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心理学史
对心理学的人物进行整理,发现很多我们认为心理学家学说那么古怪的原因。如:弗洛伊德的性;华生的行为主义竟然抛开意识;铁钦纳在构造主义落幕中坚持到最后一刻;不靠谱、不承认自己是心理学家的美国心理学之父詹姆斯等等。 1.20220327更新,待完善:框架、语言句子、其他心理学派。
编辑于2022-03-27 11:45:36心理学史
古希腊哲学/医学
泰勒斯
①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西方哲学开山鼻祖; ②认为宇宙的基本成分是水,一切事物都由水产生、由水构成,“水是万物的始基”。砖块是水,人是水,小猫小狗都是水构成的。 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发现水具有流动性,装在什么器皿里就变成什么形状,于是觉得这玩意可以随便塑形,应该就是万物的本原。
阿那克西曼德
泰勒斯学生;觉得万物都是由某种东西构成的,但我也不知道那是啥玩意儿,不如就取个名字叫‘无定’(apeiron);
阿拉克西美尼
认为世界万物是由某种东西构成的,但它不是水也不是无定,而是“气”;
赫拉克利特
①爱菲斯学派;城邦的王子,后来却放弃了王位,甘愿隐居起来当个哲学家; ②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世界是由火构成的; 世间万物都是火,其中人类的灵魂就是最纯净的、干燥的火,如果灵魂受了潮,人就会睡着或者失去知觉;如果灵魂全部湿了,火就此熄灭,人就会死亡。
留基伯及继承者德谟克利特
原子说;世间万物都是由不可分割的物质粒子构成,这种最基本的单位就叫“原子”;
毕达哥拉斯
勾股定理;提出宇宙的本原就是数——不同比例关系的数,成就了形形色色的世间万物;
苏格拉底
柏拉图
①连“数”这种概念都不想用,另外寻了个词——“理念”;认为:灵魂比肉体更重要,精神比物质更重要,精神世界(理念)才是事物的本原,而我们所见到的物质世界只不过是它投射出来的影子; ②著名比喻:将灵魂比喻成一驾马车。这驾马车由两匹马来拉,有一个车夫来驾驭它。二马之中,一匹驯良,一匹顽劣。好马谦逊、节制而懂事,要驾驭它并不要鞭策,只消劝导一声就行;劣马恰恰相反,丑陋、骄横又不守规矩,鞭打脚踢都难以操控它。这两匹马在车夫的指挥下相互拉扯,跌跌撞撞,让每个人的灵魂在理智与欲望之间徘徊,在崇高与堕落之间摇摆; ③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将身体视作灵魂的工具,认为二者是一个整体;亚里士多德认为,灵魂主要存在于心脏,心脏是身体的中枢,也是灵魂的媒介。这无疑是一种浪漫而不切实际的想法。
赫罗菲拉斯
①背景:亚里士多德的学生亚历山大大帝英年早逝之后,他麾下一位将军托勒密在埃及建立了自己的势力,开创了托勒密王朝;托勒密王朝繁盛时期,十分重视医学发展,允许并鼓励进行人体解剖,甚至准许对某些被处死刑的犯人进行活体解剖; ②西方医学人体解剖学真正的创立者,他是历史上第一位公开进行人体解剖的学者; ③发现了心跳和脉搏的联系、动脉和静脉的区别,并且明确地反对亚里士多德把心脏说成是智慧之府的观点。他认为灵魂的中枢是脑髓,还指出了神经与人的动作和感受之间的联系。
埃拉斯特拉塔斯
在赫罗菲拉斯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描绘了神经系统在全身的分布,并且对大脑进行了解剖。他认为人脑沟回的复杂与人类的高级智慧有关:智慧在于大脑,灵魂自然也栖息于大脑了;
盖伦
①大约五百年后,托勒密王朝灰飞烟灭,人们对人体解剖的态度也越来越趋向保守,逐渐被禁止。 ②罗马帝国统治时期;盖伦同样出身上流社会,当过祭司,也当过御医。由于帝国严禁人体解剖,他只能退而求其次,通过对猿猴等哺乳动物的解剖来进行研究。盖伦曾经做过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实验,比如系住动物的输尿管来证明尿来自肾脏、破坏脊髓来显示瘫痪的原因……通过这些早期的实验,他认定灵魂与肉体不可分割,广泛分布在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中,而理智、思维等较为高级的现象则与大脑相关。
希波克拉底
医生解剖;四元素说/四体液说;希波克拉底认为,人体内有血液、黏液、黄胆液和黑胆液四种体液,它们各按一定的比例处于人体之中。当四种体液保持平衡时,人便身心健康、状态稳定,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人体就会产生疾病。
