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复盘
一张思维导图带你学习复盘的知识内容,包括善复盘者赢、什么是复盘、复盘的性质、复盘的心态、复盘的操作、复盘在工作生活中的运用等。
编辑于2022-03-13 21:08:21复盘
善复盘者赢
复盘有助于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复盘有助于找到规律
始终坚持在正确的方向
第一章 什么是复盘
所谓复盘,就是在头脑中对过去所做的事情重新“过”一遍。它通过对过去的思维和行为进行回顾、反思和探究,找出原因,找到规律,从而指导我们解决问题,帮助我们提升能力。对于复盘来说,回顾、反思、探究、提升,一个都不能少。
回顾就是回顾过程; 反思就是反思原因; 探究就是探究规律; 提升就是提升能力。 回顾、反思、探究,是复盘的动作。提升,是复盘的结果。
复盘的对象
1.小事及时复盘。 2.大事阶段性复盘。 3.事后全面复盘。
复盘的类型
自我复盘
团队复盘
1.领导者,以身作则,带头做复盘,给下级传承; 2.管理者,承上启下,先学会工具和方法,带领团队实践和运用; 3.普通员工,实际运用,学会工具和方法,在实践中运用并养成习惯。
一般来说,团队复盘中存在三种角,色:主持人、设问人、叙述人。
复盘他人。
一种是纯粹复他人的盘。看谁哪件事情做得好,或者做得差,自己试着进行复盘,找出做得好或者差的原因,并找出做得好的关键和规律,以便自己做的时候,能够有一个好的结果。
另外一种是对比复盘。就是自己做了一件事情,对手也做了一件差不多的事情,两者对比复盘,比较自己和对手不同的做事思维、不同的着力点,别人哪里比自己做得好,自己哪里比别人做得好,最终效果有什么差别,为什么他人将着力点放在某个地方而不是其他地方。通过这样的对比,可以找出差距,发现行业的关键成功要素
第二章 复盘的性质
复盘是我们应对人生的本能
复盘与认知
认识事物的三个层次 认识事物,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信息层面,逻辑层面,假设层面
复盘与刻意练习
有目的的练习具备四个特征: 1.有目的的练习具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 2.有目的的练习是专注的; 3.有目的的练习包含反馈; 4.有目的的练习需要走出舒适区
刻意练习的有效心里边表征【专注,反馈,修正】
第三章 复盘的心态
是两种心态:不自欺、有胜心。
两种心态的指向是同一个:成长心态。一切只关乎成长!
不自欺是对自己而言,要诚实。
“我”和“我的表现”
学习区域与表现区域
有胜心,对自己而言要有挑战自己潜能的胜己之心;对别人而言,则不要有“有胜心”,要虚心。
态度光谱与沟通漏斗
第四章 复盘的操作
联想集团的这个复盘步骤,非常符合复盘逻辑。
1.回顾目标。 2.评估结果。 3.分析原因。 4.总结规律。
子主题
根据我自己的实践,我将复盘的具体操作分成如下几步:
1.回顾目标。 2.叙述过程。 3.评估结果。 4.分析原因。 5.推演规律。 6.形成文档。
第一步:回顾目标
不明确目标,大家就不知道该向何处使劲。
在回顾目标的时候,要确定所说的目标是自己做事时真正希望达成的目标。 当一个目标被叙述的时候,要多问几个问题:这是自己当时做事的真正目的吗?这是最终的目标吗?会不会是用手段替代了目标?
