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效阅读---镜晓娴
高效阅读是成功的捷径。如果你想实现财富自由,你想知道如何把知识转化为能力,那么这本书可以帮到你。 这里不仅摘录的本书的观点,也加入了对这本书的观点理解的说明,让你理解的更深入。
编辑于2022-03-15 12:23:06高效阅读---镜晓娴
第一章
第一节
决定阅读能力的,是你的认知
达克效应”。也就是说,当一个人不知道自己对某件事情的认知状态的时候,这件事情的结局大多不会太好。
书中讲了一个流浪汉,突然中了个大奖,最后,在疾病中死去的一个故事,达克效应其实就是如果你对待工作没有认识,那你将来一定不会升职加薪,如果你对家庭没有认知,那么一定不会幸福,当然,如果对财富你没有任职那么大多,你也不会富有,读书是为了拓展你的视野,拓展你的思维,搭建你的思维结构,让你把事情看通透,让你把人生看通透
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导致悲剧和贫穷的,通常是无知。
把自己当作老板去工作,未来你就有很大概率成为老板。
这句话单独讲其实就是个鸡汤,但是仔细想想,他背后的逻辑,其实他想说的是,把自己当做老板去工作,让你逐渐建立老板的知识结构建立老板的思维,直到拥有老板的行为模式,只有这样,你大概率也会成为一个老板
第二节 阅读的目的,从来都不是阅读
阅读的目的,从来都不是阅读,而是改变
书中讲了韩国的一个二制成的人,每年读300本书,25年读了千本书,但他依然负债累累,不是读书让他负债累累,而是读书没有让他富有起来,读书不能没有目的,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行为模式的改变,才能走向成功
阅读目标的3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拥有看清事物的底层逻辑的知识架构
建立底层逻辑知识最重要,是为了提升自我透过表象看到本质的能力
阅读可以是增加你的幽默感,改善你的人际关系,阅读也可以增加你的思维维度,提升你的专业性,增加你解决问题的能力。阅读也可以拓展你的眼界,让你发现更多的机会,让你找到更适合你的成功路径
第二个层次是在某一方面达到专业
选一个方面,建立自我优秀的能力,做到最好
第三个层次是让专业能够变现。 阅读最终是为了让知识为我所用,为我产生价值
第三节 阅读,并不是为了你自己
稻盛和夫先生说的话“利他是经商的起点和终点”,阅读其实也是,“利他”是阅读的起点和终点。
稻盛和夫的利他,其实就是建立你的友商,你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友商的支持,友商的成长也会促使你的成功。在我们日常的沟通当中,换位思考其实也是一到利他,换位思考才能更好地收到沟通的效果,你才能得到你更想要
阅读中的利他思想就是分享,与朋友分享,与兄弟分享,你才能在分享中收获更多的知识,才能把知识理解的更透彻
阅读价值定位的第一步,就是要从一个参与者转变成一个组织者。
就像一个成功的人,想要找他的员工合作就比较容易,如果一个员工想要跟老板合作,就比较困
我的梦想是开一个茶社,里面摆上书,欢迎大家能够一起去进入海洋到知识的,大家一起学习,一起分享,用我的知识为大家排忧解惑,做好一个组织者,但成为一个组织者的时候就非常容易和你想要链接的人发链接,就像一个培训讲师,能够很轻易的和一个听众建立联系,但一个听众想要跟老师建立联系,明显要困难的多
第四节 阅读的意义,是找到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
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弗兰克尔认为,活着的意义是奉献,是被需要,是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我们经常说“天命不可改,但运可改”。运气是怎么来的?运气事实上就来自于你积极主动的思想和行动,越主动积极越幸运。而积极主动则来源于生命的意义和目标。就比如阅读这件事,我经常听见有人说,读到最后越读越迷茫,并且也没看见阅读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收获,原因是什么呢? 其原因就如弗兰克尔所说的,生命在于找到活着的意义,阅读也一样,阅读在于你赋予它的意义。
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其实活着就是为了烧香拜菩萨时许的心愿。这让我想到了为什么西方有那么一小群特殊的人,能为了梦想苦苦坚持一些枯燥的事,因为他们经常祈祷,祈祷也是一遍一遍重复梦想,重塑意义,心中那把梦想的倚天剑,能斩掉诱惑,斩掉困难,斩掉人性的弱点。
《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中的方法。弗兰克尔在书中说,找到生命的意义有3种方法: 第一种:通过工作所创造的结果,找到结果给别人带来的价值,这种价值能够帮助你找到生命的意义。比如,你的工作是销售,那么你卖出去的每样东西,是不是都为客户解决了一个问题呢?为什么有很多人销售业绩不好?原因就在于,他们把销售只当作了卖东西,而不是为别人解决问题。 第二种:通过奉献所带来的满足感,找到生命的意义。为什么奉献会帮助我们找到生命的意义呢?因为奉献本身代表着一种被需要。为什么很多人都喜欢“刷存在感”?就是为了被更多人需要。奉献满足了你被需要的欲望,你就会得到满足感。 为什么很多人会痛苦?因为他的满足感是索取,他要别人关注他、在乎他、爱他、满足他,却忽略了所有的获得和幸福不是来自索取,而是给予后的自然反馈。就像种田,你不播种哪里来的庄稼?没有庄稼,哪里来的收获? 第三种:通过选择对待生活的态度,找到生命的意义。在《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中,我最喜欢这样一句话:“不要让自己对不起你所受的苦难。”待苦难过去,你回头看,就会真心感谢自己的不放弃,你也会找到生命存在的意义。 而阅读的意义也是如此。阅读需要跟你的工作、能力圈和生活态度结合在一起,如此,你才能够找到阅读之于你的意义。 在这里,我无法给你一个准确的关于阅读意义的答案,因为每个人的需求不同,但对于阅读意义来说,有一个相同的标准,那就是奉献。