阿尔克芒
发现所有这些感觉都以某种方式和大脑联结,因此,要是大脑受到扰乱或变化,它们就都不起作用,因为它堵塞了感觉发生的通道;
文艺复兴
笛卡尔:我思即我在
①贵族、教会上学、参军、旅行世界; ②我思故我在;“我思”和“我在”不是因果关系,而是推理论证的关系。“我思”是“我存在”的证据,而不是它的原因。 ③这个结论不经意地就将世界分成了两部分:我的心灵(或者说灵魂、意识、精神)和其他。这种观点就构成了人们常说的“二元论”,心灵和外部世界像是两个独立的支点,虽然能够彼此影响,但谁也不能完全决定另一个。二元论在我们这些从小就受到唯物主义哲学教育的人看来,是很容易被批判的,但它在整个西方哲学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有许多拥趸; ④理性主义;看起来很“科学”的理性主义,倒是重视思想、数学等抽象事物的流派;
洛克:崇尚经验的理性者
①笛卡尔一派的挑战者;英国人、律师家庭、就任牛津大学、物理学和医学; ②在洛克的世界里,“我思”“我怀疑”之类的空想全是扯淡,重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实验数据和观测结果,这些东西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经验。因此,这一个哲学流派就被称为经验主义。 ③经验主义:尊重客观规律和科学事实;
牛顿
①物理学家;牛顿力学理论横空出世几乎荡平了哲学战场;在哲学方面,牛顿最大的影响在于他给了神学重重一击。 在当时的欧洲,宗教的影响虽然已经逐渐减弱,但仍然占据着民众思想的重要部分。世界如此纷繁复杂、美妙多变,人类仰望星空,时刻觉察到自己的无知无力,自然会对神明满怀敬仰,崇拜上帝的全知全能。但如今牛顿发现一切都是可以预测、有客观规律存在的:你们看到的繁复星空、日升月落都可以解析为一个个优美简洁的公式。人类这才骤然察觉到自身的力量,对神的盲目崇拜也随之下降; ②机械论诞生: 1)用物理学原理去解释包括人类意识在内的一切事物,这种观点就叫作“机械论”,也就是我们中学时候学到的“机械唯物主义”。机械论者是绝对的唯物主义者,反对二元论,根本不认为世界上存在什么灵魂、理念之类虚无缥缈的东西,他们认为人类与机器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精神只是人脑的运动——你给个刺激,大脑就做出相应的反应,仅此而已。 2)17~18世纪的欧洲,黑暗的中世纪画上句号,工业飞速发展,经济欣欣向荣,大航海时代让人们拥有了无尽的资源与财富,科学的爆炸式发展让人们骤然拥有了火车、轮船和各式各样的工厂,整个世界似乎都在人类掌握之中!人类从匍匐于神灵脚下一夜之间当家做了主人,相信人定胜天,也认为一切问题都拥有唯一的正确答案。将一切都归于简单的、可操控的机械论,正折射出了当时社会普遍乐观的积极心态;
爱因斯坦
1879年,牛顿之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诞生,爱迪生正式发明灯泡;
冯特:创始者
韦伯
心理物理学的奠基者;利用类似圆规的仪器刺激被试[插图]的皮肤,并逐渐增大圆规角度,直到被试说出他感到的刺激是两点而不是一点时为止,此时两点之间的距离就是人类皮肤感觉的起点;
费希纳:并不想成为心理学家的多才多艺人
1.著名心理学史家波林说:“没有费希纳或者类似费希纳的人物,固然可以有科学心理学,可以有冯特,但这里面绝不会有科学的气息。” 2.回顾费希纳的一生,你一定会惊叹于他的“多才多艺”。他做了7年的生理学家、15年的物理学家、14年的心理物理学家、11年的实验美学家,以及40年的哲学家。这其中,最让他声名远扬的是其心理物理学的研究成果,但他本人却并不希望被冠以心理物理学家的头衔; 1801年牧师家庭却离经叛道;他进行科学研究的初衷,其实是为了证明自己“万物皆有灵魂”的哲学观点。 1817年,进入莱比锡大学医学院学习,结识了年轻的副教授韦伯,建立心理物理学; 3.费希纳之所以名垂千古,正是因为他天才般地想到了测量心理的方法; 费希纳定律/对数定律: 借鉴了韦伯的研究,再通过苦思冥想之后,费希纳找到了以下3种方法。 (1)最小可觉差法:以在纸上画直线为例,纸上有两条直线,一条正好10厘米,另一条10.1厘米;换一张纸,一条直线10厘米,另一条10.2厘米……以此类推慢慢增加,当被试刚刚能看出两条直线有差别时,两者长度的差距就是我们要找的感觉阈限。 (2)均差法:还是以直线为例,这次我们不再事先画好线让别人比较,而是直接先给被试看一条正好10厘米的直线,再让他比对着画出一条感觉上一样长的线。样本和画出来的线不可能一模一样,其间的误差就是感觉阈限。 (3)恒定刺激法:为了更准确地测出感觉阈限,费希纳发明了第三种方法。这次他只用了五六张纸,仍然保持一条直线10厘米,另一条则是9.8厘米、9.9厘米、10.1厘米……然后,他给被试随机看这几张纸,让人们判断两条直线哪条比较长。反复看了几十上百次之后,再进行统计,看看哪张纸能让人拥有75%的正确率。例如,9.9厘米的直线判断正确率为50%,而9.7厘米的直线判断正确率为75%,说明人们对长度的相对感觉阈限就是0.2厘米。这3种方法非常经典,以至于如今还经常被心理学家们使用。 4.1960年,著名的《心理物理学纲要》问世,系统地阐明了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思想,引起心理学地震。人们开始意识到,心理活动并不是玄而又玄的秘密,而是可以测量并以数据形式呈现的。
1879,德国莱比锡大学的哲学教授冯特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科学与哲学之子——科学心理学就此诞生; ①书香门第、悲剧童年、父亲去世生活拮据、进入了海德堡大学学医。他之所以选择医学,主要也是为了方便找工作。 ②大一的时候,为了研究食盐摄入对尿液成分的影响,冯特自己当被试,真的“喂自己袋盐”,然后分析自己的尿液成分。 ③ 1855年,当冯特以优异的成绩从海德堡大学毕业时,他已经确定自己不想要当医生,他要走的是一条学术研究的道路。一年后,冯特来到了格林,师从约翰内斯·穆勒。当时的穆勒堪称学术泰斗,被称为“实验生理学之父”。 1857年,冯特回到了海德堡大学,担任无薪讲师,没有基础工资,收入由选课的学生人数决定。然而,初登讲台的冯特饱受打击,他的实验生理学课仅有4名学生选修,随后又因劳累过度患病,不得不休假去阿尔卑斯疗养。在患病中,冯特有次差点死去,他事后回忆说,当时体验到了“一种完美的平静”。 1858年,生物学大师赫尔姆霍兹来到海德堡,冯特应邀担任他的助手,负责学生的培训工作。 辞去了助手一职,在尝试做了两年的政治家后,他重回海德堡大学,正式开设了生理心理学这门课。冯特将自己多年的授课内容和研究成果编成了《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此书是冯特由生理学家转为心理学家的标志,被称为“科学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冯特的名声愈来愈响。很快,莱比锡大学就邀请他担任哲学教授一职; 1879年,历史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正式建立,科学心理学也就此诞生。 ④实验内省法:费希纳的实验法有很大的局限性,对于复杂心理:遗憾、愤怒等无从下手,因此将实验和内省结合起来,创建实验内省法; 冯特对待实验十分严格,学生们只有经过长期的严格训练后才会被认可。据说,在冯特的某次试验中,观察者经过了近万次的内省观察后,他提供的数据才被认为是真实有效的。 ⑤冯特在莱比锡大学的授课极受欢迎,他从不简单地念现成的讲稿,课程内容总是精心设计,还是莱比锡大学第一位将幻灯和实验仪器带到课堂的老师。同时,他又十分随和亲切,经常邀请学生和助手们到他家做客,大家一边品尝着冯特妻子做的美味佳肴,一边就某个问题开展激烈的讨论。丝毫没有狮子咆哮般的争论或者科学和哲学权威人士的那种威严。 ⑥优秀的学生包括构造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铁钦纳、工业心理学创始人闵斯特伯格、发展心理学创始人霍尔、反射学创始人别赫捷列夫、人格特质理论提出者卡特尔; 冯特的学生还包括了一位传奇人物——雨果·埃克纳。 我国的革命家、教育家和大学者蔡元培先生也曾跟随冯特学习过实验心理学。
闵斯特伯格:德国的救赎者
