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学的发展
教育学的发展:萌芽阶段、独立形态阶段、发展的多样化阶段(国外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中国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理论深化阶段等等。
编辑于2022-03-14 10:48:12教育学的发展
萌芽阶段
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
孔子、孟子、荀子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者。其思想在《论语》中有充分反。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以“仁”为核心和最高的道德标准。
孟子:是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其教育思想和基本主张收录在《孟子》。政治主张统治者施行“仁政”,孟子的教育理论基础——“性善论”,办教育的目的是“明人伦”。 荀子:是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提出“性恶论”。教学思想上他强调“外积”,“学”与“思”侧重于“学”,教学思想注重“积”、“渐”,提出闻、见、知、行的教学过程。
墨家
墨子是墨家学派创始人。以“兼爱”、“非攻”为教,认为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墨子还提出关于人的品质的“素丝说”和判断言谈是非的“三表法”。
道家
主张“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学无忧”。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老子的思想在《道德经》中有充分体现。道家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主张培养“上士”或“隐君子”,提倡“用反”“虚静”等充满辩证的教育思想。
《学记》
我国古代宝贵的教育文献,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教育专著,标志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专门化的形成,被称为中国“教育学的雏形”。《学记》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主张按照地方建制分别设学,提出了豫时孙摩原则、教学相长原则、长善救失原则、启发诱导原则。强调尊师重道。
朱熹
教育思想:一是关于“小学”、“大学”的论述,二是提出了“朱子读书法”。共六条“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西方的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及其“问答法”
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问答法”又称“苏格拉底法”“助产术”或“产婆术”。问答法分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称为定义,第三步称为助产术。
柏拉图及其《理想国》
理性是柏拉图思想的主要特色,他是第一个提出学前教育的教育家,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四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还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
亚里士多德及其《政治学》
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是教育的最高目的。认为教育事业应该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他最早提出了博雅教育(文雅教育)。
昆体良及其《雄辩术原理》
《雄辩术原理》(又称《论演说家的教育》)是古代西方最早的一部教育理论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教法的著作,被誉为“欧洲古代教育理论发展最高成就”。将学习过程概括为“模仿—理论—练习”三个阶段
独立形态阶段
培根
为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出现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提出了实验的归纳法,1623年出版的《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中,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了出来。
夸美纽斯
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它是西方教育史上是第一部体系完整的教育著作。因此作者被称为“教育学之父”。教育思想:1、“泛智”教育。2、在《大教学论》中还提出了很多教育原则。3、教育顺其自然。4、最早从理论上详细阐述了班级授课以及相关的学年制等等。是对班级授课制等作系统理论阐述的第一人。
卢梭
他是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自然教育理论存在着天性至上、把教育视为自然生长等偏激的观点。他强调“儿童是教育主体”的思想,在《爱弥儿》中体现。
康德
著作有《康德论教育》(又称《教育论》),他认为人的所有自然天赋都有待于发展;“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发展人的自然禀赋。康德是把教育学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的第一人。
裴斯泰洛齐
瑞士教育家,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弟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化”口号的教育家,是第一个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洛克
英国哲学家,思想体现在代表作《教育漫画》中,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主张取消封建等级教育,认为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还主张绅士教育。
赫尔巴特
德国,被誉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一门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说,通常以他的《普通教育学》为标志,该书也被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教育的一般目的”第二部分为“多方面的兴趣”第三部分“性格的道德力量”。 教育思想:1、一原则。首次提出教育性教学原则。2、二基础。将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3、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旧三中心论”。4、四阶段。①清楚②联想③系统④方法。
发展的多样化阶段
国外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
斯宾塞
著有《教育论》,认为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在于教导每一个人怎么去过“完满”的生活。主张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反对形式主义的教学。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中提出了“科学”知识最有价值的观点。
梅伊曼与拉伊
1901年,德国梅伊曼提出了“实验教育学”,认为必须采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儿童的生活和学习,1903年,德国教育家拉伊出版了《实验教育法》。认为教育就是对人的发展进行实际指导,目的是造就完整的生物。
杜威
作者及其《民主主义与教育》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思想倾向于反传统教育,主要有几个方面:①本质:认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组和教育即社会改造”。②目的:认为教育除了过程之外并无另外的目的,过程本身就是目的。③提出了“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论”以“儿童中心论” 著称。④“从做中学”是杜威全部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⑤提出了“五步探究教学法”⑥认为教材的源泉应该是儿童自己的活动所形成的直接经验,应当从“儿童当前的直接经验中寻找一些东西”。
马克思
特别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揭示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阶级偏见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障碍,指出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消除阶级偏见,将社会劳动与教育有机结合,将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有机结合。
克鲁普斯卡娅
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的教育家,著有《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
凯洛夫
主编《教育学》,该书被公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马卡连柯
著有《教育诗》和《论共产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是他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内容。
中国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
蔡元培
被毛泽东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1912年,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中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思想,即: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
杨贤江
编写了《新教育大纲》,这是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学著作。
晏阳初
被称为“国际平民教育之父”,提出了“四大教育”(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和公民教育)、“三打方式”(校式、家庭式和社会式)。
陈鹤琴
被称作中国的“福禄培尔”。“活教育”是陈鹤琴教育思想的核心。
陶行知毛泽东称颂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赞誉他为“万世师表”他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认为“生活即教育”提出了“社会即教育”、“教学做合一”、“艺友制”。
理论深化阶段
赞可夫
著有《教学与发展》,他的理论核心是“以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达到最理想的发展水平”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
布鲁纳
著有《教育过程》,他强调学科结构,提出了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倡导发现教学法,主张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科学兴趣和创造力。
瓦根舍
著有《范例教学原则》,创立了范例教学理论。
皮亚杰
著有《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认为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苏霍姆林斯基
著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和《帕夫雷什中学》,系统的论述了全面和谐的教育思想。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他被称为“教育思想泰斗”。
巴班斯基
著有《教学过程最优化》,提出了教学过程中最优化理论。
布鲁姆
著有《教育目标分类学》等,他把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提出了掌握学习理论。
浮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