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诗魔”白居易
“诗魔”白居易知识思维导图,包括白居易的基本信息,生平简介,经典轶事,代表作品。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诗魔”白居易
基本信息
(772年-846年),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出生于河南新郑。
生存负载(事)=外部+内部, 生存力量(人)=内部+外部 生存余力=生存力量/生存负载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别号“诗魔””诗王“
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语言风格: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人物生平
出生战乱
出生于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正值繁镇割据,战火纷乱。其父将家居迁到符离。白居易在符离度过了童年时期。
仕官生活
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
十八年(802),与元稹同举书判拔萃科。诗坛元白齐名
十九年(803)春,授秘书省校书郎。
元和元年(806),罢校书郎,撰《策林》75篇,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县尉。 代表作:《观刈麦》《长恨歌》
元和二年回朝任职,十一月授翰林学士,次年任左拾遗。娶了杨虞卿从妹为妻
元和四年(810),与元稹、李绅等倡导新乐府运动。五年,改京兆府户曹参军。他此时仍充翰林学士,草拟诏书,参与国政。他能不畏权贵近,直言上书论事。元和六年,他因母丧居家,服满,(814年)应诏回京任职。
元和十年(816),因率先上疏请急捕刺杀武元衡凶手,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 在庐山建草堂,思想从"兼济天下"转向"独善其身",闲适、感伤的诗渐多。代表作:《琵琶行》
元和十三(819)年,改忠州刺史,十五年还京,累迁中书舍人。
因朝中朋党倾轧,于长庆二年(822)请求外放,先后为杭州、苏州刺史,颇得民心。白居易任满离开杭州时,元稹要求白居易交出全部的作品,变成《白氏长庆集》
文宗大和元年(827),拜秘书监,明年转刑部侍郎,四年,定居洛阳。后历太子宾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职。
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在洛阳以诗、酒、禅、琴及山水自娱,常与刘禹锡唱和,时称刘白。
晚年
晚年笃信佛教,号香山居士,为僧如满之弟子。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主要作品
主题
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色之一。“一吟悲一事”,主题非常明确。其次,白诗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刻画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但白诗的诗意并不浅显,他常以浅白之句寄托讽喻之意,取得怵目惊心的艺术效果。
讽喻诗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相关联,多写得意激气烈;闲适诗则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 (《与元九书》),从而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逸悠然的情调。
创作主张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代表作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钱塘湖春行》、《赋得古原草送别》、《观刈麦》、《忆江南》《大林寺桃花》、《暮江吟》等
轶事典故
爱恋湘灵
长安居大不易
家酿名酒
樊素小蛮
西湖白堤
心瞩洛阳
被贬缘由
越职议事: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被认为是越职言事
第一阶段是花时间对各类知识分门别类,但并没有什么 卵用;
第二阶段是能够联系经验,加工知识,触类旁通,能够构件自己的知识体系;
第三类就牛了,可以将知识内化后能够输出,变现知识或者解决复杂问题。
由头:母亲看花而坠井去世,白居易却著有“赏花”及“新井”诗,有害名教。
第一种,从问题出发
第二种,从点到网
第三种,从网到点
天赋+刻苦
学习刻苦:及五六岁,便学为诗。九岁,谙识声韵。十五六,始知有进士,苦节读书。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古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瞥瞥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也,动以万数。——《与元九书》
乐天初举,名未振,以歌诗投顾况。况戏之曰:“长安物贵,居大不易。”及读至《原上草》,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曰:“有句如此,居亦何难?老夫前言戏之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