1.争议人物:作为冯特的学生,冯特一脉不怎么待见他;作为曾经的美国心理协会主席,他屡次遭受美国人的非议与仇视;作为工业心理学之父,在他去世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主流心理学界对其贡献几乎只字不提。 2.富裕家庭、12岁母亲去世、17岁父亲去世; 1883年,闵斯特伯格来到了莱比锡大学。在一次讲座中,他被冯特的心理学思想所打动,并加入了冯特的实验室。但是其观点与老师冯特的理论大相径庭,却与美国机能主义创始人之一——威廉·詹姆斯的想法不谋而合; 冯特和詹姆斯,一个是欧洲心理学界泰斗,一个是美国心理学界大牛,学术思想南辕北辙,互相“对不上眼”。事实上,詹姆斯创建的机能主义心理学派,一定程度上正是在反对冯特理论的基础上建立的。他还曾经慕名去听冯特的课,听了一阵之后留下一句“他的心理学并不是我所追求的”,就飘然回国了。 1888年,闵斯特伯格出版了《意志的活动》一书,再度重申了自己原来的观点,公开跟老师唱反调,俨然是要叛出师门的意思。 冯特公开批评闵斯特伯格,而詹姆斯很是高兴;在詹姆斯亲自登门邀请之后,他终于下定决心,远渡重洋,从而揭开了人生的新篇章; 如果说是冯特让心理学不再停留在哲学的思辨上,那闵斯特伯格就让心理学不再只是象牙塔里的枯燥理论,他让心理学实实在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闵斯特伯格的贡献之一是将心理学运用到工商管理当中。例如,为了帮助波士顿有轨电车公司选拔合格的员工。 闵斯特伯格的另一贡献体现在司法上:闵斯特伯格提出,证人的证词并不一定是可靠的,即使他并没有打算撒谎。后来,法庭规定不能问诱导性的问题,其理论根源就是来自他的研究。此外,闵斯特伯格在测谎、虚假招供等方面也颇有研究。 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妄图改变美国心中德国人的影响。
马斯顿
闵斯特伯格的学生 1.神奇女侠创造者; 2.世界第一台测谎仪;
艾宾浩斯:妄图走一条从未有人走过的路
1.半路出家,成为心理大师;没有学术背景,依靠自己的天马行空,挖掘出人类记忆的规律; 2.启蒙者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纲要》; 3.孤独的前行者,没有学术机构的支持、没有指导老师,完全自学,他像是一位孤勇的狂徒,妄图走一条从未有人走过的路,用实验方法来探索人类记忆的奥秘。 4..节省法;无意义音节;《记忆》;创办《感官心理学与生理学》与冯特的《哲学研究》齐名;儿童智力测验方法:字句填充测验。 5.心理学有着漫长的过去,却只有短暂的历史。在这短暂的历史中,必定有一个不可磨灭的名字——艾宾浩斯。
构造主义心理学:一个靶子
注:有些人物并不属于所属流派里面的,基于人物关系的连贯性放在了一起。
铁钦纳:一位古骑士
1.冯特的大弟子;铁钦纳“从血统上说是英国人,从气质上说是德国人,从栖息地上说是美国人”,总之,是个“在美国代表了德国心理学传统的英国人”。 2.名门望族、少小学霸,冯特的头号脑残粉; 3.学术影响收到冯特和马赫的影响; 构造主义的奠基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机能主义的创始人(1898年的一篇文章说起,这篇论文叫《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作者就是铁钦纳。就在这篇论文里,铁钦纳给机能主义心理学命了名,下了定义——作为构造主义的对立面。); 4.性格: “到处怼人”却有情有义;不灭的坚定者;在行为主义华生遇到滑铁卢时候,伸出帮助之手;在构造主义快要覆灭时,仍是阵地的最后的举旗人; 控制狂:被试经过严格的要求才能上岗;上课之时必须衣冠楚楚从一扇特别为他开的门走进教室;他喜欢抽雪茄,并且说过一句名言:一个男人若是学不会抽烟,是不会成为心理学家的;拒绝康奈尔校长的请客,只因为没有亲自登门; 温情者:为艾宾浩斯59岁死亡感到可惜;为华生感到悲哀;拒绝女生参加宴会(女性太纯洁了),却对桌子下面的女生视而不见; 5.他的第一位博士生——玛格丽特·弗洛伊·沃什伯恩,也正是心理学界第一位女博士。 6.晚年的铁钦纳基本心理学界,开始收集和研究古钱币,还学会了阿拉伯文和中文;
马赫:妄想的马赫
1.马赫带现象:人们在明暗交界的地方,会感到亮的一边更亮,暗的地方更暗; 2.马赫的哲学思想来得非常自然——他就是想找到一种跟自己一样文理通吃、放诸四海皆准的理论,把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等各门学科统统融为一体,直接成为同一门学科——从此以后都没有换专业的麻烦了,多么方便省事啊! 3.哲学思想:①世界都是某种要素构成;②科学这东西吧,能把客观事实描述明白已经非常不错了,不应该再做出什么高度概括的、具有衍生性的推论。
波林:狠人
1.铁钦纳老师抽雪茄宴会上的呕吐者;铁钦纳的脑残粉; 2.为了一个实验,波林曾经割断了自己前臂的一根神经,然后等了四年让它自己再生,探索感受性的恢复…… 3.成名经典:《实验心理学史》
高尔顿:天才
