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申论出题及答题要点
学习没有捷径,考试没有套路,提升自己才是重点。本图作为辅助工具,帮助理清学习申论的思路,建立分析思考的基本逻辑观念,通过题目与相关材料分析出题要点,增加答题的针对性。
编辑于2022-03-15 14:55:31申论出题及答题要点
考察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
无论什么题型,其要领都是归纳概括,给什么材料就是希望你写什么东西,资料和答案是对应的
在给定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经历与社会实际进行发挥
综合分析能力
辩证客观看待问题:多个主体分别分析、正负影响进行分析、当前今后进行分析
文字表达能力
引用事实论据:事实论据(压缩概括、扬长避短(只写确定的信息))+阐述分析(论证充分、明晰)
贯彻执行能力
材料
材料本身特点
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尤其重点关注文化、经济和社会领域
内容侧重与民生关系紧密的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生态环保、医疗就业、交通安全、文化文明等话题
给定的材料一定是包含问题的,没有不包含问题的给定材料。
问题是围绕着国家的大政方针、机关的实际工作设计的
以小处而观大局,所反映的问题是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的,对当前和未来具有重大影响的问题,具有较强的深度性和持久性的影响力。
不会将过于敏感的社会问题,政府还未盖棺定论的问题作为出题点
材料之间的特点
每篇材料都是有用的,彼此相互关联,从不同角度反映同一主题
要从整体上提炼出所有资料所指向的核心问题,掌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抓住本质进行概括
赞成/批判……;宣传/驳斥……思想观点;介绍……事件;传播……知识;抒发……情感
要分析出每篇材料的地位和作用,合并同类项,罗列不同项
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把握资料的相同或相通之处,合并同类信息,罗列异类信息
资料之间是否为同一性质、同一主体、同一行为,或互为条件、互为解释说明、互为补充、同一词汇等
类型:从中央到地方、从理论到实践、从机关到群众、从成效到问题
国家大政方针(理论性、宏观性强);
类型:政策文件、理论分析、党政文件、党和国家领导人讲话
作用:定基调;揭示主题;介绍政策;提供原因、对策方面的启示
要求:详读,与党政文件(领导人)的指导方向和内容相悖的观点和做法都是错误的
各地各部门的决策部署、做法成效、突出问题;
类型:政府有关部门/基层政府/相关官员观点;地方实际情况/施政经验;国外/古代经验
要求:详读
作用:①择优推广,以点带面推动形成更大的发展成果②找到地方面临困境或问题,思考解决对策③借鉴国外/古代的经验或教训
意义:政府可以解决问题,及时回应并着手解决,依据职能职责,地方特色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和解决方法
专家学者、群众社会的分析、意见建议(实践性、微观性)
类型:专家意见
要求:详读。找到关键问题和其症结所在;从意见中总结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或思路
作用:提供借鉴
具体实例、某种现象描述
类型:新闻事件、群众声音
要求:速览,抓关键词,找到关键信息,如民生诉求、待解决问题、原因、困难、对策等
作用:作为事实论据;找到关键问题
出题
要点: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问题导向:看材料的时候以问题导向看问题,题目设置侧重考察【是什么】、【怎么办】
【是什么】:是什么问题?问题的表征?产生问题的原因?问题的影响/危害?解决问题的意义?
对于大作文写作而言,是什么的内容常位于怎么办之前
【怎么办】:对策、建议、举措、办法、经验、启示
办法:包括办法和意义
举措:包括【怎么做的】和【已取得的成绩】,要都写出来
怎么做的:出台了……;建立了……;加强了……
取得的成绩:推动……;促进……;实现……;解决……;主推
答题
问什么,答什么——不多答、不错答、不少答
一根主线、两遍阅读、三大原则、四大标准、五大要素
一根主线:找准资料主题
文章中/题目中反复出现的词眼
段首句+关键词
最高领导人讲话或最高政策文件表述的内容(通常对文章写作有指向作用)
两遍阅读:梳理结构+找到议题→勾画有效信息、归纳整合、概括要点
做题前带着问题通读一遍:扫读做题要求、资料结构、找出中心议题
按总论点/核心句(最高领导/文件)、分论点(概括段意、地方事例(问题、经验)、
下笔之前再细读一遍:勾画有效信息、把握关键词句、归纳整合要点
关键句
提示段意的句子(主要是首尾或结论性的句子)
提示资料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主要是资料开头、结尾的结论性、概括性语句、段落的中心距)
提示资料脉络层次的句子
关键词
特定语境下的多义词
代词
重点词(一般表现为根本/主要/直接原因、前提、性质、特征、实质、观点、认为、方式等)
三大原则:首尾句+关联词+关键词
首尾句+承上启下句
申论60%的资料可以从首尾句找到段落大意或中心思想
关联词原则
