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sfbt短程咨询读书笔记
详实的实操指导丛书,焦点短程心理咨询受人本主义,积极心理学的影响,相信每个生命都拥有健康的自我力量,并将解决的目标聚焦在现在和未来。
编辑于2022-03-28 15:14:11可汗学院创始人 2024新书,ai如何引领教育革命,这本书是《AI如何改变教育(为什么这是好事)》,由Salman Khan所著。本书探讨了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并提出了许多创新的想法和方法。
这是一个关于《思想本质:语言是洞察人类天性之窗》的思维导图,深入探索了语言如何揭示我们的思维模式、情感世界及文化认同。 拆书小哥系列 大纲化书籍中主要论点和结论
深入剖析了这套心理自助经典书籍的精髓。从自我认知到心智成熟,全面梳理了书中的核心观点与实践方法。 拆书小哥系列 大纲化书籍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结论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可汗学院创始人 2024新书,ai如何引领教育革命,这本书是《AI如何改变教育(为什么这是好事)》,由Salman Khan所著。本书探讨了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并提出了许多创新的想法和方法。
这是一个关于《思想本质:语言是洞察人类天性之窗》的思维导图,深入探索了语言如何揭示我们的思维模式、情感世界及文化认同。 拆书小哥系列 大纲化书籍中主要论点和结论
深入剖析了这套心理自助经典书籍的精髓。从自我认知到心智成熟,全面梳理了书中的核心观点与实践方法。 拆书小哥系列 大纲化书籍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结论
焦点解决短程咨询实务
第一章 绪论 焦点解决短程咨询(solution-focused brief counseling,简称SFBC)是一种聚焦于问题解决的心理咨询技术,其核心是由来访者选择咨询的目标,并且肯定来访者本身拥有改变的能力和资源。因此,焦点解决短程咨询强调帮助来访者致力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朝向既定的改变目标积极行动,并不关注对问题的分析和探究。
第一节 短程咨询兴起的背景及其内涵
一、 兴起的背景
从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发展历史来看,事实上多数传统流派都属于短程性质,即使被认为需要较长治疗时间的精神分析疗法,在早期也并非长程治疗,就连创始人弗洛伊德当年在治疗时所用的时间也只有几周或几个月,很少有超过一年的情形(Budman&Gurman,1988)。然而,自20世纪30年代起,后来的精神分析治疗师基于来访者的问题的严重程度、潜意识、自我防御机制、人格障碍等各种理由,强调来访者的问题需要多一些时间的治疗,逐渐形成治疗时间越来越长的风气。
虽然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学者提出短期咨询(short-term counseling)这个名词,40年代也有学者提出缩短治疗时间的观点,但是到了60年代短程咨询和治疗才开始受到重视。尤其从80年代起,相关的文章、书籍和研究如雨后春笋般相继问世。短程咨询和治疗之所以如此兴盛,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需求密不可分,大致可以归为以下四个因素:
四个因素
社会的需求
来访者的需要
危机干预的急迫性
咨询风格的转变
二、 基本概念
1.时间限制(time-limited)
2.以解决为焦点(solution-focused)
3.以行动为基础(action-based)
效率优先
4.社会互动(socially interactive)
5.以细节为导向(detailed-oriented)
6.引发幽默(humor-eliciting)
7.发展性关注(developmentally attentive)
8.以关系为基础(relationship-based)
第二节 焦点解决短程咨询的历史发展
一、 埃里克森的启发
1.积极的改变
2.尊重来访者的能力
3.充分利用来访者资源
4.对治疗效果抱以正向的预期
二、 加州心理研究机构的传承
1.以现在的问题为导向
2.来访者改变是可能的
3.困扰通常来自人际互动的结果
4.不当的解决方法是问题的关键
三、 短程家庭治疗中心的开展
第三节 焦点解决短程咨询的理论基础
一、 核心哲学 焦点解决短程咨询的核心哲学是,将关注的焦点放在来访者的问题解决上,而不在问题本身。换言之,其出发点不是直击问题,而是寻找解决之道。
二、 主要理念
1.健康的观点
2.正确地聚焦
3.积极的行动
4.改变的意义
5.系统变化的效应
6.万能钥匙的运用
正如钥匙和锁的关系一样,笛夏德(1985)形容问题的解决有如拿对钥匙(解决方法)开门,不需要懂得锁的原理(问题本质)也能开门。因此,他提出一个“万能钥匙”(skeleton key)的观点,认为咨询师无须清楚了解来访者问题的本质,应该把咨询的重心放在帮助来访者从自己的资源中发现和找到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法。
7.对阻抗的解释
笛夏德(1985)则认为根本没有来访者阻抗这回事,如果有的话,仅仅代表他需要独特的合作方式,责任不在来访者,因此咨询师与来访者建立合作的关系,促进良好的沟通才是消弭阻抗的上策。
