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补虚药
这是一篇关于补虚药的思维导图。中药是一门博大的学问,大家加油。
编辑于2022-03-12 00:49:51补虚药
1. 性能特点
凡以补虚扶弱,纠正人体气血阴阳的不足, 常用以治疗虚证的药物称为补虚药。
补气——多甘温或甘平, 主入肺经,用于气虚诸证
补阳——多甘、辛、咸,性温热; 主入肾经,用于肾阳虚证。
补血——多甘温,质润; 主入心肝脾肾经,用于血虚诸证
补阴——多甘寒,质润, 主入肺胃肝肾经,用于阴虚诸证
2. 功效主治
功效:补虚——气血阴阳
主治:虚证——气血阴阳
兼效:收涩——滑脱证 温里——虚寒证 清热——阴虚内热证
3. 配伍应用
根据气血阴阳 相互依存关系配伍
补气+补血——血虚 补阳+补阴——阳虚 补阳+补气——阳虚/气虚 补阴+补血——阴虚/血虚
适当配伍健脾消食药顾护脾胃
4. 使用注意
防止闭门留寇,误补益疾
T用于扶正祛邪,分清主次,处理扶正与祛邪的关系
注意补而兼行,使补而不滞
T一般气味俱厚,入汤剂,宜适当久煎 T宜采用蜜丸/煎膏/口服液等易保存、服用且增效的剂型
1补气药
1. ①特性
①性多平/微温;味多甘苦;入脾胃肺经
补气药大多脾肺双补
②功效:补气(心脾肺肾元)
③主治:气虚证(心脾肺肾元)
④配伍:因证配伍
饮食积滞——消食药; 气机阻滞——行气药 脾气虚:便溏腹泻——除湿止泻药 脏器下垂——升阳举陷药 脾不统血——止血药
肺气虚:自汗——固表止汗药 久咳虚喘——止咳平喘药
心气虚:心悸失眠——安神药
肾气虚:肾气不固——收涩药
⑤使用注意:部分药味甘壅中,碍气助湿, 故湿盛中满者慎用,必要时辅以理气除湿药。
2. 人参
甘微苦微温;归脾肺心肾经
大补元气
复脉固脱
体虚欲脱,肢冷脉微
补脾益肺
脾肺肾气虚证
脾虚食少,肺虚咳喘,阳痿宫冷
T有益肾气之功,且通过补脾胃之气充养先天
安神益智
心气不足,惊悸失眠
生津养血
气虚津伤口渴,内热消渴
气血亏虚,久病虚羸
常与解表、攻下等祛邪药配伍,扶正以祛邪
①文火另煎兑服(煎汁分数次灌服) ②不宜与藜芦、五灵脂同用 ③恶莱菔子;不宜吃萝卜;
不宜饮茶, 茶叶易破坏有效成分
服T腹胀者煎汤 莱菔子可解
3. 西洋参
甘微苦凉;归心肺肾经
补气养阴
气阴两脱证
常与麦冬、五味子同用
清热生津
气虚阴亏,虚热烦倦,咳喘痰血
气虚津伤,口燥咽干,内热消渴
“其性凉而补,凡欲用人参而不受 人参之温补者,皆可以此代之”
①另煎兑服 ②不宜与藜芦同用
4. 党参
甘平;归脾胃经
补脾益肺
脾肺气虚,食少倦怠,咳嗽虚喘
气血双补之品
养血生津
气血不足,面色萎黄,头晕乏力,心悸气短
气津两伤,气短口渴,内热消渴
古方治轻证、慢疾证,以大用量T代替人参 无复脉固脱之效,所以急重证仍以人参为宜
不宜与藜芦同用
5. 太子参
甘微苦平;归脾肺经
益气健脾
脾虚体倦,食欲不振
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
生津润肺
肺燥干咳
6. 黄芪
甘微温;归脾肺经
补气升阳,利水消肿
脾气虚证
脾虚不荣:气虚乏力
脾虚失运,水谷失运:食少便溏
脾气下陷:水湿不化→水肿尿少 中气下陷→久泻脱肛
脾不统血:便血崩漏
肺气虚弱,咳嗽气短
益卫固表
表虚自汗
生津养血
内热消渴
