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级会计实务- 第五章 长期股权投资
这是一篇关于中级会计实务- 第五章 长期股权投资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一)适用范围;(二)初始计量;(三)后续计量;(四)后续计量【成本法】;(五)后续计量【权益法;(六)减值和处置;(七)成本法、权益法、金融资产之间---【核算方法的转换】。
编辑于2022-03-17 11:29:51中级会计实务
五、长期股权投资
(一) 适用范围
子公司
子公司-- 即投资方能-对被投资单位实施 控制 的权益性投资。 【通过参与被投资方相关活动而享有可变回报,能够运用对被投资房的权力影响其回报金额。】
控制
【快速反应】假设A公司、B公司、C公司、D公司 共同设立 E公司,并分别持有E公司 60% 、20% 、 10% 、10% 表决权股份。 协议约定,E公司相关活动的决策需要50%以上表决权通过方可作出。 A 60% B 20% C 10% D 10% 【某项安排,使得 投资方A公司 能够 单独主导 被投资单位E公司 相关活动。 只要 A公司 享有E公司可变回报, 并有能力运用其权利影响E公司的可变回报,A公司无需与其他方联合,即可控制 E公司。因此E公司是A公司的子公司,而不是一项合营安排。
持股实际表决权50%
合营
合营-- 投资方与其他合营方一同对被投资单位 实施共同控制 , 且对被投资单位净资产享有权利的权益性投资。
合营安排
合营安排-- 需在相关约定中指明哪些参与方一致同意才能对相关活动作出决策。 【快速反应】 假定一项安排涉及三方:A 公司 、 B公司、 C公司 A公司在该安排中拥有50%表决权的股份,B公司合C公司各拥有25%表决权股份。ABC公司之间的相关约定规定,该安排相关活动决策至少需要75%表决权。尽管A公司拥有50%表决权股份,但是A公司没有控制该安排,因为A公司对该安排的相关活动做出决策需要 B或C公司同意。 A 50% B 25% C 25% 答: 在本例中,A公司 和 B公司的组合 或A公司 和 C公司 的组合均可控制该安排。 这样,存在多种参与方之间的组合能够达到 75% 表决权要求。 在此情况下,该安排要成为合营安排,需要相关约定中 指明 哪些参与方一致同意才能对相关活动作出决策。
共同控制
【共同控制】区别于-- 集体控制 所有合营方 或 合营组合一同控制--才是 共同控制,否则为 集体控制。 【快速反应】假设A公司、B公司、C公司、D公司 共同设立 E公司,并分别持有E公司40% 、30% 、 20% 、10% 表决权股份。 协议约定,E公司相关活动的决策需要85%以上表决权通过方可作出。 A 40% B 30% C 20% D 10% 答: 本例中,E公司的表决权安排使得: 一 是,A、B、C、D公司 任何一方均不能单独控制 E公司。【①分析安排, 按照比例核算,排除子公司控制】 二 是,参与方组合可能有多种形式,但 A\B\C 公司联合起来(40% + 30% +20% =90% )即可控制 E公司,且是参与方数量最少的组合。【②分析安排,组合参与方,得出最佳组合形式】 因此,称A、 B、C、D公司 集体控制 E公司。
联营
联营-- 即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 具有重大影响 的 权益性投资。
重大影响
持股20% 以上 ,但不低于 50%表决权
参与被投资单位 -财务 和 经营决策 (在被投资单位董事会 或 权力结构 派有代表 )
不适用长投----金融资产
【金融资产】初始确认时按照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二)初始计量
Ⅰ、控股合并-- 子公司
给付对价【支付现金 、 付出非现金资产、承担负债、 发行权益性工具】
同一控制
1.【初始计量】按所取得被合并方 在最终控制方 合并报表中 净资产账面价值 的份额
【差额:给付对价账面价值- 与 -取得份额账面价值】 资产合并对价账面价值 VS 在合并中取得被投资方在最终控制方合并报表中净资产账面价值份额
2.【支付对价的差额】
【对比基数 】长投初始成本 与 给付对价账面价值 对比
①【支付现金 、 付出非现金资产、承担负债】
② 【权益性工具】--- 长投初始成本 与 发行股票面值总额(股本) 对比
【差额】计入: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或 股本溢价, 余额不足冲减的,依次冲减 盈余公积 和 未分配利润【留存收益】
3.【中介费用】发生的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
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4.【交易费用】
【交易费用】合并方或购买方作为合并对价发行权益性证券 或 债务性证券 。 与其发行直接相关交易费用。
权益性工具---- 计入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或资本溢价”,不足冲减 ,依次冲减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债券性工具---- 计入债务性工具初始确认金额。“应付债券- 利息调整”
5.【商 誉】---- 同一控制不会形成新的商誉。
按所取得的 【被投资方在 最终控制方合并报表中 净资产账面价值】 -份额
非同一控制
1.【初始计量】购买日合并成本 = 支付价款 或 付出资产的公允价值 + 承担负债公允价值 + 发行权益性证券公允价值
2. 差 额
【差额一: 本身】 资产合并对价本身-- 账面价值 VS 公允价值
①【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资产处置损益】
② 【长期股权投资 、 金融资产】-- 【投资收益】
③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如普通股)】--【 留存收益】
④ 【投资性房地产】-- 【以公允价值确认 其他业务收入,同时结转 其他业务成本】
【差额二:给付对价公允价值- 与 -取得份额公允价值】 资产合并对价公允价值 VS 在合并中取得被购买方 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
A 合并成本 > 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
买贵了--- 【商誉】
在合并报表中列示
B 合并成本 < 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
逮便宜了-- 【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收入-即差额 在合并利润表中 体现。 不影响购买方 个别利润表。
3.【中介费用】发生的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
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4.【交易费用】
【交易费用】合并方或购买方作为合并对价发行权益性证券 或 债务性证券 。 与其发行直接相关交易费用。
权益性工具---- 计入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或资本溢价”,不足冲减 ,依次冲减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债券性工具---- 计入债务性工具初始确认金额。“应付债券- 利息调整”
5.【商 誉】---- 非同一控制下的非企业合并 会形成 新的商誉。(买贵的情况下)
即 合并成本公允价值 > 可辨认净资产份额 ,差额 计入“商誉”。 在合并报表中列示
以 支付对价(含税)公允价值确认
Ⅱ、非控股合并---- 共同控制【 合 营】/重大影响【 联 营】