第四节 咨询角色与关系
一、 谁是专家
当然是来访者本身,所以咨询师不是了解来访者的问题的专家。既然来访者是了解他自己的问题的专家,那咨询师的角色是什么?焦点解决短程咨询认为在咨询过程中来访者和咨询师二人都是专家,来访者是了解他自己的问题的专家,咨询师是协助来访者解决问题的专家。
二、 来访者是了解自己的问题的专家
三、 咨询师是问题解决的专家
四、 良好的工作同盟
来访者与咨询师的关系,整体而言是一种合作互动的关系。咨询的目标由来访者主导,咨询师负责协助来访者来实现它,而来访者依据咨询师的引导对改变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五节 学习的起点
一、 接受新的挑战
二、 减少不必要的困惑
虽然有些学者认为焦点解决短程咨询可以解决来访者严重和复杂的问题,然而焦点解决短程咨询并不企图帮助所有问题类型的来访者,也不能解决所有来访者的问题,因为没有任何一种咨询方法是万宝灵丹,也没有任何一种咨询技术对每一个来访者都有效。
多事实证明,多数来访者只想尽快找到解决他们当前问题的有效方法,不需要多加追究问题的原因或深层的人格结构,而且即使知道原因对问题解决也无济于事,更何况有时原因可能永远不得而知(见第二章的说明及案例)。
注意力机制
三、 坚持既定轨道
咨询师既然决定采用焦点解决短程咨询,就必须坚持其理念和使用其方法,并且一以贯之。特别要留意的是,有时来访者的一些言行,可能触动咨询师过去学习传统咨询理论的按钮,使咨询偏离既定的架构而被打回到旧有的模式,如果咨询师偏离既定的焦点解决短程咨询轨道,可能会使之前所做的咨询前功尽弃。为了避免这种结果,利特尔(Littrell,1998)建议咨询师采取“理论性地装聋”(theoretically deaf),不让自己倒回过去所用的旧理论模式,必须对上述来访者的言行不做反应。
第二章 初次会谈 焦点解决短程咨询非常重视第一次的会谈,而且把每一次会谈都看作唯一的一次。因此,焦点解决短程咨询会充分利用初次会谈的时间,帮助来访者尽快设定目标,并找到解决方法进而采取解决行动。
第一节 会谈的开始
一、 开场寒暄
二、 分辨真正的来访者
1.消费者
2.抱怨者
3.访客
三、 利用会谈前的信息
第二节 会谈的流程
一、 流程说明
(1)建构阶段:约40分钟,除了开场寒暄和流程说明外,包括目标架构、例外架构和假设架构(详细说明可见本章第三节至第五节)。 (2)休息阶段:约10分钟,治疗师到隔壁房间与观察团队讨论。 (3)反馈阶段:约10分钟,治疗师给予来访者肯定、建议,布置家庭作业等。
二、 问题解决路径
1.目标架构
目标架构的主要目的是引导来访者寻找改变的目标,咨询师的典型问句是:“你来这里的目的是什么?”有的来访者能清楚表明自己的目标,例如,“我要提高做事的效率”、“我想使自己的睡眠好些”、“我要改善我们夫妻的关系”等。而有的来访者表达的可能只是一个希望或抱怨,例如,“我希望父母能尊重我”、“我认为老师不公平”、“我觉得自己什么也做不好”等。如果是前者,咨询师可进入下一个阶段。如果属于后者,咨询师需先加以厘清并确定目标之后,再进入例外架构或假设架构。
2.例外架构
例外架构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来访者发现来访者的目标或解决方式早已存在这一事实,引导来访者区分“问题发生时”以及“问题未发生时”,尤其注重后者的存在和意义。当来访者说出积极正面的例外,咨询师典型的问句是:“这种情况是怎样发生的?”要求来访者简要地描述当时的情形,即使来访者话中用了“偶尔”、“很少”、“难得”等字眼。如果来访者说不出任何积极或正面的例外,咨询师可用的另一个典型问句是:“什么时候这个问题不会发生?”在来访者举出事例后,同样地要求来访者简要地描述当时的情形。接着,无论在例外发生还是问题不发生的情形下,咨询师引导来访者觉察当时是有所作为,还是自然无为。如果是前者,鼓励来访者多做一些当时有效的事;如果是后者,帮助来访者发现当时是如何做到的。
3.假设架构
当来访者实在说不出任何例外时,咨询师可转向假设架构,主要目的是帮助来访者从“问题可能解决”的认知中,找出问题解决的线索。咨询师常用的方法是鼓励来访者想象如果问题解决或目标达成时,会是什么样子,采用了哪些解决方法,咨询师典型的问句是:“假如问题解决了,你想是因为自己做了什么事?”或“如果这个目标达到了,你之前的行为会有什么不一样?”然后,鼓励来访者开始从一些可以做的小事做起。
第三节 目标架构
一、 目标的内涵和来源
二、 目标类型和制订策略
1.正向积极的目标
2.不可能达成的目标
咨询师要做的是寻找这些期望背后的需求和意义 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需要通过一些具体的询问打破来访者惯用的思考方式,从中寻找积极的意义,将会谈内容导向问题解决。
3.负性消极的目标
咨询师要启发来访者思考与“不”相对的是什么,他所希望的情况是什么。比如:“你不想做这样的事情,那么你想做什么?”“不想如此,那相反情况呢?另外一端是什么?”“你不想别人这样对你,那么你希望别人怎么做?”等。
如果来访者说“我不想要乱发脾气”,那么,转成正向的目标就可能是“我希望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等诸如此类的叙述。在将负性消极的目标转化为积极目标之后,接下来就可以参考积极目标类型的处理方式进行咨询。
4.具有伤害性或者破坏性的目标
