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生活中的心理学(总目录)
《心理学与生活》(第19版)心理学与生活,介绍了生活中的心理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行为的生物学和进化基础、感觉和知觉、意识和其他状态、学习与行为分析、记忆、认知过程、智力与智力测验、人的毕生发展、动机、情绪、压力和健康、心理障碍、心理治疗、社会心理学等知识点概述。
编辑于2022-03-22 18:45:14心理学与生活
第一章
生活中的心理学
心理学为何独具特色
现代心理学的发展
心理学家们做些什么
第二章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研究过程
心理测量
人类和动物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分析数据
*成为批判性的研究消费者 *成为一个明智的统计学消费者
第三章
行为的生物学和进化基础
遗传和行为
神经系统的活动
生物学和行为
第四章
感觉和知觉
关于世界的感觉知识
视觉系统
听觉
其他感觉
知觉的组织过程
辨认与识别过程
第五章
心理、意识和其他状态
意识的内容
意识的功能
睡眠与梦
意识的其他状态
改变心理的药物
第六章
学习与行为分析
学习的研究
经典条件作用:学习可预期的信号
操作性条件作用:对行为结果的分析
生物学与学习
认知对学习的影响
第七章
记忆
什么是记忆
记忆的短时功用
长时记忆:编码和提取
长时记忆的结构
记忆的生物学
第八章
认知过程
研究认知
语言的使用
视觉认知
问题解决和推理
判断和决策
第九章
智力与智力测验
什么是智力
智力测量
智力理论
智力的政治学
创造力
测量与社会
第十章
人的毕生发展
研究发展
毕生的生理发展
毕生的认知发展
语言获得
毕生的社会性发展
性与性别差异
道德发展
学会成功老化
第十一章
动机
理解动机
饮食
性行为
个人成就动机
第十二章
情绪、压力和健康
情绪
生活压力
健康心理学
第十三章
理解人类人格
人格的类型和特质理论
心理动力学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
社会学习和认知理论
自我理论
人格理论的比较
人格测评
第十四章
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的性质
焦虑障碍
心境障碍
人格障碍
躯体形式障碍和分离性障碍
精神分裂症
儿童的心理障碍
精神疾病的污名
第十五章
心理治疗
治疗的背景
心理动力学治疗
行为治疗
认知治疗
人本主义治疗
团体治疗
生物医学治疗
治疗评估和预防策略
第十六章
社会心理学
建构社会现实
情境的力量
态度、态度改变与行动
偏见
社会关系
攻击、利他行为和亲社会行为
冲突与和平心理学
1.生活中的心理学
是什么
定义
个体
人和动物
行为
有机体适应环境的方式
心智
心理活动
科学方法
用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有序步骤
关于个体的行为及心智过程的科学研究
目标
描述
*对行为进行准确的观察
解释
*解释行为和心理过程的规律模式是如何运作的
预测
*表述一个特定行为或一种特定关系将要发生或被发现的可能性
控制行为
*控制是核心的、最强有力的目标。控制意味着支配行为的发生或不发生
心理学的发展
历史
历史根基
17世纪,洛克
人们的心智生来是白板
18世纪,康德
人们生来具有心理结构
1879年,冯特
建立实验心理学实验室
标志: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1880年,詹姆士
出版《心理学原理》
1892年
铁钦纳,在康奈尔大学建立实验室
霍尔,创立美国心理学学会(APA)
先驱女性
卡尔金斯(玛丽·惠顿·卡尔金斯)
“第一“
第一位女性心理学家
第一位女性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建立美国第一批心理学实验室之一
”记忆“
创造研究记忆的重要工具:配对联想技术
沃什布恩(玛格丽特·沃什布恩)
“博士”
第一位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的女性
“教科书”
一本有影响力的早期教科书《动物心理学》
伍利(海伦·汤普森·伍利)
“性别“
最早完成了性别考察的一些研究
1903年,《性别的心理特征》:对男性和女性的正常心理的实验研究
霍林沃斯(丽塔·斯塔·霍林沃斯)
“性别差异”
利用研究数据挑战关于性别差异的主张
“儿童”
最早开展测试儿童极端智力的研究
创建帮助培养天才儿童的课程
早期心理学观点
结构主义: 心理的内容
代表人物
冯特(1832-1920)
铁钦纳(1867-1927)
方法
内省法
由个体系统地检查自己有关特定感官经验地思维和感受
观点
假设
人类所有的心理经验都可以作为基本成分的组合来理解
目标
分析组成个体心理生活的感觉及其他经验的构成元素, 解释人类心理的基础结构
评价
简化论
把复杂的人类体验简化为简单的感觉
元素论
寻求把元素组合起来,而非研究整体
心灵主义
只研究人类意识觉知的口头报告,忽略对无法描述内省经验的个体研究(包括动物、儿童、精神障碍者)
分支:格式塔心理学
代表人物
惠特海默(马克思·惠特海默)
观点
强调心理是以格式塔(有组织的整体)的方式来理解经验
机能主义: 有目的的心理
代表人物
詹姆士(1842-1910)
杜威(1859-1952)
方法
赞成仔细的观察,不重视冯特严格的实验室方法
研究的问题“行为的机能或目的是什么?”
评价
促进了教育领域的重要改革(美国进步教育)
共同:为当代心理学繁荣发展创造了一种智识环境
现代心理学观点
心理动力学
代表人物
弗洛伊德(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
时间
19世纪末20世纪初
观点
人的行为是从先天的本能和生物的驱力中产生的
试图解决个人需要和社会要求之间的冲突
人格的形成
意识的分解
强调儿童早期是人格形成的阶段
评价
之后的许多心理学家都采用了心理动力学模型
其思想对心理学的许多领域都产生了影响
新弗洛伊德主义的理论学家拓展了他的理论
行为主义
代表人物
华生(1878-1958)
斯金纳(1878-1958)
观点
特定的环境刺激如何控制特色类型的行为
评价
确定变量,利用实验进行研究意义深远
通过正强化进行育儿教育
矫正行为障碍的新疗法
人本主义
代表人物
罗杰斯(卡尔·罗杰斯)(1902-1987)
马斯洛(亚伯拉罕·马斯洛)
时间
20世纪50年代
观点
人是具有能动性的生物,本性善良而且具有选择能力
研究行为,关注个体行为的意义
并非把行为简化为元素以及实验中的变量
评价
拓展了心理学的领域,包括了文学、历史和艺术的研究中有价值的内容
超越了人性的负面力量,以及与动物相似的那一面
认知观点
代表人物
乔姆斯基(诺姆·乔姆斯基)(1896-1980)
皮亚杰(让·皮亚杰)
观点
研究人的思维以及所有的认识过程
将思维同时视为外在行为的原因和结果
评价
关注心理过程,因而成为当今心理学的主流
生物学观点
观点
心理观察与社会现象依据生物化学过程加以理解
评价
促进了行为神经学科这一交叉领域的发展
进化论观点
观点
把行为看作是为了生存而适应环境的一种进化
评价
把漫长的进化进程作为主要的解释原则
无法通过实验来区分进化的过程
社会文化观点
观点
关注行为的原因和结果中的跨文化差异
评价
有时会直接挑战其他理论
重视文化的差异性和丰富性
中心主题
主题
主题
主题
中心主题
主题
主题
主题
中心主题
主题
主题
主题
中心主题
主题
主题
主题
中心主题
主题
主题
主题
中心主题
主题
主题
主题
中心主题
主题
主题
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