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普通心理学》第五版
《普通心理学》第五版知识总结,包括思维、表象、概念、推理、问题解决、决策五大主题,重点考点已标出。
编辑于2022-03-16 19:28:2807 思维
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并主要表现在概念形成,问题解决和决策等活动中。 表象——是指人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或者像图画一样的心理表征(表象是在知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表象和知觉中的形象具有相似性) 概念——概念是具有共同属性的一类事物的总称(概念具有不同的层次和等级,有上位概念,基本概念,下位概念等不同层次,基本概念最容易激活,然后扩散到上位概念,再扩散到下位概念) 演绎推理——根据一般原理推出新结论 归纳推理——从具体事物或现象中归纳出一般规律 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境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心理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纽威尔和西蒙→“通用问题解决者模型”——问题空间是指问题解决者对所要解决的问题的一切可能的认识状态,包括对问题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认识,以及如何由初始状态转化为目标状态的认识等等。问题解决就是对问题空间进行搜索,以找到一条从问题的初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通路】 决策——是指在几种备选的方案中进行选择的过程 思维: 直观动作思维——解决问题的方式依赖于实际的动作(例如自行车坏了,那么问题在哪里?需要通过检查自行车的先不检才能确定是哪一个部分损坏) 形象思维——解决问题的方式依靠头脑中的具体形象。例如在头脑中选择到某个地方的具体的路线 逻辑思维——面对理论性质的任务时,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经验思维——根据日常生活经验进行的思维活动 理论思维——根据科学的概念和论断,判断某一事物,解决某一问题 直觉思维——人们在面临新的问题、新的现象时,能迅速理解并作出判断(例如警察在火车站随便一看就可以知道哪个人是小偷) 分析思维——也就是逻辑思维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律,经过逐步推导,最后得出合乎逻辑的正确答案或合理的结论 辅合思维——(向内)从给予的信息中,产生合乎逻辑的结论,是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的思维方式 发散思维——(向外)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独特的新思想。 常规性思维——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 创造性思维——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成果的思维活动(可以说创造性思维包括了发散、辐合、分析、直觉、理论思维等等) 表象: 记忆表象——在记忆中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例如想起朋友的音容笑貌 想象表象——在头脑中对记忆形象进行加工,改组后形成的新形象(可能是从未看到过的,或者是不存在的,具有新颖性) 概念: 内涵——概念对事物的特有属性的反映 外延——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那些具体的事物 【内涵和外延成反比,也就是说内涵越多,外延越少。①水果:内涵少,外延多(内涵包括,多吃植物可口;外延包括香蕉,苹果,榴莲,梨)②热带水果:内含多,外延少(内涵比水果多一个是生长在热带,外延要比水果少,只能是热带生长的水果,而北方生长的水果就不算)】 合取概念——根据一类事物中,单个或多个相同的属性形成的概念,这些概念必须同时具备(“毛笔”→且、交集) 析取概念——根据不同的标准,结合单个或多个属性所形成的概念,不必同时具备,具备一个或几个便可(“好学生”→或、并集) 关系概念——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的概念,一般来说是相反的(大小、高矮、胖瘦。。。) 