做一个被需要的人,做一个对别人有意义的人,做一个不给他人找麻烦的人
幸福就是跟所有关系建立的一种被需要的连接。
第五节 建立底层逻辑知识体系的一张书单
运用好两种工具,一是思维导图,二是知识卡片。当年没有灵感的时候,一张张翻阅卡片或许就有醍醐灌顶的瞬间
搭建知识体系非一日之功,有了知识体系架构,我们就可以在读书的时候,把所遇见的临界知识往里面填充了。
底层逻辑思维构建书籍参考: 《认知天性》:彼得·布朗。掌握每周一次的方法。 《好好学习》:成甲 哪些是底层逻辑知识 《知识大迁移》:威廉·庞德斯通。建立什么样的知识体系,其对应的收获会是哪些 《加速》:张萌 自我管理分为5个知识体系,49个人生管理方法《高绩效教练》:约翰·惠特默 提供了一套可以马上就用的提问模板 《影响力》:罗伯特·西奥迪尼 这本书有6个重要的心理学底层知识,你不仅需要把它们纳入你的底层逻辑知识体系中,还需要把它们背下来。 《自尊》:马修·麦凯 把自尊控制在可以驱动我们成长的范围内《情绪急救》:作者是盖伊·温奇如何在情绪到来的时候,很好地控制它呢? 《高效休息法》 一种缓解压力的方法,作者把它叫作消除大脑疲劳和压力的七种休息大法,甚至还从精神学科角度研发出一种五日简单休息法。
第二章 提高阅读效率,从寻找阅读方向开始
稀缺的能力,将来也是被需要的,能被转化成价值的知识,就是方向
通过4个关键词——稀缺定位、人物定位、刚需定位、学会告别,来找到适合你的、正确的阅读方向。
第一节 选择少有人走的路,自带竞争力
很多新人在入职场的时候,觉得自己会做什么就找什么样的工作,然后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很少会有人思考,在自己身处的环境中,最稀缺的能力是什么?
自己能做什么就做什么,那么新工作只能让你复习原有的能力,也不能带给你成长。应该选择稀缺能力,选择困难的事,稀缺能力自带竞争力。
人性本身就是懒惰的、怕麻烦的,所以大多数人选择的路,不是根据市场需求去选择,而是根据难易度选择的。多数人喜欢做容易的事情,这才让自己失去了市场竞争力。
新东方李笑来老师的,在进入新东方时,没有一开始进入教学中,而是先观察为什么有的老师需要抢课,有的不仅不用抢课还往外退课,最后发现这些老师教的是最难的课程-写作,于是李老师躬身入局,毅然把希缺的能力作为目标,选择最难的路开始,最后成为了高收入老师。市场稀缺的资源才是最有价值的,稀缺的往往也是最难的,选择最难的路,往往收益也是最高的,也最能建立自己竞争力的护城河,也是最能长久的事情。现实中大部分人都是糊里糊涂,应付了事,不深究,胡差事,甩不掉人性懒惰的一面,就不能建立稀缺的能力。
阅读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它最大的意义是锻炼一个人的能力。
阅读方向,不是以我们现在的能力来决定的,而要根据未来的需要。
选择少有人走的路,自带竞争力,以未来的需要作为今天的目标,持之以恒,不断的迭代,持续创新,建立竞争力,终大成!
阅读拥有多重作用,它可以让一个人的灵魂变得有趣,也可以让一个人变成某个领域的大师,还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情操。但无论它拥有什么作用,都是你赋予的。
你赋予阅读什么样的作用,它就在你身上留下什么样的痕迹。所以阻碍你发展的不是你的智力,也不是你的能力,而是你对待人生的态度,阅读的态度。我们不要以现在的能力去束缚阅读方向,更不要对未来发展设限
从一个司机成长为一个公司的老板,不以现在能做什么为束缚,而以将来想做什么为目标,努力学习,持续实践。
稻盛和夫的利他,把被需要当成目标,建立市场的稀缺能力!
在做选择的时候,大多数人的习惯,首先考虑的是我能做什么,而不是别人需要什么,
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我们到底应该学习什么样的技能呢?你只需要回答3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评估过去在这个圈子里,哪些人是最被需要的,他们因为什么被需要? 第二个问题:现在你所在的圈子里,有哪些人是最被需要的,因为什么被需要? 第三个问题:在未来,你所在的圈子,最有可能被需要的技能是什么?
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提问找根源,通过根源找方向。 1,哪些人最稀缺? 2,这些人因为有什么才最稀缺? 3,未来最稀缺的是什么?
第二节 你的阅读方向,决定了你未来的模样
有时候,限制我们成长的并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长大后的自由。这种自由使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没有人告诉你对错,也没有人可以束缚你选择的方向
学校里有课程表,努力就行,社会中没有束缚,选择自由,容易误入歧途而不自知。德行,就是人生的质量,质量不合格,早晚翻车。毛宁的歌曾经火遍大江南北,因为吸毒变得穷困潦倒,众叛亲离,负债累累,连当年和他并称为金童玉女的杨钰莹,都和他断了来往,不可不谓凄凄惨惨戚戚!