来访者表达这类目标通常都是一种表象,是来访者内在需求无法被满足的体现。焦点解决取向的咨询师不会过多关注这类伤害性目标背后的原因或理由,而是从来访者的情绪(比如愤怒、不满、悲伤)出发,同感来访者的感受,澄清来访者隐含的需求和渴望,帮助来访者重新建构一个健康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帮助来访者看到问题解决的其他可能性,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途径。
5.希望他人改变的目标
咨询师要使来访者承担起改变的责任,帮助来访者找到可以掌控的目标,通过自身的改变来促成他人的改变。
三、 良好目标的特征
1.正向的叙述方式
2.描述动态过程
3.存在于“当下”的此时此地
4.越具体越好
5.由小步骤开始
6.在来访者的控制范围内
7.用来访者的语言描述
四、 制定目标的特别技术
1.量尺化技术
2.“为什么是现在”技术
有研究者(Budman&Gurman,1988)提出“为什么是现在”(why now)的引导技术。来访者的问题常常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问题已发生一段时间了,甚至长达三五年,他为什么现在才来求助,这是值得探讨的。但咨询师在言语上不能生硬地表示“你怎么现在才来找我”,不能让来访者感觉自己受到了责备,不被尊重。咨询师可以说:“是什么样的原因让你选择现在来找我?”“这个问题好像有一段时间了,你今天来找我是因为……”
问题发生这么久了,并没有更严重,一定是来访者采取了一些方法,这是咨询师要关注的正向力量。而来访者为什么现在才来,有可能是他试过了一系列方法之后都没效;有可能他过去都是在遮掩,把问题放在一边,但最近突然有了一个诱发事件,他才来求助,比如“如果我不来的话,我太太要跟我离婚”,来访者不能再逃了,不得不面对了;还有可能是遇到一些特殊的日期,比如人到中年,“下礼拜就40岁生日了,没什么成就,展望未来,前途渺茫”。西方的圣诞节,中国的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周年祭等,甚至季节更替,都可能促发来访者前来求助。所以,来访者为什么现在来求助,这是会谈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可以使咨询师获得一些意想不到的信息,了解来访者在来咨询之前都做了些什么。
3.“黑与白”的技术
以焦点解决短程咨询的观点,身为韩裔美国人,笛夏德的妻子茵素·金·伯格(Insoo Kim Berg)引用了中国人熟知的“太极图”(见图2-2)。她用太极图中的黑与白来形容一个人内在的光明与阴暗、积极与消极、优点与缺点、强项与弱项等对立的两面;如果强调黑的一面,白的一面就减少或削弱,反之强调白的一面,黑的一面则相对地减少或削弱。因此,作者在督导过程中除了解释黑与白的消长意义外,给该咨询师的建议是:“从来访者过去的成功经验里,帮助来访者发现自己有用的能力和有效的资源,并且扩展和强化这些白的部分,相信黑的部分自然会减少。因为当来访者的自我力量增强时,过去的创伤的影响会削弱许多。”
第四节 例外架构
一、 生命中的闪光点
咨询师要始终相信,来访者具备解决自己的问题的能力,且来访者的每一个问题都有例外可寻。同时,要协助来访者找出这些例外,帮助来访者倾听自己:“是的,我成功过”、“是的,我有能力”等,让来访者看到自己的能力和资源,打破其面对问题时的自我设限,让来访者对解决问题不再感到无能为力。
二、 如何发现例外
(1)“这个问题在什么时候不发生呢?”“你想达成的目标过去什么时候曾经达成过,或者很接近?” 咨询师要站在相信例外一定存在的预设立场上,因此不要问来访者“有没有……的时候”,这样的问句无法表达咨询师对来访者的信心。 (2)“什么时候会有点不一样?”“什么时候问题不那么严重/频繁/强烈?” 如果来访者坚持认为从未有过问题不存在的时候,咨询师可以用这种方式寻找例外,也就是在来访者糟糕的境遇中找出最好的时候,找出黑暗中的闪光点。 (3)“你以前遇到过相似的问题或困难吗?那时你是怎样做的?”“你是怎样做到的?” 这个问句一方面可以收集具体的行动信息,使咨访双方都更清楚来访者处理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也暗示来访者已做了一些值得被肯定的行动。有的来访者并不认为问题的改善是自己的功劳,可能会说:“我不知道,就那样发生了。”此时咨询师可以进一步询问:“我想你一定做了些什么促成这件事发生,想一想可能是什么。”一旦来访者能够说出怎样的行动能让好的情况发生,他就会知道如何朝这个方向前进。 (4)“在那些成功的时候,你的想法/做法/生活……有哪些不同?”“在那些时候,你觉得别人对待你的方式有什么不一样?” 这个问题可以提示来访者:生活中的部分改变,会像涟漪般扩散到其他部分。某个领域有好事发生,也会“传染”到其他领域。这个问题使来访者有机会去追溯一个小小的例外对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什么正面的影响。
三、 找到例外后
问题的例外会提供丰富的信息,使咨询师了解问题解决需要什么资源。一旦找到例外或成功经验,咨询师要即刻予以关注并强调。无论是多么小的例外,甚至是来访者认为微不足道的,或者哪怕只是偶然发生的成功经验,都是值得不断复制的资源。
正如焦点解决短程咨询强调的:有效的不妨多做,没有效的不要再做了,咨询师要帮助来访者分析自己做了什么使例外发生,并鼓励他有意识地提高例外发生频率,这正是改变的开始。通常,来访者只要做本来就有效的事,问题自然会得到解决。
第五节 假设架构
一、 水晶球技术
二、 奇迹提问
(1)“我现在要问你一个有点特别的问题,假如有一天早上你醒来,奇迹发生了,你的问题得到解决,你觉得你的生活会有什么不同?”