将手段当作目标或者是替代目标,是我们常见的错误。这就是把动作当作了目标,而没有理解动作的目的。
目标展示出来,应该要在显眼的地方展示。这样可以在复盘的过程中时时回到目标,不会中途忘记目标,也不会偏离目标,保证复盘的方向始终是正确的
目标有质和量的属性。 相对于质来说,目标要更加强调量的属性,量变导致质变
第二步:叙述过程
真实客观、全面完整、细节,是判断复盘中叙述的信息是否合格的三条标准。
只是写下来,只要写下来,就可以发现问题和给你带来思考。 对于有些很长时间才完成的事情,为了不去考验自己的记忆能力,不被记忆所欺骗。可行的办法是阶段性地进行记录。 这样,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记录整合起来,就是整件事情的记录了。
第三步:评估结果
结果与目标的比对,有五种可能产生的情况: 1.结果和目标一致,完成情况达到了所设定的目标。 2.结果超越目标,完成情况比设定的目标还要好。 3.结果不如目标,完成情况比设定的目标要差。 4.结果中出现了目标中没有的项目,是在做事的过程中新添加进来的。 5.目标中有的项目,但是结果中却没有该项目的完成情况,结果为0。这也可以视为结果不如目标,但是这种结果与目标的差距,是根本没有行动,与那种行动了然后没有达到期望值还不一样,所以单列。
结果比对,还有一个比对的对象,是标杆。跟标杆比对,更容易找到差距,也更能够获得超越一般水准的认识和做法。这在管理上,已经演变成很重要的方法:对标。 对标不仅是管理上的方法,也是个人成长时有用的方法。
结果比对的目的不是为了发现差距,而是为了发现问题。重点不是关注差距有多大,而是要在出现差距的地方,试着去提出疑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距? 结果比对的价值,是为“原因分析”提供了一个分析的着力点。当我们要进行分析的时候,该在何处进行分析,结果比对就提供了这样一个指向:在与目标不相符合的地方。
大家习惯于关注事件的结果而不是关注动作的结果,因此,在复盘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关注动作的结果,也就是要关注动作。 评估结果,也应该像“回顾目标”那样展示出来,在复盘的时候随时可见。
第四步:分析原因
从“与预期不一致”的地方入手
“评估结果”,给我们提供了第一个入手的地方:与目标不一致的地方。一旦我们通过“评估结果”找到了与目标不一致的地方,我们立刻就找到了“分析原因”的入手处。
知道在哪里问出“为什么”,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因为答案就隐藏的问题之中,问题就是答案。而“与预期不一致”就给出了第一类问“为什么”的地方
从“事情的关键点”入手
第二类问出“为什么”的地方,是事情的关键点处,这也是“分析原因”的第二个入手处。
当我们抓住了事情的关键点,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看在这些关键点的地方做得怎么样,这就是第三步的“评估结果”,有了结果比对,就可以问“为什么”。
“5why分析法”和层次图
子主题
通过上面的步骤,我们基本上能够找到决定事情成败的根本原因,也能够提出做好事情的新措施,摒弃以前无效的措施。
发心是对的吗 大多数反思,都是为了正确地做事,但是,做正确的事更加重要。不是正确的事,做得正确没有价值,甚至是越做越错。
而什么样的发心才算对呢?符合事物本质的发心才算对
反思我们自己
认识到了客体的规律,当然有可能更好地把事情做好。但如果行为主体没变化,认识到的规律可能不一定能够被有效运用,而且也还会影响到能否认识规律以及认识规律到何种程度。
反思做事中的自己,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做事的态度和做事的方式。
做事的态度,我们是积极主动还是消极被动,是自己“想要”还是等着别人推动,是拓展还是等待,是用心还是交差,是注重成长还是看重表现。
做事的方式,我们是埋头闷干还是抬头看路,是闭门造车还是寻求各种资源,是独断专行还是广泛听取各方意见。
第五步:推演规律
能经受逻辑的检验
对“分析原因”后得到的规律和认识,要进行推演,以便排除错误的总结,找到真正的规律和认识。
导致复盘结论出错的原因之一,是将相关关系当作了因果关系。很多条件反射的行为,就是一种相关关系。
经过交叉验证
交叉验证选择案例的时候,不要下意识就找能证明结论的案例,而要刻意地去寻找反例。
可用来指导实践
根据可控性指标,可以将事情分为三个类别:可控、半可控、不可控