血虚萎黄,气血两虚
行滞通痹
气虚血滞,半身不遂,痹痛麻木
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气血亏虚, 痈疽难溃,久溃不敛
炙黄芪→益气补中:气虚乏力、食少便溏
7. 白术
甘苦温;归脾胃经
健脾益气
脾虚食少,腹胀泄泻, 痰饮眩悸,水肿,带下
燥湿利水
利尿作用弱于黄芪, 水肿虚实皆宜
止汗
气虚自汗
安胎
脾虚胎动不安
8. 山药
甘平;归脾肺肾经
益气养阴
气阴双补; 脾气亏或气阴两虚,皆可应用
脾虚食少,久泻不止,白带过多
虚热消渴
补脾肺肾
脾肺肾兼治
肺虚喘咳
涩精止带
略兼涩性
肾虚遗精,带下,尿频
9. 甘草
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补脾益气-脾心
脾胃虚弱,倦怠乏力
心气不足,心悸气短,脉结代
清热解毒
痈肿疮毒,咽喉肿痛
祛痰止咳
咳嗽痰多 可用于寒热虚实多种咳喘,有痰无痰均宜
缓急止痛-缓孪急
脘腹、四肢孪急疼痛
调和诸药
缓和药物毒性、烈性
①不宜与海藻、京大戟、甘遂、芫花同用 ②T助湿壅气;湿盛肿满、水肿 不宜用 ③多服久服可致水钠储留,引起浮肿
10. 大枣
甘温;归脾胃心经
补中益气
脾虚食少,乏力便溏
养血安神
妇人脏躁、失眠
11. 蜂蜜
甘平;归脾肺大肠经
补中
脾气虚弱
作用一般,但富含营养
止痛
脘腹孪急疼痛
润燥
肺燥干咳
肠燥便秘
解毒
解乌头类药毒
外用生肌敛疮
疮疡不敛,水火烫伤
为治疗心失充养、心神无主而脏躁的要药
平补脾胃的良药
既长于补气以复脾之健运, 又能燥湿、利尿以除湿邪
脾脏补气健脾第一要药
治气虚水肿要药
补脾气要药,亦长于补肺气
为拯危救脱要药
2补阳药
1. 特性
①性多温热,味甘;归肾肝肺脾经;唯仙茅有毒
②功效:补肾阳;兼益精血、强筋骨、固肾气、补肺定喘
③主治:肾阳虚证
肾阳虚,阴寒内盛:形寒肢冷、精神不振、腰膝酸软
封藏失职之滑精,崩漏
火不生土,脾失温煦:五更泄泻
肾藏精
主生长发育
T不良:筋骨痿软、小儿行迟齿迟、囟门不合
生殖
T机能低下:性欲低下,阳痿、早泄、带下清稀、宫寒不孕
肾主水
肾阳虚,水失所主
开而不合,出现夜尿频多
合而不开,小便不利,水湿内停,出现水肿
肾主纳气
肾阳虚,摄纳无权:肾不纳气之虚喘,呼多吸少
④配伍:较温燥的补阳药,配伍补精血药
⑤性偏温燥,易伤阴助火,阴虚火旺 者忌用
2. 鹿茸
甘咸温;归肾肝经
补肾壮阳
肾阳不足,精血亏虚, 阳痿遗精,宫冷不孕, 羸瘦,神疲,畏寒, 眩晕,耳鸣耳聋
益精血
强筋骨
肾虚腰脊冷痛,筋骨萎软
调冲任
冲任虚寒,崩漏带下
托疮毒
阴疽内陷不起,疮疡久溃不敛
①T从小量开始,缓缓增加; ②凡发热者均当忌服
3. 紫河车
甘咸温;归肺肝肾经
温肾补精
肾阳不足,精血亏虚,虚劳赢瘦,阳痿遗精,宫冷不孕
益气养血
肺肾两虚,久咳虚喘,骨蒸劳嗽 咳发时无优势,作为固本而减少发作的药
气血两虚,产后乳少,面色萎黄,食少气短
阴虚火旺不宜单独使用
4. 淫羊藿
辛甘温;归肝肾经
补肾壮阳
针对肾阳虚的生殖机能降低
长于补肾壮阳,单用有效
肾阳虚衰,阳痿遗精,筋骨萎软
强筋骨
祛风湿
风寒湿痹,麻木拘挛
阴虚火旺者不宜服
5. 巴戟天
甘辛微温;归肾肝经
补肾阳
肾阳不足,阳痿遗精,宫冷 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