成功是偶然,失败是必然
这就好比为什么有人在一家企业里活得很好,一旦选择出来创业,就以失败告终。其中的原因就是过于自由。在企业体制内,做对了,有人鼓励你、表扬你;做错了,也会有人告诉你。虽然你可能要承担一些错误成本,但自己不需要负全部的责任。而一旦你离开了企业,你就成为一个独立承担所有错误成本的机构,没有足够的沉淀和积累,以及对相关行业知识的深刻理解,失败似乎才是符合常理的。所以经常会有人说,成功属于偶然,失败是必然
成功的画像,产生心理映射,进而产生思维行为改变
想想看,你读什么书是由谁决定的?依据又是什么?读每本书的目的是什么?这3个问题就会让你知道,你有没有做阅读定位,或者你的阅读定位跟你的职业发展、你的人生是否是一致的。 所以,阅读先要解决的既不是阅读方法,也不是阅读方向,而是你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想过的生活、想成为的人,以及做什么样的工作等,综合起来,就是你未来的人物画像。 在心理学上,有个现象叫“吸引力法则”,说的就是如果你能够清楚你要什么,并且能够把你想实现的描绘出清晰的画面,那么你就有很大概率能够如愿。
想要阅读,首先需要解决的不是看什么书,用什么样的阅读方法,而是找到你自己的品牌定位。 找到阅读方向,先从你的个人品牌定位开始
个人品牌,分解成无数个标签,标签的组合就是个人画像
一个人的命运是由什么决定的?就是选择能力。从小的时候,选择就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读什么学校,做什么工作,跟什么样的人结婚,有什么样的朋友等。甚至你喜欢吃什么食物,做什么运动,过什么样的生活,都取决于你的选择。
目标就是选择的结果,行为习惯也是选择的结果,思维模式也是选择的结果,个人品牌也是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自己该读什么书,就意味着他不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你的选择能力,暴露了你的人生底色
简单来说,是你的注意力。你把注意力放在哪里,你选择的依据就在哪里。注意力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注意力是由你的价值观决定的。比如,你正在减肥,你的注意力就会在你的身体上,因为你认为外在形象很重要。那么为什么有时候减肥会失败呢?因为注意力被你从外在形象转移到了食欲上,你的注意力发生了变化,所以选择就发生了变化。但如果你的价值观认为,外在形象的重要程度大于满足食欲的重要程度,那么减肥失败的可能性就相对较小。
但无论哪种,画面都必须是你向往的、看得清的,其中包括时间、地点、穿着、环境、年龄等,但凡你能够想到的都可以加进去,内容越详细,你的定位就越清晰。
未来个人画像,比如你手拿听诊器,面对一个病人,又比如你敲打着键盘,坐在沙滩上写稿子,哈哈
第三节 活在未来,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坚持做的事,结局多数是半途而废
比如打游戏,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对游戏痴迷?因为游戏有持续不断的反馈,一会儿给你掉个装备,一会儿给你掉个宝贝,你的每个动作在游戏里都被做了反馈设计。我们的成长来自于反馈,事实上,我们所做的任何事情,获得的所有成功,都是基于反馈的。阅读自然也不例外。
没有正反馈的坚持,就缺少了坚持的意义,往往就半途而废了
反馈设计是持续做一件事情最重要的手段。
全力超越昨天,你的日积月累,迟早会变成别人的望尘莫及。”
和自己比,你会一天天成长,和别人比,除了焦虑你什么都不会得到。每个人的起点和生活背景以及能力都是不同的,有时候相差太大以至于没有可比性。但你可以把你一定要比的那个人作为目标。
和别人比就会产生焦虑,和自己的昨天比,就会产生自信!可以把优秀的别人贴上标签,每一个标签,可以成为你的目标。
第一次见“活在未来”这个概念,是在李笑来老师的课程中,当时我并不理解它是什么意思。后来读过一些成功人士的自传后,我才明白,“活在未来”指的是通过对未来的预测,决定当下的行为和所需要做的事情。
第四节 追求卓越,从学会告别开始
都看《精益创业》这本书,书中主要表达的观点是,成功率最高的创业方式,是不断在小范围里尝试和验证你的产品,能够经受得住市场考验的,才值得投入大量的精力和物力,把它当作事业去发展
找到自己阅读方向最重要的是,快速实践、快速验证和迭代,这样,你才能够找到自己最擅长做的事情和领域。
在成长的路上,不要奢望能够得到所有人的支持和鼓励
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意吃学习的苦。因为生活的苦是熟悉的,而学习的苦是未知的
生活的苦是被迫的,不得不吃,学习的苦是主动的,可以选择不吃😂;其结果就是,选择不吃学习的苦,必然就会被迫吃生活的更苦。
未来,拼的是什么?是内容服务,是专业程度。
记得黄渤在一个节目上说过这样一段话:“在我跑龙套时,最软弱的时候,发现每个人都对你有着小心机,你会受到各种委屈,各种不理解。但当你强大的时候,你会发现全世界都是支持你的人,都会对你和颜悦色。”
人一生下来都是平等的,都是无知的,人的天性也是懒惰的,所以底层的人是最多的,当年也在人群里的时候,看到和接触最多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鸡毛蒜皮,当年努力冒出人群往下的时候,发现很多人都是抬头你的,你看到的一张张脸,还有黑色的脑袋,随着你的强大,真的鹤立鸡群的时候,发现大家都是仰视着你,而你看到都是一张张笑脸,连黑色的脑袋都看不到了。
在你成功之前,你不需要向全世界宣布你的理想,因为说了也不会有人相信,不被相信的事情自然就不会得到支持。所以,在追求卓越的这条路上,注定充满着告别,跟谁告别?跟每次蜕变的自己,和昨天的自己所在的圈子。
告别的不仅仅是自己的舒适圈,还有不信任,不支持,甚至是嘲笑讥讽,告别别人的评价,告别别人的眼光!