所谓可控,就是事情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包括时间和质量; 半可控,是指事情只能部分由自己掌握,可以是时间不能完全由自己确定,或者是质量无法由自己完全把握; 不可控,是指事情的完成质量和完成时间,由别人确定,什么时候完成,做得怎么样,完全不由自己控制。
可控的事情和半可控事情中我们可控的部分,是我们能够去做好提高的部分,也是复盘中要重点关注的。
指向抽象共性而非具体个案
从具体个案中抽象出共性的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这种能力,能够从看似不相关的事情中,找到相似的规律。也能从看似相同的案例中,找到本质的不同。
复盘,要从一个具体案例中,提炼出方法和规律,它不仅有助于解决该具体案例中的问题,还应该能够解决某一类问题。只有这样,它才能在后续的其他事情中给我们以指导。只针对某一个案的复盘结论,等个案结束后,结论就失效,这样的复盘价值不大。
对复盘结论的运用情况进行推演
之所以要对复盘结论的运用情况进行推演,是因为事情不是孤立静止的,而是联系动态的,相互之间会产生影响。
“规律推演”,一方面是排除明显错误的结论,一方面是找到相对正确的结论。这部分总结的几条标准,让复盘的结论更加可靠,但并不能确保复盘的结论可靠,我们还应该在今后的实践中进行应用,根据应用的情况不断修正提高,最终获得真知,提升水平。
第六步:形成文档
形成文档,将复盘中得到的认识和结论,以文本的形式固化下来,而不只是停留在复盘人员的脑海中。
一个完备的文档包括这样一些栏目。
子主题
第五章 复盘在工作生活中的运用
复盘他人:咪蒙为什么这么火?
自我复盘:如何带孩子游玩
团队复盘:图书公司半年工作
第六章 柳传志环:做事的PDF方法
执行之前,进行沙盘推演;执行之后,进行复盘。“沙盘推演—执行—复盘”,这就是做事的完整流程。 这被称为柳传志环,可以表述为PDF方法。P代表Preview,指沙盘;D代表Do,指做的过程;F代表FuPan,只复盘
一个做事之前、之中、之后全新的行动和思考框架。 执行之前,进行沙盘推演,执行之后,进行复盘。沙盘推演—执行—复盘,这就是每个人应该掌握的正确的做事方法。
沙盘推演现在是指在事情开始之前,先进行推演,看看事情可能如何发展,明白计划如何推进,可能的阻力是什么,资源的准备是否足够,应该做哪些方面的准备,达成目标的关键节点是什么等。
复盘,则是与沙盘相反的另外一个方向。你已经有了沙盘推演,已经具体执行过了,前面两次做事的机会已经用完了。这个时候,再回去看看整件事情,看看自己的执行过程,看看执行过程与沙盘推演的差别。通过发问,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得到答案。通过第三次“做事”,达成最后的完满。
PDCA,这是管理学上著名的戴明环,是由美国管理学家戴明提出来的一种质量管理工具。它被认为是全面质量管理应该遵守的程序,也叫质量环。P代表Plan,计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计划的制定。D代表Do,执行,指具体的运作,实现计划所确定的内容。C代表Check,检查,指对执行的情况进行总结评判,看看执行情况如何,什么地方做对了,哪里出了问题。A代表Action,改善,指对检查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理,对于成功的经验进行总结。如果可能,对于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应该通过模式化或者标准化予以推广。
而这一轮PDCA循环没有解决的问题,就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这样一环一环,环环相扣地进行下去,以实现最终的目标。
PDCA是做好一件事情的不同环节,是同一个过程的不同阶段。而PDF,则相当于是一件事情做了三次,是分三次对同一件事情进行了推演。
图片论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浮动主题
浮动主题
懂得复盘他人,随时随地随事都有我们可学习的对象,也随时随地随事可以提升我们自己。
只要有心,标杆也可以从我们的周围找。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标杆一般指的是正面的、做得好的,但也可以对那些典型的、做得不好的事情进行复盘。
【复盘他人最有效的一种类型是复盘标杆☞复盘标杆,对标杆做的事情进行复盘,看清他们的行为,认清他们的想法,通过思考他们行为背后的逻辑去追寻行业或者事情的本质和规律,可以比较快地帮助我们接近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