强筋骨
祛风湿
风湿痹痛,筋骨萎软
6. 杜仲
甘温;归肝肾经
补肝肾
宜于肾虚腰痛,下肢萎软无力腰膝酸痛者
确切的存在止痛作用
肝肾不足,腰膝酸痛,筋骨无力,头目眩晕
强筋骨
安胎
肝肾亏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
①炒用>生用(有效成分) ②阴虚火旺 者慎用
7. 续断
苦辛微温;归肝肾经
补肝肾
肝肾不足,腰膝酸痛,风湿痹痛
强筋骨
续折伤
跌打损伤,筋伤骨折
止崩漏
肝肾不足,崩漏经多,胎漏下血,胎动不安
8. 肉苁蓉
甘咸温;归肾大肠经
补肾阳
肾阳不足,精血亏虚, 阳痿不孕,腰膝酸软,筋骨无力
益精血
润肠通便
肠燥便秘
①T助阳、滑肠,阴虚火旺+大便泄泻者不宜服 ②肠胃实热、大便秘结 不宜服
9. 补骨脂
辛苦温;归肾脾经
补肾壮阳
肾阳不足,阳痿不孕,腰膝冷痛
性温燥,常配伍菟丝子,胡桃避其温燥
固精缩尿
肾虚遗精滑精,遗尿尿频
单用有效,亦可随证配伍它药
纳气平喘
肾虚作喘
温脾止泻
脾肾阳虚,五更泄泻(标本兼治)
外用消风祛斑
白癜风,斑秃
10. 益智仁
辛温;归脾肾经
暖肾固精缩尿
肾虚遗尿,小便频数,遗精白浊
温脾止泻摄唾
脾寒泄泻,腹中冷痛,口多唾涎
11. 菟丝子
辛甘平;归肝肾脾经
补益肝肾
肝肾不足,腰膝酸软,阳痿遗精,遗尿尿频
固精缩尿
补肾阳,益肾精→温而不燥
补肾阳+固肾气
安胎
肾虚胎漏,胎动不安
明目
肝肾不足,目昏耳鸣
止泻
脾肾虚泻
外用消风祛斑
白癜风
酒浸外涂
虽平补,但偏补阳,阴虚火旺+大便燥结+小便短赤 者不宜
12. 沙苑子
甘温;归肝肾经
补肾助阳
肾虚腰痛,遗精早泄,遗尿尿频,白浊带下
固精缩尿
养肝明目
肝肾不足,头晕目眩,目暗昏花
T温补固涩之品,阴虚火旺+小便不利 者忌用
13. 蛤蚧
咸平;归肺肾经
补肺益肾
肺肾不足,虚喘气促,劳嗽咳血
纳气平喘
助阳益精
补肾阳,益精血;固本培元
肾虚阳痿、遗精
风寒或实热咳喘忌服
14. 冬虫夏草
甘平;归肺肾经
补肺益肾
肾精亏虚,阳痿遗精,腰膝酸痛
T补肾益精,有兴阳起痿之功
止血化痰
久咳虚喘+劳嗽痰血
肺肾双补,止咳定喘+化痰止血
①感冒发热、伤风咳嗽 者不宜用 ②T助阳药,凡形体强盛/血热 者不宜用
长于补肺气+助肾阳+定喘咳 为治多种虚证喘咳之佳品
肺肾双补,又止咳平喘
平补阴阳,兼固肾气
脾肾双补:补肾阳,温脾阳
脾肾双补;既是补阳药,又是收涩药
为补肾阳,益精血之良药
既补肾精,又补血,避免“火起锅干”
补肾阳作用最强,为“峻补元阳”之品
补血药
1. 特性
①性温,味甘辛酸涩;心肝经;均无毒
唯白芍偏寒
②功效:补血养血
③主治:血虚诸证→心血虚+肝血虚
子主题
④配伍
常配补气药——有形之血不能自生,生于无形之气
多配补益脾气药——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兼阴虚者——补阴药或兼补阴补血药
补血方中可加少量活血药——补而不滞
心神不安——安神药
月经不调——调经药
⑤T性多粘腻→湿浊中阻+脘腹胀满+食少便溏 者不宜用 脾胃虚弱者,配伍健胃消化药,以免影响食欲
2. 当归
甘辛温;归肝心脾经
补血活血
血虚萎黄,眩晕心悸
血虚、血瘀之月经不调,经闭痛经