第五节 快速提升逻辑思维能力的一张书单
我给大家提供一张提升逻辑思维能力的书单
逻辑思维体系基础书单: 1.《思辨与立场: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批判性思维工具》 2.《学会提问》:作者是尼尔·布朗和斯图尔特·基利。 3.《离经叛道》:作者是沃顿商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亚当·格兰特。 4.《活出生命的意义》:作者是维克多·弗兰克尔。 5.《穷查理宝典》:作者是彼得·考夫曼。 6.《一本小小的蓝皮书》:作者是加拿大著名作家布兰登·罗伊尔。 7.《思考快与慢》:作者是著名的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 8.《亲爱的卧底经济学家》:作者是著名的卧底经济学家蒂姆·哈福德。 9.《WOOP思维心理学》:作者是加布里埃尔·厄廷根 10.《拆掉思维里的墙》:作者是古典。 11.《反直觉思考:斯坦福大学思维自修课》:作者是迈克尔·莫布森。 12.《隐性逻辑》:作者是语言学家卡尔·诺顿。
快速提升逻辑思维能力的一张书单。第1本,《思辨与立场,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批判性思维工具》本书的核心主题是帮助读者建立批判性思维,重塑性格,从内在去改变自己的人生。第2本《学会提问》。提问是激发一个人源动力的根源,也是激发一个人身体潜能最重要的方法。第3本《离经叛道》。不按常理出,做特立独行而正确的事情,常理指的是群体形式,从众心理,建立逻辑思维能力。第4版,《活出生命的意义》。从心理学范畴来揭示成功的原因是什么?第5版,《穷查理宝典》。这本书完美的展现了不同的逻辑思维,运用不同的学习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要解决问题,不仅是在问题的相关领域去解决,更要有跨界的思维去解决。第6个,《一本小小的蓝皮书》。这本书可以作为逻辑思维的入门图书,里面有很多逻辑思维的临界知识点,建立我们底层的逻辑知识,比如决策树,概率数决策分析法,等等。第七本,《思考快与慢》。这本书告诉我们,大部分人都认为自己可以驾驭思想,但事实上你会发现你会不由自主的就想一个人,这就要从思考的快与慢当中找到解决方法,来驾驭我们的思想。第8本,《亲爱的卧底经济学家》。这本书帮助大家了解思维如何对家庭工作生活产生正面影,并帮助大家了解如何用经济的思维去建立更好的关系。第9本,《WOOP思维心理学》。这本书告诉我,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当中,遇见成长瓶颈无法突破自我的原因分析。第10个,《拆掉思维里的墙》。哪些思维误区是我们成功的最大阻碍?当遇到走不通路的时候翻翻这个,会有更多的启发。第11本《反直觉思考,斯坦福大学思维自修课》。大部分人在思考的时候,都习惯于把惯性思维作为思考的依据,而大部分惯性思维属于直觉思维,也是大脑最懒惰的默认设置,这本书告诉我们应该怎么样建立自己的反直觉思维模式?第12本《隐性逻辑》。这本书让我们从旁观者的角,怎么样能够更加理性的观察自己的思考过程和他人的思考过程,以方便我们更加客观的快速切换不同的思维角度,增加决策的合理性和客观性,不能以偏概全。
第三章 阅读5年后的你,会变成什么模样
强大的执行力是由什么决定的?是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管理又包括目标管理、时间管理、习惯管理、思维管理等。
第一节 目标管理:不合理的目标达成计划,是最大的失败根源
目标管理:不合理的目标达成计划,是最大的失败根源
对于执行力来说,目标管理实际上就是目标分解的能力,和激励与自我激励的设计问题。目标管理本质就是目标的拆分能力,三大关键是确定目标目标本质目标拆分,两大激励能力激励自我激励
个人非常笃信一句话,叫作“敢比能更重要,敢想才有去拼搏的可能”。
目标分解的越详细,执行的可能性就越高,成功的可能性就会越大
敢想敢做,需要有三个基本条件,第一个要有足够的时间,第二是要能持续做下去,第三次要有分解目标的能力
敢想,敢信,敢树立目标,因为相信,所以看见!因为有了敢才有了成功的可能。
在国外,曾经有个目标达成的科学实践。科学家们分别找了两组专业的登山爱好者,进行一次长途登山。他们给第一组登山人员做了详细规划,每天走固定的路程,不管顺利与否,只要完成每天的目标路程就休息,哪怕精力充沛,大家也会按照计划不再赶路,做一些让自己开心放松的事情。而第二组登山人员没有做详细规划,于是在登山的路途中,第二组人员在顺利的时候、体力好的时候,就不休息,玩命地赶路。然后在不顺利的时候,比如遇见雨天难行时、连续赶路而体力消耗过大时、过度劳累时等,可能就停滞不前,等待困难消失后再上路。很多人总以为我们在能做的时候多做一些,就有助于目标完成,但实际结果相反,第一组按照计划到达了目的地。而第二组虽然都很努力,但大部分人在半途中选择了放弃,最终导致整个小组没有达成目标。 目标达成与否,衡量的并不是单纯的能力,如果按照能力的话,第一组、第二组登山人员的能力是差不多的,那么目标达成到底取决于什么?是目标的拆分能力。
