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利息与利率
这是一篇关于利息与利率的思维导图,讲述了利息的来源与本质、利息的计算、利率分类与功能、利率决定理论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CPA战略风险管理、战略实施
substantive procedures
初级会计实务第一章
会计科目
增值税法思维导图
第六章 合同的保全
固定资产
初级会计实务第二章:存货
初级会计实务思维导图
应收及预付款项
利息与利率
利息的来源与本质
利息剩余价值学说指出其具有双重来源:1当借贷的资本用于生产时,利息来源于利润。2当借来的资本用于消费时,利息来源于收入。
本质:利息是指债权人于借贷期满后收回资金中超过本金的差额部分,在现在西方经济学中,利息被视为让渡资本使用权而索取的补偿。
利息转化为收益:收益B=本金P x 利率r
利息的计算
单利法:利息I=本金P x 利率r x 期限n 本利和S=P(1+r x n)
复利法:S=P(1+r)^n
现值:是未来某一时间点上的一定里量资金折算到现在所对应的金额,记作P
单利法:P=S/(1+n*r)
复利法:P=S/(1+r)^n
终值:又称将来值,是现在一定量的资金折算到未来某一时点所对应的金额,通常记作S
单利法:S=P(1+n*r)
利率分类与功能
利率的涵义:利率就是利息率,是指借贷期间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本金比率(利率=利息/本金)日利率x30=月利率 月利率x12=年利率
利率的分类
实际利率(Rt):是指剔除物价变动,在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率 名义利率(Rn):是指不考虑物价水平变动时的利率 如果名义利率不变,借贷期间物价下跌,则实际利率高于名义利率,这对贷方有利而对借方不利;反之,如果名义利率不变,借贷期间物价水平上涨,则实际利率低于名义利率,这对借方有利而对贷方不利。
Rt=Rn-Π
市场利率:随市场供求而自由变动的利率 官定利率:由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者中央银行制定的利率 行业利率:由非官方的民间金融组织,如银行公会等制定的行业自律性质的利率
固定利率:借贷期限内不做调整的利率,称为固定利率 浮动利率:借贷期限内可定期调整的利率,称为浮动利率
基准利率: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情况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 同业拆借利率:是指在同业市场上,各金融机构之间提供短期融资时使用的利率
利率的经济杠杆功能
宏观调节功能:积累资金;调节宏观经济;媒介货币向资本转化;调节收入分配;
微观调节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
利率决定理论
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利率的变化范围在零与平均利润率之间,至于具体定位在何处,马克思认为这取决于借贷双方的竞争,即借贷资金的供求关系,也取决于传统习惯、法律规定等因素。
西方利率决定理论
古典利率决定理论:强调非货币的实物因素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利率的变化取决于投资量与储蓄量的均衡
流行性偏好理论:凯恩斯认为利率不是取决于储蓄和投资的相互作用,而是取决于货币的供求数量。流动性偏好的动机:交易动机;谨慎动机;投机动机
可贷资金利率理论:该理论认为,古典利率理论完全忽视了货币因素和存量分析,而凯恩斯完全摒弃了实际因素和流量分析,二者都过于片面。
IS-LM模型:建立了一种将投资和储蓄、货币供给和需求四种因素综合考虑,四种因素共同决定均衡收入和利率的一般均衡理论。
IS-LM-BP模型:只有在国内实体经济部门、国内货币部门和国外部门同时达到均衡时,包括利率、汇率和国名收入的国民经济才能达到均衡状态。
利率的风险结构
违约风险:又叫信用风险,或者叫倒账风险,是债券的主要风险之一
流动性风险
税收政策风险
购买力风险
利率的期限结构
利率曲线
利率期限结构理论
预期理论
市场分割假说
偏好停留假说
中国利率制度的改革
利率市场化:是指货币当局将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利率,货币当局则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间接影响和决定市场利率。
改革
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
放开国债市场利率
放开贴现和转贴现利率
实现了境内外币利率的市场化改革
对保险公司大额定期利率存款实行协议利率
公开市场业务操作
改革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
存贷款利率调整频繁,逐步扩大存贷款利率浮动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