(2)“你一定做了些不同的事情,那会是什么?”
(3)“谁会第一个注意到你的改变?他会注意到什么?”
总而言之,假设架构蕴含着一个积极的意义,如同登山一样,如果从山脚下遥望“云深不知处”的山峰,有人心里会有消极的想法:“那么多的台阶,多累人啊!”或者还未出发已经气馁:“那么远的路,什么时候才能走到啊?”甚至可能产生放弃的念头:“根本不可能达到!”而假设架构能帮助来访者想象已经登上顶峰,不仅给自己有实现愿景的希望,同时“回首来路时”会有满足的成就感,也会正面看待为此付出的艰辛。因此,咨询师运用假设架构与来访者分享“站在山顶”的愉快体验之后,接下来再与他们讨论达成目标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来访者会积极地规划和很快找到达成目标的途径。
第六节 改变行动
一、 发展目标导向图
所谓心图是个体导引自己前往目的地所形成的想象图,借由回忆和强化来访者过去成功的经验,进而创造自己未来要如何行动的一套想法。其最终目的是使来访者培养一些克服困难的有用习惯(productive habits)。而增进来访者发展想象图的第一步,就是引导来访者认知到自己的资源、责任和能力
二、 运用家庭作业
1.积极性的思考
2.采取有效的行动
3.观察例外的发生
4.观察自然发生的事情
三、 预期可能的障碍
第七节 会谈结束
一、 赞美
二、 衔接语
三、 任务
第八节 会谈案例
一、 案例简介 来访者:小凤(假名),21岁,大学三年级女生。会谈时,主要是叙述自己学习表现不好,最近一年来想到未来前途备感焦虑,以致经常失眠。以下是初次会谈的一段对话。
二、 会谈过程
1.目标架构
首先,咨询师要和来访者探讨改变的目标,可以通过帮助来访者厘清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引导其朝向积极改变的方向。对于来访者的抱怨或期望叙述,如“我不想要……”或“我希望别人停止……”等,要将之引导到具体可行的目标上,如“我要……”或“我想得到……”等。 咨询师:“你今天来这里,希望我给你什么帮助?” 来访者:“我对自己的学习表现感到不满意,经常焦虑而睡不好觉,以致白天上课精神很差,更影响上课……” 咨询师:“你说的不满意,能不能说得更具体一点?” 来访者:“和同学比较,我的成绩很不好,我不喜欢自己现在这种状况。” 咨询师:“具体地说,你满意的标准是什么?” 来访者:“你的意思是?” 咨询师:“我是说,有什么可以显示你达到自己满意的学习表现?” 来访者:“那就是学期成绩排名吧!” 咨询师:“目前你在全班是第几名?” 来访者:“大概在中间,全班54人,过去我总是排在25名上下。” 咨询师:“那你认为达到第几名才是学习表现好?” 来访者:“至少是前5名吧!” 咨询师:“进步到前5名,很具体的目标,你觉得这学期有可能达到吗?” 来访者:“目前离期末考试还有两个多月,至少要进步10名吧!” 咨询师:“那好!把学习目标定为进步到全班第15名,如何?” 来访者:“那我要如何达到呢?”
2.奇迹提问
在和来访者讨论达到目标的方法之前,运用奇迹提问来提升她改变的动机,以及找到具体的改变证据。奇迹提问包括三个阶段:
(1)最初征兆 找到具体和细节的信息,典型的问句如:“如果今天晚上奇迹发生了,明天早上醒来时,你发现问题解决了,最初的征兆是什么(最先察觉到的是……)?” 所谓最初征兆(first sign)是咨询师帮助来访者想象改变后的一些线索或现象,即使是很小、很细微的改变。其目的是让来访者认识到大改变是由一些小改变积累而成的。 咨询师:“假设有一天达到了你想要的名次,你的感觉会是什么?” 来访者:“当然感觉很好,很有成就啊!” 咨询师:“如果这学期达到了你的目标,你最先会发现的不同是什么?” 来访者:“你的意思是?” 咨询师:“我的意思是当你进步到第15名,你最先看到的不一样的是……” 来访者:“主要是全班的成绩排名!”
(2)还有什么 为了进一步激励来访者改变的动机,咨询师可以继续用“还有什么?”的问句来引导来访者想象改变后的积极意义,其目的在于帮助她思考更多可能的改变征兆,通常至少再说三到四个现象或情况。 咨询师:“还有什么可以显示你学习进步了呢?” 来访者:“上课有精神,注意力集中……” 咨询师:“还有呢?” 来访者:“老师教的都听得懂,也能在课堂上提问和参与讨论……” 咨询师:“还有呢?” 来访者:“没那么害怕考试了。” 咨询师:“还有……” 来访者:“差不多了……” 咨询师:“好,如果这些都发生了,你的感觉是……” 来访者:“那我当然很高兴,感觉很幸福!”