身补血,尾活血,全和血;主动-兼活血
调经止痛
当归的补血、活血和散寒都与止痛相联系
虚寒腹痛,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
润肠通便
血虚肠燥便秘
①酒当归→活血通经+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损伤 ②湿盛中满、大便泄泻者 忌服
3. 熟地黄
甘微温;归肝肾经
补血
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
主静-兼止血
滋阴-精
肝肾阴虚,腰膝酸软, 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
益精
肝肾不足,精血亏虚,眩晕耳鸣,须发早白
填髓
①T质粘腻,碍消化:气滞痰多+脘腹胀痛+食少便溏 者忌服 ②重用久服宜与陈皮+砂仁同用,粘腻碍胃
4. 白芍
苦酸微寒;归肝脾经
养血调经
血虚萎黄
治疗血虚证常作为辅助药
敛阴止汗
自汗盗汗
柔肝止痛
胁痛,腹痛,四肢孪急疼痛
平抑肝阳
肝阳上亢,头痛眩晕
①不宜与藜芦同用 ②阳衰虚寒之证不宜用
5. 阿胶
甘平;归肝肾经
补血
血虚萎黄,眩晕心悸,肌痿无力
治疗出血而致血虚为佳——较快促进营血生成
滋阴有清补之效→滋肾阴+润肺阴
止血
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妊娠胎漏
滋阴润燥
热病伤阴,心烦失眠,虚风内动,手足瘈疭
肺燥咳嗽,劳嗽咳血
①烊化冲服 ②T粘腻,碍消化,脾胃虚 者慎用
6. 何首乌
苦甘涩微温;归肝心肾经
制-补肝肾,益精血,须发,强筋骨,化浊降脂
为滋补良药,不寒不燥,功在地黄天冬诸药之上 不影响脾胃,便于长期服用,为抗衰老药→制
血虚萎黄,眩晕耳鸣,须发早白, 腰膝酸软,肢体麻木,崩漏带下
高血脂症
生-解毒,消痈,截疟,润肠通便
疮痈,瘰疬,风疹瘙痒(内服/外用皆可)
久疟体虚
肠燥便秘
湿痰较重+大便溏泄 者不宜用
兼能收敛,不寒,不燥,不腻,为滋补良药
T为血肉有情之品,补血要药
善滋补肾阴,填精益髓 为补肾阴之要药
为养血补虚之要药
活血行瘀之要药 尤宜于血虚血瘀偏于寒证之痛证
为补血之圣药
补阴药
1. 特性
①性偏寒凉,味甘苦
②功效:补阴(养阴+益阴)
润燥+清热
③主治:阴虚证
阴液不足,脏腑组织失于滋润
阴虚生内热
④因证配伍
①肺阴虚——止咳化痰平喘 ②胃阴虚——止呕 肠燥便秘——润肠通便 ③心阴虚——安神 ④肝肾阴虚——清虚热
⑤·寒证不宜用 ·T甘寒滋腻→脾胃虚弱,痰湿内阻,腹满便溏 者不宜用
2. 北沙参
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
养阴清肺
补肺阴,清肺热,润肺燥
肺热燥咳,劳嗽痰血
益胃生津
养胃阴,清胃热,生津止渴
胃阴不足,热病津伤,咽干口渴
不宜与藜芦同用
3. 南沙参
甘微寒;归肺胃经
养阴清肺
肺热燥咳,阴虚劳嗽,干咳痰黏
T兼化痰,宜于肺燥痰黏,咳痰不利者
益胃生津
胃阴不足,食少呕吐,气阴不足,烦热口干
T兼补脾气,对脾气+胃阴虚者,有气阴双补之功
化痰
益气
补肺气+补脾胃气
4. 百合
甘微寒;归心肺经
养阴润肺
阴虚燥咳,劳嗽痰血
T虽作用缓和,但有直接的止咳作用
清心安神
