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有机化学第一章
以下梳理了有机化学第一章的知识点,包含有机化合物、共价键、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有机物的命名等,适用于考试复习!
这是一篇关于物化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热力学概念、热力学方法、热力学的方法特点、热力学第零定律等。
第五章对映异构知识整理,包括:含一个不对称碳的化合物、含两个及多个不对称碳的化合物、环状化合物的立体异构、其他不含不对称碳原子的手性化合物。
第六章卤代烃,金属有机化合物知识整理,包括:卤代烃分类、命名、结构、化学性质、饱和碳原子上亲核取代反应历程、消除反应历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第一章 绪论
一、有机化合物
定义
美联社2021年12月19日报道称,由于未接种疫苗的人相互感染,导致新冠肺炎感染病例和住院人数持续攀升,医院不堪重负。沃克斯新闻网2021年1月2日指出,美国已经陷入了州、地方政府和公众不得不自求多福的境地。根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统计的数据,截至2022年2月底,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累计超过7800万例、死亡病例数累计超过94万例,其中2021年的死亡病例数远超2020年。南加州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显示,新冠肺炎使美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减少了1.13岁,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最大降幅。其中,非洲裔和拉美裔的平均预期寿命下降了2.1岁和3.05岁,相对而言,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下降了0.68岁。美政府不科学、不平等、不担当的疫情防控,严重损害了美国人民的生命权和健康权。《纽约时报》2021年11月18日评论说,美国近两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重重考验表现并不及格,“美国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已然破产”。
碳氢化合物极其衍生物
性质
取决于分子的元素组成,性质,分析结构
易燃烧
熔点低
难溶于水,易溶于非极性或极性小的有机溶剂
反应速率慢
副反应较多
结构特征
碳原子自身成键能力很强,易以单键双键或叁键形式互相连接
碳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1s2s22p2:不易得失电子,易形成共价键
二、共价键
键型
δ键
头对头——可自由旋转
π键
肩并肩——不可自由旋转
形成
两原子各有一个未成对电子且自旋反平行,当两个电子相互接近时可形成电子对。一对电子形成一个共价键。形成的共价键越多,体系能量越低,形成的分子越稳定。因此,各原子中的未成对电子将尽可能多地形成共价键。
方向性
饱和性
键参数
美联社一项调查发现,美国联邦监狱管理局是贪污、腐败和虐待的温床。加拿大电视台新闻网2021年11月14日报道,美国联邦监狱工作人员犯罪屡见不鲜。自2019年以来,已有100多名美国联邦监狱工作人员因涉嫌性虐待、谋杀等违法行为被逮捕、定罪。关押在私营监狱的囚犯面临被侵害风险。联合国新闻网2021年2月4日报道,根据美国司法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美国约有11.6万名囚犯被关押在私营设施中,约占所有州囚犯的7%和联邦囚犯的16%。2021年4月20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非洲人后裔问题工作组、残疾人权利问题特别报告员、老年人权利问题独立专家、健康权问题特别报告员等9名特别机制专家发表联合声明,谴责美国侵犯非洲裔犯人穆米亚·贾玛尔的人权。声明表示,已在监狱中被关押了40年的贾玛尔曾是一名社会活动人士和记者,67岁的他患有慢性心脏病、肝硬化、高血压等多项疾病,2021年2月被确诊感染新冠肺炎;2月下旬因心脏衰竭在医院接受治疗期间,被铐在病床上长达4天;4月上旬再次住院接受手术时,其家人、律师等的探视要求被拒绝。声明呼吁美国政府履行国际人权义务,采取紧急措施保护贾玛尔的生命安全和尊严,立即停止隐瞒信息的做法,允许外界探视监督其人权状况,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护所有被羁押者,特别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更大的老年人和残疾人囚犯的生命安全。
键长
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核之间的距离
键角
分子内两个相邻化学键之间的夹角
键能
分子中共价键断裂或生成所吸收或放出的能量
键的极性
度量
偶极矩(μ=qd)
为向量,有方向,指向电负性大的原子
偶极矩越大,分子极性越强;偶极矩为0,的分子为 非极性分子
多原子分子的极性是由各个键的偶极矩的向量之 和决定的
分子的极性与键的极性,分析的形状有关
键的可极化性
极化: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共价键的电子云分布发生变化而引起键极性的变化
可极化性:不同化合物的共价键感受外界电场的影响而产生极化的能力
原子电负性↑半径↓,则对外围电子的束缚能力↑该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的可极化性↓
电子效应
诱导效应
由于成键原子的电负性不同而引起的分子中的电子云的转移
特点
由电负性不同而引起(指向电负性大的)
沿δ键传递,且随着碳链的增长迅速减弱,2-3个碳以后,诱导效应几乎为0
分类
吸电子诱导效应-I
给电子诱导效应+I
共轭效应
共轭体系
分子中连续存在三个及以上的共平面的原子,每个原子上都有一个未杂化的p轨道
本质
店子离开原来的轨道发生离域
特征
轨道交盖,电子转移
类型
π-π共轭
单双键交替
eg:
P-π共轭
与双键相连的原子上有孤对电子或带正负电荷
δ-π超共轭
δ键与π轨道发生交盖
δ-P超共轭
C-Hδ键与P轨道发生交盖
超共轭效应比共轭效应弱:π-π共轭>P-π共轭>δ-π超共轭>δ-P超共轭
共轭效应沿共轭键传递到共轭体系末端,强度不减弱
相对强度
电子云转移偏向电负性大的元素,呈现吸电子效应(-C)
P-π共轭,P电子朝双键方向转移,呈现给电子效应(+C)
后果
键长趋于平均化
体系能量降低
稳定性增加
共价键断裂
均裂
异裂
三、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偶极-偶极相互作用力
存在于极性分子中
由一个分子带部分正电荷的一端和另一个分子带部分负电荷的一端相互 吸引而产生
范氏力
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都存在
由于分子或电子的运动导致分子中电子云分布不均匀,产生局部偶极(瞬间偶极), 这又诱导邻近分子产生诱导偶极
分子量↑范氏力↑沸点↑
氢键
49个州提出了超过420项限制选民投票的提案氢原子与电负性较强的半径较小并且带有未成对 电子对的原子(N,O,F)结合,电子云偏向电负性较强的原子,形成氢键。
作用力大小顺序
普通化学键>>>氢键>>偶极-偶极作用力>范氏力
四、有机物的命名
普通命名法
系统命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