(3)关系提问 询问来访者的重要他人对于改变的反应也是很好的激励,引导的问句如:“谁会第一个注意到你的改变?他们会注意到什么?”“假如有人观察到你的改变的话,他们会有什么反应?那你会怎样回应?”“当你周围的老师、同学、家人看到你的不同,他们会作何表现?”“什么时候你能够感觉到他们对你的变化?你会有什么不同的回应?”等。 咨询师:“如果你进步了,有谁会先注意到?” 来访者:“嗯……老师吧,他会表扬我进步!” 咨询师:“还有吗?” 来访者:“父母知道了当然会很高兴!” 咨询师:“还有……” 来访者:“那就是同学会用不一样的眼光看我……” 咨询师:“你能感觉到他们的变化,那你对他们的反应会是?” 来访者:“觉得有面子、更自信,也会更加努力!”
3.例子或例外
为了帮助来访者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引导来访者发现自己过去一些成功的经验(即使是很少的例外),因为改变的方法必须出自于来访者拥有的能力和资源,至少是有能力创造的新资源。接着,咨询师还要继续帮助来访者寻找和发现多几个例外,不只是一个例外而已。因为发展更多的例外,就能发现这些例外中有一些共通性的资源和方法,这正是可以多加强调和利用的改变方法。
咨询师:“现在,请你想一想,过去有哪些时候你学习表现不错。” 来访者:“我不明白你的意思。” 咨询师:“比如说,大学一、二年级或中学时,你对自己的学习表现感到满意的时候。” 来访者:“有啊!我上大学的第一学期就觉得自己表现不错。” 咨询师:“还有呢?” 来访者:“嗯……我高中的时候还得过成绩进步奖。” 咨询师:“你有表现很好的情形啊!当时你是怎么做到的?” 来访者:“我不太懂你的意思。” 咨询师:“我是说你一年级时表现好和高中得进步奖,你肯定做了一些努力,当时你做了些什么?” 来访者:“嗯……我会安排时间温习老师教过的内容,就能好些。” 咨询师:“还有呢?” 来访者:“写一张鼓励自己进步的卡片,为自己打气……” 咨询师:“当时如果上课听不懂呢?” 来访者:“我会上课前把老师要教的内容先做预习,让自己抓住大部分重点。下课后,有不懂的地方立刻去请教同学或学长。” 咨询师:“听起来,你有不少好的学习方法。当时你会有焦虑的情绪吗?你是怎么应对的?” 来访者:“焦虑当然有,我就做做运动,深呼吸,让自己心情放轻松……” 咨询师:“效果如何?” 来访者:“参加高考时,很有效呢!” 咨询师:“是啊?现在也可以拿来用啊!” 来访者:“嗯……也许吧!” 咨询师:“我建议你,过去有效的不妨多做,无效的不要做了。” 来访者:“你的意思是?” 咨询师:“哦!我是说像你现在光是对自己的学习表现不满意,造成自己焦虑而睡不着觉,这是无效的解决问题方式,对你的学习毫无帮助。而你过去有不少有效方法,为何不去多用这些有效的方法呢?” 来访者:“我了解了!你的意思是说我可以把以前有效的方法拿到现在来做?” 咨询师:“太好了!你愿意吗?” 来访者:“这样我就能进步吗?” 咨询师:“你过去不是证明过有效吗?” 来访者:“嗯……”
4.量尺化
量尺化是指,如果从1到10,1代表事情是很糟糕的,10代表奇迹发生的那天你的问题不再发生的时候,你现在在哪里?咨询师要给来访者一些鼓励,甚至语音、语调上的鼓励。引导来访者设想改变的过程,考虑可能的障碍,如:“假如在改变的过程中发生……你会……”“你是怎样做到的?”“怎样的方式能够让你朝向目标更近一步?”
咨询师:“如果1是表现很差,10是表现很好,你评估自己目前在什么位置?” 来访者:“大概在5左右。” 咨询师:“如果设定这学期进步的目标,你认为要达到……” 来访者:“至少到7,最好是8。” 咨询师:“所以,你可以怎么做从而至少进步两个刻度?” 来访者:“嗯……我可以像以前一样,赶紧安排时间温习老师教过的内容。” 咨询师:“很好,还有呢?” 来访者:“嗯,降低自己的焦虑,心情放轻松……写一张鼓励自己进步的卡片放在书桌上,随时提醒自己努力。” 咨询师:“是啊!过去是很有效的。如果老师教的听不懂呢?” 来访者:“像以前一样,不懂的地方去请教同学或学长,上课前把老师要教的先做预习。” 咨询师:“太好了!还有呢?你从前做过有效的……” 来访者:“告诉自己:尽力吧!” 咨询师:“很棒的想法!那失眠的问题如何解决呢?” 来访者:“如果我像过去那样做,我的睡眠会好一些。另外,我听过一个讲座,每天固定做半小时运动、晒晒太阳、睡不着觉时做简单的放松活动,应该很好的。” 咨询师:“听起来有不少好方法,你打算什么时候开始?” 来访者:“今天回去后就开始!” 咨询师:“太好了!” 5.结束前信息反馈 会谈结束前,询问来访者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如:“还有什么想说的吗?”“你觉得还有什么需要我知道的?”等。最后,给来访者信息反馈,包括赞美、衔接语、布置任务。 咨询师:“最后你还有什么想说的?” 来访者:“嗯……没有了。” 咨询师:“好!我觉得今天的谈话里,你不仅找回了过去的自信,而且有了清楚的目标,愿意采取解决问题的行动,相信你会表现得更好。” 来访者:“那要谢谢你的帮忙。” 咨询师:“关键是你真诚地思考自己的问题,也愿意尽力去改变。我想,为了让你的计划一步步实现,我们下周同一时间再谈一次,看看你做得如何,你愿意吗?” 来访者:“我很愿意!我也希望你能看到我做得如何。” 咨询师:“我很欣赏你积极的态度,开始行动吧!” 来访者:“谢谢!再见!”
