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跨文化交际思维导图
跨文化交际学第二章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跨文化交际的定义、历史、理论基础、主要内容、研究方法。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本周工作总结与下周工作计划
内衣测评
端午节
怎么美白?
财富规划思维导图
家庭战略转移思考
篮球大纲
预警类型
《断舍离》读书笔记
2019年年中总结(闵利利)
跨文化交际
定义
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对这种现象进行研究的材料
历史
兴起:美国
原因
二战后国际地位与外交政策
马歇尔计划
外交事务学院
美国自身文化背景
移民国家
国际交流频繁
创立:1959年,霍尔《无声的语言》问世
确立(20世纪70年代)
1966年,美国匹兹堡大学最先开设跨文化交际学课程
有影响的跨文化交际论著作相继出世
1970年,国际交际协会正式成立跨文化交际学分会
1974年,《国际跨文化交际学年刊》创刊
成熟(20世纪80年代)
成熟标志:各种理论模式的诞生和研究方法的探索
在中国
80年代初:外语教学以及文化与语言的关系
80年代中叶:几个大学开始设立跨文化交际学课程
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著作、论文的出版
90年代:召开跨文化交际学研讨会
理论基础
人类学
最早影响跨文化交际学的学科
《无声的语言》作者霍尔就是人类学家
主要贡献
文化的定义:更加广泛
文化与语言的关系:语言影响了人们的思维和世界观
文化相对主义的态度:文化没有高低贵贱的区别
心理学
贡献最大,研究文化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研究问题
主观文化:价值观、态度、信仰、行为规范等
文化适应问题:文化适应的模式过程、策略、文化休克等
文化休克
定义: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奥伯格于1960年首次提出,用于概括种种跨文化不适应现象
表现
由于不断进行必要的心理调整而引起的疲惫
失去朋友、地位、财产而产生的失落感
不能对付新环境而产生的无力感等等
语言学
社会语言学:研究社会变量对语言使用的影响,关注语境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运用
语用学:研究语言的使用规则
社会学
社会心理学:重点关注的问题是探讨社会团体的感知、刻板印象、偏见等
传播学
是跨文化交际研究主要阵地
主要贡献:建构跨文化交际的理论
与其他领域相比:更注重跨文化交际的过程研究
主要内容
文化与交际:基本概念
价值与文化模式
研究核心问题之一
霍夫斯泰德:文化尺度理论
赛尔高:低语境文化理论
语言交际:文化与语言的关系、语义与语用的文化差异、外语教学等
非语言交际
主要探讨肢体语言、时间观念、空间利用等文化差异
经典之作:《无声的语言》
文化身份/认同
研究人的各种社会身份是如何参与跨文化交际
文化身份协商理论
文化适应:主要研究文化适应的过程和模式、文化休克现象、成因、对策等
跨文化交际的心理因素
主要探讨刻板印象、偏见、种族主义对其影响和如何克服
研究目的:帮助学习者形成文化相对主义的态度和视角
不同领域跨文化交际:讨论学习动机和方式、师生关系、课堂行为(教育领域)
跨文化交际能力:如何提高跨文化交际有效性、如何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
跨文化交际训练
研究方法
多样性
人类学:观察与访谈
心理学:量化与研究
语言学:话语分析
传播学:重视理论
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
20世纪80年代被引入中国
最先介绍:胡文仲
最初主要研究对外汉语教学以及语用与文化关系研究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