美国作家马里奥·普佐的一句话:“在一秒钟内看到本质的人和花半辈子也看不清一件事的本质的人,自然有不一样的命运。”
目标管理的关键是目标拆分能力。所以,能否达成目标,在于你是否能把目标拆分到不用思考就能完成的地步。
达成的关键有3点: 第一点:明确一个目标,可以远大,但不可以空想。 第二点:找到目标背后的本质,在要害上下功夫,事半功倍。 第三点:尽可能地把一件事情划分到最细小的步骤,细到不用动脑子就能完成。
李笑来老师有一个演讲叫执行力:成为1%的秘密。李笑来老师认为执行力就是按照目标清晰的一步一步进行下去。目标拆解就是要把事情划分到最细小的步骤,细到不用脑子想就能够很清晰。
目标管理策略基本可以分为以下2种: 第一种:能力激励。 什么是能力激励?就是你看这件事情的时候,你觉得动动手就能够完成的。所以,第一种目标管理策略的本质是,把大目标拆分到你的能力圈内。
把目标拆解到你的能力范围之内,重复的不断重复的去做,终究你会收收获重复的伟大力量。第二点是自我激励。逐渐建立自己的多巴胺反馈系统,让身体能够自我的得到激励,自动的生成多巴胺。消灭小方格是一种方法,及时反馈。对待孩子学习的方法中怎么样建立?儿子能有这种多巴胺反馈系统,比如夸赞就是很好的一种。
第二节 时间管理:时间管理的本质,是买卖
时间管理的核心,是具体事情而非自己或时间本身
村上春树的时间管理,四点起床,写一篇文章,结束可能是10点,也可能12点,随着熟练度增加,也可能是8点就结束了。这是管理的具体的事项,而不是规定4点到10点,这样当有意外发生时,完不成计划,就会产生自责,内疚。时间管理最重要的是管理具体的事项,第二点呢,我们怎么才能获得比别人双倍的时间呢?那就是时间买卖,买卖那些低价值的,没有产出的,与目标不一致所消耗的时间,简单的说,就是让别人为我们做这些低价值的事情。这样我们就会有双倍产出
时间管理最重要的是,一是在固定的时间里做什么事情,二是跟每件事情要个结果。
就好像阅读,如果你计划每天阅读1个小时,那么在这1小时里面,你每天的阅读量大多是不固定的。因为在看书的时候,你会发现,一会儿你想去厕所了;一会儿你需要看下手机,一会儿你又想喝杯咖啡。很快1小时过去了,书却没看几页。但如果你换一种方法来制订阅读计划,可能就会事半功倍。比如,你晚上9点看书,目标是看完100页。无论看到几点,你都要把100页看完。在最初的时候,可能你需要用2个小时,但只要你持续下去,到最后你可能只需30分钟。最后你就可以设定9点到9点半是你的阅读时间,目标同样是不变的。
第三节 习惯管理:目标达成与否,是由你的习惯决定的
稻盛和夫先生除了一直做的习惯,还有6个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的习惯。这6个习惯是什么呢?第一个: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第二个:保持谦虚的心,不骄傲;第三个:每天反省复盘,自我迭代;第四个:对万物持感恩敬畏之心,活着就要说谢谢;第五个:持续做善事,做利他的事情;第六个:不要因为错误而内疚自责,徒增烦恼。
正如查理·芒格所说的:“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没有一个不是每天都在阅读的。”
我们之所以无法养成好的习惯,最大的原因是我们把期望值从开始就预设得太高了。
习惯养成的三大误区,1,习惯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一种坚持。2,我们往往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轻信了自己的毅力。3,往往定了目标就开始执行,没有学习与了解,把过程的困难没有分析和做好应对方案。
那么我们在做一件事情时,应该如何衡量自己是否应该去做呢?首先,我们要对这件事情的结果的形成原理进行分析;其次,把分析的结果做成一个详细的执行流程,预估投入的时间、精力、物力等;最后,根据自己以往做事的事实数据,来衡量自己是否具备完成这件事情的条件,客观地评估做好这件事情需要付出的代价。
三大习惯养成方法,1,一次只定一个习惯目标,完成再进行下一个。2,把目标定的足够小,让每次都能超额完成,3,发现抵触情绪,立即分解小目标,培养自己的乐观心理。 小目标的完成有益于产生多巴胺,形成身体的及时反馈,形成身体的本能反应,产生兴奋和兴趣,更利于培养习惯。
第四节 思维管理:人生向左走向右走,取决于你的思维能力
我一直倡导在阅读前,首先要做的就是搞清楚作者写一本书的使命,也就是作者想通过这本书解决什么问题。当你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事实上,你也就找到了一本书的核心内容。
读懂一本书,不是记住原来的语句,而是能够深刻理解,并能用自己的语言组织描述出来,同时也能够跟自己的现在工作,生活相结合,对自己的行为产生改变,这样就是真的读懂了,读透了,收益了
真正的批判性思维指的是对自己的行为和思考的反省,而不是对他人。
我认为批判性思维,应该先认同,同时要理解作者讲话的背景,环境,时代,以及前提条件,同时反思自己的思想,行为的不足。要多维度的思考,不要断章取义!