1.达尔文的表弟;富家子弟;传言智商是最高的;毕生衣食无忧,他先学医,后来又跑去学了数学,然后迷上了旅游,四处捕鱼、收集海鸟标本,有时也扬帆出海,或者乘热气球升空……甚至还跑到西南非洲去玩了两年; 2.波林评价:冯特希望改进心理学,而高尔顿希望改进全人类。 心理学家皮尔逊这样形容他的博学:“他比10个生物学家中的9个更懂数学和物理,比20个数学家中的19个更懂生物,而比50个生物学家中的49个更懂疾病和畸形儿的知识。”
机能主义心理学
詹姆斯:不靠谱的美国心理学之父
1.美国心理之父;富裕之家,学过画画、学过化学、解刨生理学、生物等,拥有医学学位,就回家啃老了,不过之后收了心,开始教书; 2.出版人亨利·霍尔邀请詹姆斯写一本有关科学心理学的教科书,詹姆斯签了合同,约好用两年的时间完成该书——结果整整写了12年。足以见得,这位不靠谱的富三代,不但兴趣爱好飘忽不定,还身患严重的拖延症。 3.出版《心理学原理》成为美国心理之父,但是他本人:他评价自己的作品是“令人作呕的、膨胀的、臃肿的、浮泛的一堆资料,它不过是证明了两件事情:第一,根本没有科学心理学这样一种东西;第二,威廉·詹姆斯是一个无能的人。”除此之外,研究心理学时间长了,他还吐槽这是一门“令人作呕的小科学”,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心理学乏善可陈,尤其在创新方面更令人沮丧,毫无建树”。 3.詹姆斯一直晃悠到50岁,终于完成了从漫无目的的富家子到“美国心理学之父”的转变,然后就延续了他“干一行恨一行”的传统,烦透了心理学,把实验室甩给了闵斯特伯格,自己转头当了个哲学家,最后还误打误撞地成了美国哲学界的领袖人物。晚年时期,他恐怕是又玩腻了哲学,奔向了神秘学一类的领域,多次参加降神会和灵媒座谈,研究濒死体验、亡灵沟通、心灵感应…… 4.他自己不承认自己是心理学家;
霍尔:苦孩子出身的学者
1.和詹姆斯同为美国心理的领军人物; 2.霍尔出身于马萨诸塞州的农村;23岁那年进入纽约协和神学院学习,在传道士亨利·沃德·比彻的劝告下,霍尔找人借了钱,前往德国留学,在学习哲学、神学之余,还学了生理学和物理学;27返回美国,背了一身债,为了生计重新考了神学学位,后来成为家庭教师;32岁成了哈弗大学的英语老师,认识了詹姆斯,进入心理学领域。两年后,霍尔拿到心理学哲学博士学位,成了美国第一位心理学博士。同年,他再次前往德国留学,成了冯特门下第一个美国学生;36岁回国,失业,转机始于哈佛大学校长请他每周六上午做个演讲,谈一谈教育问题,一举成名;1888年,44岁的霍尔接受邀请,担任新克拉克大学的第一任校长。在任期间广拉人马,创立美国心理学会(这一组织绵延至今,仍然是全美最大、世界最权威的心理学会。); 3.霍尔和詹姆斯都对美国心理学的发展有很大意义,但相比较而言,詹姆斯的贡献主要是在理论方面,而霍尔则更像是一位脚踏实地的推动者。
卡特尔:拥有独特魅力的男神
1.冯特的学生、霍尔的学生;美国人,从父亲手里拿到学士学位;23岁通过莫名其妙的毛遂自荐成为冯特的助手(冯特性格有些古板,而且在论文方面也给了卡特尔很大的自由),跟随冯特学习3年;之后有认识高尔顿成为知己好友;在哥伦比亚大学担任心理学教授和系主任26年;一战时期,卡特尔因为抗议遣送拒服兵役者上战场被哥伦比亚大学解聘,此后便全心致力于出版、宣传等方面的工作,俨然成为心理学的代言人,促使心理学的学科地位有了很大提高。卡特尔对心理学最大的影响也就在于此。 2.波林:他对美国心理学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美国人需要他。
桑代克
1.詹姆斯的徒弟兼粉丝,也是卡特尔的徒弟;是心理学史上用动物研究的第一人,开创了心理学家养小动物的传统; 2.桑代克用动物做实验,提出了自己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第一,学习需要重复,饿猫放进笼子一两次,它是学不会开门的,必须反复重复这一过程,才能学会。这就跟人类学生重复背诵课文、重复做习题,是一样的原理。 第二,学习需要奖励。如果猫乱抓乱挠,打开了笼子也没有食物的话,它同样学不会开门。试想,如果高考的分数什么也不能决定,进清华、北大还是去普通三本全靠抓阄,还有多少人会认真学习高中课程呢? 第三,奖励不能靠忽悠。假如你让猫在笼子里看见外面有食物,出来之后却不让它吃,猫会非常愤怒,学不会开门。人当然也是同样的道理。
杜威:构造主义芝加哥学派的创始人
1.出身平平,读了个很一般的大学,毕业之后去中学当了几年老师,怎么看都只是个资质平凡的普通人。1882年,他进了霍普金斯大学当霍尔的学生,两年后拿到了哲学博士学位。 2.杜威认识的三位中国人::一个是大学者胡适,一个是大教育家陶行知,另一位则是北大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教育家蒋梦麟。
