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俄罗斯与乌克兰今日之局面思维导图
俄乌爆发冲突以来持续交火。当地时间29日,俄乌代表团在土耳其举行第五轮谈判,双方在一些议题上已达成一致,但在安全保障国事宜上尚未达成一致。
编辑于2022-03-28 16:15:14俄罗斯与乌克兰今日之局面思维导图
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关系
苏联解体
戈巴乔夫时期的人民生活远远落后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苏共党内“修正主义”泛滥,苏联领导人接受了西方鼓吹的“多元化”,“泛民族主义”,无法拥有凝聚力领导无产阶级专政。1991年,戈尔巴乔夫在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了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后
解体之后,苏联分裂为15个国家,这些国家包括:立陶宛、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爱沙尼亚、塔吉克斯坦、拉脱维亚、亚美尼亚、乌克兰、土库曼斯坦、白俄罗斯、俄罗斯、摩尔多瓦、哈萨克斯坦。
俄罗斯
俄罗斯在苏联政府垮台后继承了苏联最多的遗产,包括但不限于: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席位,苏联几乎80%以上的军工产业,苏联军队的绝大多数,核武器的几乎90%,还有苏联在国际上的几乎所有政治遗产。
而俄罗斯继承了最多也是最大的遗产
乌克兰
乌克兰继承了60w平方公里的土地:并且包括苏联军队2000架包括战斗机、轰炸机、加油机、运输机等在内的军用军机;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潜艇、巡逻艇等在内的大小350艘舰艇;6500辆坦克、步战车、装甲输送车;以及2500件核武器。 乌克兰,就其军队规模特别是其中的核弹头数量,包括洲际运载火箭、战略轰炸机、战略导弹核潜艇等核武器的运输和投掷,都是仅次于美国、俄罗斯的全球第三强核大国,核武器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都一度碾压除美俄之外的其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乌克兰,在航天航空、船舶航海、冶金化工等领域,曾经位居世界前列;占据苏联GDP的15%以上,境内有3个能建造航母、核潜艇等在内的造船厂,1个生产洲际导弹的巨型制造厂,有设计、研发、制造战略轰炸机、大型运输机的生产厂家。 拥有30%的军工产业的乌克兰,军工企业3549家,产业工人300万人。其中,直接从事武器生产的企业就有700家,这些企业涵盖了军用舰船、火箭装置、宇航装置、战机和导弹等军工产品。
可以说乌克兰继承了苏联最优质的遗产
分道扬镳
乌克兰和俄罗斯不对付的最早原因可以追溯至“沙皇俄国”的前身“基辅罗斯”。7世纪,被波兰人统治期间,乌克兰人为了谋求更好的生活,于是寻求了当时的俄罗斯,也就是——基辅罗斯。 “基辅”俄国从那时候开始介入了乌克兰。他们从波兰人手里抢回了乌克兰东部地区,跟波兰人以第聂伯河为界,把乌克兰一分为二,各占着一片地方。 这次分裂大致持续了三百年时间,它导致了乌克兰东部和西部实际上过着不同的生活。西乌的人整体过得更穷更苦,命运更凄惨,又被分割了很多次。但他们始终跟欧洲混久了,现在仍然心向欧洲。 而东乌的人,被俄化。经济发展状况好一点,但被管得比较多。三百年时间作为俄国国土一部分,加上俄裔移民多,整体上是向着俄国的。俄国拿下东乌后,也一路南推,推进到黑海沿岸,从蒙古人手里拿下了克里米亚。
700~1917
二战前,苏德联手瓜分了波兰,那时候西乌也被苏联拿下。乌克兰终于统一,成为前苏加盟共和国中体量上的第二位,二战结束后到1991年,乌克兰作为苏联的一部分而存在。不过,经过三百年不同的生活,东西乌在宗教、价值观、经济形态、语言方方面面差异巨大。西乌始终不喜欢俄国,二战期间,一部分西乌人士给德国人当带路党。 1930年代的饥荒,以及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加剧了部分乌克兰人厌俄的情绪。但总体上,在苏联时期,不是突出的问题。突出的问题,是经济形态不行,导致大家一起受穷。 1991年,因为贫穷失去了信仰,闹到了散伙的地步。历史上极其反常地,俄国同意吐出大片曾经的领土。乌克兰十分意外地独立建国,延续起百年前那个旧梦。
1939~1991