高层次思维模式。在高层次思维模式中的人群,习惯于反省自己的思维方式,能够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甚至以上帝视角来客观地判断事物,你会觉得他非常公平。当你跟这种思维模式的人相处的时候,你会感觉非常舒服,这部分人也是最容易成功的人。因为处于高层次思维模式的人,不以自身和立场为思考前提,一般还会换位思考,有着谦虚正直、诚信坚毅的品性。
上帝视角看问题,多维度思考,换位思考
什么是思维的遮蔽性呢?就是每个人因为不同环境、文化、地域、背景等,而形成的对事物的不同的主观意识。
思维遮蔽是逻辑思维的最大敌人,主观意识往往是思维遮蔽的产物。
验证思维公式”,也就是当你的元认知没有开启的时候,你可以把这个作为思维管理的简易版装置。公式很简单,由3个问题组成: 第一个问题:我这么思考的依据是什么? 第二个问题:这么思考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第三个问题:产生的结果是否是我想要的?
验证性思维,依据是什么,这样会有什么后果,得到的结果是不是我想要的。
在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的时候,在自己被思维牵着走的时候,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来应对。同样,我也是给出了一个公式,我把这个公式叫作“思维警示公式”。 思维警示公式:“如果……我就……”
比如,如果我想吃甜品,我就去跑步,如果我想去抽烟,我就拿起杯子开始喝水
在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的时候,在自己被思维牵着走的时候,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来应对。同样,我也是给出了一个公式,我把这个公式叫作“思维警示公式”。思维警示公式:“如果……我就……”
第五节 提升你目标管理能力的一张书单
《把时间当作朋友》:作者是李笑来。这本书会颠覆你对时间的认知,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无法高效地管理时间?其根本原因就是其无法管理时间。试想一下,你能让时间按照你的意愿运行吗?它会听你的话吗?一定不会。既然你无法掌控它,又何谈管理它?那么我们能够掌控的是谁?只有我们自己的身体、意识、注意力。所以这本书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通过找到时间的运行规律,来让自己变得更自律,做到不管理时间,胜过管理时间。
把时间当成朋友,经常约约朋友,看看老朋友,寻找新朋友,诚以待友,管理好自己的身体,行为
《大数据时代》:作者是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曾经被誉为“大数据商业应用第一人”。为什么我要推荐这本书呢?在豆瓣上,大家对这本书褒贬不一,但我觉得,在最初我们了解大数据的时候,我们只要了解关于大数据的思维模式以及相关概念就可以了。为什么这么说? 细想一下,我们所有的决策依据是什么?我想很多人依靠的是感觉和以往的经验,再者就是旁人的建议,很少把数据思维作为决策依据。但不幸的是,数据思维才是决策时最佳的参考标准。
运用数据思维,发现数据背后的秘密,发现数据背后的逻辑,才能找到真正的原因。
第四章 找到适合你的阅读方法,开启高效阅读之路
对于致用类图书来说,作者的写作架构一般由5大要素组成:一是核心主题,二是主要观点,三是重要概念,四是案例论据,五是感悟感想。核心主题内容一般占全书内容的4%左右,主要观点一般占全书的20%左右,剩下的各种概念加案例论据等占全书的76%左右。这也是作者写一本书的骨架。
书读完了,要按照5大要素,把书拆解,按自己的思维总结,反思诸己形成结构性思维
第一节 阅读入门阶段,从培养阅读兴趣开始
兴趣,自始至终都不是在一件事情开始前产生的,而是在你做一件事情,能够越做越好的时候产生的。
作者通过每周打三次打羽毛球的运动,告诉我们只有行动才是产生兴趣的来源,做件事情让我们感到快乐才会产生兴趣。有了兴趣就会专注在这个方面。当你在这方面超越一般人时,你就会力求更专业,寻找私教就是很好的例子。然后你还会产生一些花样的点子,这就是创新的开始。
《刻意练习》。在这本书中,有一个成为某个领域的高手的公式,这个公式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产生兴趣。因为所有的成就都是从兴趣开始的,而兴趣是从你能做好一件事情开始的。第二阶段:变得认真。当你把一件事情做到比一部分人好的时候,你就会变得认真,投入更多的精力。第三阶段:变得专业。在投入精力之后,你追求的一定是更专业,这个时候你会花更多精力、物力做这件事。第四阶段:开始创新。创新指的其实是熟能生巧,巧就是创新的另一种表达。
建立目标,分解目标,转化行动,行动正反馈,就会产生兴趣,专注,专业,创新。
因为保险公司非常注重正向反馈。在保险公司里,你能看到出现最多的情况就是,各种高档次的旅游和活动,以及各种搬家仪式,几乎每个员工都得到过荣誉。现在有很多500强企业也喜欢给员工发各种荣誉证书。而这种种都属于对一个人的正向反馈,正向反馈满足的是一个人的精神层次、灵魂层面的东西,是马斯洛需求理论的最顶层的自我实现需求。
作者结合保险公司招聘高学历,就是建立一种正向的积极反馈的行动路径,旅游,活动,荣誉,奖章,找到大家的正向反馈,
比如,到了9点钟你上床之后,你必须看5分钟书,这个习惯你只要持续下去,你就会发现上床之后你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拿起一本书,阅读时间也会越来越长,为什么呢?因为这就是场景化行为设计,是人的惯性思维形成的潜意识行为模式。
微习惯,实际就是目标管理中分解的小目标,一种自己不需要努力就能达成的,从而产生多巴胺,产生身体的正向反馈,建立一种行为模式。你有没有发现,目标管理和习惯管理,背后的逻辑是一样的
第二节 阅读初级阶段,从要一个结果开始
最终导致我们阅读无效的,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你搞错了阅读的流程顺序,阅读是为一件事情服务的,而不是一件事情为阅读服务。
知行合一,本质上就是阅读最高境界,也是阅读的最终目的。阅读不是目的,目的是改变思维,改变行为,改变现状!
