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软骨组织和骨组织
软骨组织和骨组织知识总结:骨由骨组织、骨膜和骨髓等构成的坚硬器官,在机体中起着支持、保护、运动的作用。还是机体钙、磷贮存库。等等
免疫系统知识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主要的免疫细胞、淋巴组织、淋巴器官、总论四部分。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6章肌组织思维导图,从骨骼肌、心肌、平滑肌等内容展开,包含大部分知识点和细节。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软骨组织和骨组织
骨组织
骨由骨组织、骨膜和骨髓等构成的坚硬器官,在机体中起着支持、保护、运动的作用。还是机体钙、磷贮存库。
骨基质
有机成分
大量胶原纤维,胶原纤维粗大,排列规律,90%。主要由I型胶原蛋白构成。还有骨质蛋白、骨桥蛋白、骨粘连蛋白和钙结合蛋白。
少量无定形基质,主要是蛋白聚糖及其复合物,具有粘合纤维的作用。
无机成分
无机盐又称为骨盐,主要形式是羟基磷灰石结晶,按照胶原纤维长轴排列,附着其上。
纤维的排列方式不同可分为
编织骨
编织骨中的纤维互相交叉无规则排列,一般在胚胎时期或者5岁儿童以前会有这种排列方式,成年后只有牙槽骨和耳蜗处有这种结构
板层骨
板层骨同层的纤维平行排列,不同层的纤维互相垂直排列。板层骨又称为骨板,骨小梁(构成松质骨)就是特殊的骨板。
骨细胞
骨祖细胞
是软骨组织和骨组织共同的干细胞,细胞呈梭形,胞体小,胞质少,核小色深。当骨生长、改建或者骨折修复时,骨祖细胞可增殖分化形成成骨细胞。
成骨细胞
分布在骨组织表面,单层排列,矮柱状或者不规则形状。分泌类骨质,还可释放基质小泡(内含许多细小钙盐结晶,小炮膜上有钙结合蛋白和碱性磷酸酶。),多种细胞因子(调节骨组织 的形成与吸收、促进骨组织钙化。)胶原纤维和无定形基质、分泌类骨质(无骨盐沉积)后会变形形成骨细胞,成骨细胞分泌的物质形成骨组织,静止状态的成骨细胞为骨被覆细胞,嗜碱性
有许多的细长突起,均匀分布在骨板之间或者骨板内。骨细胞胞体所在位置为骨陷窝,突起所在位置为骨小管(内含组织液),骨小管与骨陷窝之间相通,骨细胞具有一定的融骨作用,参与调节钙、磷平衡。相邻细胞之间以缝隙连接腺连,可传递信息
破骨细胞
可游走的多核巨细胞。一般认为由多个单核细胞融合而成,具有强大的溶骨能力。破骨细胞在电镜下有皱褶缘,胞质围堤的电子密度底的为亮区。皱褶缘与对应的骨组织表面凹陷形成一个密闭腔隙,为吸收陷窝。能够进行骨的分解吸收和重建。嗜酸性。破骨细胞异常可形成大理石骨。
长骨的结构
密质骨
环骨板
分为内外环骨板,外环骨板厚,较整齐的排列,内环骨板薄,也没有内环骨板平整。
骨单位
又称为哈夫斯系统。起支撑作用。由哈夫斯骨板围绕中央管组成。相邻骨板之间的纤维互相垂直。中央管内含有疏松结缔组织和小血管、神经组织。
间质骨
位于前两者之间,为大小形状均不规则的骨板聚集而成。
长骨上三种结构之间有粘合质,折光性比较强,称为粘合线。所以不同骨单位之间互不相通。还有横行的小管为穿通管,也叫福尔克曼管。在故外面的开口为滋养孔。
松质骨
关节软骨
骨膜
骨外膜
致密结缔组织,粗大胶原纤维交织成网。某些纤维束穿入骨质,为穿通纤维,起固定骨膜和韧带的作用。
骨内膜
很薄,衬于骨髓腔面、骨小梁表面、穿通管和中央管表面。含有血管、神经、骨祖细胞。
营养骨组织,并为骨的生长和修复提供干细胞
骨髓
骨的生长方式
膜内成骨
最先形成骨组织的为初级骨化中心
软骨内成骨
软骨雏形形成
骨领形成
初级骨化中心和骨髓腔形成
次级骨化中心和骨骺形成
长骨的生长与改建
骨加长
软骨储备区
细胞小,分散存在,软骨基质 为弱嗜碱性
软骨增生区
细胞增长,为圆形或椭圆形,产生同源细胞群
软骨成熟区
细胞增大成熟,软骨基质变少,嗜碱性增强