第三章 会谈的艺术 本章根据作者过去的咨询经验选择了三个运用有效的咨询技巧:语言交流、有意义的打断话和I—D—E会谈焦点,分别介绍如下。
第一节 语言交流
人类生活在一个“意义”的世界里,生活中的事件是被参与其中的人赋予意义的,因为事件的本身并不具有意义。每个人根据其生活环境来形成事件的意义,而此意义也成为这个人真实的经验。意义无法脱离经验,个人的意义与经验是在相互作用下形成的(许维素等,1998)。而语言是人们表达意义和经验的重要工具,通过语言彼此交流意义和经验。奥康奈尔(O'Connell,2001)认为,由于意义可以被改变和修正,在咨询对话这样语言性的社会互动过程中,来访者的主观世界也会被澄清并建构出来。由于个人的价值观与信念不同,同一现象可以被人们描述为不同的真实。因此,来访者所讲述的故事,实际上是来访者在其主观世界中,选择的一种语言描述方式和认知角度的结果。
通常来访者对问题已有自己的定义(赋予事件意义),这来自其自身对环境的期待与解释,因此他们对于问题的界定往往决定了什么才是真正的问题。而来访者如何描述或看待一个问题、如何界定目标,都将会影响来访者接下来所采取的行动。换言之,来访者主观的诠释可能是问题的一部分或解决方法的一部分,而且他们对自己所采取的行动及对行动结果的描述,又会影响其下一次的行动。
因此,焦点解决短程咨询不重视探究事件的本质,更重视来访者对事件的诠释。当这些诠释是问题的一部分时,对于来访者而言,他们需要开放自己,重新认识自己。而对于咨询师而言,则要致力于通过巧妙地运用语言交流,改变来访者对问题的表达方式,将来访者的问题拉回到来访者和咨询师有能力解决的框架内,踏上问题解决之路。
一、 配合来访者使用的语言
二、 引导来访者朝向正面的描述
1.转化负面标签
2.转换语言时态
在会谈过程中,咨询师对语言时态的选择有助于来访者创造现实感。可在初期配合来访者的描述使用“现在”时态,了解来访者目前的问题处境,以及对问题的想法、感受等。之后,采用“过去”时态叙述问题,让来访者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发生在过去。而在讨论问题解决时使用“现在”和“未来”时态,引导来访者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向。
英语世界特有设定
三、 避免使用的语句
1.“为什么”的语句
焦点解决短程咨询关心的是“什么”(what),而非“为什么”(why)。当咨询师需要知道背后的原因时,可用以下语句做替代:“这样的情况已有一段时间了,却没有变得更糟,这是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你采用这种方式,能说说你的想法吗?”等。
2.“问题”的语句
焦点解决短程咨询重视的是来访者的健康功能和改变的可能,咨询师想了解问题或问题改变,可用以下语句做替代:“你想改变什么?”“你希望获得怎样的帮助?”“上次谈话后,你有没有注意到,当你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时,生活会有什么不一样?”等。
四、 运用幽默的语句
第二节 有意义的打断话
一、 何时该打断?
1.战争故事
2.独白
3.卡在情绪的瓶颈
4.无关紧要的漫谈
5.局限的话题
这里有两种情形:那些只将关注的焦点放在他人身上的来访者,他们不会去反思自己的想法、感受和行为;而相对应的,有些来访者只关注自己,将他人排除在外(Ivey,1994),他们只挑自己的想法、感受、行为来谈论。对于这两类来访者,运用打断话技巧将有助于扩展他们的聚焦范围。
注意力机制
二、 尊重且巧妙的技巧
1.运用眼神
2.换气停顿间
3.澄清彼此的角色
4.关联性澄清
5.温和而坚定的表达
6.跳出情绪漩涡
三、 关心为前提
第三节 I—D—E会谈焦点
一、 会谈主题
1.人际主题
2.发展主题
3.存在主题
二、 运用流程
第四章 后续会谈
第一节 会谈的进行
一、 会谈的必要性
(1)来访者相信他已有所改变,但是仍需要更多的学习(如完成家庭作业)时间。 (2)来访者相信他已有所改变,但是仍需要更多时间以证明改变的成效。 (3)来访者对解决问题的行动仍有一些犹豫或担忧,认为需要更多或不同的解决策略或方法。 换言之,来访者愿意再来咨询的可能原因有:需要练习改变行动的时间、需要逐渐提升解决问题的自信、需要增强对自我改变的责任感、需要减少对咨询师的依赖等。因此,咨询师应根据来访者的需求做出是否需要后续会谈的决定,会谈次数或会谈间隔等也应据此做弹性调整。
二、 会谈的结构
茵素·金·伯格和同事卢斯(Norm Reuss)在2003年提出一个简称为“EARS”的咨询步骤:引发(elicit)、扩展(amplify)、强化(reinforce)、重复(start again),这是一个便于咨询师记住的后续会谈结构,分别说明如下。
1.引发
引导来访者从上次会谈后的一些正向改变情形谈起,参考的用语有:“上次谈话后,你的问题是否有改善(好转)或不同?”