第三节 阅读中级阶段,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
在阅读时,我们要用一件事情去寻找一本书,而不是用一本书去找一件事; 高效阅读的公式:一件事情+一本书+确认自已的阅读阶段+选择自已的阅读方法=事情产生的结果=高效阅读
用阅读打造新的身份标签:分五个步骤 1,找到你羡慕的人,把他作为你努力的方向。如果这个是马云,可以找7个人,从身边的人找起,而马云就是第7个人。 2,对标人物能力分析标签,圈出共同技能 3,根据自己的能力圈、兴趣、擅长匹配定位 4,给自已足够时间去达成,从实践中验证正确的方法
适合中级阶段的阅读方法:主题阅读法
1,找出相关领域的所有书单,挑选出50本经典图书
2,把这50本书中的专业概念,相关做事方法摘录下来,最好能背诵
3,把所有的概念和方法,结合你做的事情去用,只有在用的时候,才能把知识转化成你的技能。
第四节 阅读高级阶段,构建你的金字塔知识体系
快速阅读法,加速构建你的知识需求金字塔体系 处于这个阶段,我们阅读的方法以快速阅读为主,快速阅读分为以下3个阶段: 第一阶段:关键字阅读法,每分钟1000字。
第二阶段是一目十行阅读法。第三阶段是全脑阅读法,可以利用记忆宫殿,或者曼陀罗卡片记忆法来长期训练
什么是冥想呢?你闭上眼睛,鼻子吸气,嘴巴呼吸,1分钟保持4次呼吸,然后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这一呼一吸上,如果你能够坚持半小时以上,说明你的专注力超过了90%的人,但在开始的时候,估计1分钟都不到,你就会走神儿,不信你可以试试。
你可以在网上搜索一个游戏,叫作《舒尔特方格》。做游戏的时候有个要求,头和眼睛都不能转动,当你完成游戏的时间越来越短时,你的视野就会越来越大,许多飞行员的视野力都很强大,他们必备的训练之一就是《舒尔特方格》。当你的专注力足够,加上视野力,一目十行自然就容易得多。
第五章 设计好你的阅读输出方式,提升你的写作能力
把阅读输出分为4个阶段,帮助大家找到写作定位,设计好阅读的输出方式,让你更高效地提升阅读效率和写作水平。 第一阶段:找到正确的努力方向,设计你的阅读输出方式。 第二阶段:模仿。它是所有成功和创新的起点。 第三阶段:高效阅读输出的3大策略,“敢”比“能”更重要。 第四阶段:14天爆文书评速成法,快速入门就是竞争力。
找,仿,敢,速四步法,快速输出练习
第一节 写作前必做的一件事:设计正确的阅读输出方式
成长来自于反馈,坚持也来自于反馈,没有反馈,谁也无法对一件事情产生兴趣,无法持续做下去。
第二节模仿,是所有成功和创新的起点
模仿是一种从学习到超越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
在写作的初级阶段,追求质量,而非数量。
第三节 高效阅读输出3大策略,敢比会更重要
能力只有在具体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才能不断得到提升,而不是通过你纸上谈兵的学习得以提升。
在行走的路上提升你走路的能力!而不是读百遍书学好走路的姿势再出发!
第四节 60分钟爆文书评速成写作法,快速入门就是竞争力
李笑来老师的一句话:“付费才是最便宜的。”
我们在写作之初,先别着急写,先问自己几个问题: 一、你写给谁看?
写给谁看这是最重要的,你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一定是只能满足一部分的受众。 第二,能帮助他解决什么问题? 这是写作的思路,也是把一件事情说清楚的出发点。 第三,他看完之后,能让他的思想,行为产生什么样的改变? 这是写作的目的。 这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书。只有把这些了解清楚了,才知道怎么搭这个文章的架构。
在佛学上有这样一个问题:做好事之后,你应该广而告之,还是不留名? 你的答案是什么?可能很多人认为做好事不留名才是真英雄,但从佛学思维的角度来讲,一个人做了好事,应该广而告之。为什么呢?因为人性中有一种从众心理。人们生来就喜欢模仿,因为在原始部落时期,如果你的行为另类,就不会被部落接纳,不被群体接纳就意味着死亡,无法生存,所以人性中的很多弱点都源于生存需求。如果你每天听见的都是身边的人如何行善,那么行善对于你而言,就是家常便饭、理所当然的事情。
做了好事广而告之,利用从众心理普度众生。什么是好事?在什么环境中的好事都应该广而告之吗?该告知给什么样的人?