自然概念——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概念,自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由事物自身的特征决定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概念都属于自然概念) 人工概念——在实验使条件下,为模拟自然概念的形成过程而认为地制造出的一种概念,它的内涵和外延常常可以人为的确定(只在概念形成的实验研究中出现) 推理: 三段论推理——由两个假定真实的前提和一个可能符合也可能不符合这两个前提的结论所组成【(集合或包含的关系)→推理错误的原因】 线性推理——又称关系推理,在这种推理中,所给予的两个前提说明了三个逻辑项之间的可传递的关系【线性推理的前提是以表象的方式复现在人脑中,并按一定的空间系列进行操作】 条件推理——是指人们利用条件性命题进行的推理 (证实倾向:人们倾向于证实某种假设或规则,而很少去证伪他们 如果已经建立了一个命题,那么人们有很强烈的倾向去证明这个命题是对的) 问题解决: 界定清晰的问题——是指初始状态、目标状态、由初始状态如何达到目标状态的一系列过程都很清楚的问题(结构良好的问题) 界定含糊的问题——是指对问题的初始状态或目标状态没有清楚的说明,或者对两者都没有明确的说明。这些问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结构不良的问题) 对抗性问题——在解决问题时,不仅要考虑自己的解题活动,而且这种活动还要受对方解题活动的影响(例如象棋,围棋,扑克等游戏都属于对抗性问题) 非对抗性问题——是指在问题解决时没有对手参与的问题(例如代数问题,几何问题) 语义丰富的问题——是指解题者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具有很多相关的知识 语义贫乏的问题——是指解题者对解决的问题没有相关的经验 创造性——是指人们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过程 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表象是想象的基础) 发散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独特的新思想 远距离联想能力——在彼此相距很远的概念间看出其关系的能力 非智力因素——例如人的坚持性,自信心,意志力等 决策: 确定性决策——在确定的条件下对备选方案做出选择 风险决策——在不确定条件下做出选择的过程 ①对各种备选方案成功的概率不清楚 ②对存在哪些备选的方案可能也不清楚 卡尼曼等人提出的三种启发法: 代表性启发法——是指人们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时,受他与其所属总体的基本特性相似性程度的影响。 易得性启发法——是指人们倾向于根据事件或者现象在记忆中获得的难易程度来评估其概率的现象,即根据事件或现象在记忆中是否容易提取来做判断和决策。 锚定和调整启发法——是指人们根据给定的信息作出最初的估计后,根据当前的问题对最初的估计作出调整,但是调整的幅度不大,这里最初的估计值相当于锚定以后的调整,是在锚定基础上的微调。
思维
特征
概括性——抽取共同特征和规律
间接性——根据已有经验进行推测
对经验的改组——新事物的发现需要对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改组(如解决一个新问题)
种类
①直观动作、形象、逻辑
②经验、理论
③直觉、分析
④辅合、发散【吉尔福特】
⑤常规性、创造性
表象
特征
概括性——表征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主要特征,不表征事物的个别特征
直观性——表象是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出现的
遗觉像
“遗觉象”——给儿童呈现一张内容复杂的图片,30秒后把图片移开,让其看灰色的屏幕,这时他会“看见”同样一张清晰的照片,儿童还能根据当时产生的表象准确的描述图片的细节,就好像图片仍在眼前一样。
可操作性——由于表象和知觉类似,因此可以在头脑中对表象进行操作
心理旋转实验
库珀等人的“心理旋转实验” 给被试呈现旋转的角度不同的字母二判断这个字母是正确的还是反写的。实验表明,被试倾向于把倾斜的字母在头脑中旋转到直立的位置,然后再做出判断。
作用
表象为概念的形成提供了感性基础
表象促进问题的解决
概念
种类
根据反映事物属性的数量及其相互关系——合取概念、析取概念、关系概念
根据形成的自然性——自然概念、人工概念
概念形成
实验研究
【赫尔】——首次用汉字的偏旁部首做概念,用无意义音节给它们命名
【布鲁纳】——通过图片选取探讨概念形成的过程,实验设计了81张图片,图片的属性按照性质分为四类①图形②图数③颜色④边线
形成途径
假设检验说【布鲁纳】——概念形成的过程是不断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过程。
被试根据对实验材料的分析、综合与主试提供的反馈,提出种种假设,当某种假设被证明是正确的时候,概念就形成了。
样例学习说【茹什】——指个体在掌握自然概念时,不是掌握它的一个或者几个本质特征,而是对概念样例进行记忆,人们通过把某一样例与原型进行匹配而形成的概念
概念结构➡理论
层次网络模型【柯林斯】
激活扩散模型【柯林斯】
解释了语义启动效应
推理
归纳推理
演绎推理
三段论推理
胡竹菁发现推理的内容也会影响三段论推理 (也就是推理内容是否符合信念)
气氛效应【武德沃】
换位理论【查普曼】
心理模型理论【约翰逊-莱尔德】
线性推理(关系推理)
条件推理➡证实倾向
【沃森】四卡片选择作业→在检验规则或假设的过程中,被试有一种强烈的对规则的证实倾向。有观点认为若实验中的材料换成被试熟悉的内容,正确率会明显提升