2.扩展
针对上述来访者谈到的情况,鼓励他叙述更多具体的过程或细节,参考的用语如:“请你多说一点这些改善(好转)的感觉和想法……”
3.强化
对于来访者谈到的积极改变或进步,给予肯定或称赞,包括非语言的鼓励,如笑容、点头、伸大拇指、双手鼓掌等。参考的用语如:“看到你的改变,真为你高兴!”
4.重复
引导来访者叙述其他的正向改变或问题不出现的例外情况。参考的用语如:“还有什么改善(好转)或不同的情形?”“还有什么问题不发生(出现)的情形(时候)?”等。
三、 会谈的引导技巧
此时,直接询问来访者“事情变得怎么样”是很重要的技巧,因为能让咨询师了解前次会谈目标达成的程度,也能显示出与来访者的合作关系发展得如何。以下有四个会谈时的引导式询问技巧,供参考。
首先,询问:“当你第一次来时,你的主要叙述是……(具体描述问题),现在是否有好转?”如果回答是,进行下一个询问。如果回答否,询问是否一样。如果一样,进行下一个询问。如果回答否,接着询问是否较糟。
接着,询问:“你是否担忧(具体地描述问题)变得较好(一样、较糟)?”有时来访者可能会出现一些其他或相关的抱怨(抱怨处理请见第二章第一节)。如果回答否,进行下一个询问。
再接着,询问:“上次谈话到现在,你注意到了哪方面的改变(具体说明)?”“这个改变持续吗?”等。
最后,询问:“上次会谈结束后是否还有其他情况(事情)发生?”“是否还有一些上次你没说的事没有处理?”“你的改变是否有家人的支持?”等。
面对来访者对自己情况的三种认知,咨询师应如何处理,以下分别举例说明
(1)如果来访者的情况正在好转,他就会期望继续改变,咨询师只要提醒来访者可能会有问题“复发”的情形即可,例如:“你已经开始面对自己的生活,而且采取解决行动,未来还会有事情不顺利的时候,我们来想想如果发生可以怎么应对。”少数来访者只能模糊地描述他们有效的改变,咨询师需要对其所用的不明确词汇加以澄清,并使用上述的“扩展”原则,鼓励他多说一些具体的过程或细节。
(2)如果来访者表示情况没有改变或仍然一样,咨询师则需提醒来访者正在做对自己有益的事,而且情况至少没有变坏,例如:“这周来事情好像并没有好转,你看起来有些失望。不过,我觉得你已经有了改变,因为你已开始面对学习,而且也实际去做准备。我相信假以时日你会成功的。”同时,咨询师应检视来访者是否误解改变的意义,如有需要应加以澄清。
(3)如果来访者的状况变得更糟,咨询师无须担忧这种不进反退的情形,因为经验告诉我们一些来访者的情况在变好之前可能会先变得更糟。因此,咨询师可以与来访者讨论这是否真是最糟的情况,或者事情在变好之前是不是会变得更糟,例如:“我看得出你对目前的情况很沮丧,但是和你前次谈话相比,这好像不是最糟的情况。”“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需要有一些改变的时间和耐心,此时有如黎明前的黑暗”等。
四、 会谈范例
咨询师:“上周你谈到对自己的学习表现不满意、焦虑、睡不着觉,回去后的情形有变好吗?” 来访者:“嗯……好像没有什么改变。” 咨询师:“你的意思是情况跟以前一样?” 来访者:“有啦!只有一点点改变,我温习了前几周上课的内容,虽然有几个地方不太清楚。” 咨询师:“是有不同啊!请你把经过再详细地说一说。” 来访者:“周末我去图书馆温习功课,做了微积分的演算,写了一篇这周要交的读书报告。周一和周二早上背了一些英文单词,做了听力测验。后来就没继续了……” 咨询师:“看样子你有一个很好的开始,还有其他的不同吗?” 来访者:“周三上午我先预习了下午的课。” 咨询师:“效果如何?我是说对下午的上课有帮助吗?” 来访者:“嗯,有一点帮助,上课听得懂老师讲的内容,也比较认真学习。” 咨询师:“挺好的,我看到了改变,还有什么?” 来访者:“这是头两三天,后来我就懒下来了。” 咨询师:“你似乎有些失望,不过我觉得你已经开始认真学习,而且也实际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方法,还做了什么和过去不同的事?” 来访者:“前天我和两个同学一起讨论一些上课不懂的地方。” 咨询师:“是一个怎样的情形呢?请你多说一点。” 来访者:“我们三个人约在活动中心的咖啡店讨论老师教过的微积分原理和算式,大概花了两个小时……” 咨询师:“效果如何?” 来访者:“嗯,搞懂一些原先不清楚的地方,还是有一个地方不太清楚,我们决定上课时问问老师。” 咨询师:“挺好的,这种学习方式你会继续坚持吗?” 来访者:“嗯,挺有收获的,我以后会多找机会和同学一起讨论。” 咨询师:“还有什么改变吗?” 来访者:“没有了,没有什么大改变。” 咨询师:“听起来你期望有大的改变,不过似乎没达到。我认为读书习惯是慢慢养成的,所以需要从积累一些小改变开始,你觉得呢?” 来访者:“嗯,也许吧!我是不是太理想化了?” 咨询师:“你继续朝着目标改变,假以时日你会达到理想的。” 来访者:“真的?” 咨询师:“经过这周的一些改变,你的心情如何?” 来访者:“还是有些焦虑,不过放松了一点。” 咨询师:“还有失眠的情形吗?” 来访者:“还有两天吧!睡得不太好。不过我这周去跑步了三天,做了一次睡前放松活动。” 咨询师:“哇!你做了不少积极的改变。很明显的,焦虑和失眠的情形减少了。” 来访者:“你觉得这是转好的现象吗?” 咨询师:“嗯!我觉得你继续用这些有效方法,相信到学期末你会达到预定的目标的。” 来访者:“真的?我现在有信心多了!” 咨询师:“所以,你觉得1到10,你原先说是在5的位置,现在呢?” 来访者:“现在接近6吧!” 咨询师:“你看,是有进步啊!才刚开始一周呢!” 来访者:“嗯!我知道了,得一小步一小步地向前进。” 咨询师:“太好了,继续努力!你觉得我们的约谈还需要几次?” 来访者:“嗯……能不能多谈几次?我希望有你的鼓励和监督。” 咨询师:“那我们下周谈过再决定是否继续,好吗?” 来访者:“好!” 咨询师:“还有,监督可要靠你自己,呵呵!” 来访者:“是的!谢谢你,我下周同一时间来,再见!”