但是最开始出现的巨大嫌隙在1932-1933年间,在农业集体化运动的背景下产生的。据估计,当时大约有315万至718万乌克兰人死于这一事件。 虽然这次饥荒有自然因素,但乌克兰人更认为,人为因素占大部分。他们认为这次事件是苏联针对乌克兰民族实施的故意的“灭绝种族”行动。
乌克兰与俄罗斯的主要矛盾
1⃣️乌克兰政治取向变化,转向亲西方并试图依美制俄,导致乌内部族群矛盾凸显,也导致了俄乌的政治关系陷入对立状态。俄罗斯担忧一个亲西方的乌克兰甚至有可能加入北约,将其战略缓冲带完全消除,使西方军事力量彻底直抵家门口,从而将成为俄罗斯的战略性的直接威胁。 从这个历史发展的渊源来看,俄乌两国的历史纠葛导致乌克兰内部亲俄罗斯的顿巴斯地区寻求分离,而乌克兰变成俄罗斯与西方对抗的前沿阵地。显然乌克兰的这种变化导致俄乌关系处于尖锐对立的状态。
俄罗斯与乌克兰的矛盾
欧洲与俄罗斯存在一种结构性的矛盾,这包括俄罗斯和北约、俄罗斯和美国、俄罗斯和欧洲的结构性矛盾。目前来看,在美国的不断挑动刺激下双方陷入直接对抗的状况。 从西方国际政治传统来看,欧美国家有一个地缘政治理论的概念,认为俄罗斯作为陆权国家地处亚欧大陆的心脏地带,一直对欧洲国家乃至两岸大西洋国家构成一种由陆向海的巨大压制力。这个状况上百年来一直就存在。
俄罗斯与北约/美国间的矛盾
是由目前俄罗斯周边地缘政治的复杂变化所致。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周边出现了一系列独立主权的国家,但这些国家与俄罗斯存在着复杂的历史渊源。地缘的临近和历史的相连,导致俄罗斯的周边国家和俄罗斯本身就形成了地缘政治性的一种矛盾。
苏联解体后给俄罗斯带来的不利影响“地缘政治”会进一步加剧事态的发展
矛盾发展的导火索
矛盾起因
2014年2月,时任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在“颜色革命”中下台,亲西方政府在乌克兰掌权并将加入欧盟和北约作为国家战略。乌克兰战略地位重要,原本就是美俄地缘政治博弈的焦点,此后更是沦为大国角力场,陷入无休止的动荡。 在克里米亚半岛举行独立公投并入俄罗斯领土、乌东部顿巴斯地区(包括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宣布独立并与政府军爆发武装冲突后,乌克兰政府对俄立场趋于强硬,要求俄罗斯“归还”克里米亚并“停止支持”顿巴斯地区的民间武装。俄方则强调,克里米亚入俄是克里米亚人民的合法选择,俄罗斯在顿巴斯问题上不是冲突参与方,乌克兰政府应与东部民间武装通过谈判解决问题。 在顿巴斯地区战火导致大量伤亡的情况下,国际社会展开政治调解,建立了乌克兰问题三方联络小组(乌克兰、俄罗斯、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以及“诺曼底模式”调解机制。“诺曼底模式”的最大成果是2015年签署的关于政治解决乌东部问题的新明斯克协议。该协议体现了乌东部民间武装关于在法律上取得特殊自治地位等诉求,同时,乌克兰政府关于恢复对乌俄边境的控制等诉求也得到体现。然而,新明斯克协议并未得到有效履行。
矛盾加剧
拜登政府上台以来,乌克兰紧张局势两度升级,一次是去年4月,另一次是去年11月至今,后者与美国加大与乌克兰的军事合作有直接关系。去年8月底至9月初乌总统泽连斯基访美期间,美乌签署一系列军事合作文件。拜登宣布对乌克兰额外追加6000万美元军事援助,包括向乌克兰提供更多数量的“标枪”反坦克导弹。去年10月,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访乌,力挺乌克兰加入北约。 俄罗斯方面对此表示强烈不满。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说,美国向基辅提供军事援助可能导致乌克兰采取不可预测的行动。他表示,乌克兰加入北约将危及俄罗斯安全,因为这会导致北约军事设施更加靠近俄边境。 在认为自身已经无可退让的情况下,俄与西方展开密集外交对话,在乌克兰问题上划出两大“红线”:一是西方不得接纳乌克兰为北约成员国;二是西方不得在乌克兰部署重型进攻性武器。 俄罗斯与美国、北约、欧安组织今年年初的三场对话目前来看未取得明显效果,但对话的大门没有关闭,这意味着各方仍有意通过外交途径管控当前危机。
关键词“和平演变” “修正主义”
关键字「东西乌」矛盾
当今乌克兰与俄罗斯矛盾的本质有二其一是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俄罗斯的掣肘,是美国对“普京主义”的一次危险试探。 第二重本质就是对国内矛盾的转移,随着俄罗斯经济下行,寡头集团和底层人民的矛盾愈发强烈,普京不得不打出“民族主义”的牌子,在国际关系和外交事务上更显强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