安吉尔:没有博士证书的大佬(没有出名之前,后来大学争先恐后给他发博士证书,一口气收了23个)
卡尔
1.卡尔认为:心理学不应该只局限于纯主观的探索(即只研究心理、意识),还应该对客观的行为进行研究。 2.这一思想算是行为主义的开端;
行为主义心理学
巴甫洛夫:的狗
1.在反射方面的研究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后,反射方面的研究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就在胃反射研究中途,巴甫洛夫注意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狗在非喂食的时候也会分泌出一些胃液和唾液,比如,在它看见或者听见喂养者的时候,还没开始吃,它们仍然可以分泌唾液。因此又误打误撞的情况下打开了心理学的新篇章。 2.提出了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概念,无心插柳地为心理学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华生:被心理学抛弃的华生
1.给我一打孩子... 2.小时候的华生是一位“坏孩子”;6岁那年忽然进了弗尔曼大学,还在5年后拿到了硕士学位;老师是安吉尔,按辈分来讲是詹姆斯和冯特的徒孙,货真价实的名门正派。 3.1913年发表论文《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这篇文章言辞犀利,丝毫不留情面,一股脑将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全部掀翻在地,直接单挑整个主流心理学界。宣告行为主义的诞生。他的炮火可比机能主义者猛烈多了,在文章中直接否定了心理学对人类意识的研究,说,如果继续研究意识,心理学将永远没有成为科学的机会,“根本没有存在的价值”。他继续吐槽,研究意识还不光是没有价值,再往深究一点,意识、心理这玩意,根本就不存在!华生给出了自己的解释。他认为,意识和思维也是一种行为——它们可能含有微弱的但仍然能被观察到的喉头运动。 4.一句话,行为主义把人看成机器,按一个键给一个反应,非常简单,非常机械。基于这样的理论基础,华生在否认意识之后,进一步否认了遗传和本能。只要贯彻“行为主义把人看成机器”这个中心思想就能很好地理解华生的各种理论,机器能遗传吗?机器有本能吗?当然没有。华生认为,所谓“与生俱来的本能”只不过是复制了先辈的身体结构而已。比如说,人类有腿,所以能走路;人类没有翅膀,所以不能飞。这也跟机器一样,汽车复制了其他汽车的结构,拥有发动机和车轮,所以能前行;而洗衣机没有这些构造,就不能四处跑。 既然否认了遗传和本能,那人类的复杂行为是哪里来的呢?人类跟机器最大的不同是,机器生产出来能做什么,就永远只能做什么,家里用的洗衣机不可能在两年后忽然学会制冷;而人类则能够累积经验。想一想,现在的你跟婴儿时期变化有多大啊!华生认为,这完全是环境和教育的结果。 所以有了华生的名言:“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不管他们的才能、倾向、本能、种族和父母的职业如何,我都可以随机挑选一个,训练成任何一种类型的特殊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或者乞丐、小偷。” 4.华生争议:小艾尔伯特实验(塑造婴儿实验); 曾经做过一个塑造婴儿的实验。这个实验极为经典,却也饱受攻击,成为心理学史上最受争议的事件之一。被塑造的婴儿叫艾尔伯特,当时才9个月大,据说是一名孤儿,从出生起就一直待在医院里。一开始,艾尔伯特心理和生理上都很健康,华生和助手罗莎莉·蕾娜给他看了一些东西,例如小白鼠、猴子、狗、面具以及白色羊绒棉等,艾尔伯特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恐惧,对许多动物和物体都感兴趣,愿意接近和触摸它们。 实验的下一步是要确定艾尔伯特对巨大的声音是否会产生恐惧反应。其实,基本上所有人,特别是婴儿,都会对突然发出的巨大声音产生恐惧反应。这种反应与生俱来,就像是吃东西时会分泌唾液一样。华生让人在艾尔伯特身后用锤子猛敲铁棒,发出极度刺耳的巨大噪音,婴儿受到惊吓,立即大哭起来。