因果:只要、无论、不管、因为、既然、之所以、因而……
转折:尽管、然而、实际上、虽然、但、仍然、却……
递进:不仅、不但、甚至、更、加之……
并列:既/一方面/又/那么、不是而是、是也是……
条件:除非、凡是、只要、无论、只有……
假设:如果、即使、哪怕、就算……
关键词(分析性语言)原则
得出结论:表示、认为、强调、分析、指出、经调查、据报道、初步推断、显示、反映、看出、告诉、显然、实际上、表现在、事实证明、从……看
指出原因:根源、原因、
表明危害:影响、危害、不利于
表示措施:对策、应当、要
反映意义:有利于、关系到、意义重大、事关全局、
四大标准:要点+逻辑+语言+卷面
要点整合:合并要点(全面)+升华要点(精炼)
要点梳理
①并列,将答案一一罗列
各个要点属于同一层面,书写不分先后
②总述+分述,分论点一般在5个及以上
存在其他的逻辑关系,先用一句话点明作答的整体方向,再分点论述
当分类较明显时,把分类的类别进行概括
按要点的行为主体:立法部门和执法部门、政府与公众
按要点的实施手段:管理方面、政策方面、法律方面、资金方面、宣传方面、理念方面等
按要点的归属领域:经济领域、社会领域、公共服务领域等
③顺序结构:不同层次+不同顺序
各个答案要点分属不同的层次(与总分结构类似),但层次之间有先后顺序之分
按事物本身的发展顺序:原因——经过——结果过;一阶段——二阶段——三阶段
按认识事物的逻辑顺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目的——理由——打算;背景与内涵——重要性与必要性——重要举措;目的——政策——效果
按政府工作流程
五大要素:背景、现状、原因、观点、举措
背景(定调):是资料的核心主题和根本立场
一般位于资料1,偶尔也会大幅度出现在多篇资料里
与国家大政方针密切相关,往往是最高领导人重要讲话、重要文件精神、历史背景等
为文章论点的准确性、文章具体写作提供背景支撑
现状(知其然):明确当前状况
包括当前成绩与问题,重点在问题上
原因(知其所以然):找出关联因素
指导致某结果/问题/现象/观点的因素,支持某观点的理由
要明确“是什么的原因”,再概括原因本身
观点(抓重点):核心观点
包括资料核心观点、对某个事件或现象相关的具体观点
来源于领导人讲话、专家解读、重要文件精神、理论分析等
举措(观现状):已做+未来将做(措施)
要概括成功案例的举措和经验
要针对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举措常见动词:建议、呼吁、建立、完善、宣传等
若材料内举措不明显,可通过问题、原因、案例、工作和生活经验推断
大作文
标题
观点清晰明确,给出价值判断
观点包含价值判断,不包含价值判断不能成为观点
最大程度往国家方针政策靠拢
给定资料反映的是国家已经关注到的问题,国家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基本的态度和方法
答题观点要最大程度地往国家方针政策靠拢
思路
行文思路:表达观点(开头)——指出问题(问题的表征、危害、原因、意义)——解决问题(对策)——结尾
表达观点: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特别是首句、首段),要文字简练直白
排列顺序:从大到小、从轻到后、从前到后、从原因到结果、从危害到意义、从该问题到对策
避免把不同类的内容糅杂在一起,一杂糅就容易造成内哦让那个不清晰
行文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转折关系
文风:准确、简洁、直接
内容平实,切忌虚无空洞
语言简洁,切记盲目堆砌辞藻
表述规范,切记文学化、媒体化
语言流畅,切忌前后相互矛盾,病句频出
对于材料
理解材料,答案要体现观点和本质问题
提炼材料,删除不必要的修饰,总结观点
对于问题
围绕问题,归因
材料包含问题,问题就是考题,所有的问法都是以核心观点(包含着某个未解决的问题)提出的
答题要坚持问题导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机关实际工作的需要,脱离资料反映的问题和漫无目的地堆砌辞藻没有任何意义,
升华问题,以小见大
给定材料中涉及的问题内容可能很具体很琐碎,要将这些小问题升华到国家大政方针的高度,从现象上升到本质,不要就事论事谈问题,所有的小问题只是你提出的观点的部分佐证,这些问题是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地方的决策部署的组成部分,要以小见大
解决问题,系统全面
找问题,分析完问题后,要落实到解决问题上,没有针对性地发表议论或者不涉及具体的解决问题,就偏离了考试要求。
要有系统化思维,由多点→多面阐述
可能给定材料只反映了某一方面的问题,但是产生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因此要根据影响问题解决的关键因素来表达观点
解决问题时要考虑问题涉及的各要素、各环节、各方面,不能只围绕某个要素详细阐述
有时会给一个问题面的多个小点,但论述的时候不要所有论述都只是这一面的多个点,对解决问题有影响的其他方面也要加入文章中,使对策更全面、文章更饱满
要有政府化思维,形成工作合力
政府化思维指提对策的时候要站在政府的立场(非学生、非企业)、客观地承认问题、全面地分析问题、积极地解决问题
要解决某个问题,通常更需要政府的各部门单位依照自己的职责一起努力,采取不同的措施方法,形成工作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