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园林的生成期——商周秦汉
中国古典园林史 第二章园林的生成期——商周秦汉,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秦时园林规划、西汉的皇家园林等等。
北沙滩自然山水园景观设计分析,本思维导图主要是位置、布局、立意、细节和构园有法五个方面入手分析的。
罗斯福“四大自由公园”•简洁优雅,位于纽约曼哈顿和女王区之间东河的狭长岛屿之上,占地1.6公顷。
中国园林史之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知识总结,寄情山水与崇尚隐逸相联系:竹林七贤和白莲社是当时著名的两个隐士集团。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建筑隔热与通风
建筑工程计量计价
第三章 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
地產行業分析圖
项目重要节点
生态学形成和发展
【068】福建省物业管理条例2018第二章 _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
家装流程图
家庭装修预算表
软件工程-需求分析
第二章•园林的生成期——商周秦汉
第二节•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1. 中国古典园林三源头
1.1. 囿:源于狩猎,是王室专门集中豢养禽兽的场所,初具园林雏形
1.2. 台:
是囿中建筑物,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
功能:观天象通神明,登高远眺观赏风景
1.3. 园圃
园:种植树木的场地
圃:种蔬菜的场地
2. 促进生成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向风景式方向发展的因素
2.1. 社会因素:山水审美观念的确立
2.2. 意识形态因素:
天人合一思想
君子比德思想
神仙思想:山岳风景和海岛风景的再现(东海三仙山:蓬莱、瀛洲、方丈)
第三节•商、周
背景:园艺技术达到一定水准,足以为造园提供一定的物质条件
文献记载的最早两处贵族园林:殷纣王“沙丘苑台”,周文王“灵囿、灵台、灵沼”
鹿台:朝歌城内,台的体量十分庞大,除通神、游赏功能外,存储政府的税收钱财
东周:
形成以王宫为中心的“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格局
台与苑结合,以台为中心的贵族园林,观赏对象从动物到植物,甚至是宫室与周围的天然山水
春秋战国:
楚国章华台
吴国姑苏台:因山成台,联台为宫,规模极其宏大。
第四节•秦
开始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皇家园林”
大咸阳规划
范围:渭水北面和南面的广大区域
信宫与渭北的咸阳宫构成南北呼应的格局,宫苑主体延南北轴线向渭南转移
按天上的星座来安排地上的皇家宫苑的布局,”天人合一“思想在帝都规划的具体表现
阿房宫:皇帝日常起居、视事、朝会、庆典的场所
新建甬道结合于原先的甬道系统,形成以阿房宫为核心的辐射状交通网络
上林苑
苑内最主要的一组宫殿建筑群——阿房宫,其他建筑具备特殊的功能和用途
兰池宫
建造背景:在园林里挖池筑岛,模拟海上仙山满足接近神仙愿望——一池三山的开始
兰池宫重要地位:
引渭水为池,池中堆筑岛山,首次筑山理水的并举
堆筑岛山名为蓬莱山以模拟神仙境界,开启了西汉宫苑中的求仙活动之先河
第五节•西汉的皇家园林
代表性宫殿:上林苑、未央宫、建章宫、甘泉宫、兔园五处,具备一定规模,代表皇家园林的不同形式
上林苑:
1、山水:
关中八大河以及天然湖泊十处,还有人工开凿的湖泊
外围是终南山北坡和九嵕山南坡
昆明池:
具有多种功能:训练水军、水上游览、渔业生产基地、模拟天象,蓄水库
在水上安置巨型的动物石雕、池的东西岸边有牛郎织女二石像、附近的自然风景相应得到开发
太液池:在建章宫内模拟东海三仙山
2、植物、动物
植物:
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天然植被极为丰富
人工栽植大量树木,经济作用或观赏作用
配备温室栽培的设备,西域植物品种的引进
动物:
上林苑豢养百兽放逐各处,苑内某些区域相当于皇家狩猎区,供涉猎用
猛兽必须圈养起来以防伤人,兽圈一般在宫、观附近,以便于就近观赏
苑内的飞禽也非常多,珍禽奇兽云集
3、苑:一般都建置在风景优美的地段作为游憩的场所,也有一些作为特殊使用
4、宫:以建章宫规模最大,属朝宫性质,其余作为特殊用途,进行特殊活动
5、台:有的用木材堆垒成,天文观测台的出现
6、观:是汉代体量较高大的非宫殿建筑物的通称,是一种具有特定功能和用途的建筑物
7、生产基地
苑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及经济价值
内设作坊多处,调集工匠制造各种工艺品和日用器物
上林苑的矿藏供铸造钱币之用
设在苑内的大型马厩供宫廷需要
综上所述
上林苑是一个极其辽阔的天然山水环境
上林苑的建筑分布极其疏朗,间距也很大,与秦不同
上林苑是一座多功能的皇家园林,具备生成期古典园林的全部功能——游憩、居住、朝会、娱乐、狩猎、通神、求仙、生产、军训等,苑内还有帝王陵墓
甘泉宫
兼有求仙通神、避暑游憩、朝会仪典、政治活动、外事活动等多种功能
是一处军事设防和屯兵的重镇
未央宫
两条横贯宫城的东西干道将未央宫划分为南、中、北,南部和中部相当于“外宫”,北部相当于“后宫”
在池中用挖土的土方堆筑渐台
石渠是宫内的主要水道
沧池及附近是未央宫的园林区,受一池三山影响
建章宫
北部以园林为主,南部以宫殿为主,成为后世“大内御苑”规划的滥觞
是历史上第一座具有完整的三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一池三山”成为历代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沿袭至清代
兔园
具备人工山水园的全部要素:山、水、植物、建筑
有以石块结合夯土堆筑的土石山,是文献记录中的用石筑山的首例
南越王御苑遗址
第六节•东汉的皇家园林 全城没有形成以主要宫殿为中心的轴线,城区功能分区较合理
第七节•汉代的私家园林
园圃和菟园一定程度反映了当时贵戚、官僚的营园情况
园圃
具有浓郁的自然风景意味,不同于皇家的虚幻神仙境界
假山的构筑方式,可能是中国古典园林见于文献记载的最早例子
菟园:楼阁所特有的“借景”功能有所体现
第八节•小结
尚不具备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类型,造园活动的主流是皇家园林,私家园林虽有文献记载,规模不大,园林概念模糊
园林功能由早先的狩猎、通神、求仙、生产逐渐转化为后期的游憩观赏,建筑与其他自然三要素无密切关系
造园活动并未完全达到艺术创作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