么总是觉得自己是一个人在扛 着家庭而不理解在外打拼的丈夫
就是天真,实在论
这一点正是阻 碍关系和谐发 展的最大障碍
指我们以为我们每个人看到的感觉到的世界是最真实的世界,我们相信自己看到的真实,每一个人也都看得到,所以别人应该跟我有一样的想法。如果别人跟我有不同的想法,那么就要么是他根本就没有看到真正的事实,要么就是他们被自己的利益集团有意识形态所蒙蔽。
所以呢,其他人都是会受自身意识形态及利益所影响的,只有我自己例外,只有我自己看事情才是实事求是的。
结果
我们会觉得自己是对的
把世界变成简单的二极化
把自己摆在一个合理正确的位置上
人性的残忍
邪恶之极
说到人性的4个虚伪真相,那我们又不得不去看到人性的残忍,每个人的内心里都有善恶,但是有趣的是我们内心里的那头巨大的像啊,我们的无意识呢会把我们扭曲为一个受害者,而不管我们到底是不是真正的受害者,因为这样我们就可以正义凛然的为受害者,也就是为我们自己来伸张正义,回想一下我们自己的抱怨时刻,当我们不断吐槽一切的时候,我们把自己当成了谁呢?我们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完全无辜的人,就像前面例子里面所提到的先生与太太,那我们把别人当成了谁呢?我们把别人那些做了让我们不开心的事情的人,想象成了邪恶之极的人觉得对方心中有恶,所以他才会做这些事情,因此我们叫义正辞严地予以指正一遍,不行我们再来一遍,完全不肯去看这个过程中关系正在不断的恶化。邪恶之极是一种不容易意识到的迷失,它也是天真实在论的一个终极版本,这也正是关系双方陷入恶性循环的最终原因,因为双方都会用这套说法,让自己处于善恶之善之中,可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是,当我们开始寻找恶人的时候,当我们开始在关系里面去寻找坏人的时候,这个关系就已经踏上了恶性循环的轨道,并且我们迈开了恶性循环的第1步,当我们讨论了这么多人性的虚伪与残忍时,我们可能会有机会去发现说原来所有我们反复遭遇的困境真的有,我们自己的责任是需要去承担的,当我们清楚的意识到我们以为的善良公正的自己,原来有这么多的自以为事实,我们其实会需要在自己在遇到不同的事情时,在我们强行要快速的对这些事作出判断的时候,提醒自己一下,不要着急,不要轻易就去做评判,不要自以为是,不要去简单化的就作出反应,因为如果这样我们可能就会再次陷入到前面所言的虚伪与残忍之中,我们需要知道虚伪与胡乱下结论,恰恰是重创人际关系的两大杀手。我们要做的是去尝试直面自己的真实,去试着考虑平等互惠的原则,去放下我们的自恋,然后找机会回想和反思自己最近所发生的一些冲突,并去找到自己在这些冲突中行为不当的地方,然后努力的去分析并且去调整,不要以为你去找自己的错误,会是一个只有痛苦的历程,事实上呢,当你经历了这样的一个面对自己过世一样的短暂的痛苦后,你会慢慢感觉到说,唉原来我自己可以为我过去的行为负责,我也可以为我当下的责任负责,然后这个时候你会拥有一种快乐,这种快乐呢其实就是你自己的荣誉感,因为你是一个有责任的英雄啊,当你可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时,你与你的关系对象的对话就不是指责或者是自我指责,而是可以清楚的讲清楚你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是一种不容易意识到的迷失,它也是天真实在论的一个终极版本,这也正是关系双方陷入恶性循环的最终原因
每个人都会认为自己是受害者,然后为自己辩解,然后抱怨、指责对方。觉得对方是极恶之人,想像对方所有的恶。然后义正辞严的指正,一次不行两次,全然不顾关系恶化
我们所有自己遭遇的困境,很多自己认为的事实都是自以为是,都有我们自己需要承担的责任
在我们强行要快速的对这些事作出判断的时候,提醒自己一下,不要着急,不要轻易就去做评判,不要自以为是,不要去简单化的就作出反应,因为如果这样我们可能就会再次陷入到前面所言的虚伪与残忍之中,我们需要知道虚伪与胡乱下结论,恰恰是重创人际关系的两大杀手
处理
在我们强行要快速的对这些事作出判断的时候,提醒自己一下,不要着急,不要轻易就去做评判,不要自以为是,不要去简单化的就作出反应,因为如果这样我们可能就会再次陷入到前面所言的虚伪与残忍之中,我们需要知道虚伪与胡乱下结论,恰恰是重创人际关系的两大杀手。我们要做的是去尝试直面自己的真实,去试着考虑平等互惠的原则,去放下我们的自恋,然后找机会回想和反思自己最近所发生的一些冲突,并去找到自己在这些冲突中行为不当的地方,然后努力的去分析并且去调整,不要以为你去找自己的错误,会是一个只有痛苦的历程,事实上呢,当你经历了这样的一个面对自己过世一样的短暂的痛苦后,你会慢慢感觉到说,唉原来我自己可以为我过去的行为负责,我也可以为我当下的责任负责,然后这个时候你会拥有一种快乐,这种快乐呢其实就是你自己的荣誉感,因为你是一个有责任的英雄啊,当你可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时,你与你的关系对象的对话就不是指责或者是自我指责,而是可以清楚的讲清楚你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去尝试直面自己的真实
考虑平等互惠的原则
放下我们的自恋
找机会回想和反思冲突, 找到自己的错误,调整
为自己负责,短暂的痛苦过后,会是快乐 因为你觉得你可以为自己负责,这是你的 荣誉。此时与对方的对话就会放下指责。
三、和谐关系 的创建方法
5.找到适合你的幸福模式
进展原则:指朝着目标前进比达成目标要幸福,换言之就是追求目标的过程是最为重要的
你的主要幸福感,来自于你走向目标的每一步的满足,这个积累的幸福感是远大于目标,达成那一瞬间的高峰体验所带来的幸福感的
适应原则:指人对现况的一个判断,这个判断是以比自己现下以适应得更好或更坏为标准的。简单讲,境遇好,就会对幸福提更高要求;境遇差,就会降低幸福的标准以适应
幸福方程式:幸福持久度=天生遗传的幸福范围+生活条件+自己可控制的因素
天生遗传幸福范围:基因对一个人的内在幸福设定值的影响远远高于成长环境也就是原生家庭的影响
我们都需要学习去接受
生活条件:当下所处的环境
自己可控因素:理念、观念、模式
主要可改变方向
减少噪声影响
减少通勤
掌控感
提高自我掌控或提高伴侣掌控感可提高幸福高
减少对方羞愧,激发对方内疚感
第四个是羞愧,当我们因为自己的某些缺陷或过错而产生羞愧感时,这使我们的幸福感会比较的低,我们也会因此而回避关系学会感,会让人想要多长,但是如果我们可以放下羞愧感,就好像放下了学生的负担一样,就会变得自信和快乐,所以在亲密关系里呀,你越是证明和指出你的爱人的过失,希望他因为羞愧而反省和改善,你可能就会发现你的爱人就越想要远离你越表现的无力去改进,试着不要去唤醒对方的羞愧,而是想办法给予他应有的,可以给的尊重并且也保持你自己的自尊,如果可以也可以坦然呈现自己的脆弱,这样你可能就会把对方激发出的不是羞愧感,而是他的内疚感,内疚是可以让一个人自动自发的努力来弥补自己的过错的,那么他这样的话他就可以照顾到关系
人际关系:影响幸福最重要因素, 它满足不可替代的需求:爱与依恋
爱与依恋四个特征
在成熟的爱情里, 伴侣之间不仅需要 性的吸引,更需要 依恋需求的相互满足
1、一直想呆在 依恋对象身边
不愿离开、分离
2、分离焦虑
分离后会有情绪波动
3、安全避风港
害怕、沮丧时主动向对象寻求帮助
4、安全堡垒
有他在,就什么都不怕,就敢主 动向外探索,寻求自我个人成长
亲密关系难建立的原因
1、爱的迷失
认为没有激情就不是爱情
激情体验会提高体验者感受欲,进而对伴侣提更高要求 导致对伴侣不满,进而就是出轨另找伴侣
2、不会促进伴侣间 友情、亲情间的成长
刚开始可交流,后来注意点转移,连交流时间都 保证不了
更别说情感流动
当友情成长的基础没有了,就成了认识的陌生人
3、把自己与伴侣孤立起来
关系好是天堂,关系不好是地狱
看不到关系不好是两个人共同造成的
只怪对方看不到自己的痛苦,不曾想自己 对比方造成多大的痛苦
工作环境提升、压力来源的掌控
6.如何成为自我与他人 都喜欢的样子
人格不成熟表现:如果别人 变好,那么我就可以变好。
逆境
逆境危害
打击、创伤
裹挟未来人生等
逆境机会
逆境会带来人格成长的机会; 逆境已来,不能让痛苦白受。
人格成长是内在的动力
人格的三个层次
一是人格基本特质
最基本特质,内向外向、是否神经质、是否讨人喜欢等
二是个别性调试
为扮演好某些角色和维持某种地位而发展出来的人格特质
人个目标
防卫与适合机制
价值观、信仰
不同人生阶段生活的重点
三是编制出来的人生故事
每个要都会把自己过去现在未来的编制成一个个人神话
基本特质是大象,编制的人生故事就是骑象人。
三个层次出现了错位时,我们就会处于一个极不舒服的一个状态里,很多时候逆境恰恰是帮助我们重新审视人格的错位,然后重新整合人格的这样一个过程
直面逆境的收益
1、激发自己原本虔诚的能力,这些能力可以改变我们原来对自我秉持的观念
印象很深刻的一个来访者,他先是出轨出的理直气壮,并且要求她承担家庭责任,也理直气壮,一开始她想她不能理财,这个人不能离婚,不能失去家庭,她的观念是如果他失去了他就会完蛋,她就再也没有幸福可言了,可是当她努力想要挽回时,她会发现他变得更加痛苦,在咨询中帮她慢慢的稳定下来,以后真正去面对时她说我不得不承认,我的爱人与我想象中并不一样,我一直努力在挽回的是我想象中的那个爱人,真实的他实际上是令人失望的,让我不能忍受的是他不仅不觉得出轨亏欠了我,他也不觉得他天天不在家亏欠了孩子,当他好不容易回到家,他唯一提出的就是要我把家里的房本给他好拿去抵押,可以让他有钱花,我说那我和孩子就要面对可能没有地方住的风险,他竟然说那是我的事,当他说出这些话的时候,我看到他一面流泪一面说,我不能再忍受了,我要离开他,说这样的话的她是痛苦的,但是这时。也是她的自我意识终于开始清晰起来的时刻,后来她离了婚努力调整自己,这个过程真的很不容易,前夫呢,在离婚后也意识到自己失去了什么,所以努力的想要挽回,一开始这位女士还是动心的。但她与前夫接触后,他就发现对方只是发现了离婚的坏处,但他并没有想到说他要努力成长去弥补自己的过错,他只是讨厌失去了一个避风港,失去了一个可以理直气壮提要求的地方,失去了一条退路,最后这个女士下定决心不再考虑与前夫复合的事情,而是把注意力投入到自己身上,
其实我们远比自己想像的要坚 强,比自己以为的更能帮助自己
2.在人际关系上。逆境帮助你过滤和筛选你的朋友,发现中间可以患难与共的好友,同时帮助你强化于那些真正的朋友与亲人之间的连接
3.创伤会改变人生的优先顺序:改变人生的优先顺序,以及对他人的看法,就是在改变我们自己的内在运作模式,我们怎么看待自己,怎么看待他人,决定了我们在任何事情里面如何去做决定。
通常来讲我们的内在运作模式一旦形成他并不容易改变,但是逆境及逆境带来的创伤会清楚的告诉我们之前的模式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完善或启动了新的模式,我们才能够更好的生活下去,所以逆境的痛苦之后,我们有机会可以成为一个更有弹性的人,更有智慧的也更幸福的人,这个过程正是人格重塑与从成长的一个过程