看着大哭的婴儿,华生和助手陷入了纠结之中,要不要拿这个孩子当实验对象?对艾尔伯特是否太过残忍? 犹豫了两个月后,华生还是决定继续实验。一开始,他们把小白鼠放在艾尔伯特面前,11个月的婴儿对小动物表现出了兴趣,在他正要伸手去摸它的时候,助手在孩子背后突然敲响铁棒!噪音又一次让婴儿哇哇大哭。如此重复了7遍之后,婴儿对小白鼠产生了恐惧感,再将白鼠拿到他面前时,不需要发出噪音,孩子也会号啕大哭,转身爬开。如果实验到此为止,华生也不过是重复了巴甫洛夫对狗做过的一切而已。 他没有停止。几天后,他们再度测试艾尔伯特,发现他对小白鼠的恐惧有些淡化了。于是华生等人继续拿噪音吓唬婴儿,将他对小白鼠的恐惧持续强化。重复一段时间之后,艾尔伯特害怕小白鼠已经根深蒂固,一个月后仍然有强烈的恐惧感。于是,实验者拿出小白兔(与小白鼠相似)放在婴儿面前,艾尔伯特同样表现出了极大的恐惧,立刻开始抽泣,并且边哭边尽量远离了它。随后的实验表明,他不光非常害怕白鼠、白兔,连带对一切毛茸茸的东西都产生了恐惧感,甚至包括圣诞老人带白胡子的面具! 这种从对小白鼠的恐惧到对毛茸茸事物的恐惧的扩展过程,被华生命名为从刺激到反应的“泛化”。这也是他认为孩子可以塑造,甚至说是制造的重要原因。这个实验让他名声大噪,有人夸他成功证明了自己的理论,也有人指责他有违学术伦理。 5.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小艾尔伯特实验或许将华生引向了学术上的末路,导致了他学术生涯的彻底终结。再加上:一位著名学者、两位“白富美”,大学教授道德败坏、抛弃妻子,勾引无知年幼女学生,两对师生恋其中还有一段婚外情,这一精彩万分的桃色事件立即上了报纸头版。 最终,华生成了过街老鼠。只有一个人没有落井下石,是铁钦纳。 6.后来华生在广告公司站柜台,站柜台的时候,华生发现了物品摆放与销售之间的关系:顾客在等待付款时,时常会买一些原本没准备买的东西,所以调整货品的摆放位置可以有效地提高销量。看看超市收银台旁边的那些口香糖、巧克力吧,那都是来自近百年前的华生。 华生被心理学扫地出门,42岁加入广告业,凭着聪明才智一不小心就混成了副总裁。 7.1957年,华生离开学术界的37年后,美国心理学会突然想起了这位老人。因为随着心理科学的发展,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占据了心理学主导地位,心理学研究的方方面面都体现出华生当年的智慧。于是,美国心理学会决定,给华生颁发个杰出贡献奖。听到这个消息的华生老泪纵横,然而,为了避免失态或是基于别的什么原因,他没有亲自去往颁奖现场。得奖后的第二年,华生去世。 心理学毕竟没有忘记他。不管道德如何,风流与否,他始终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优秀的心理学家。
格式塔心理学
精神分析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
进化心理学
行为主义兴起的背景: 1.探究行为主义的哲学源头,主要是机械唯物主义和实用主义。这几个主义,简单概括就俩字——实在。中心思想就是说咱们别谈那些虚头巴脑的灵魂啊、意识啊、思想啊,只关注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这种哲学思想之所以会兴盛,也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分不开。20世纪初,美国资本主义高速发展,出现了大工业机械化生产,人们陶醉在工业发展带来的沾沾自喜之中,不但觉得世界尽在掌握之中,连人类自己也尽在掌握之中。 2.科学越高歌猛进,人们就越充满自信,机械论也就越受欢迎。一战之前,人类的傲慢正达到一个峰值,许多人对未来充满盲目的乐观,感觉科学再往前发展一步……也许是一小步,就能抵达世界的终极、光明的彼岸。 3.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进行动物实验,养鸡的、养鸭的、养猫的、养狗的层出不穷,毕竟用动物做实验总比用人容易。更何况,进化论早就说了,动物和人都是演化链条上的一环,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拿动物做心理学研究有个隐含的前提:无法研究意识,也无法使用构造主义强调的内省法。这是因为,动物有没有意识暂且不论——即便它们有完整成熟的思想体系,我们也没有办法去问猫猫狗狗究竟在想些什么啊!于是只能观察动物们外部的行为,例如吃饭了、咬人了、暴躁了…… 人们发现用观察行为的方法可以研究动物心理之后,又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研究人呢?伴随着这种思潮出现,机能主义者开始表示心理学可以研究行为,而且可以使用内省法之外的研究方法。科学、哲学、生理学、心理学再加上整个时代的高速膨胀与发展,一切的一切仿佛都在召唤那么一位英雄,如石猴出世一般击碎传统的藩篱,轰轰烈烈地响应这大时代的呼唤。华生就是这个人。 4.一些行为主义者开始系统地反省华生理论中过于极端的部分,加以修正,以便既能坚持行为主义学派的根本观点,又能不与现实太过矛盾。后来人们就将这一批勇于做出变革的心理学家命名为新行为主义。 代表人物:托尔曼。