第二节 咨询结案
一、 结案的意义
事实证明,许多来访者持续、真正的改变是在咨询之后发生的。为什么?因为当他对自己的问题已经有所了解,开始采取一些行动,并逐渐形成一些良好的习惯或已做出了一些积极改变且有一些成效时,咨询就可以结束了。
二、 正向的咨询结案
三、 结案的情绪处理
第五章 应用指南
第一节 咨询误区
一、 理念方面
1.陷入病理观
传统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流派,往往认定来访者所呈现的问题背后存在着某种病理心理,例如:精神分析学派所说的“压抑的情结”,认知流派提出的“非理性信念”,完形学派所讲的“未完成事件”,等等。尽管说法不一,但无不将来访者看作有缺陷的人,甚至是需要接受长期治疗的病人。
焦点解决取向的咨询师不会将来访者看成失功能的个体,更不会将来访者视为病人。包括焦点解决短程咨询在内的后现代心理学认为,语言可以影响一个人对于事实的建构,可以影响来访者对于自身问题的认定。
2.轻易贴阻抗标签
阻抗最早由精神分析学派提出,指来访者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以公开或隐蔽的方式否定咨询师的分析,拖延、对抗咨询师的要求,从而影响咨询的进展,甚至使得咨询难以顺利进行的现象
焦点解决短程咨询视来访者的合作为必然,认为没有不合作的来访者,只有不够同感来访者的咨询师。
3.在过去的问题上打转
对来访者的问题给出适当的诊断是传统心理咨询的重要环节,咨询师一般的思路是:只有了解了来访者的问题是什么,进而挖掘问题形成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着手解决问题。
焦点解决短程咨询取向的咨询师不必像侦探一样,去探知更多可能与来访者的问题有关的信息,避免做问题导向的分析,也不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去探讨问题形成的原因。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焦点解决短程咨询漠视问题的存在,或是不让来访者叙述问题,而是与来访者简要地探讨和了解问题后,引导来访者觉察问题形成在过去,已成事实无从改变,问题解决的可能性存在于现在和未来,这是可以通过努力去改变的
咨询师的重点是将着眼点放在“有用的事情上”,关注的是有利于问题解决的方法,及时发现和运用这些方法,并加以强化拓展。这也是焦点解决短程咨询较传统咨询具有更高效率的重要原因。
二、 态度方面
1.忽视来访者的反应
2.缺乏弹性地应用
3.随来访者起舞
焦点解决短程咨询固然相信来访者是他自身问题的专家,相信只有来访者知道伤痛在哪里、该往何处走、关键问题是什么,咨询师甚至将来访者视作咨询过程的向导。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咨询师将在会谈中被来访者“牵着鼻子走”。当来访者深陷在负性的情绪旋涡当中,反复讲述那些痛苦的经历,或是会谈内容渐渐背离咨询目标时,咨询师有必要打断来访者的叙述,引导来访者走上目标导向、解决导向之路。
三、 目标方面
1.没有目标
2.目标不清
3.自以为是的目标
四、 方法方面
1.徒劳无功的方法
2.重复无效的咨询方法
3.老生常谈的建议
第二节 咨询转介
第三节 咨询伦理
一、 咨询伦理的重要性
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必须以一定的伦理准则为保障。对于心理咨询师而言,在咨询的过程中,保证来访者不受伤害是最基本的前提,其次才是提供专业帮助,缓解来访者的痛苦。
二、 多元文化的视野
咨询师可以通过培训、督导等方式,学习处理与自己不同性别、种族、年龄、文化、社会经济背景或性取向的来访者,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咨询师必须在学术及实务上都接受过多元文化训练;第二,以来访者与咨询师都同意建立一个咨询关系为前提;第三,咨询师最好能在不同的情境下弹性地运用理论与技巧;第四,在多元文化咨询中,来访者更有可能显现出怀疑与不信任,咨询师必须抱持开放的态度面对挑战;第五,在多元文化咨询情境中,特别重要的是咨询师必须能够觉察到自己的价值观
三、 基本伦理议题
1.知情同意
2.保密原则与保密例外
3.双重(多重)关系
4.咨询记录与保存
四、 致力于来访者的福祉
第六章 成长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