怎样从逆境中获益并完成成长
倾吐心声
每天抽15分钟写出自己的伤痛体验和不愉快, 由其是从来没有跟别人讲起过的伤痛和体验。
逐步找出逆境或创伤事件的意义:必须找出逆境的意义,没有人愿意白白受罪
从逆境中去汲取智慧
逆境中所获知识是默慧智慧: 即这些知识是不别人教的,是自己体验总结出来的
一是人们会在自己与他人需要之间去寻找平衡, 对他们来说好坏不重要,平衡最重要
二是逆境中可以平衡的采取的方式
这些方式不是独立 的,非此即彼的
自我调适
塑造环境
选择新的环境
可定期审视自己的默慧智慧,将其意识化, 适时调整不智慧的部分
道德思考
这是 关系 考量, 没有 关系 就无 所谓 道德
实际上愿意让自己更有道德的人会更容易体会到幸福
六种最被广泛认可和接受的道德(积极心理学)
这6个美德足够贯彻到我们的生活之中,我们会发现我们更容易因为获得和谐关系而幸福,可能有些朋友会不服气,为什么先付出的总是我?我想说的是因为施比爱更容易让你快乐,这不仅仅是一句圣经上的话,他也对心理学的长期研究证明,助人会让助人者更容易感到幸福,而且当你拥有这样的美德,喜欢你的人也会成倍的增加,那是某一个人,哪怕是你。爱人的态度都不再会是影响到你对你自己的确认,因为这时你可以确定的知道我是值得的,我是卓越的、我是可贵的,你会相信你拥有幸福的特质,那时要么你可以感化你身边的人,要么你就拥有,再选择的自信。
人格优势
智慧与知识
每一个提升的部分都要提醒我们要打开自己去学习去体验,当我们尤其是女性在生活基本稳定后,停止了学习与提升的脚步时,我们才真正开始失去了智慧的美德,太多的爱情与友情,最后都败在智慧的不同步成长之上了。
好奇心,对世界的兴趣
热爱学习
判断力,判断性思维,思想开放
创造性,实用智慧,街头智慧
社会智慧,个人智慧、情商
洞察力
勇气
这个部分里面呢,我认为最关键的是去面对自己内心的恐惧,这个部分我们在前面的整个成长部分里有提到,所有让我们不能勇敢投入与真诚的都是因为我们的内在,有一些我们之前没有觉察到的阻碍,而我们能做到的就是从当下开始,一小步一小步的去修通并前行。关系里也是如此,你越是不敢讲的话,越会成为你坚持想要讲出来的话,你并没有真诚表达的,最终一定会以一个蜿蜒的方式迸发出来。如果我们不能勇敢的面对,那么最后我们就会被迫去面对亲密关系里,如果不能真诚的交流,那么其实这个关系已经在这个不能中变得更加的疏远。
勇敢与勇气
毅力、勤劳、勤勉
正直、真诚、诚实
面对自己内心的恐惧 而我们能做到的就是从当下开始,一小步一小步的去修通并前行
仁爱
第三仁爱,可以通过仁爱与慷慨和爱与被爱这两个优势的提升来达成。这其实是告诉我们说,当我们在关系里面过度的强调自己的付出,反复重申对方的过错时,我们已经在对方的眼里被定义为缺少爱之心的人了,尽管我们可能不服,尽管我们可能觉得委屈,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我们个人的理由,不一定会成为对方或关系愿意接受的理由,只要我们还要关系,我们就要在这段关系里表现出适当的慷慨传递爱,并去接收到对方的爱,可惜的是我们很多朋友会被情绪裹挟,无法在应该慷慨的时候去慷慨。比如,有一些朋友会特意的让他人为难或在众人面前丢脸,或者在对方表达善意的时候不仅拒绝,还要刻意去伤害,这些缺少仁爱的表现,并不会帮到我们。相反这些表现,愿意尊重对方,可以尊重对方的态度,才会让对方心软并心生愧疚。
仁爱与慷慨
爱与被爱
当我们在关系里面过度的强调自己的付出,反复重申对方的过错时,我们已经在对方的眼里被定义为缺少爱之心的人了。只要我们还要关系,我们就要在这段关系里表现出适当的慷慨传递爱
正义
这三个优势来提升这个部分,可能有的朋友会觉得,唉这好像跟关系不大,可是如果你仔细去想一想,你就会发现这里所涉及到的部分,可能都是你们在亲密关系里面会发生冲突的部分,当平时你因为有人缺乏公民精神,缺乏责任感而会生气时,你会发现之后你很可能会因为忠诚与公正的问题与他再起冲突,正义其实存在于我们生活的一切方面,当我们觉得他离我们足够远时,当我们忽略掉我们伴侣身上或自己身上的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有一天我们会受到正义方面问题的困扰。所以如果我们的伴侣他有抗议说他觉得不够公平时,我们也许需要有停下来自己的思考习惯,来看一下,他以为的不公平是怎么一回事,我在工作中就发现伴侣之间的公平,是一件很容易产生误解的事情,常常每一方都觉得自己十分委屈,都希望对方给自己公道,但是真正的公平公正的方法,不正是努力在做出评判前,努力的让双方都有表态。他的机会吗?在这个部分的提升时呢,我认为愿意给时间、愿意给耐心去好好倾听对方的倾诉是非常必要的。
公民精神责任
团队精神、忠诚
公平与公正、领导力
正义其实存在于我们生活的一切方面; 我认为愿意给时间、愿意给耐心去好好 倾听对方的倾诉是非常必要的。
节制
第五是节制,节制可以通过三个优势来提升:自我控制、谨慎与小心、谦虚。节制的美德,在关系里,尤其是亲密关系里十分重要。节制自己的不合时宜的行为是重要的,节制自己的情绪是重要的,节制自己的需求就更重要,当关系出现问题时,办理双方的距离会被拉开,双方呢都会在不容易接近对方的时候感到孤单,同时也会因此而过度关注自己,很多人在亲密关系中最不容易节制的念头就是只要他做什么,他做到了我就可以做到。这种讲条件,必须让对方先行的想法坑害了很多人,因为他最后一定会发现他越这样想对方越不会去做,他希望对方做的事情我们没法用讲条件的办法来促进关系的顺利发展,同时我们更不可能实现一些不可能实现的关系梦想。工作中会发现有些男性会希望自己拥有传统男性的威严和可以拥有多段感情的自由,又想拥有现代男性,可以不负担妻子生活得自由。而有些女性呢,只希望自己既可以拥有传统女性的经济上完全依赖的权力,又拥有现代女性的自在、自由,想怎样就怎样的这个权利。这两种现象其实跟性别都没有关系,都是一种太把自己当回事,觉得自己够特别可以拥有比对方更多的特权的不公平的想法。可怕的是这样的想法,他们常常不愿意去节制,甚至会纵容直到遭遇到关系的反思,在关系里节制真的非常重要,节制你才会知道分寸,才会让自己在关系里知道进退、才有真正的自由。
在关系里,尤其是 亲密关系里十分重要
自我控制
谨慎与小心
谦虚
精神卓越
对美和卓越的欣赏
感恩
幽默
希望乐观展望未来
灵性目标感、信仰宗教
宽恕与慈悲
热情和热衷
四、成长与 关系的根本
7.为什么我们总是期待别人善 意爱护,又要包容我的不好?
为什么我们总是期待别人的善意爱护,又要别人包容我们的不好,这个话题换一句话来讲,就是不管我是怎么样的,你都要对我好,你要发自内心的善意的对我,也要发自内心的不介意我的不好,也许当我们是孩子的时候,我们比较容易体会到家人的既爱护又包容,也许当我们是孩子的时候,我们都没有机会体验到这种两头好的情况,因此我们更想要拥有,因为我们真的觉得好的爱是可以同时拥有这两个方面的,这个想法是我们每个人本能的期待,可是如果我们因此少做一些事情的话,总有一天我们的伴侣,我们的亲友会直接了当的拒绝,再这样与我们相处下去,因为他们会觉得这段关系相当不公平,会觉得这样的要求太高了,这个对方会觉得不公平,而我们不容易意识到的部分,这是我们今天要来讨论的部分,我们到底缺少了什么,使得我们的意愿不能够达成。
社会空间
理解人、关系、社会关系的维度
这是一个三维空间,但我常只在前两维中处理关系
关系定位的三个维度
你是通过人际关系的亲密程度,社会等级,以及神性维度来共同确定一个人在你心里的位置的,你的伴侣家人也是这样的。
亲密维度
越亲近,越放松,越 相信自己会被对方照顾
同时也越容 易变得放肆
常见问题:好脾气都留给了 外人,坏脾气都留给了家人
社会地位维度
面对社会等级越高的人,我们越 尊重、越容易相信,越以他为榜样
伴侣关系中,随随着时间的 推移,社会等级可能会有变化
等级变低的人信心会受影响
等级变高的人会要求 越来越多的被尊重
大多数人习惯根据这两个维度 来确定一个人在自己心里的位置
神性维度:反映了我们对 神圣感的这样的一个定位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想一想,随后我们就会发现事情远比想象的要复杂,事实上仍以伴侣为例,如果你只是以两维的角度去看他,那么你可能以为他已经是你很了解的,可是实际上呢,如果这时候这两个维度没有变化,但是却发生了另外一件异乎寻常的事情的话,或者你与他一起处在一个与以往不同的环境中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说,你对他的看法还是因为这些变化而产生了一个巨大的改变,你可能会觉得说你突然对他的认识和了解有了一个根本性的提升,你呢可以更进一步的看清楚这个人,你对他的感觉前所未有的清晰,你会发现,可能前一天你还觉得他是一个熟悉亲近的人,下一天呢,你就觉得他是令你厌恶觉得恶心的人,也有可能前一天对他还有很多的不满意,但是现在你却被他所感动,虽然你一时半会儿还不会说去改变对他的一个亲近度,他的这个社会地位和家庭里的地位也不会立刻发生一个改变,但是他在你心里面的这个印象,你对他的感受却跟以前完全不同,他在你的感受里变成了另外的一个人,这个时候你可能会意识到说事实上还有另外一个维度,这个维度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叫神性的维度,它反映了我们对神圣感的这样的一个定位,如果我们觉得一个人或一个物品不会让我们觉得恶心相反它是非常神圣的,那我们就想一直靠近,可是如果我们觉得一个人或一个物品让我们觉得实在太恶心了,我们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努力回避与逃离,
而这个维度恰恰是帮助我们约束过 度的自我意识,可以提醒我们考 虑到他人做出利他行为的一个维度
例一:背叛行为 (感情或经济等)
很多与背叛有关的痛苦,都是因为这个坍塌所带来的无所适从,一是我找不准新的定位,这个时候我们可能已经会觉得对方的行为让人震惊,无法接受,4~6次,当你对一个人或他的行为产生了恶心感的时候,你就不会想再轻易的去接近他,你也不容易轻易的原谅他,而【如果在他的心里看世界只有两个维度的话,他就会想说,你还是爱他在意他,你们的亲密纬度还在他还是家里的重要支柱,给钱给力还给爱,那么他有什么不可以被原谅的呢?你为什么就一定要揪着这件事不放呢?所以他就会说出那种很多背叛者都会说的话,我已经回来了,你还要怎么样?我从来没有想过离开你们,我们可不可以不提这件事?】说出这样话的人真的都是人渣吗?并不都是的,他们有很多人,虽然有做错事,但他们的心还是柔软的,也还是想要把生活过下去的,但他们会说这么渣这么让人继续痛苦的话,是因为他们根本无法理解,你觉得他做的这个是十分恶心,他没法理解这种感觉,他无法理解你好像吃饭吃到了个苍蝇,或哪怕只是看到一个苍蝇你都会觉得恶心的感觉,因为他对关系的认知里面缺少了第3个维度,所以他觉得只要他回到原来的位置上,什么都不会改变,所以他会希望你继续爱他,包容他的过错,所以他会说,只要你放开了,一切都OK,生活就会好起来,所以他没法懂得你的那种不公平的感觉,他不了解你,为什么会说不是你的错,为什么最后做调整的人是你?