机能主义心理学: ①芝加哥学派:杜威、安吉尔(两者并成为双子星);卡尔; ②哥伦比亚学派:卡特尔;桑代克、伍德沃斯;
文艺复兴: ①14世纪,就在城市经济高度繁荣、曾经经历过古希腊与古罗马无限荣光的意大利,最早出现了对基督教的反抗。当时的意大利人民极度厌恶教廷的腐朽与虚伪,却又没有成熟的文化体系取代基督教,于是他们将目光投向曾经群星璀璨的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借助复兴千年前传统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主张,这就是所谓的“文艺复兴”。文艺复兴表面上是要唤醒古代的进步思想,实际上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在精神上的全面创新。 ②当时的哲学家彭波那齐旗帜鲜明地驳斥了灵魂不死的神学教条。他指出,按照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人的灵魂不能离开人的肉体而单独存在,肉体会死,灵魂也会死,根本不存在所有人共有的不死的灵魂;人死之后灵魂也随之消失,没有上天堂抑或下地狱的区别。这一灵魂可灭的思想很快得到了许多人的赞同,从根本上动摇了神学的理论根基。 ③由于在中世纪,亚里士多德的理论被教会大量曲解用以证明神学的合理性,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家们主要复兴的是在他之前的哲学观点,毕达哥拉斯、柏拉图、赫拉克利特等的理论纷纷重现,旧瓶装上了新酒,为攻击基督教神学服务。文艺复兴最伟大的成就在于以人权取代神权,维护了人的价值与地位。在整个漫长黑暗的中世纪,人如蝼蚁,在神的万丈光芒下根本不值一提。战争、贫穷、饥饿、疾病,种种艰难痛苦折磨着人的肉体,还要为上帝奉献自己的灵魂。
中世纪: ①罗马帝国对文化、宗教相当宽容,许多宗教都和平共处,其中就包括了犹太教和基督教; ②一开始,基督教处于弱势中的弱势,经常不被人理解,遭到打压。为了传教、辩论,一部分基督教徒学习了古希腊哲学,将哲学思想运用在传教上,为基督教制定了一整套教义体系,形成了所谓的教父哲学; ③强烈地反对人体解剖,将盖伦捧上神坛;为什么盖伦会被基督教捧上神坛?因为他从解剖的角度证明了上帝是多么的万能,这非常符合教徒的信仰。盖伦认为左心壁比右心壁厚,是为了保持心脏的垂直位置;动脉壁是致密的,是为了使动脉内的微小气体不能逸出……人体构造是如此精密而完美,除了万能的上帝,还有谁能做到?这种观点深受基督教的推崇,并将其奉为金科玉律。从此,盖伦成了医学教皇,所有观点都不容修改。谁指出盖伦的错误,谁就是对上帝的不敬,就是在挑战教廷的权威,后果很严重! ④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进入封建社会,直到一千多年后的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止,这段历史通常被人们称为“中世纪”,也就是中古时代的意思。在这段漫长的时间里,基督教神学一统天下、不容置疑,一举镇压了哲学、科学、医学等各种学科的发展,古希腊时期那样各种学派百花齐放的景象一去不返。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进入封建社会,直到一千多年后的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止,这段历史通常被人们称为“中世纪”,也就是中古时代的意思。在这段漫长的时间里,基督教神学一统天下、不容置疑,一举镇压了哲学、科学、医学等各种学科的发展,古希腊时期那样各种学派百花齐放的景象一去不返。
心理学有着悠久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