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婴幼儿及其照料者
婴幼儿及其照料者,聚焦儿童学会依恋、感知、运动技能、认知、语言、情绪、社会技能,聚焦项目和聚焦照料者会有不同的感受。
编辑于2022-03-21 22:22:11婴幼儿及其照料者
第二编:聚焦儿童
依恋
依恋发展路径
前依恋阶段:无区别的反应(出生-12周)
依恋建立期:关注熟悉的人(10周至6-8个月)
依恋明确期:主动寻求亲密(8个月至18-24个月)
互惠关系形成期:伙伴关系的行为(24个月以后)
依恋类型
安全型依恋
非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 矛盾型依恋)
依恋行为
小婴儿(出生-8个月)
能够通过视觉、听觉和嗅觉来认识主要的照料者
在回应主要照料者时会更活泼、更高兴
在出生后第一年的下半年,对陌生人的反应或冷静或焦虑。
能移动的婴儿(9-18个月)
对父母表现出强烈的情感
对熟悉的人表达喜爱之情
与主要照料者分开时,会表现出分离焦虑
身边有陌生人时会表现出焦虑
学步儿(19个月-3岁)
可能会表现出与前一阶段儿童同样的依恋行为
能更准确地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情感
情绪表达的控制力提高
一旦学会讲话,会更多用语言来表达情感
感知
感统发展
小婴儿0-8个月
出生后的两周内,能通过视觉、听觉、嗅觉来识别主要的照料者
会看向被他人触碰的身体补位
会击打或踢物体发出声音
开始区分陌生人和熟悉的人
能移动的婴儿9至18个月
对操控神别食物的意识增强
在语言方面,理解能力高于表达能力
会通过拥抱、微笑、跑过去等方式表达对熟悉人的喜爱
学步儿19个月至3岁
对自己的性别和年龄有清晰的认识
能通过分组方式对物体进行分类和贴标签
能通过触觉识别熟悉的物品
为儿童设计多重感官体验的户外活动
允许婴幼儿以各自独特的方式,通过运动、触觉、味觉、嗅觉、听觉来感知信息。
照料者要涉及均衡的高低活动区| 干湿区| 质地软硬区| 喧闹安静区
鼓励婴幼儿观察大自然中的变化
为婴幼儿设计能调动全身体验感觉的活动,用自然材料为婴幼儿设计操作类活动
引导孩子户外的动植物的互动,培养孩子对大自然的好奇心
感官受损的早期预警信号
运动技能
头尾原则和近远原则促进了运动发展的稳定性
婴儿的基本反射行为
大肌肉运动发展里程碑
贝利对照表&皮克勒对照表
精细运动技能和手部操控力
体现运动技能发展的行为
小婴儿(0-8个月)
表现出复杂的反射行为(吸吮、抓握、惊跳、躲避强光|刺激性味道和疼痛)
抬头、翻身、坐、爬、伸手去够和抓取物品
能移动的婴儿(9-18个月)
扶着站、站、走、标记
学步儿(19个月-3岁)
上下楼梯、踢球、串珠、涂鸦等
认知
认知:思维和心智技能(获得、加工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认知和理解能力源于儿童主动与人和物的互动过程。支持认知发展的最好方式是鼓励婴幼儿在感官体验丰富的环境中进行探索。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从反射性行为向符号性活动发展;能够区分自己和个体,有初步的因果意识。
前运算阶段(2-7岁):能够使用符号,拥有更好的推理能力,但感知性地局限于此时此地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具有对具体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将时空联系起来
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上):儿童具有抽象的逻辑思维;在解决问题时能同时考虑多种选项
维果斯基和皮亚杰都认为婴幼儿能够依靠经验来建构新知识,但维果斯基强调这一过程是共同建构的,他人的辅助非常重要。维果斯基强调儿童所处的社会和文化背景的重要性,由于语言的产生和假装游戏的出现,两岁以后儿童的认知发展非常迅速。
语言
语言是产生意义的符号系统。儿童通过语言标记他们的经验。
语言发展进程
接收性语言期(出生到1岁):婴儿接收、组织和理解经验的时期
表达性语言期(1岁):学步儿发出具体的声音和词汇,并将其精细化
语言发展路径及体现语言发展的行为
小婴儿(出生-8个月)
能使用声音和非声音的交流来表达兴趣和施加影响
在发出多种声音,会将不同的声音结合起来
能聆听对话,理解熟悉的人或事物的名称
能移动的婴儿(9-18个月)
能所清晰的语词,能咿咿呀呀说出长句子
会饶有兴致地看图画书,并指认物品
开始使用我、你等人称代词
明显关注成人的语言
能用摇头表示不
学步儿(19个月-3岁)
能说出近200个语词,能将语词组合起来
能听一会儿故事
发展初一些体现在语言上的想象思维,开始玩假装游戏
会使用“明天”和“昨天”
促进早期语言发展的指导原则
在日常照料和游戏时,鼓励婴幼儿参与到对话中。
对婴幼儿讲话并与他们互动:放慢语速,并鼓励他们思考他们所说的话。
与婴幼儿玩有关声音的游戏(故事|儿歌)
描述事情的发生,分享新奇的事物,为婴幼儿提供有趣的体验进而获得谈话的素材。
把问题作为重要的语言工具,鼓励儿童在需要更多信息时主动提问。
让读书成为儿童感到愉悦的事情。读给你的宝宝听!