找不准新 的定位
不会想再轻易的去接近他, 你也不容易轻易的原谅他。
而对方没有第三维意识,只觉 得已经回来,还要怎样
就无法把对方放在心里的一个神圣的位置,对对方瞬间就会淡化
你自己在你心里的形象可能也开始出现了动摇和谈判
例二:情绪波动
割腕
跳楼
自杀等
对方可能会妥协以救下一方,然而大概率还是会 选择离开,表现为害怕,以前不知道你是这样的。 其实也就是你的神性在他这里已经不存在了
从道理观念来思考
道德观念不是社会教育,而是一种行为指南
自主权的道德规范
目的:在于保护个人免受伤害,追求个人最大自主权以立个人目标的达成
当我们既需要别人的保护,又想要别人包容,是我们自己会觉得逻辑是OK没问题的,但其实这只是符合了我们的自主权道德规范
群体的道德规范
目的:在于保护团体,家庭、公司或国家的完整性,所以更重视的是服从、忠诚和英明领导这样的美德
当有人做出背叛家庭关系时
各自坚持自己的自主权道德规范
一个坚持自我,一个坚持家庭
神性的道德规范
目的:在于帮助人们不至堕落。 不至于过度自我妄想。
对有些人来讲是他信仰的神明
对有些人尤其是无神论者来讲,就是一种纯洁的神圣的生活方式
成魔还是成佛? 完成取决于自己
只在乎自己----必定成魔
只在乎随性---也会成魔
两个极端最大的束缚:让我们不能平衡自己和关系。 由其是允许自己入魔而要求对方成佛时,关系崩裂。
如何提高神性? 提升感
提升感组成部分
一是有情绪被引发出来
他人善意、美德行为引起自己的情绪波动
二是我们的身体也会出现一些变化
三是产生了一种想要向好的东西
见贤思齐,见恶如仇,警惕坠落
四是内心产生一股特别的感觉
感到自己通过这个过程有了新的认知, 有了新的顿悟,发生了不一样的变化, 因此觉得自己得到了提升
获得提升感途径
激发美德,恰恰就是我们获得提升感的第1条路径, 第2条路径是敬畏与超越,当我们的内心开始有所敬畏时,我们就会自觉的收敛自己的妄恋,值得敬畏的不仅是每个人,还有大自然,当我们愿意去大自然里去体会时,我们会觉得自己渺小,又觉得大自然壮阔,我们在这个壮阔的大自然里,我们觉得被抱紧,我们的感觉又是温暖有力而且自由,我们会感觉到自己和自然的连接,也会感觉到自己被很好的允许。因此呢,我们需要获得提升感的时候,走入大自然是非常棒的一个选择,我们会敬畏大自然,可是恰恰是因为这个敬畏我们才有可能有所超越,我们会超越那些可能会毁灭掉我们的过度自我的魔性,而帮助自己可以保持拥有不断提升的感觉,我们在大自然面前承认自己的渺小与无力,承认自己面对问题的时候会有恐惧,我们才会因为面对现实有这样的成熟心,我们会有所敬畏,然后因为敬畏我们愿意去把这个这个胆怯的恐惧的自己心门打开,迎接一句体面。 那第3条获得提升感的路径是感受巅峰体验。巅峰体验是指那些独特的自我超越的片刻,你在这个时刻里拥有了与日常生活体验完全不同的感受,你觉得一切都改变了,你觉得自己心中充满了亲切的敬畏的,关心的与感激的情绪,你会觉得自己我是高贵的,我比之前更强大,我达到了一个我之前没有达到的一个高度,当我们有意识的去追求,当我们在追求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以及快乐时,我们就会体会到这种巅峰体验,这个成功不一定是名利上的成功,他有可能是我自己非常看重的方面,达到一个自己预期或超出预期的结果。如果你想获得更多的巅峰体验,可能你在现实生活中真的需要有更多的投入,而且是在生活的不同方面的投入,很多女性都会因为过度重视家庭而大量减少巅峰时刻的机会,最后极容易演变成只有伴侣与孩子的成功预防。才会让自己获得巅峰时刻体验的这样的一个结局,这样反而让自己失去了靠自己带给自己巅峰体验的可能性。 第4条获得提升感的路径是放弃过度的自我,而且是开始注意关系里的平衡,过度的自我呢,就像一个巨大而贪婪的巨兽,他会吞噬掉我们的灵魂,他会让我们看不到我们的家人亲人,伴侣子女,最后我们总会因为不能与他们产生共振共鸣,而渐行渐远。放弃过度自我并不意味着你要放弃自我,你仍然需要拥有自我,但是你需要懂得谦卑,前面我们提到大自然时会讲到人要有所敬畏,多接触大自然,是我们可以不再那么自我的好办法,因为当我们知道世界不是以我们为中心时,我们就会收敛,那另一个可以帮助我们拥有合适分寸,掌握合适分寸的办法是自我学习与成长,阅读与参加各种学习活动都是可行的好办法,当我们保持学习体验与成长,那我们也是与世界在一起,我们不敢再妄自称赞,通常我们会因为了解时间越多就越会有敬畏心,就越不敢过度的自我。 第三个办法是有意识的与身边的事物建立连接,有意识的去种花种草,养小动物与身边可以接触到的每一个物品,包括我们家里的一面墙,一个门一个锁,都可以去兑换,这样可以让我们与自己以外的人事物讲话,这帮助我们可以拥有更多更好的连接,当我们获得更多的提升感之后,我们可能会不再去对配偶,对他人提过高的要求,我们会希望对方的爱我们也会给予爱,我们会希望对方包容,我们也会努力改善自己,这样才会因为共同成长,共同福祉,而拥有幸福美好的关系,
美德
敬畏与超越
内心有所敬畏时,就会放弃妄恋,敬畏人、自然
感受巅峰体验
巅峰体验是指那些独特的自我超越的片刻
这个成功不一定是名利上的成功,他有可能是我自己非常看重的方面,达到一个自己预期或超出预期的结果。
放弃过度自我, 开始注意关系里的平衡
放弃过度自我并不意味着你要放弃自我,你仍然需要拥有自我, 但是你需要懂得谦卑
自我学习与成长
有意识的与身边的事物建立连接
8.找到自己幸福的路
你追求的是你自己真正想要的吗?
很多人不能寻找到人生意义是因为觉得生活无趣的人是他本人
那么什么能让我们感觉到人生本身 【马斯诺需要层次理论】
爱与工作对于生活非常重要
爱
工作
分类
职场工作
家庭工作
在对家庭的态度上,以家庭为重不 是问题,关键是以家为重后,你 把你对家庭的付出看作是什么?
把付出当工作,去实现自己在工作中的 价值、责任,大概率会比较幸福
把付出当牺牲,大概率为焦虑甚至愤怒
原因
幸福的意义并不是我们人生终点的一个目标,不是一个远方的灯塔,而是我们一路走来的路上,我们铺下的每一块石板,我们铺下一块,幸福就会变成人生的意义,就会延长一个,可以投入到爱与工作中的人,他就有机会可以不断的超越,而一个不断在成长与超越的人,当然他就有机会去摆脱低级趣味,摆脱无聊的人生,成为一个有趣的幸福的人。
选择放弃工作或把工作当差事、 当保障,完全不把工作当事业
第一个选择是放弃了工作或只把工作当成差事,当成一个保障,完全不把工作当成是一个事业,更无法把工作当成是天职,他们不再能从工作中得到更多的满足感,快乐感,所有的幸福需求都聚焦在家庭这一个点上,一旦家庭出现了变故,对他们来讲,就是人生的小船说翻就翻,自己完全没有办法来阻止,就会拥有强烈的不安全感无力感,事实上当一个人把家庭当成唯一时,的确是冒着很大的风险的,毕竟我们的家庭呢也只是社会的一个最小单位,但我们却幻想。可以退到这个小单位里就可以自成一统,这个想法本身就是风险的根源,尤其是那些因为工作不够顺利,为了规避工作压力,而退回到家里的人来说,就更是如此,他把家当成唯一的屏障,因为这种唯一的感觉会让他分外没有安全感,分外想要确保这个家庭的安稳,也就会不自觉的给自己的爱人家人去施压,希望他们看到自己的牺牲,可是没有人会希望别人一直来提醒自己,我的快乐是建立在别人的牺牲之上的,这会让人感觉到压抑不舒服,有亏欠感,渐渐就会想要去逃避,尤其会想要拒绝再听到这样信息的进入,这样一来付出的人自然就会感觉到我好受伤,我被拒绝,可是往往不容易意识到的是,这个伤害其实是自己造成的,至少自己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因为注意力太聚焦了,所以人投入到家庭里反而变得不容易,与家人建立真正的连接
家庭是唯一点,风险大
唯一安全点不得有失,过高要求家 庭成员,造成压力,反噬关系。
只关注家庭的人会要求有回报
第二呢是很多这样做的人都会要求得到回报,得到价值确认以帮助自己确认自己的选择是有意义的是值得的,这是会出现两个不同的标准,以家庭为重的人,希望自己的价值是我的牺牲加上我当下的付出,所以不管最后结果怎么样,我没有功劳我还有苦劳,而另一个负责打拼的人,则认为既然我们有了分工,那我负责让家庭更富裕,你就负责家庭更快乐,你的价值就表现在你付出的结果上,有没有让孩子成长的更好啊?有没有让我少为家庭操心啊,有没有让家庭的氛围更让人舒服舒缓啊,你的价值要表现在你带出的结果上,但是如果说你一说到你辛苦时,是因为你以家庭为重,你说到具体问题解决时,就是让我下了班还要承担更多的话,那我真的会觉得你有什么价值,你的价值一点都不高,很多以家庭为重的人最后感到愤怒,失望其实或多或少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不能够理解对方,对付出价值的标准和自己是不同的,因此自己的理所当然反而变成了破坏关系的利器,
以得到确认价值以帮助自我确认
以家为重与以事业为重的双方对付出的标准已经不同
疲于完成家庭任务
第三疲于完成家庭的任务,天天强调自己很忙,强调事情很多,但又没有长远的规划,甚至都没有当下的规划,没有清晰的把全家人幸福力提高,当成自己在家工作的目标,而是把完全社会化的那种普通认同的任务来当成唯一的目标,不想去想太远也不能去想太远,这样的态度呢,深深把自己降格,成了一个保姆一个管家,一个孩子的伴读,而不是一个家庭的合伙人,表面上看呢也会对孩子对家庭有很多规划,但这些规划更多都是在填满生活或者只是为了获得社会意义的一个肯定,一个从众的行为,比如说孩子成功或爱人成功,心里呢,也是在追求幸福的啊,表面上看是这样的,但实际上呢,在追求这个路上呢,成就的是他们自己,却一路不开心,试想一下没有一个又一个幸福快乐的满足,又哪里来的终极幸福呢?可是当我们的世界再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我们其实真的很难真正的快乐和满足啊。
常强调自己忙,事多,却没有长远规划甚至短期规划也没有
没有搞提升全家幸福感为家庭工作主要责任
受社会低俗(你负责赚钱养家,我负责貌美如花等) 影响而不能自知,把自己降格为保姆、管家、伴读
之所以我们以家庭为重反而容易受伤, 是因为我们自己的生活与关系充满了脆 弱的感觉,因为人生就只有这么一个立 足点,所以整个人甚至整个家庭都变得 了充满脆弱感。关键是当你做了选择以 后,你是让你的家庭关系变得脆弱了, 还是让其变得更丰厚了
综合以上我们就可以看到,之所以我们以家庭为重反而容易受伤,是因为我们自己的生活与关系充满了脆弱的感觉,因为人生就只有这么一个立足点,所以整个人甚至整个家庭都变得了充满脆弱感,所谓脆弱感是说完全不能承担一点点意外的状态,我们也会发现并不是每个以家庭为重的人都会这么脆弱的,也会有一些人他们哪怕多年没有上班,但是他们却比上班的人社会关系还要丰富,学历还要丰厚,能力还要突出,个视野还要开阔,他们给家人带来更多力量感与快乐和安稳,他们会更精心的去教育自己的子女,也会与爱人保持温馨浪漫的一个关系,他们会让全家人觉得请他以家庭为重,是全家人最正确的选择与投资,他是家庭的重要的资源与力量,所以呢,并不是所有的以家庭为重都会出问题,关键是当你做了选择以后,你是让你的家庭关系变得脆弱了,还是让其变得更丰厚了,总之爱与工作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