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虚热上扰
养心阴+清心除烦+宁心安神
生用-清心安神;蜜炙-润肺止咳
5. 麦冬
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
养阴润肺
肺燥干咳,阴虚劳嗽,喉痹咽痛
强于两沙参+长于利咽喉
益胃生津
胃阴不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强于两沙参
清心除烦
心阴虚及温热病热扰心营,心烦失眠
6. 天冬
甘苦寒;归肺肾经
养阴润燥
肺燥干咳,顿咳痰黏(T兼止咳祛痰)
肾阴亏虚,腰膝酸痛,骨蒸潮热
①滋阴+润燥+清热+生津作用皆强于麦冬 ②作用在肾可滋肾阴,退虚热
清肺生津
内热消渴,热病伤津,咽干口渴,肠燥便秘
脾胃虚寒+食少便溏+外感风寒咳嗽 者忌用
7. 石斛
甘微寒;归胃肾经
益胃生津
热病津伤,口干烦渴,食少干呕,病后虚热不退
T作用强,所以比较滋腻,易敛邪
滋阴清热
肾阴亏虚,目暗不明,筋骨萎软,阴虚火旺,骨蒸痨热
①敛邪,故温热病不宜早用; ②助湿,若湿温之热尚未化燥伤津 者忌服
8. 玉竹
甘微寒,归肺胃经
养阴润燥
肺阴不足,燥热咳嗽
T养阴而不滋腻恋邪,用于阴虚外感, 可使发汗不伤阴,滋阴不留邪
生津止渴
胃阴不足,咽干口渴,内热消渴
T养阴而不滋腻恋邪
9. 黄精
甘平;归脾肺肾经
补气养阴
脾胃气虚,体虚乏力,胃阴不足,口干食少
脾肺肾兼治,气阴双补
健脾
润肺
肺虚燥咳,劳嗽咳血
益肾
精血不足,腰膝酸软,须发早白,内热消渴
T性粘腻,易助湿壅气→ 脾虚湿阻,痰湿壅滞,气滞腹满 者不宜用
10. 枸杞子
甘平;归肝肾经
滋补肝肾
精血不足证
益精明目
11. 墨旱莲
甘,酸,寒。归肾、肝经
滋补肝肾
肝肾阴虚,牙齿松动,须发 早白,眩晕耳鸣,腰膝酸软
凉血止血
实热+虚热出血诸证
12. 女贞子
甘苦凉;归肝肾经
滋补肝肾
肝肾阴虚,眩晕耳鸣,须发早白等诸证
明目乌发
治疗肝肾阴虚长于墨旱莲相须为用
酒制后增加补肝肾作用
13. 龟甲
咸甘微寒;归肝肾心经
滋阴
阴虚潮热、骨蒸盗汗,阴虚阳亢、 头晕目眩、虚风内动
滋肝肾之阴,又能降火
潜阳
平肝潜阳(标本兼治)
益肾强骨
肾虚筋骨痿软,囟门不合
补肾精,强筋健骨
养血补心
阴血亏虚,心虚健忘
固精止崩
阴虚血热,崩漏经多
清热止血
①T砂烫醋淬,易煎出有效成分+除腥气 ②T咸寒质重,碍消化,脾胃虚寒 者忌服 ③T软坚祛瘀用于难产,孕妇慎用
14. 鳖甲
咸微寒;归肝肾经
滋阴潜阳
阴虚发热、骨蒸痨热,阴虚阳亢、 头晕目眩,虚风内动、手足瘈疭
退热除蒸
滋养之力不及龟甲, 长于退虚热,除骨蒸
软坚散结
经闭,癥瘕,久疟疟母
①T砂烫醋淬,易煎出有效成分+除腥气 ②脾胃虚寒 者忌服,孕妇慎用
15. Tips
·2~9主补中上焦→主作用在肺胃的补阴药 ·麦冬→补心阴;天冬+黄精→补肾阴;石斛→胃肾
·10~12主补下焦→补肝肾之阴 ·共同点:皆可用于阴虚火旺证+精血亏虚证
T滋肝肾之阴,为平补肾精肝血之品
力强,功在上下二焦,肺肾阴虚之要药
力缓,功在中上二焦,肺胃阴虚之要药
T是补肺阴兼止咳的唯一补阴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