1.【初始计量】按 支付对价公允价值 和直接相关税费来确认
支付现金
长投初始成本 = 实际付的价款 + 直接相关费用 + 税金 + 其他必要支出
但不包括- 被投资单位收取的已宣告但是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 或 利润
即 【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 单独计入 “ 应收股利”, 而不是整体计入 :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发行权益性工具
长投初始成本 = 权益性工具公允价值
手续费、佣金 --- 权益性证券的溢价发行收入中扣除,即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溢价不足的,依次冲减( 留存收益)盈余公积 、 未分配利润。
会计处理如下
例: ① 投入资本 借:长期股权投资 15 贷:股本 9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6 ② 佣金和手续费 借: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1 贷:银行存款 1
按 支付对价公允价值 和直接相关税费来确认
(三)后续计量
控股合并【子公司】--- (成本法)
共同控制【合营 】 --- (权益法)
重大影响【联营 】 --- (权益法)
特殊: 对被投资单位 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且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 股权投资, 按照金融资产 会计处理方法处理。
(四)后续计量【成本法】
适用范围
【控制-- 子公司】 【被投资单位不纳入合并报表的除外】
【判断-- 控制】直接持有股权 和 通过子公司间接持有股权。
【投资方-个别报表】仅考虑直接持有股权。
【步骤:做题补充
会计处理
追加投资-- 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 及发生的相关交易费用。
计入 “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
支付现金取得控制股权 借: 长期股权投资 贷: 银行存款
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① 宣告分派股利,但未实际发放 借: 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 ② 实际发放现金股利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股利
减值
原理: 长期股权投资 作为一项资产, 与其他资产一样,应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当长投预计未来收回价值 低于 原投资成本账面价值, 即 享有被投资单位净资产账面价值份额 低于 长期股权投资账面。那么,发生资产减值。
步骤: ①判断; ② 比较;③减值测试 ;④ 计提减值准备
(五)后续计量【权益法】
适用范围: 合营(共同控制)、联营企业(重大影响)
【 合营、联营-- 合并报表】直接持有股权 和 通过子公司间接持有股权。
【投资方-个别报表】仅考虑直接持有股权。
会计科目-- 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成本
【初始投资成本 、对初始投资成本的调整】
初始投资成本 > 取得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 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 ① 大于部分-- 为商誉, 但是不调整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取得投资时,初始投资成本 大于 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贷:银行存款
初始投资成本 小于 取得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 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 ② 小于部分-- 计入营业外收入 , 同时调整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取得投资时,初始投资成本 小于 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9 贷:银行存款 7 营业外收入 2
损益调增
【被投资单位--净利润 或净亏损、 分配的现金股利】
1. 对投资单位 实现净损益调整 【净利润、 净亏损】
1> 对投资时点的调整
答题框架 一步 甲公司(投资方大佬)对乙公司(被投资方小弟)有重大影响,后续采用权益法计量,初始投资成本 大于 应享有被投资单位乙司可辨认净资产份额 , 不调整 长投初始投资成本。 两步 实现调整后的净利润 × 投资比例 借:长期股权投资- 损益调整 贷: 投资收益 实现调整后的净亏损 × 投资比例 借:投资收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特殊步: 调整 净利润,进而调整 可享有份额 投资方认可的是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 - 账面价值 = 评估增值额 【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① 存货评估增值= 公允价值 - 账面价值; 要将已对外出售存货按比例在净利润里面扣减。 ② 固定资产增值 = 公允价值 -( 账面价值- 已提折旧); 每年按照 剩余可使用年限 ,按折旧方法,将增值部分 ,在净利润里面 分期减去 ③ 无形资产增值 = 公允价值 - (账面价值 - 已提摊销) ;每年按照 剩余可使用年限 ,按摊销方法,将增值部分 ,在净利润里面分期减去 即 确认- 投资方应享有的份额 (投资收益)
① 【会计政策 和 会计期间 】: 投资单位 与被投资单位不一致。 投资单位应对被投资单位财务报表进行调整,确定 被投资单位净损益。
② 【被投资方公允价值计提折旧或摊销额、减值准备】:取得投资时, 被投资单位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公允价值为基础 计提 折旧额 或摊销额、 减值准备、
③【其他投资方累计优先股股利】:计算应享有被投资方净利润时, 应扣减
2> 内部交易调整--- 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 (顺流: 投资-被投资;逆流: 被投资-投资 )
存货
存货-未实现内部交易销售利润 ①【 第一年】没 , 调整后的净利润 * 份额比例 ;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贷: 投资收益 ② 【第二年】 已经买了
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2. 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 现金股利 或利润
3. 超额亏损
其他综合收益
【其他债权投资】
其他权益变动
【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
所有者权益变动-- 类型不同
(六) 减值和处置
(七)成本法、权益法、金融资产之间---【核算方法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