爱与工作中完成人生超越的方式
学会全身心的投入 【达到心流的感觉】
首先第1点我们要学会可以全心投入,我们可能都会观察到这样的一种情况,一株植物可能因为缺水而发黏,看起来好像要活不下去了,可是当我们给它浇水并施肥,这株植物可能很快就会精神抖擞起来,欢快的成长,我们会发现自然界的很多生物都会全心投入到生长中去努力面对当下的一切,根据当下来调整自己的状态,植物不会因为他之前缺水就变得矫情,就去问给他浇水的人,是不是可以保证以后天天都给他浇水,他只管当下我好好成长,从这个意义上说,万物之灵的人类,其实有时候反而不及自然界的动植物活得明白,我们常常不能好好的全心投入到当下,我们用于顾虑、焦虑、痛苦的时间,远多于我们投入到兴趣,投入到工作,投入到生活中去的时间,因此我们更多的时候是不能够拥有一种叫做心流的感觉,【心流是什么?是当你在一件让你喜欢、让你着迷的事,面对这样的一件事情的时候,你沉醉其中,你的内心并不是极大的起伏,你甚至可以体会到宁静与悠远,但是你整个人在当时只关注在眼前的事上,你觉得快乐你觉得有意义,或者说你当时都没想这么多,但你体会到一种自我与你所面对的人、事物的连接,就仿佛是合二为一的感觉,这时你放下了别人的评价,这时候你放下了自卑,你只是一个投入者】,这样的感觉不仅存在于个人身上,也可以存在于关系之中,有时候伴侣之间,亲子间,共同体会到这些全身心投入的感觉后,双方都会觉得彼此的情感进入到一个共振共鸣的感觉里,彼此会感觉幸福。
植物无水则发奄,遇水则长,不会去问明天是否还要给它浇水。
向植物学习,投入到当下的工作中,全身心的,贯注的投入。
跨层次的一致性
对他
不要只从一个层次去理解一个人、事、体系
分析一个人不要只从自己的角度、自己的情绪出发。 而要从他的角度,他的过去现在个性需求等多层次。
对已
我们对自己也要看到自己成长的多个层次
接纳从前、当下的自己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跨文化的历程
跨越童年、青年、中年
跨越原生家庭、学校,社会、职场
跨越所有我们走过的路,我们跨越所有学过的知识、所经历的体验
我们要跨越肉体、心理及社会文化
好好存续并可以连贯一致的时候
仪式的重要性
仪式提供一个共同的意义感,体验彼此一致性
新年聚会、饭后聊天等
超越自我的意义感
第3点,超越自我的意义感,令很多哲学家与心理学家都会关注的是在这个世界上会有一种神秘超越自我的,比自我更巨大的所在,当我们可以不是一昧的追求自我时,我们就会发现我们会有机会与更广大的意识更广阔的世界去融为一体,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为什么既是科学家,最后也有可能选择宗教作为自己的人生的最后寄托,其实你是选择宗教还是选择某种你不知道但你却认同的宇宙意识来融入,你其实都会有一个机会是可以和更多的人更大的社会,更广阔的宇宙,尝试产生共振的感觉,就像我们民族一直推崇的天地人合一的感觉一样,试想一下,当你的世界这么大,当你面对的一切有这么广阔时,你还会觉得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会重要到要阻碍你前行的步伐吗?当你可以全心投入到生活中,当你可以跳出当下的单一角度,而寻找多层次的合一式,当你可以尝试融入更广阔的天地与世界之间时,你会发现拥有更多意义感的你那个与自己和解与关系和解与世界和解的你,已经在超越你的身体,你的心里,你所处的文化成就了真正的幸福好到现在为止。
一、人的心理到底 是如何运转的
1.为什么你在关系 里总是陷入痛苦
剖析痛苦与冲突的新视角
象与骑象人
象
骑象人
四种自我分裂
心灵与身体的分裂
左脑和右脑的分裂
理性和感性的分裂
控制化和自动化的分裂
三种障碍
无能的意志力
心理干扰
冠冕堂皇的理由
2.你看待自我的方式 决定了关系是否幸福
感觉不幸福原因
1、情感启动效应
2、负面偏好
3、强大的遗传基因
改变思维方式
必须改变
1、冥想
2、认知疗法
3、百忧解
二、对幸福关系 的两大定义
3.你想如何被对待就如 何对待别人(互惠原则)
通过对大量婚姻情感和个案的研究呢,我们就会发现这样的一个情况,那些关系出现严重问题的夫妻之间,他们常常会念叨一些与互惠原则关联很紧密的话,比如他们会说在关系里我没有被公平的对待,比如他们会说我有很多的不甘心,比如他们会指责对方,凭什么你要这样对待自己,这样来对待我,有时他们也会换一个更隐晦的方式来讲,说以前你如何如何,所以现在我才如何如何等等,所有这些描述,大家在日常生活里大约也十分熟悉吧。对于关系冲突较大的夫妻来讲,他们要么觉得关系里缺少互惠,十分的不公平,要为自己寻找引导,要么就会有一方觉得自己已经提供了互惠,而对方没有理解,对方抱怨不公平是可笑的。恰恰是因为各自都觉得自己委屈,没有因为受到互惠的愉悦和满足,很多关系问题才常常都得不到解决。现在呢,让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些常见的亲密关系中的与互惠有关的问题,和现象。
互惠是与爱处于同等地位的,凌驾于所有价值之上的原则。互惠是一种本能
对于关系冲突较大的夫妻来讲,他们要么觉得关系里缺少互惠,十分的不公平,要为自己寻找引导,要么就会有一方觉得自己已经提供了互惠,而对方没有理解,对方抱怨不公平是可笑的。恰恰是因为各自都觉得自己委屈,没有因为受到互惠的愉悦和满足,很多关系问题才常常都得不到解决。
常见亲密关系中与互惠有关的问题
与性别的刻板印象是有关系
因为对方的心性别而意识不到自己需要尊重和珍惜对方的付出
女性认为:男方就应该多付出,付出了获得交往资格或刚达标准
男性认为:认为婚后家务、生娃都是女性的事,一点家务都不做 对女方感觉一直处在一个孤军奋战的状态。
都只看到了自己的付出,但看不到对方的付出
比如夫妻两个人,主外一个主外,一个主外内,主外的希望家里的爱人看到自己在外面打拼好辛苦,而主内的只希望爱人多一点在家来帮自己分担烦恼的家务,因为这些看起来说起来不起眼的家务实在是挺令人疲惫的,但是当两个人都觉得自己做的那部分是很不容易的,对方付出的是应该的,那两个人都会有委屈,和不值得的感觉。那在这个部分其实不分男女,只要两个人感觉是一样的那都是一样的。
不管是否看到对方的付出,都要求把我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把他个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满足了自己的需求后再看看自己的心情,心情好就满足对方,心情不好就不满足对方。那这种满足自己去必须的,满足伴侣就看心情的想法,它很明显就违背了互惠的原则。那对方当然就越来越体会到失衡。
先付出我先不计较,但我认为你应该可以按 我期待的方式来回应你,让我得到一个满足
先付出我先不计较,但我认为你应该可以按我期待的方式来回应你,让我得到一个满足,这样的情况,虽然有考虑到互惠,但是只是寄希望于互惠,其实那么这多少有一些以付出为原油来满足自己,有这样一个嫌疑,而且一旦不能够得到满足,就会各种抱怨,指责。就像我们大家常说的做了,还不落好。做了还让别人没法感激你,别人为什么没法感激你?因为对方在你这里感受到你的好的都是沉甸甸的压力,那都是对我的要求,那对方肯定会觉得这不是一个互惠的原则,这是一个束缚。那我们说这的确不是一个我们发自内心的,自愿的互惠,而是一个有条件的互惠,所以这是一个契约的感觉,不是一个主动互动下的一种情感交流
寄希望于互惠,是一种有条件的、契约的互惠
给人压迫感,你的付出都是对我的要求
无论那种情况,一旦我们 在关系里体会不到关系的 平衡,那么关系里的问题 就会慢慢呈现
以上那种情况,一旦我们在关系里体会不到关系的平衡,那么关系里的问题就会慢慢呈现。事实上,婚姻是将两个有独立性的个体,有独立的需求的个体放在一起。对于其中的任何一个个体来讲,首先她都有一套自洽的逻辑,但是如果两个个体想要和谐的相处,他们可能一开始靠感情与本能来平衡,就算有失衡的地方,那用感情来弥补一下,因为感情我不计较,但是对于长期相处的伴侣的来讲,如果仍然只看自己的逻辑,那么两个逻辑冲突的部分就会像石粒一样慢慢磨损掉彼此的感情。当感情被消磨到一定程度时,两个个体之间的润滑就不够了,矛盾就会频繁的发生,只有当伴侣之间有意识的去注意这个平衡,有意识的为关系主动的投入,同时在接受伴侣的付出时可以珍惜,并且注意感谢,注意施与授的平衡,亲密关系里互惠的原则才会得到充分的体现。对伴侣中的任何一个人来讲,可以从伴侣那接收到爱,那被爱,被在意的需求就可以得到满足。而自己付出有被珍惜被看到,那么我需要被尊重被肯定的这个需求也会得到满足。互惠原则从根本上来讲满足的是伴侣之间在施与授的平衡中呈现出来的彼此内在的依附需求的满足。尽管我们已经是成年人了,但是在我们身心深处,都有一颗脆弱而柔软的心,我们都有对伴侣的本能的依附的需求。我们都有相当一部分的需求,只有我们的伴侣才可以满足的。这个部分就是我们的依附需求,要想让我们的依附需求都可以被满足,我们就需要彼此之间相互合作,遵循互惠的本能,从而让我们可以愉悦的,幸福的,长久的链接在一起。
只有当伴侣之间有意识的去注意这个平衡, 有意识的为关系主动的投入,同时在接受伴 侣的付出时可以珍惜,并且注意感谢,注意 施与授的平衡,亲密关系里互惠的原则才会 得到充分的体现
互惠原则从根本上来讲满足的是伴侣之间在 施与授的平衡中呈现出来的彼此内在的依附 需求的满足
互惠原则的应用
我们要可以完整的投入到关系里面去
而不是说我们先要对关系做一个决定。或者要求我们的伴侣给我们一个保证。我们在面对关系时,尤其是在面对一个比较糟糕的关系时,我们特别想要有一个决定,有一个标准答案,好知道后自己就可以知道做什么了,而实际上,关系糟糕或紧张时,恰恰是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做才感觉有这么糟糕,这时我们会非常想要这个决定,我们越得不到这个决定我们就越想要这个决定。这个时候我们最好的做法是我们先侵泡在这段关系里,无论感觉到苦与不苦我们都先泡着,直到我们可以面对这一切为止,当我们在关系里慢慢可以平静自处时,这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奇特的现象奇特的事情就会发生了。你的伴侣也会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平静下来,你是什么样子,别人就会根据你的样子来调整他的策略,这正是互惠原则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所以,好好的泡在你的关系里,投身进去,那么你的伴侣就会知道,他和你原来就是一直在一起的,而不是被你抓在手里去控制,有时候又被你抛到门外去。这样他在确知你在的时候,他才有了靠近你的可能性,
不是说我们先要对关系做一个决定。或者要求我们的伴 侣给我们一个保证,好知道这个决定后知道之后怎么做。
实际上,关系糟糕或紧张时,恰恰是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做才感觉有这么糟糕
最好的做法是我们先侵泡在这段关系里
你是什么样子,别人就会根据你 的样子来调整他的策略,这正是 互惠原则的一个重要的表现
