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医诊断学的闻诊
闻诊是中医诊断学名词,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方法之一。运用听觉和嗅觉的手段,通过对病人发出的声音和体内排泄物发出的各种气味的诊察来推断疾病的诊法。在临床上,闻诊同望诊、问诊、切诊相结合,才能全面系统地了解病情,对疾病作出正确判断。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闻诊
听声音
正常声音
概念
特点:具有发声自然,音调和畅,柔和圆润,言语清楚,应答自如,言与意符等
个体差异
病变声音
语声
发声
语声重浊
喑哑与失音
失音与失语相鉴别
失音:神志清楚,声音不能发出
失语:神志昏迷或欠清,不能言语
呻吟
惊呼
补:小儿夜啼:过食生冷脾寒胃痛、心脾有热、食积、虫积、惊恐
语言
谵语: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多为邪热亢盛,内扰心神所致,属实证
郑声:神识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语声低弱模糊。多为脏气衰竭,心神散乱 所致,属实证
独语:自言自语,喃喃不休,见人则止,首尾不续。多因心气不足,神失所养,或气郁生痰,痰蒙心窍所致
错语:神志清楚,语言时有错乱,语后自知。
虚证:心之气血两虚,心神失养
实证:痰浊等阻遏心神
狂言:精神错乱,狂躁妄言,语无伦次。属阳热实证
语謇:神志清楚,思维正常,但因舌体运动不灵活而致语言不流利,或吐字不清
呼吸
病态呼吸
喘:呼吸困难,短促急迫,甚则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
虚喘
实喘
哮:呼吸急促似喘,喉间有哮鸣音,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喘不兼哮,但哮必兼喘
短气
少气
少气、短气与喘的区别
咳嗽
咳声重浊,痰白清稀,鼻塞不通,——外感风寒——风寒束肺,肺失宣降
咳声不扬,痰稠色黄,不易咳出——热症——热邪犯肺,灼伤肺津
咳声重浊紧闷,痰多易咳——实证——寒痰、湿痰停聚于肺,肺失肃降
咳声低微无力,气短而喘——虚证——久病肺气虚损,失于宣降
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咳出——燥邪犯肺或肺阴亏虚
顿咳、白喉
呕吐
呕声低弱,吐势徐缓,呕吐物清稀,无酸臭味——虚寒症
呕声壮厉,吐势较猛,呕吐物黄稠,或酸或苦——实热证
呕吐呈喷射状,多为热扰神明,或头颅外伤,或颅脑出血,或肿瘤等所致
呕吐酸腐食物,多属伤食
朝食暮吐,暮食朝吐(胃反)——脾胃阳虚证
口干欲饮,饮后则吐(水逆)——饮停胃腑证
呃逆
呃声频作,声高而短,其声有力——实证
呃声低沉,声弱无力——虚证
新病呃逆,其声响亮有力——寒邪或热邪客于胃
久病重病呃逆不止,声低气怯无力——胃气衰败之危候
突发呃逆,呃声不高不低,无其他不适——饮食刺激,偶感风寒,不治自愈
嗳气
嗳气酸腐,兼脘腹胀满厌食——实证——食滞胃脘,胃气上逆
嗳气频作而响亮,且因情志而作——实证——肝气犯胃
嗳气低沉断续,无酸腐气味——虚证——脾胃虚弱,胃失和降,气逆于上
嗳气频作,脘腹冷痛——寒邪客胃或胃阳亏虚
饱食或饮汽水偶发嗳气,无其他不适——不属病态,不治自愈
太息
喷嚏
鼻鼾
肠鸣
肠鸣增多
肠鸣稀少
嗅气味
病体气味
口气
汗气
痰涕之气
呕吐物之气
排出物之气
病室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