问题解决
种类
界定清晰的问题、界定含糊的问题(结构良好和结构不良)
对抗性问题、非对抗性问题
语义丰富的问题、语义贫乏的问题
脑机制➡额叶
背侧前额叶——在观念形成、注意分配、计划制定、目标确立和执行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腹侧前额叶——与判断和决策有关
策略
算法策略——类似于公式或程序,一步一步的导向问题的解决,例如解密码本(启发法能保证问题的解决,但费时费力) 启发法——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启发法不能完全保证问题解决的成功,但这种方法叫省时省力) 手段-目的分析法——将问题的目标状态分成若干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子目标最终到达总目标 逆向搜索法——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开始搜索,直至找到通往初始状态的通路和方法(几何证明题) 爬山法——采用一定的方法逐步缩短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如:试药的剂量——必须是逐步加大的) 【爬山法与手段目的分析法相似,但手段目的分析法包含这样一种情况,即有时人们为了达到目的不得不暂时增大目标状态与初始状态的差异,以便最终达到目标,而爬山法是只能缩短不能增加。】
算法策略
启发法
手段-目的分析法
逆向搜索法
爬山法
影响因素
无知功思问人机
知识经验
无关信息
问题的表征方式
思维定势——重复先前的心里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
功能固着——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
动机和情绪
人际关系
创造性➡心理成分
创造性——是指人们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过程 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表象是想象的基础) 发散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独特的新思想 远距离联想能力——在彼此相距很远的概念间看出其关系的能力 非智力因素——例如人的坚持性,自信心,意志力等
想象
种类
目的
无意想象——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地产生的想象(白日梦)
有意想象——按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
再造想象——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想象——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基本特点
形象性
新颖性
功能
预见
补充
代替
调节
综合过程
想象的过程就是对形象的分析综合过程 粘合——人们把客观事物中从未被结合过的属性、特征在头脑中结合在一起而形成新的形象 夸张——也叫强调,是通过改变事物的正常特点,或者突出某些特点而略去另一些特点在头脑中形成新的形象 典型化——根据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粘合
夸张
典型化
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吉尔福特将思维分为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并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的主要成分,还设计了发散生成测验,用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来衡量创造性
流畅性——单位时间内发散项目的数量
变通性——发散项目的范围或维度
独特性——对问题能提出独特新颖的见解
远距离联想能力
非智力因素——例如人的坚持性,自信心,意志力等
决策
种类
确定性决策——在确定的条件下对备选方案做出选择
风险决策——在不确定条件下做出选择的过程 ①对各种备选方案成功的概率不清楚②对存在哪些备选的方案可能也不清楚
决策理论
古典决策理论
行为决策理论【西蒙】
决策过程理论
期望效用理论【冯·诺依曼/摩根斯坦】
前景理论【卡尼曼】
代表性启发法——人们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时,受它与所属总体的基本特性相似性程度的影响 易得性启发法——人们倾向于根据事件或现象在记忆中获得的难易程度来评估其概率的现象,即根据事件或现象在记忆中是否容易提取到来做判断和决策 锚定与调整启发法——是指人们根据给定的信息做出最初的估计后,根据当前的问题对最初的估计做出调整,但是调整的幅度不大(这里最初的估计值相当于锚定,以后的调整是在锚定的基础上的微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