经常的,用心的,好好的去观察你的伴侣, 然后试着模仿他的一些做事的方式
这个模仿不是对伤害性行为的模仿, 不是要你在这个时候以牙还牙,以眼 还眼,他做的糟糕,我做的同样糟糕
我们真正需要模仿的是那些我们的配 偶们的伴侣的一些可以释放善意的言 行,那些我们可以看到他善意的部分, 至少是没有刻意伤害的部分。
他遇到困难与压力的时候,你去雪中送炭
到他遇到困难与压力的时候,你去雪中送炭。这一点很好理解,但做起来我们有的时候,在雪中送炭的同时会伴随一些糟糕的行为,比如我们一边帮助对方一边说着风凉话,一边去触及对方的自尊,或者提醒对方的愚蠢或对方对不起你的地方,大家还记得我们之前课程里我们说好的情感启动效应吗?如果当你雪中送炭时你还同时有这些令人反感的言行出来的话,那么我们可以很肯定的说对方接受到的目标刺激是你的帮助,与你的让他反感的言行这个启动刺激,给他的感觉是相反的,那么他有可能就会拒绝你的帮助,或者他不感谢你的帮助,或者他觉得呢,接受了你的帮助也没法和你亲近,所以你雪中送炭的时候你要注意,要知道你的善意被他吸收到多少,就会成为他反馈给你的一些重要的指导信息。
注意雪中送炭的同时要避免一些糟糕行为
风凉话
触及对方自尊心
提醒对方是多么愚蠢或对不起你
雪中送炭的时候你要注意,要知道你的善意被他吸收到多少
锦上添花
让关系和正 向的情绪连接
传统教育中,越亲近的人越泼冷水,越要做那个提醒的人
你真正要做的是让他高兴个透,让他觉得他是有可以自豪和 骄傲的事情的。可以与他一起开心的人,容易让他感觉亲近
保持伴侣之间的共有时间
一是呢伴侣之间一定要保持有二人的时间,有意识的在属于你们两个专门的时间里去相互交流。 二是在交流的过程中呢,不会被打断和批判,如果我们可以有私密的时间与空间,可以安全地表达自己的感受,那么吐露心声也并不是那么的艰难,总之即使是伴侣之间也一样是需要注意互惠原则的,既然关系是相互的,那么我们到底是要互惠美好还是交互伤害就完全取决于我们的选择了,当我们可以做到互惠,我们呢就可以不讲自己讨厌的事情加注于爱人身上,我们就可以做到用我们喜欢的方式去尝试爱护配偶,这样我们自己也会感觉到更舒服,我们的关系也会更亲密好,今天的课程呢,就到这里谢谢大家的倾听。
伴侣之间一定要保持有二人的时间
在交流的过程中呢,不会被打断和批判
4.拒绝揣测,没有谁能 真正懂得谁(自以为是)
引入
实际生活中我们并不会针对别人的行为来作出反应, 而是我们会依据自己心中以为的别人的行为来作出反 应。【道德审判、虚伪的人性等】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大卫帕金斯指出:一般人都会采用说我 先选定我自己的立场,然后我再来找支持我自己立场的证据
我们不断的试图用努力讲理的办法去改变另一个人的认知,就是很可笑的
为什么还要这样做?
虚伪人性
道德虚伪
我们去不断的试图用努力讲理的办法去改变另一个人的认知,就是很可笑的,可惜的是我们大多数人都在锲而不舍的继续做这件诲人不倦毁己不断的事情,可是为什么我们知道这样无效还会继续反复去做呢?富兰克林给出了这样一个结论,要当一个讲理的人,其实很容易,不管你想做什么事情,你都可以帮自己找到或编出一个理由。看到了吗?我们会这样做并不一定是我们真的有道理,而是说我们会帮助自己来证明自己有道理,不管证明的方式是否合理,只要我们可以帮助自己,把自己的行为表述的看起来很合理,在道德可接受的范围内可以让其他人感觉可以理解,那么我们就会认为自己好像也是有道德的,即使我们的内心你觉得这件事真的说起来是不够道德,那也不重要了,这种重视道德的表象甚于重视道德真相的做法,
人性本能的去先做判断,再编造理由与说辞证明判断。
无意识的自我膨胀
虚伪人性的第3个真相是无意识的自我膨胀,这一点指的是我们在与别人进行对比时,要么膨胀自己的价值,要么贬低别人的价值,在现实的情境中呢,我们并不总是处于什么都一清二楚的状况里,更多的时候我们是处于模糊的情况下,我们会莫名的高估自己。自己的价值。自己的付出,自己的善意,自己的影响,对于其他人的付出呢,我们有时候会低估,但当我们获得一些依据啊,数据证据啊,通常我们就会将对别人的评估慢慢的拉到一个客观的状态,也就是说我们会改变对别人的这个评估,可是呢,即使我们会得到一些凭据依据,那在不是足够完全透明的状况下,我们仍然呢不会根据这些依据来调整我们对自己的评估,而是我们只会根据这些依据来调整我们对别人的评估,这一点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去理解伴侣,关于家庭责任承担里面那个全职太太们,总是愤慨丈夫不理解自己的辛苦而打拼的先生,会觉得只有自己一个人在扛着这样的扛着,这个家这样的一些现象。
指的是我们在与别人进行对比时,要么膨胀自己的价值,要么贬低别人的价值
首先高估自己,低估别人(善意、付出、影响等)
然后获得一定的证据依据以便调整评估
但更多的是调整对别人的评估而不是对自己的高估
可以很好的理解全职太太为什 么总是觉得自己是一个人在扛 着家庭而不理解在外打拼的丈夫
就是天真,实在论
这一点正是阻 碍关系和谐发 展的最大障碍
指我们以为我们每个人看到的感觉到的世界是最真实的世界,我们相信自己看到的真实,每一个人也都看得到,所以别人应该跟我有一样的想法。如果别人跟我有不同的想法,那么就要么是他根本就没有看到真正的事实,要么就是他们被自己的利益集团有意识形态所蒙蔽。
所以呢,其他人都是会受自身意识形态及利益所影响的,只有我自己例外,只有我自己看事情才是实事求是的。
结果
我们会觉得自己是对的
把世界变成简单的二极化
把自己摆在一个合理正确的位置上
人性的残忍
邪恶之极
说到人性的4个虚伪真相,那我们又不得不去看到人性的残忍,每个人的内心里都有善恶,但是有趣的是我们内心里的那头巨大的像啊,我们的无意识呢会把我们扭曲为一个受害者,而不管我们到底是不是真正的受害者,因为这样我们就可以正义凛然的为受害者,也就是为我们自己来伸张正义,回想一下我们自己的抱怨时刻,当我们不断吐槽一切的时候,我们把自己当成了谁呢?我们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完全无辜的人,就像前面例子里面所提到的先生与太太,那我们把别人当成了谁呢?我们把别人那些做了让我们不开心的事情的人,想象成了邪恶之极的人觉得对方心中有恶,所以他才会做这些事情,因此我们叫义正辞严地予以指正一遍,不行我们再来一遍,完全不肯去看这个过程中关系正在不断的恶化。邪恶之极是一种不容易意识到的迷失,它也是天真实在论的一个终极版本,这也正是关系双方陷入恶性循环的最终原因,因为双方都会用这套说法,让自己处于善恶之善之中,可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是,当我们开始寻找恶人的时候,当我们开始在关系里面去寻找坏人的时候,这个关系就已经踏上了恶性循环的轨道,并且我们迈开了恶性循环的第1步,当我们讨论了这么多人性的虚伪与残忍时,我们可能会有机会去发现说原来所有我们反复遭遇的困境真的有,我们自己的责任是需要去承担的,当我们清楚的意识到我们以为的善良公正的自己,原来有这么多的自以为事实,我们其实会需要在自己在遇到不同的事情时,在我们强行要快速的对这些事作出判断的时候,提醒自己一下,不要着急,不要轻易就去做评判,不要自以为是,不要去简单化的就作出反应,因为如果这样我们可能就会再次陷入到前面所言的虚伪与残忍之中,我们需要知道虚伪与胡乱下结论,恰恰是重创人际关系的两大杀手。我们要做的是去尝试直面自己的真实,去试着考虑平等互惠的原则,去放下我们的自恋,然后找机会回想和反思自己最近所发生的一些冲突,并去找到自己在这些冲突中行为不当的地方,然后努力的去分析并且去调整,不要以为你去找自己的错误,会是一个只有痛苦的历程,事实上呢,当你经历了这样的一个面对自己过世一样的短暂的痛苦后,你会慢慢感觉到说,唉原来我自己可以为我过去的行为负责,我也可以为我当下的责任负责,然后这个时候你会拥有一种快乐,这种快乐呢其实就是你自己的荣誉感,因为你是一个有责任的英雄啊,当你可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时,你与你的关系对象的对话就不是指责或者是自我指责,而是可以清楚的讲清楚你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是一种不容易意识到的迷失,它也是天真实在论的一个终极版本,这也正是关系双方陷入恶性循环的最终原因
每个人都会认为自己是受害者,然后为自己辩解,然后抱怨、指责对方。觉得对方是极恶之人,想像对方所有的恶。然后义正辞严的指正,一次不行两次,全然不顾关系恶化
我们所有自己遭遇的困境,很多自己认为的事实都是自以为是,都有我们自己需要承担的责任
在我们强行要快速的对这些事作出判断的时候,提醒自己一下,不要着急,不要轻易就去做评判,不要自以为是,不要去简单化的就作出反应,因为如果这样我们可能就会再次陷入到前面所言的虚伪与残忍之中,我们需要知道虚伪与胡乱下结论,恰恰是重创人际关系的两大杀手
处理
在我们强行要快速的对这些事作出判断的时候,提醒自己一下,不要着急,不要轻易就去做评判,不要自以为是,不要去简单化的就作出反应,因为如果这样我们可能就会再次陷入到前面所言的虚伪与残忍之中,我们需要知道虚伪与胡乱下结论,恰恰是重创人际关系的两大杀手。我们要做的是去尝试直面自己的真实,去试着考虑平等互惠的原则,去放下我们的自恋,然后找机会回想和反思自己最近所发生的一些冲突,并去找到自己在这些冲突中行为不当的地方,然后努力的去分析并且去调整,不要以为你去找自己的错误,会是一个只有痛苦的历程,事实上呢,当你经历了这样的一个面对自己过世一样的短暂的痛苦后,你会慢慢感觉到说,唉原来我自己可以为我过去的行为负责,我也可以为我当下的责任负责,然后这个时候你会拥有一种快乐,这种快乐呢其实就是你自己的荣誉感,因为你是一个有责任的英雄啊,当你可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时,你与你的关系对象的对话就不是指责或者是自我指责,而是可以清楚的讲清楚你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去尝试直面自己的真实
考虑平等互惠的原则
放下我们的自恋
找机会回想和反思冲突, 找到自己的错误,调整
为自己负责,短暂的痛苦过后,会是快乐 因为你觉得你可以为自己负责,这是你的 荣誉。此时与对方的对话就会放下指责。
三、和谐关系 的创建方法
5.找到适合你的幸福模式
进展原则:指朝着目标前进比达成目标要幸福,换言之就是追求目标的过程是最为重要的
你的主要幸福感,来自于你走向目标的每一步的满足,这个积累的幸福感是远大于目标,达成那一瞬间的高峰体验所带来的幸福感的
适应原则:指人对现况的一个判断,这个判断是以比自己现下以适应得更好或更坏为标准的。简单讲,境遇好,就会对幸福提更高要求;境遇差,就会降低幸福的标准以适应
幸福方程式:幸福持久度=天生遗传的幸福范围+生活条件+自己可控制的因素
天生遗传幸福范围:基因对一个人的内在幸福设定值的影响远远高于成长环境也就是原生家庭的影响
我们都需要学习去接受
生活条件:当下所处的环境
自己可控因素:理念、观念、模式
主要可改变方向
减少噪声影响
减少通勤
掌控感
