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包含:教育的内涵及其产生与发展(教育的概念、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的发展阶段、教育学的价值)等等。
教育狭义上指专门组织的学校教育;广义上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拉丁语educare是西方“教育”一词的来源,意思是“引出”。
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知识技能、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和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社会活动。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的内涵及其产生与发展
教育的概念
教育的日常用法
过程
方法
社会制度
教育的词源
中
教育
孟子《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连用
许慎《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拆用
教(教育的略称)
《中庸》“修道之谓教也”
《荀子》“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教+学
《学记》又称教记,教育论
清末设置的学部又称教育部
“教育”成为常用词
1902年,“教育”一词开始成为汉语系统中的一个常用词,我国出现了以教育为题的专论
西
西文中的“教育”一词是指把受教育者内在的东西引导出来
活动形态的存在
教育的定义
我国教育家对教育的界定
蔡元培
能力人格
杨贤江
谋生手段
独立的社会活动
外国教育家对教育的界定
苏格拉底
使人得到改进
夸美纽斯
现世的生活、未来的生活
斯宾塞
完满的生活
修身、养性、处世、立家、义务、福利、才能
杜威
生活、生长
本质属性
有目的的培养人
×动物的
×无意识的
×本能
社会活动
广义
定义
泛指有目的的增进人的知识技能
提高人的认识能力
影响人的思想品德
增强人的体质
和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社会活动
外延
学校教育和学校以外的教育
有计划的和无计划的
有组织的和无组织的
有系统的和无系统的
外在灌输的和自我提升的
举例
课堂教学
期刊阅读
影视观赏
听报告
行万里路
狭义
特指“学校教育”
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
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
在特定的教育场所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
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和过程
专门化、制度化
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主导)
施加教育影响的人
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和学习者学习实践的对象主体
一切对他人施加有意识的教育影响的人
包括
教师
教科书、教材的编写者
教育目的、教育方针的制定者
教育组织机构的管理者
作用
教育活动的主体,起主导作用
注意
内在素质+外在条件
受教育者(主体)
各种教育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的接受教育和从事学习的人
学习者
能动+受动
学习的主体
教育的对象
学习实践的主体和教育者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主体
凡是(包括教师)
学生
教育影响(中介和工具)
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全部信息
影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实现沟通的中介
教育内容
教育材料
教科书
最主要的教育影响
教育手段
教育方法
教育组织形式
特点
选择性
系统性
连续性
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和社会价值
教育的起源
神话起源说
最古老
宗教
观点
教育目的体现天神意志
代表人物
朱熹、神学论者
评价
错误、违心
生物起源说
第一个正式提出(作为学术问题)
动物的本能行为
利托尔诺《各人种的教育演化》
存在于动物界之中
存在于非脊椎动物中
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
沛西能《教育原理》
生物学的过程
生物—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力量
教育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否认了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心理起源说
孟禄《教育史教科书》
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无意识模仿
否认了目的性
忽视人和动物的区别
否认了社会性
生活起源说
我国学者、杜威
理论基础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劳动起源说
米丁斯基
凯洛夫
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过程中经验的传递
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口耳相传和简单模仿是人类最原始和最基本的教育形式
生产劳动的变革是推动人类教育变革最深厚的动力
劳动起源说又称社会起源说,是依据恩格斯关于劳动创造人的基本思想而形成的理论,他认为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人的生产需要和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金钥匙
正确性
合理性
学校教育的产生
序
人类最早的学校
苏美尔学校
主要培养宫廷和寺院的誊写员
主要教授的课程有两种
一种是半科学性、学术性的课程
一种是关于文学和创作的课程
(在我国)学校的萌芽
原始社会末期
夏之前“痒”
带有教育作用的养老机构
夏
出现了尚未发展成学校形式的非专门的教育机构
商
学校的存在有了确凿的证据
“痒”“序”“学”“瞽宗”,四种学校形式
“右学”“瞽宗”是同一种学校,都属于大学的性质
西周的国学是专门为培养统治者和官僚士大夫而设立的
学校教育产生的原因
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
教育的发展历程
原始社会教育特征
教育内容、教育方式都是极为简单的
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
没有阶级性
古代社会教育特征
近代社会教育特征
现代社会教育特征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的概念
教育学的特点
综合性
理论性
实践性
学科性质
社会科学学科
研究对象
教育问题
教育现象
揭示教育规律
研究任务
总结教育规律
指导教育实践
教育学的发展阶段
萌芽阶段
学科独立及开始发展阶段
19世纪以来多样化发展阶段
教育学的价值
反思日常教育经验
科学解释教育问题
沟通教育理论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