我的书评写作模板一共分为7个模块: 第一模块:痛点描述,抛出问题。 痛点描述怎么写呢?就是你要确定帮读者解决什么问题,想象你的读者因为问题而陷入困境的普遍场景,用场景化来引起读者共鸣。 比如,早起闹钟响了,大多数人不会马上起床,而是赖上几分钟,不到最后一刻不起来;在受到别人指责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反驳从而捍卫自己的尊严。 第二模块:观点阐述,说明原因。
第一,痛点描述,问题是什么? 第二,原因分析,本质原因 第三,正面案例 第四,反面教材 第五,解决方案 第六,升华主题 第七,呼吁行动,
以下7个标准作为参考标准。 第一,懒惰。人人都有懒惰的心理,所以很多速成的标题就会很受欢迎,比如《21天让你拥有一口流利的英语》。 第二,好奇。也就是人们的猎奇心理、逆反心理,反常规都会引起人们的好奇心,比如《半途而废的主要原因只有一个,90%的人都在经历》。 第三,贪婪。说的是占便宜的心理。有一句话很经典,叫作“消费者不是要便宜,而是要占你便宜”。对于读者来说也是一样,比如《我花22万学费学到的社群管理经验,免费分享给你》。 第四,嫉妒。嫉妒来源于攀比,人生来就是有好胜心的,没有谁会觉得自己的能力比别人差,差的可能只是机遇而已。所以用攀比来刺激一个人的欲望,是很多标题都在用的套路,比如《你同学都身价上亿了,你还在纠结几点起床》。 第五,盲从。盲从也叫作从众心理。我们为什么会喜欢从众呢?因为在人的认知中,数量就是好东西的代言人,就像人们看见排队就一定会过去看看,比如《某某奶茶每年销量能够环绕地球3圈》。 第六,虚荣。消费者买东西,事实上买的不是产品,而是虚荣心。一个产品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产品让我看起来很厉害。所以,能够让读者看起来有爱心、很特别、很厉害、很努力、很孝顺的,都有机会成为爆文,比如《职场精英们必备的3种标配》。 第七,偏执。偏执指的其实是喜好原理,俗称“抱大腿”,比如《马云都夸的一本书》。
从人性的弱点出发,引人入胜标题,或者开场白。
第六章高效阅读,通往财富自由之路
第一节 用阅读变现获得双倍薪水
什么是技能的稀缺需求? 一是掌握技能的专业程度,越专业越稀缺; 二是技能本身在某个圈子中的稀缺程度。
三是这个技能在未来还是不是稀缺的?
很多人在阅读的时候,都说无法把学到的知识用到实际当中,在前面章节中我们已经提到了,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就是因为我们把阅读变成了改变命运的主体。而事实上你手中正在做的事情,才是真正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和主体,阅读只是在这个途径中服务于结果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打造你的核心竞争力的过程。我们只有把阅读放在具体的事情上,才能让阅读体现它的价值。
只有把阅读放在具体的事情上,才能让阅读体现它的价值。
读书拆书就是这个道理,读书的目的是改变你现在做事情的思维和行为模式,让你的技能做到第一,让你变成稀缺资源,进而再带来收入,生活的改变。把书读活了,而不是读死书。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知行合一才是目标!
在你没有成功前,不要对任何人说你的计划 我有一个非常好的闺密,有一天我对她说了我的职业规划,她对我说了这样一段话:“在你成功之前,不要跟任何人说你的计划,包括我,因为大多数人不会相信,更不会支持你,甚至会劝你安分守己,不要瞎折腾,找个安稳的工作,过安稳的日子。成功的路从来都是孤独的,不要奢望身边的人会鼓励你,赞同你的想法和做法,因为在他们的世界里,你想要的东西他们望尘莫及,他们也不愿意相信自己和身边的人有这样的能力,甚至都不希望身边的人比自己更好、更强。”
嫉人富笑人贫怕人笑
成功人士的世界观有这3个共同点: 一是他们对未来都抱有乐观的态度,愿意相信奇迹; 二是他们对世界永远抱有一颗好奇心,喜欢研究和探索,甚至尝试新奇的东西; 三是他们从不间断地从自己身上找问题,每天反省自己和世界变化的距离,想办法缩短距离。
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敢想敢干,在路上,才能拨开云雾见青山。 不断反思,把握方向,不要跑偏
冠军思维就是专家效应
第二节 用阅读孵化一只“会下金蛋的鹅”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打造课程的方式适合所有入门的人,它一共分为7个步骤: 第一步:找到一件事情,把它做到超越90%的人,无论是一个兴趣、一个爱好,还是一个技能。 第二步:通过各个渠道,让尽可能多的人知道你有这个能力 第三步:在各个付费平台上,寻找 和你做这件事情相同领域的课程,分析这些课程的切入点是什么,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第四步:确定解决问题之后,再把这些课程案例的大纲整理出来,根据自己的技能及个人品牌故事,打造自己的课程大纲。 第五步:打造课程内容。 第六步:写每一篇课程的逐字稿,然后不断的修改,直到你满意为止。 第七步:去做课程运营和推广了。
第三节 用7年阅读赚1000万的三大黄金法则
富人的金钱观只有一句话:“钱是用来生钱的,消费只是钱的作用之一。”
你需要了解基本的财务知识,理解什么是收入、资产、负债等
有哪些因素影响一个人的收入。比如,我们判断一个人的收入,大概可以从5个方面来分析:一是技能,二是精力,三是个人品牌影响力,四是思维方式,五是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把阅读和学习及工作培养成一种生活方式,这种方式叫作“人生效率串联思维”,它可以避免假期综合征等把休息和工作区分开的惰性思维,所以你会看见成功人士多数是工作狂,因为工作也是他们的一种生活。
后记:阅读速度是为你的阅读需求和目标而服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