提高自我掌控或提高伴侣掌控感可提高幸福高
减少对方羞愧,激发对方内疚感
第四个是羞愧,当我们因为自己的某些缺陷或过错而产生羞愧感时,这使我们的幸福感会比较的低,我们也会因此而回避关系学会感,会让人想要多长,但是如果我们可以放下羞愧感,就好像放下了学生的负担一样,就会变得自信和快乐,所以在亲密关系里呀,你越是证明和指出你的爱人的过失,希望他因为羞愧而反省和改善,你可能就会发现你的爱人就越想要远离你越表现的无力去改进,试着不要去唤醒对方的羞愧,而是想办法给予他应有的,可以给的尊重并且也保持你自己的自尊,如果可以也可以坦然呈现自己的脆弱,这样你可能就会把对方激发出的不是羞愧感,而是他的内疚感,内疚是可以让一个人自动自发的努力来弥补自己的过错的,那么他这样的话他就可以照顾到关系
人际关系:影响幸福最重要因素, 它满足不可替代的需求:爱与依恋
爱与依恋四个特征
在成熟的爱情里, 伴侣之间不仅需要 性的吸引,更需要 依恋需求的相互满足
1、一直想呆在 依恋对象身边
不愿离开、分离
2、分离焦虑
分离后会有情绪波动
3、安全避风港
害怕、沮丧时主动向对象寻求帮助
4、安全堡垒
有他在,就什么都不怕,就敢主 动向外探索,寻求自我个人成长
亲密关系难建立的原因
1、爱的迷失
认为没有激情就不是爱情
激情体验会提高体验者感受欲,进而对伴侣提更高要求 导致对伴侣不满,进而就是出轨另找伴侣
2、不会促进伴侣间 友情、亲情间的成长
刚开始可交流,后来注意点转移,连交流时间都 保证不了
更别说情感流动
当友情成长的基础没有了,就成了认识的陌生人
3、把自己与伴侣孤立起来
关系好是天堂,关系不好是地狱
看不到关系不好是两个人共同造成的
只怪对方看不到自己的痛苦,不曾想自己 对比方造成多大的痛苦
工作环境提升、压力来源的掌控
6.如何成为自我与他人 都喜欢的样子
人格不成熟表现:如果别人 变好,那么我就可以变好。
逆境
逆境危害
打击、创伤
裹挟未来人生等
逆境机会
逆境会带来人格成长的机会; 逆境已来,不能让痛苦白受。
人格成长是内在的动力
人格的三个层次
一是人格基本特质
最基本特质,内向外向、是否神经质、是否讨人喜欢等
二是个别性调试
为扮演好某些角色和维持某种地位而发展出来的人格特质
人个目标
防卫与适合机制
价值观、信仰
不同人生阶段生活的重点
三是编制出来的人生故事
每个要都会把自己过去现在未来的编制成一个个人神话
基本特质是大象,编制的人生故事就是骑象人。
三个层次出现了错位时,我们就会处于一个极不舒服的一个状态里,很多时候逆境恰恰是帮助我们重新审视人格的错位,然后重新整合人格的这样一个过程
直面逆境的收益
1、激发自己原本虔诚的能力,这些能力可以改变我们原来对自我秉持的观念
印象很深刻的一个来访者,他先是出轨出的理直气壮,并且要求她承担家庭责任,也理直气壮,一开始她想她不能理财,这个人不能离婚,不能失去家庭,她的观念是如果他失去了他就会完蛋,她就再也没有幸福可言了,可是当她努力想要挽回时,她会发现他变得更加痛苦,在咨询中帮她慢慢的稳定下来,以后真正去面对时她说我不得不承认,我的爱人与我想象中并不一样,我一直努力在挽回的是我想象中的那个爱人,真实的他实际上是令人失望的,让我不能忍受的是他不仅不觉得出轨亏欠了我,他也不觉得他天天不在家亏欠了孩子,当他好不容易回到家,他唯一提出的就是要我把家里的房本给他好拿去抵押,可以让他有钱花,我说那我和孩子就要面对可能没有地方住的风险,他竟然说那是我的事,当他说出这些话的时候,我看到他一面流泪一面说,我不能再忍受了,我要离开他,说这样的话的她是痛苦的,但是这时。也是她的自我意识终于开始清晰起来的时刻,后来她离了婚努力调整自己,这个过程真的很不容易,前夫呢,在离婚后也意识到自己失去了什么,所以努力的想要挽回,一开始这位女士还是动心的。但她与前夫接触后,他就发现对方只是发现了离婚的坏处,但他并没有想到说他要努力成长去弥补自己的过错,他只是讨厌失去了一个避风港,失去了一个可以理直气壮提要求的地方,失去了一条退路,最后这个女士下定决心不再考虑与前夫复合的事情,而是把注意力投入到自己身上,
其实我们远比自己想像的要坚 强,比自己以为的更能帮助自己
2.在人际关系上。逆境帮助你过滤和筛选你的朋友,发现中间可以患难与共的好友,同时帮助你强化于那些真正的朋友与亲人之间的连接
3.创伤会改变人生的优先顺序:改变人生的优先顺序,以及对他人的看法,就是在改变我们自己的内在运作模式,我们怎么看待自己,怎么看待他人,决定了我们在任何事情里面如何去做决定。
通常来讲我们的内在运作模式一旦形成他并不容易改变,但是逆境及逆境带来的创伤会清楚的告诉我们之前的模式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完善或启动了新的模式,我们才能够更好的生活下去,所以逆境的痛苦之后,我们有机会可以成为一个更有弹性的人,更有智慧的也更幸福的人,这个过程正是人格重塑与从成长的一个过程
怎样从逆境中获益并完成成长
倾吐心声
每天抽15分钟写出自己的伤痛体验和不愉快, 由其是从来没有跟别人讲起过的伤痛和体验。
逐步找出逆境或创伤事件的意义:必须找出逆境的意义,没有人愿意白白受罪
从逆境中去汲取智慧
逆境中所获知识是默慧智慧: 即这些知识是不别人教的,是自己体验总结出来的
一是人们会在自己与他人需要之间去寻找平衡, 对他们来说好坏不重要,平衡最重要
二是逆境中可以平衡的采取的方式
这些方式不是独立 的,非此即彼的
自我调适
塑造环境
选择新的环境
可定期审视自己的默慧智慧,将其意识化, 适时调整不智慧的部分
道德思考
这是 关系 考量, 没有 关系 就无 所谓 道德
实际上愿意让自己更有道德的人会更容易体会到幸福
六种最被广泛认可和接受的道德(积极心理学)
这6个美德足够贯彻到我们的生活之中,我们会发现我们更容易因为获得和谐关系而幸福,可能有些朋友会不服气,为什么先付出的总是我?我想说的是因为施比爱更容易让你快乐,这不仅仅是一句圣经上的话,他也对心理学的长期研究证明,助人会让助人者更容易感到幸福,而且当你拥有这样的美德,喜欢你的人也会成倍的增加,那是某一个人,哪怕是你。爱人的态度都不再会是影响到你对你自己的确认,因为这时你可以确定的知道我是值得的,我是卓越的、我是可贵的,你会相信你拥有幸福的特质,那时要么你可以感化你身边的人,要么你就拥有,再选择的自信。
人格优势
智慧与知识
每一个提升的部分都要提醒我们要打开自己去学习去体验,当我们尤其是女性在生活基本稳定后,停止了学习与提升的脚步时,我们才真正开始失去了智慧的美德,太多的爱情与友情,最后都败在智慧的不同步成长之上了。
好奇心,对世界的兴趣
热爱学习
判断力,判断性思维,思想开放
创造性,实用智慧,街头智慧
社会智慧,个人智慧、情商
洞察力
勇气
这个部分里面呢,我认为最关键的是去面对自己内心的恐惧,这个部分我们在前面的整个成长部分里有提到,所有让我们不能勇敢投入与真诚的都是因为我们的内在,有一些我们之前没有觉察到的阻碍,而我们能做到的就是从当下开始,一小步一小步的去修通并前行。关系里也是如此,你越是不敢讲的话,越会成为你坚持想要讲出来的话,你并没有真诚表达的,最终一定会以一个蜿蜒的方式迸发出来。如果我们不能勇敢的面对,那么最后我们就会被迫去面对亲密关系里,如果不能真诚的交流,那么其实这个关系已经在这个不能中变得更加的疏远。
勇敢与勇气
毅力、勤劳、勤勉
正直、真诚、诚实
面对自己内心的恐惧 而我们能做到的就是从当下开始,一小步一小步的去修通并前行
仁爱
第三仁爱,可以通过仁爱与慷慨和爱与被爱这两个优势的提升来达成。这其实是告诉我们说,当我们在关系里面过度的强调自己的付出,反复重申对方的过错时,我们已经在对方的眼里被定义为缺少爱之心的人了,尽管我们可能不服,尽管我们可能觉得委屈,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我们个人的理由,不一定会成为对方或关系愿意接受的理由,只要我们还要关系,我们就要在这段关系里表现出适当的慷慨传递爱,并去接收到对方的爱,可惜的是我们很多朋友会被情绪裹挟,无法在应该慷慨的时候去慷慨。比如,有一些朋友会特意的让他人为难或在众人面前丢脸,或者在对方表达善意的时候不仅拒绝,还要刻意去伤害,这些缺少仁爱的表现,并不会帮到我们。相反这些表现,愿意尊重对方,可以尊重对方的态度,才会让对方心软并心生愧疚。
仁爱与慷慨
爱与被爱
当我们在关系里面过度的强调自己的付出,反复重申对方的过错时,我们已经在对方的眼里被定义为缺少爱之心的人了。只要我们还要关系,我们就要在这段关系里表现出适当的慷慨传递爱
正义
这三个优势来提升这个部分,可能有的朋友会觉得,唉这好像跟关系不大,可是如果你仔细去想一想,你就会发现这里所涉及到的部分,可能都是你们在亲密关系里面会发生冲突的部分,当平时你因为有人缺乏公民精神,缺乏责任感而会生气时,你会发现之后你很可能会因为忠诚与公正的问题与他再起冲突,正义其实存在于我们生活的一切方面,当我们觉得他离我们足够远时,当我们忽略掉我们伴侣身上或自己身上的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有一天我们会受到正义方面问题的困扰。所以如果我们的伴侣他有抗议说他觉得不够公平时,我们也许需要有停下来自己的思考习惯,来看一下,他以为的不公平是怎么一回事,我在工作中就发现伴侣之间的公平,是一件很容易产生误解的事情,常常每一方都觉得自己十分委屈,都希望对方给自己公道,但是真正的公平公正的方法,不正是努力在做出评判前,努力的让双方都有表态。他的机会吗?在这个部分的提升时呢,我认为愿意给时间、愿意给耐心去好好倾听对方的倾诉是非常必要的。
公民精神责任
团队精神、忠诚
公平与公正、领导力
正义其实存在于我们生活的一切方面; 我认为愿意给时间、愿意给耐心去好好 倾听对方的倾诉是非常必要的。
节制
第五是节制,节制可以通过三个优势来提升:自我控制、谨慎与小心、谦虚。节制的美德,在关系里,尤其是亲密关系里十分重要。节制自己的不合时宜的行为是重要的,节制自己的情绪是重要的,节制自己的需求就更重要,当关系出现问题时,办理双方的距离会被拉开,双方呢都会在不容易接近对方的时候感到孤单,同时也会因此而过度关注自己,很多人在亲密关系中最不容易节制的念头就是只要他做什么,他做到了我就可以做到。这种讲条件,必须让对方先行的想法坑害了很多人,因为他最后一定会发现他越这样想对方越不会去做,他希望对方做的事情我们没法用讲条件的办法来促进关系的顺利发展,同时我们更不可能实现一些不可能实现的关系梦想。工作中会发现有些男性会希望自己拥有传统男性的威严和可以拥有多段感情的自由,又想拥有现代男性,可以不负担妻子生活得自由。而有些女性呢,只希望自己既可以拥有传统女性的经济上完全依赖的权力,又拥有现代女性的自在、自由,想怎样就怎样的这个权利。这两种现象其实跟性别都没有关系,都是一种太把自己当回事,觉得自己够特别可以拥有比对方更多的特权的不公平的想法。可怕的是这样的想法,他们常常不愿意去节制,甚至会纵容直到遭遇到关系的反思,在关系里节制真的非常重要,节制你才会知道分寸,才会让自己在关系里知道进退、才有真正的自由。
在关系里,尤其是 亲密关系里十分重要
自我控制
谨慎与小心
谦虚
精神卓越
对美和卓越的欣赏
感恩
幽默
希望乐观展望未来
灵性目标感、信仰宗教
宽恕与慈悲
热情和热衷
四、成长与 关系的根本
7.为什么我们总是期待别人善 意爱护,又要包容我的不好?