促进婴幼儿读写能力的指导原则
沟通能力发展的里程碑和沟通障碍的警告信号
情绪
体现情绪发展的行为
小婴儿(出生-8个月)
能清楚表达不舒适、舒适
会大声笑
伤心时会被熟悉的成人所安慰
能清楚表达某些情绪:愉悦、愤怒、焦虑、恐惧、伤心等
能移动的婴儿(9-18个月)
完成新任务会感到自豪和开心
认识某事物或掌握某技能后会持续表现出愉悦
相信自己,拥有强烈的自我意识
能表达消极情绪
学步儿(19个月-3岁)
能在不同的状态和心境间转换
能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感受
会表现出攻击性的情感和行为
能更多地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情绪障碍
行为极端| 行为无法被人接受
不具备学习能力,且无法用智力、感觉或健康因素进行解释
无法建立或维持满意的关系
心境通常为不开心或抑郁
提高心理复原力的照料策略
深入了解儿童,与儿童建立积极、关爱的关系
使学习能容与儿童年龄匹配且富有意义,便于儿童体验自己的能力
在项目中建立一种共同体感,让儿童体验到归属感,并且尊重他人的权利和需求
制定清晰的项目体系,让儿童预知日常惯例,感到安全
采用真实的测评过程(建立档案),看到儿童独特的发展
帮助婴幼儿应对恐惧的照料策略
恰当接受儿童的恐惧
用预见来阻止某些恐惧情况的发生
提前告知可能存在的恐惧情境,让他们有所预期和准备
将陌生情境与熟悉物品相匹配
将恐惧情境分为可以控制的部分
给婴幼儿一定的时间适应新事物。支持儿童,让他们相信自己能找到应对方法
社会技能
埃里克森-儿童心理社会发展阶段
0-1岁:信任
信任vs不信任:如果儿童需求得以满足,他们便会信任这个世界。反之会有不信任感
1-3岁:自主性
自主vs害羞和怀疑:儿童在自理技能方面开始变得独立。他们能表达并坚持自己的意见。如果他们得不到一定程度的自我满足,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并感到害羞。
3-6岁:主动性
主动vs 内疚:儿童会自信融入世界,尝试新活动,探索新方向。如果限制过多以至于他们经常越界,儿童会体验到内疚感。面对儿童主动性的需求,照料者应该为他们提供信息、资源、自由和鼓励,以儿童能接受的方式来设定限制。
体现社会技能发展的行为
小婴儿(0-8个月)
将成人视为新鲜有趣的事物,想和成人一起玩
通过微笑或出声来发起社会接触
期待被举高或喂食,能移动身体来参与活动
能移动的婴儿(9-18个月)
喜欢和他人一起探索事物,并建立关系
对同伴表现出相当大的兴趣
用过分的自信来体现强烈的自我感,指导他人行为
学步儿(19个月-3岁)
从同伴游戏和联合探索中获得乐趣,认识到合作的好处
在与他人的关系中表现出更多的控制和自我调节
能够在同龄或同性别的儿童中识别自己
开始对他人具有同理心
支持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引导和管教技术
照料环境| 解释行为设限的原因| 以身作则| 欣赏每个孩子的气质和独特性
促进和传授亲社会技能的指导原则
创设环境、以身作则、培养集体感,鼓励合作、支持分享、尝试教儿童解决冲突
附录
婴幼儿照料项目的质量检查表 p429-431
寻找安全环境的证据
寻找健康环境的证据
寻找学习环境的证据
寻找员工目标是促进儿童身体和智力发展的证据
寻找员工为儿童提供积极的指导和惩罚的证据
寻找项目支持儿童的社会性和情绪发展的证据
寻找项目努力与家长建立积极而有效关系的证据
寻找项目运营良好,具有明确的目标以及能满足参与者需求的证据
寻找员工专业性的证据
! !环境对照表 p432-446
发展领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
0-3月| 3个月| 6个月| 9个月| 12个月| 18个月| 24个月| 36个月
家长服务项目的指导原则
美国幼儿教育协会(NAEYC)对教育项目的认证标准