软骨钙化区
软骨细胞开始退化、凋亡、胞质空化,出现核固缩与核溶解,软骨基质钙化,嗜碱性增强。
成骨区
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功能活跃,电镜下可见
骺板处进行,形成骺线以后便不能再纵向生长
骨增粗
骨改建
长骨内部改建
长骨外形改建
影响骨生长发生的因素
营养与维生素
儿童缺维生素D会导致佝偻病,成人缺会导致骨软化症;缺维生素A会使骨发育畸形;缺维生素C会导致密骨质变脆变薄,骨折后愈合变慢。
激素
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会引起侏儒症,儿童时期分泌过多会导致巨人症,成年分泌过多,会导致肢端肥大症;雌性激素不足会导致骨质疏松;糖皮质激素可抑制小肠对钙的吸收和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
细胞因子
应力作用
高应力下,以骨形成为主
低应力下,以骨吸收为主
关节
表面光滑,利于运动。与透明软骨的差异:①同源细胞群呈单行纵向排列,方向与表面垂直②软骨深部与骨组织相连,此处的软骨基质钙化③基质中的胶原纤维呈拱形走向,既有加固作用,也为软骨提供较大的应力支持,是关节软骨具有较大的抗压性和一定的弹性。
关节囊
外层为致密结缔组织,维持关节稳定;内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内表面光滑,为滑膜,内层有滑膜细胞。分两类,一类似巨噬细胞,有吞噬功能;另一类似成纤维细胞,可分泌透明质酸和黏蛋白。
关节腔
内有滑液,主要以水为主,含透明质酸、黏蛋白、电解质等,能润滑关节面营养关节软骨。
软骨组织
软骨细胞
软骨细胞存在的腔隙为软骨陷窝,弱嗜碱性(成熟的软骨细胞),软骨细胞内含有大量的粗面内质网、游离的核糖体和发达的高尔基体,说明软骨细胞具有分泌软骨基质的功能。幼稚软骨细胞分布于软骨表面,单个分布,细胞较小,扁圆形,细胞长轴与软骨表面平行:越靠近软骨中部细胞越成熟,体积越大,逐渐变成椭圆形或者圆形。皆由同一个幼稚细胞发育而来的几个细胞为同源细胞群。具有产生软骨基质的强度大能力。
软骨基质
软骨基质由纤维和无定形基质构成,无定形基质主要由蛋白聚糖和水构成,具有分子筛,有较好的可渗透性。氨基聚糖在软骨基质中分布不均匀,硫酸软骨素在软骨细胞周围含量较多,形成软骨囊,嗜碱性
软骨膜
除关节软骨外,都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膜包绕着。软骨膜内有血管、淋巴和神经,可为软骨组织提供营养和保护功能。分内外层。内层软骨膜有骨祖细胞,能进一步变成软骨细胞,成软骨细胞能分泌基质,当成软骨细胞完全被基质包裹,变软骨细胞
来源于胚胎时期的间充质,属于高度固态的结缔组织。软骨由软骨组织及包裹着它的软骨膜形成。软骨组织由软骨基质和软骨细胞组成
软骨的发生于增长
间质性生长(软骨膜内增长)
附加性增长(软骨下增长)
跟据组成纤维不同分类
透明软骨
新鲜时呈半透明状,由胶原原纤维构成(纤维交织成三维网状结构),胶原原纤维由II型胶原蛋白构成,透明软骨有一定的抗压力,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但是受到外界压力时,比起它类型的软骨易碎。主要分布在肋软骨、关节软骨、呼吸道软骨等处。透明的原因:基质中含水比较多,纤维的折射率与基质差不多,在光镜下不能分辨。
弹性软骨
新鲜时呈黄色,由弹性纤维交织构成,嗜酸性,只有软骨囊嗜碱性,所以HE染色切片中会出现红蓝相间的特殊现象,弹性很大。主要分布在耳廓、会厌、咽等处。
纤维软骨
新鲜时呈乳白色,由大量粗大的胶原纤维平行或交叉排列构成,嗜碱性,无定形基质和细胞都比较少,主要分布在椎间盘、关节盘、耻骨联合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