为什么我们总是期待别人的善意爱护,又要别人包容我们的不好,这个话题换一句话来讲,就是不管我是怎么样的,你都要对我好,你要发自内心的善意的对我,也要发自内心的不介意我的不好,也许当我们是孩子的时候,我们比较容易体会到家人的既爱护又包容,也许当我们是孩子的时候,我们都没有机会体验到这种两头好的情况,因此我们更想要拥有,因为我们真的觉得好的爱是可以同时拥有这两个方面的,这个想法是我们每个人本能的期待,可是如果我们因此少做一些事情的话,总有一天我们的伴侣,我们的亲友会直接了当的拒绝,再这样与我们相处下去,因为他们会觉得这段关系相当不公平,会觉得这样的要求太高了,这个对方会觉得不公平,而我们不容易意识到的部分,这是我们今天要来讨论的部分,我们到底缺少了什么,使得我们的意愿不能够达成。
社会空间
理解人、关系、社会关系的维度
这是一个三维空间,但我常只在前两维中处理关系
关系定位的三个维度
你是通过人际关系的亲密程度,社会等级,以及神性维度来共同确定一个人在你心里的位置的,你的伴侣家人也是这样的。
亲密维度
越亲近,越放松,越 相信自己会被对方照顾
同时也越容 易变得放肆
常见问题:好脾气都留给了 外人,坏脾气都留给了家人
社会地位维度
面对社会等级越高的人,我们越 尊重、越容易相信,越以他为榜样
伴侣关系中,随随着时间的 推移,社会等级可能会有变化
等级变低的人信心会受影响
等级变高的人会要求 越来越多的被尊重
大多数人习惯根据这两个维度 来确定一个人在自己心里的位置
神性维度:反映了我们对 神圣感的这样的一个定位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想一想,随后我们就会发现事情远比想象的要复杂,事实上仍以伴侣为例,如果你只是以两维的角度去看他,那么你可能以为他已经是你很了解的,可是实际上呢,如果这时候这两个维度没有变化,但是却发生了另外一件异乎寻常的事情的话,或者你与他一起处在一个与以往不同的环境中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说,你对他的看法还是因为这些变化而产生了一个巨大的改变,你可能会觉得说你突然对他的认识和了解有了一个根本性的提升,你呢可以更进一步的看清楚这个人,你对他的感觉前所未有的清晰,你会发现,可能前一天你还觉得他是一个熟悉亲近的人,下一天呢,你就觉得他是令你厌恶觉得恶心的人,也有可能前一天对他还有很多的不满意,但是现在你却被他所感动,虽然你一时半会儿还不会说去改变对他的一个亲近度,他的这个社会地位和家庭里的地位也不会立刻发生一个改变,但是他在你心里面的这个印象,你对他的感受却跟以前完全不同,他在你的感受里变成了另外的一个人,这个时候你可能会意识到说事实上还有另外一个维度,这个维度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叫神性的维度,它反映了我们对神圣感的这样的一个定位,如果我们觉得一个人或一个物品不会让我们觉得恶心相反它是非常神圣的,那我们就想一直靠近,可是如果我们觉得一个人或一个物品让我们觉得实在太恶心了,我们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努力回避与逃离,
而这个维度恰恰是帮助我们约束过 度的自我意识,可以提醒我们考 虑到他人做出利他行为的一个维度
例一:背叛行为 (感情或经济等)
很多与背叛有关的痛苦,都是因为这个坍塌所带来的无所适从,一是我找不准新的定位,这个时候我们可能已经会觉得对方的行为让人震惊,无法接受,4~6次,当你对一个人或他的行为产生了恶心感的时候,你就不会想再轻易的去接近他,你也不容易轻易的原谅他,而【如果在他的心里看世界只有两个维度的话,他就会想说,你还是爱他在意他,你们的亲密纬度还在他还是家里的重要支柱,给钱给力还给爱,那么他有什么不可以被原谅的呢?你为什么就一定要揪着这件事不放呢?所以他就会说出那种很多背叛者都会说的话,我已经回来了,你还要怎么样?我从来没有想过离开你们,我们可不可以不提这件事?】说出这样话的人真的都是人渣吗?并不都是的,他们有很多人,虽然有做错事,但他们的心还是柔软的,也还是想要把生活过下去的,但他们会说这么渣这么让人继续痛苦的话,是因为他们根本无法理解,你觉得他做的这个是十分恶心,他没法理解这种感觉,他无法理解你好像吃饭吃到了个苍蝇,或哪怕只是看到一个苍蝇你都会觉得恶心的感觉,因为他对关系的认知里面缺少了第3个维度,所以他觉得只要他回到原来的位置上,什么都不会改变,所以他会希望你继续爱他,包容他的过错,所以他会说,只要你放开了,一切都OK,生活就会好起来,所以他没法懂得你的那种不公平的感觉,他不了解你,为什么会说不是你的错,为什么最后做调整的人是你?
找不准新 的定位
不会想再轻易的去接近他, 你也不容易轻易的原谅他。
而对方没有第三维意识,只觉 得已经回来,还要怎样
就无法把对方放在心里的一个神圣的位置,对对方瞬间就会淡化
你自己在你心里的形象可能也开始出现了动摇和谈判
例二:情绪波动
割腕
跳楼
自杀等
对方可能会妥协以救下一方,然而大概率还是会 选择离开,表现为害怕,以前不知道你是这样的。 其实也就是你的神性在他这里已经不存在了
从道理观念来思考
道德观念不是社会教育,而是一种行为指南
自主权的道德规范
目的:在于保护个人免受伤害,追求个人最大自主权以立个人目标的达成
当我们既需要别人的保护,又想要别人包容,是我们自己会觉得逻辑是OK没问题的,但其实这只是符合了我们的自主权道德规范
群体的道德规范
目的:在于保护团体,家庭、公司或国家的完整性,所以更重视的是服从、忠诚和英明领导这样的美德
当有人做出背叛家庭关系时
各自坚持自己的自主权道德规范
一个坚持自我,一个坚持家庭
神性的道德规范
目的:在于帮助人们不至堕落。 不至于过度自我妄想。
对有些人来讲是他信仰的神明
对有些人尤其是无神论者来讲,就是一种纯洁的神圣的生活方式
成魔还是成佛? 完成取决于自己
只在乎自己----必定成魔
只在乎随性---也会成魔
两个极端最大的束缚:让我们不能平衡自己和关系。 由其是允许自己入魔而要求对方成佛时,关系崩裂。
如何提高神性? 提升感
提升感组成部分
一是有情绪被引发出来
他人善意、美德行为引起自己的情绪波动
二是我们的身体也会出现一些变化
三是产生了一种想要向好的东西
见贤思齐,见恶如仇,警惕坠落
四是内心产生一股特别的感觉
感到自己通过这个过程有了新的认知, 有了新的顿悟,发生了不一样的变化, 因此觉得自己得到了提升
获得提升感途径
激发美德,恰恰就是我们获得提升感的第1条路径, 第2条路径是敬畏与超越,当我们的内心开始有所敬畏时,我们就会自觉的收敛自己的妄恋,值得敬畏的不仅是每个人,还有大自然,当我们愿意去大自然里去体会时,我们会觉得自己渺小,又觉得大自然壮阔,我们在这个壮阔的大自然里,我们觉得被抱紧,我们的感觉又是温暖有力而且自由,我们会感觉到自己和自然的连接,也会感觉到自己被很好的允许。因此呢,我们需要获得提升感的时候,走入大自然是非常棒的一个选择,我们会敬畏大自然,可是恰恰是因为这个敬畏我们才有可能有所超越,我们会超越那些可能会毁灭掉我们的过度自我的魔性,而帮助自己可以保持拥有不断提升的感觉,我们在大自然面前承认自己的渺小与无力,承认自己面对问题的时候会有恐惧,我们才会因为面对现实有这样的成熟心,我们会有所敬畏,然后因为敬畏我们愿意去把这个这个胆怯的恐惧的自己心门打开,迎接一句体面。 那第3条获得提升感的路径是感受巅峰体验。巅峰体验是指那些独特的自我超越的片刻,你在这个时刻里拥有了与日常生活体验完全不同的感受,你觉得一切都改变了,你觉得自己心中充满了亲切的敬畏的,关心的与感激的情绪,你会觉得自己我是高贵的,我比之前更强大,我达到了一个我之前没有达到的一个高度,当我们有意识的去追求,当我们在追求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以及快乐时,我们就会体会到这种巅峰体验,这个成功不一定是名利上的成功,他有可能是我自己非常看重的方面,达到一个自己预期或超出预期的结果。如果你想获得更多的巅峰体验,可能你在现实生活中真的需要有更多的投入,而且是在生活的不同方面的投入,很多女性都会因为过度重视家庭而大量减少巅峰时刻的机会,最后极容易演变成只有伴侣与孩子的成功预防。才会让自己获得巅峰时刻体验的这样的一个结局,这样反而让自己失去了靠自己带给自己巅峰体验的可能性。 第4条获得提升感的路径是放弃过度的自我,而且是开始注意关系里的平衡,过度的自我呢,就像一个巨大而贪婪的巨兽,他会吞噬掉我们的灵魂,他会让我们看不到我们的家人亲人,伴侣子女,最后我们总会因为不能与他们产生共振共鸣,而渐行渐远。放弃过度自我并不意味着你要放弃自我,你仍然需要拥有自我,但是你需要懂得谦卑,前面我们提到大自然时会讲到人要有所敬畏,多接触大自然,是我们可以不再那么自我的好办法,因为当我们知道世界不是以我们为中心时,我们就会收敛,那另一个可以帮助我们拥有合适分寸,掌握合适分寸的办法是自我学习与成长,阅读与参加各种学习活动都是可行的好办法,当我们保持学习体验与成长,那我们也是与世界在一起,我们不敢再妄自称赞,通常我们会因为了解时间越多就越会有敬畏心,就越不敢过度的自我。 第三个办法是有意识的与身边的事物建立连接,有意识的去种花种草,养小动物与身边可以接触到的每一个物品,包括我们家里的一面墙,一个门一个锁,都可以去兑换,这样可以让我们与自己以外的人事物讲话,这帮助我们可以拥有更多更好的连接,当我们获得更多的提升感之后,我们可能会不再去对配偶,对他人提过高的要求,我们会希望对方的爱我们也会给予爱,我们会希望对方包容,我们也会努力改善自己,这样才会因为共同成长,共同福祉,而拥有幸福美好的关系,
美德
敬畏与超越
内心有所敬畏时,就会放弃妄恋,敬畏人、自然
感受巅峰体验
巅峰体验是指那些独特的自我超越的片刻
这个成功不一定是名利上的成功,他有可能是我自己非常看重的方面,达到一个自己预期或超出预期的结果。
放弃过度自我, 开始注意关系里的平衡
放弃过度自我并不意味着你要放弃自我,你仍然需要拥有自我, 但是你需要懂得谦卑
自我学习与成长
有意识的与身边的事物建立连接
8.找到自己幸福的路
你追求的是你自己真正想要的吗?