1.关系:项目营促进儿童与成人之间建立积极的关系,鼓励儿童形成个人价值和社区归属感,培养儿童成为负责人的社区成员。
2.课程:项目中的课程应当与其对儿童的目标一直,促进儿童在审美、认知、情感、语言、体能和社交能力能方面的发展。
3. 教学:项目应当采用适宜于发展、文化和语言的有效教学方法,以此促进儿童在课程目标情境中的学习与发展
4. 测评:通过系统的正式和非正式测评了解儿童的学习和成长。测评应 在儿童与家人相互交流的环境中开展,并且关注儿童成长的文化背景。测评结果将为儿童、教学和项目改进提供有益的决策,促进儿童的发展。
5. 健康:项目应有利所有儿童及其员工的营养和健康,并帮助他们预防疾病和伤害。
6. 教师:项目应聘用并支持具有教育自治、知识和敬业精神的教师,以促进儿童学习和发展,满足不同家庭的需求和兴趣的必要条件。
7. 家庭:为促进儿童在各种环境下的发展,项目应与每个儿童的家庭建立并维持合作关系。这种关系受家庭结构、语言和文化的影响。
8. 社区:项目应当与儿童所在社区建立良好关系,利用社区资源支持项目目标实现。
9. 物理环境:项目应当提供适宜且维护得当的室内及室外物理环境,包括有助于儿童和员工学习和发展的设施、设备和材料。
10. 领导和管理:项目应有效落实政策、程序和制度,以支持稳定的员工,保障有力的人事、财务以及项目管理部门。
第三编:聚焦项目
物理环境
创设安全的物理环境清单 p333-334
创设健康、卫生的物理环境清单 p335-340
照料活动区域(进食|睡眠|换尿布|如厕)
学习环境
游戏环境
户外环境
发展的适应性(婴儿 vs 学步儿)
评估婴幼儿环境质量的维度
平衡环境中的柔和和冷硬
提供介入和独处的环境
开放-封闭维度
简单-复杂维度
比例
美观
秩序
社会环境
同一性的形成(我是谁,我喜欢什么,我归属于哪里)
自我意象(身体意识|文化认同|种族认同|性别认同)
婴幼儿保育和教育项目中的成人关系
尊重
第一编:聚焦照料者
3R互动:尊重的(Respectful)、回应的(Responsive)、互惠的(Reciprocal)
尊重式照料的十项原则
原则1:让婴幼儿参与到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中
原则2:保证优质时间--目的性优质时间| 非目的性优质时间
原则3:了解每个儿童独特的沟通方式,并教给他们你的沟通方式。
原则4: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培养一个完整的人
原则5:将婴幼儿视为值得尊重的人
原则6:诚实地向儿童表达真实的感受
原则7:教育儿童时要以身作则
原则8:将问题视为学习的机会,并让婴儿努力自己去解决问题
原则9:教会信任以建立安全感
原则10:重视儿童每个阶段的发展质量
适宜性实践
发展适宜性实践(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Practice):基于儿童发展的原则与研究
个体适宜性实践(Individually Appropriate Practice):基于个体差异
文化适宜性实践(Culturally Appropriate Practice):基于群体文化差异
成人在婴幼儿教育中的四种作用
判断儿童所能承受的最优压力水平
给与充分的关注
给婴儿明确的反馈,让他们了解自己的行为后果
为婴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婴幼儿课程
有关依恋发展的计划
照料即课程
识别儿童的需求
游戏
游戏
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室内室外),确保儿童安全
提供适合儿童游戏的时间、空间、材料和资源
给与儿童自由,帮助儿童追求他们特殊的兴趣
鼓励儿童间的互动,退到一边观察儿童
陪伴儿童游戏,实施选择性干预,必要时提供脚手架
支持儿童解决问题,让他们逐渐认识到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