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免疫性疾病
病理第11章免疫性疾病,导图知识点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免疫缺陷病、移植排斥反应等,收藏下图学习吧!
北京地区考研西综240,考研期间整理的笔记,融合了刘忠保和小亮的知识点,思维清晰,内容全面,完全可以代替笔记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免疫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组织损伤机制
自身抗体
抗核抗体(ANA)
抗细胞核 抗核抗体本身无细胞毒性(不攻击细胞)
→攻击变性或胞膜受损的细胞的细胞核
→导致
细胞核肿胀,被挤出胞体
狼疮小体/苏木素小体 (本质为细胞核)
诊断SLE的特征性依据
其对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有趋化作用→被吞噬形成
狼疮细胞
注意其有两种来源
均质一片
→形成 DNA-抗DNA抗体免疫复合物
免疫复合物沉积导致
为Ⅲ型变态反应
内脏损伤(攻击内脏血管)
抗血细胞抗体(抗红细胞、抗粒细胞、抗血小板抗体)
→全血细胞减少
为Ⅱ型变态反应
病理变化
攻击胶原纤维(结缔组织,血管)
基本病理变化:急性坏死性小动脉炎、细动脉炎
活动期:纤维素样坏死
慢性期:纤维化
皮肤
面部蝶形红斑
机制:真皮与表皮交界处有IgG、IgM、补体C3沉积。免疫荧光下呈颗粒状荧光带→狼疮带
与T细胞淋巴瘤中的蕈样霉菌病的魏氏微脓肿区分
肾脏
狼疮性肾炎
DNA-抗DNA抗体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呈颗粒性荧光
继发各种类型的肾小球炎、肾病
诊断:苏木素小体
主要死因:肾衰
心脏
非细菌性疣状心内膜炎—Libman-sacks心内膜炎
区别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细菌性赘生物→易脱落
赘生物的本质:白色血栓=血小板凝块
赘生物不易脱落
唯二两个心内膜疣状赘生物:①SLE心内膜炎、②风湿性心内膜炎 其本质均为白色血栓(不易脱落)
关节
滑膜充血水肿,纤维素样坏死
脾脏
中央动脉血管壁增厚,血管周围纤维化形成洋葱皮样改变
两个洋葱皮:①SLE的脾中央动脉、②恶性高血压的增生性小动脉硬化
类风湿关节炎
病因/发病机制
细胞免疫(Tcell):
主要
CD4+T细胞分泌到滑膜中→释放生长因子→促进免疫细胞、巨噬细胞分泌炎症介质→破坏滑膜和软骨细胞,促进滑膜细胞、成纤维细胞增殖→关节畸形【慢性滑膜增生性炎】
CD4+T细胞是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作用细胞
体液免疫(Bcell)
浆细胞释放的类风湿因子(主要是IgM)作为自身抗体 与 作为抗原的IgG的FC片段(变性的IgG)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IgG-抗IgG】
病理改变
关节病变
特点:多发性、对称性
手足小关节为最常见部位
滑膜的慢性增生性炎
滑膜细胞肥大增生,形成绒毛状凸起
滑膜细胞下结缔组织中有淋巴细胞、浆细胞【特征性细胞】 巨噬细胞浸润
形成淋巴滤泡
联系丙肝也会形成淋巴滤泡
大量新生血管形成,使滑膜血管化
【血管翳】形成 (血管翳:高度血管化、炎细胞浸润、增生的滑膜 覆盖在关节软骨表面)
血管翳充满关节腔,发生纤维化钙化→永久性强直性关节炎
关节外病变
慢性肉芽肿性炎
类风湿小结形成
中央为大片纤维素样坏死
周围有上皮样细胞
外周为肉芽组织
免疫缺陷病AIDS
HIV:RNA病毒
感染机制:
HIV表面的gp120可结合人体细胞表面的CD4
CD4+的细胞:①CD4+T细胞、②单核巨噬细胞
释放单链RNA到宿主细胞内,通过逆转录合成双链DNA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DNA中
病毒的遗传信息随着宿主细胞DNA的复制而复制,转录而转录形成包装病毒颗粒
迅速破坏宿主细胞(导致CD4+T淋巴细胞迅速减少),再继续侵犯其他细胞
HIV病人合并肺结核时,PDD实验常为假阴性(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感染细胞
CD4+的细胞
CD4+T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
如小胶质细胞
树突状细胞
传播途径
性接触
血液传播
母婴传播
医务人员职业传播
淋巴结的改变
早期
淋巴结肿大
生机勃勃
实质增生活跃
间质细胞(血管、成纤维细胞)基本正常
晚期
淋巴结萎缩
一片荒凉
实质消失
间质细胞大量增生
继发感染
最常见的是肺孢子虫感染
继发肿瘤
最常见的是kaposi肉瘤
移植排斥反应
分类
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