很多人不能寻找到人生意义是因为觉得生活无趣的人是他本人
那么什么能让我们感觉到人生本身 【马斯诺需要层次理论】
爱与工作对于生活非常重要
爱
工作
分类
职场工作
家庭工作
在对家庭的态度上,以家庭为重不 是问题,关键是以家为重后,你 把你对家庭的付出看作是什么?
把付出当工作,去实现自己在工作中的 价值、责任,大概率会比较幸福
把付出当牺牲,大概率为焦虑甚至愤怒
原因
幸福的意义并不是我们人生终点的一个目标,不是一个远方的灯塔,而是我们一路走来的路上,我们铺下的每一块石板,我们铺下一块,幸福就会变成人生的意义,就会延长一个,可以投入到爱与工作中的人,他就有机会可以不断的超越,而一个不断在成长与超越的人,当然他就有机会去摆脱低级趣味,摆脱无聊的人生,成为一个有趣的幸福的人。
选择放弃工作或把工作当差事、 当保障,完全不把工作当事业
第一个选择是放弃了工作或只把工作当成差事,当成一个保障,完全不把工作当成是一个事业,更无法把工作当成是天职,他们不再能从工作中得到更多的满足感,快乐感,所有的幸福需求都聚焦在家庭这一个点上,一旦家庭出现了变故,对他们来讲,就是人生的小船说翻就翻,自己完全没有办法来阻止,就会拥有强烈的不安全感无力感,事实上当一个人把家庭当成唯一时,的确是冒着很大的风险的,毕竟我们的家庭呢也只是社会的一个最小单位,但我们却幻想。可以退到这个小单位里就可以自成一统,这个想法本身就是风险的根源,尤其是那些因为工作不够顺利,为了规避工作压力,而退回到家里的人来说,就更是如此,他把家当成唯一的屏障,因为这种唯一的感觉会让他分外没有安全感,分外想要确保这个家庭的安稳,也就会不自觉的给自己的爱人家人去施压,希望他们看到自己的牺牲,可是没有人会希望别人一直来提醒自己,我的快乐是建立在别人的牺牲之上的,这会让人感觉到压抑不舒服,有亏欠感,渐渐就会想要去逃避,尤其会想要拒绝再听到这样信息的进入,这样一来付出的人自然就会感觉到我好受伤,我被拒绝,可是往往不容易意识到的是,这个伤害其实是自己造成的,至少自己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因为注意力太聚焦了,所以人投入到家庭里反而变得不容易,与家人建立真正的连接
家庭是唯一点,风险大
唯一安全点不得有失,过高要求家 庭成员,造成压力,反噬关系。
只关注家庭的人会要求有回报
第二呢是很多这样做的人都会要求得到回报,得到价值确认以帮助自己确认自己的选择是有意义的是值得的,这是会出现两个不同的标准,以家庭为重的人,希望自己的价值是我的牺牲加上我当下的付出,所以不管最后结果怎么样,我没有功劳我还有苦劳,而另一个负责打拼的人,则认为既然我们有了分工,那我负责让家庭更富裕,你就负责家庭更快乐,你的价值就表现在你付出的结果上,有没有让孩子成长的更好啊?有没有让我少为家庭操心啊,有没有让家庭的氛围更让人舒服舒缓啊,你的价值要表现在你带出的结果上,但是如果说你一说到你辛苦时,是因为你以家庭为重,你说到具体问题解决时,就是让我下了班还要承担更多的话,那我真的会觉得你有什么价值,你的价值一点都不高,很多以家庭为重的人最后感到愤怒,失望其实或多或少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不能够理解对方,对付出价值的标准和自己是不同的,因此自己的理所当然反而变成了破坏关系的利器,
以得到确认价值以帮助自我确认
以家为重与以事业为重的双方对付出的标准已经不同
疲于完成家庭任务
第三疲于完成家庭的任务,天天强调自己很忙,强调事情很多,但又没有长远的规划,甚至都没有当下的规划,没有清晰的把全家人幸福力提高,当成自己在家工作的目标,而是把完全社会化的那种普通认同的任务来当成唯一的目标,不想去想太远也不能去想太远,这样的态度呢,深深把自己降格,成了一个保姆一个管家,一个孩子的伴读,而不是一个家庭的合伙人,表面上看呢也会对孩子对家庭有很多规划,但这些规划更多都是在填满生活或者只是为了获得社会意义的一个肯定,一个从众的行为,比如说孩子成功或爱人成功,心里呢,也是在追求幸福的啊,表面上看是这样的,但实际上呢,在追求这个路上呢,成就的是他们自己,却一路不开心,试想一下没有一个又一个幸福快乐的满足,又哪里来的终极幸福呢?可是当我们的世界再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我们其实真的很难真正的快乐和满足啊。
常强调自己忙,事多,却没有长远规划甚至短期规划也没有
没有搞提升全家幸福感为家庭工作主要责任
受社会低俗(你负责赚钱养家,我负责貌美如花等) 影响而不能自知,把自己降格为保姆、管家、伴读
之所以我们以家庭为重反而容易受伤, 是因为我们自己的生活与关系充满了脆 弱的感觉,因为人生就只有这么一个立 足点,所以整个人甚至整个家庭都变得 了充满脆弱感。关键是当你做了选择以 后,你是让你的家庭关系变得脆弱了, 还是让其变得更丰厚了
综合以上我们就可以看到,之所以我们以家庭为重反而容易受伤,是因为我们自己的生活与关系充满了脆弱的感觉,因为人生就只有这么一个立足点,所以整个人甚至整个家庭都变得了充满脆弱感,所谓脆弱感是说完全不能承担一点点意外的状态,我们也会发现并不是每个以家庭为重的人都会这么脆弱的,也会有一些人他们哪怕多年没有上班,但是他们却比上班的人社会关系还要丰富,学历还要丰厚,能力还要突出,个视野还要开阔,他们给家人带来更多力量感与快乐和安稳,他们会更精心的去教育自己的子女,也会与爱人保持温馨浪漫的一个关系,他们会让全家人觉得请他以家庭为重,是全家人最正确的选择与投资,他是家庭的重要的资源与力量,所以呢,并不是所有的以家庭为重都会出问题,关键是当你做了选择以后,你是让你的家庭关系变得脆弱了,还是让其变得更丰厚了,总之爱与工作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
爱与工作中完成人生超越的方式
学会全身心的投入 【达到心流的感觉】
首先第1点我们要学会可以全心投入,我们可能都会观察到这样的一种情况,一株植物可能因为缺水而发黏,看起来好像要活不下去了,可是当我们给它浇水并施肥,这株植物可能很快就会精神抖擞起来,欢快的成长,我们会发现自然界的很多生物都会全心投入到生长中去努力面对当下的一切,根据当下来调整自己的状态,植物不会因为他之前缺水就变得矫情,就去问给他浇水的人,是不是可以保证以后天天都给他浇水,他只管当下我好好成长,从这个意义上说,万物之灵的人类,其实有时候反而不及自然界的动植物活得明白,我们常常不能好好的全心投入到当下,我们用于顾虑、焦虑、痛苦的时间,远多于我们投入到兴趣,投入到工作,投入到生活中去的时间,因此我们更多的时候是不能够拥有一种叫做心流的感觉,【心流是什么?是当你在一件让你喜欢、让你着迷的事,面对这样的一件事情的时候,你沉醉其中,你的内心并不是极大的起伏,你甚至可以体会到宁静与悠远,但是你整个人在当时只关注在眼前的事上,你觉得快乐你觉得有意义,或者说你当时都没想这么多,但你体会到一种自我与你所面对的人、事物的连接,就仿佛是合二为一的感觉,这时你放下了别人的评价,这时候你放下了自卑,你只是一个投入者】,这样的感觉不仅存在于个人身上,也可以存在于关系之中,有时候伴侣之间,亲子间,共同体会到这些全身心投入的感觉后,双方都会觉得彼此的情感进入到一个共振共鸣的感觉里,彼此会感觉幸福。
植物无水则发奄,遇水则长,不会去问明天是否还要给它浇水。
向植物学习,投入到当下的工作中,全身心的,贯注的投入。
跨层次的一致性
对他
不要只从一个层次去理解一个人、事、体系
分析一个人不要只从自己的角度、自己的情绪出发。 而要从他的角度,他的过去现在个性需求等多层次。
对已
我们对自己也要看到自己成长的多个层次
接纳从前、当下的自己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跨文化的历程
跨越童年、青年、中年
跨越原生家庭、学校,社会、职场
跨越所有我们走过的路,我们跨越所有学过的知识、所经历的体验
我们要跨越肉体、心理及社会文化
好好存续并可以连贯一致的时候
仪式的重要性
仪式提供一个共同的意义感,体验彼此一致性
新年聚会、饭后聊天等
超越自我的意义感
第3点,超越自我的意义感,令很多哲学家与心理学家都会关注的是在这个世界上会有一种神秘超越自我的,比自我更巨大的所在,当我们可以不是一昧的追求自我时,我们就会发现我们会有机会与更广大的意识更广阔的世界去融为一体,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为什么既是科学家,最后也有可能选择宗教作为自己的人生的最后寄托,其实你是选择宗教还是选择某种你不知道但你却认同的宇宙意识来融入,你其实都会有一个机会是可以和更多的人更大的社会,更广阔的宇宙,尝试产生共振的感觉,就像我们民族一直推崇的天地人合一的感觉一样,试想一下,当你的世界这么大,当你面对的一切有这么广阔时,你还会觉得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会重要到要阻碍你前行的步伐吗?当你可以全心投入到生活中,当你可以跳出当下的单一角度,而寻找多层次的合一式,当你可以尝试融入更广阔的天地与世界之间时,你会发现拥有更多意义感的你那个与自己和解与关系和解与世界和解的你,已经在超越你的身体,你的心里,你所处的文化成就了真正的幸福好到现在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