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高中政治必修三第6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讲述了行政区域类型、民族关系、自治权、民族分布特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
高中政治必修三 实现人生价值 ,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
高中政治选修二 3.1订立合同学问大 知识框架。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
高中政治 选修二4.2 权利行使 注意界限 知识框架,包括民法对民事权利的限制、相邻关系的含义(实质)和正确处理相邻关系的原因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多元一体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
表现:一方面,各民族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另一方面,各民族又都凝聚在一个统一的命运共同体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行政区域类型
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
对外的独立性和对内的最高性是国家主权的两个基本特征。在国际交往中,我国的主权由中央政府统一行使。
地方性的自治权≠国家主权
在民族自治地方行使一般自治权;特别行政区行使高度自治权
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不包括司法机关和监察机关
民族关系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A、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的进行了中国特色民族理论和实践的探索。
B、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高举民族平等的旗帜,致力于铲除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赢得了各族人民的信赖。
C、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各族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实现了各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为建设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处理民族关系 的方针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
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障
民族自治地方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
不包括民族自治乡
自治权
依法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依法管理地方财政的自治权
依法自主地安排和管理地方性的经济建设事业
依法自主地管理本地方的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保护和整理民族的文化遗产,发展和繁荣民族文化。
民族分布特点
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制度优势
A、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以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是国家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
C、它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民把热爱本民族与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结合起来,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捍卫祖国统一、保卫边疆的光荣职责。
坚持和完善怎么做
①一方面,要充分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切实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积极推动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②另一方面,必须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尊严,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关系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依法打击民族分裂势力及其活动,坚决反对和有力回击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进行的渗透、破坏活动。
③必须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宗教政策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