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B淋巴细胞
医学免疫学的B淋巴细胞章节的相关知识点归纳,包括B淋巴细胞的概念、分化发育、分化发育、表面分子及其作用等内容。
编辑于2022-03-30 18:48:53B淋巴细胞
概念
B细胞在中枢免疫器官——BM中发育成熟
BM基质细胞表达的CKs和黏附分子是诱导B细胞分化发育的必要条件
功能性BCR的表达
BCR实质是mIg
B细胞自身免疫耐受的形成
B细胞在BM分化发育的主要事件
分化发育
BCR的基因结构及其重排
概念
特点
编码BCR的基因群在胚系阶段是以分隔的、数量众多的基因片段的形式存在
胚系基因结构
分布
人IgH链基因——14q
可变区——VH、DH、JH
恒定区——CH
人lgL链基因群
κ基因——2p
V+J+C
λ基因——22q
V+J+C
特点
基因片段
V
VH——45
Vκ——40
Vλ——30
D
DH——23
J
JH——6
Jκ——5
Jλ——4
C
CH——9
Cκ——1
Cλ——4
基因重排及其机制
定义
B细胞分化发育过程中,BCR基因片段发生重新排列和组合,产生数量巨大、能特异识别抗原的BCR的过程
机制
V区基因重排
重组酶(重组激活酶基因RAG,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等)—— 识别位于 V(D )J片段两端的保守序列,切断、连接、修复 DNA 等
特点
程序化明显
H-V先重排,L-V随后
B细胞DNA序列与正常组织细胞差异显著
等位排斥和同种型排斥
等位基因排斥
B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的H链(或L链)基因重排成功后,抑制另一条染色体上H (或L链)基因的重排
同种型排斥
κ链基因重排成功后抑制λ链基因的重排
抗原识别受体多样性产生的机制
组合多样性
原因
V,D,J重排时,只能从众多的片段中各选一个进行组合→组合多样化
经典
人H链V区有6000个组合
Vκ的V、J组合有200种
Vλ的V、J组合有120种
总组合有1.9*(10^6)种
连接多样性
原因
片段连接时常有插入,替换,缺失的情况
表现
密码子错位,替换或缺失3xn个核苷酸——产物增加或减少n个AA,后续序列不变
框架移位,替换或缺失1或2+3xn个核苷酸——后续序列完全改变
N序列插入,TdT将N序列插入断端——显著增加BCR和Ig的多样性
受体编辑
定义
一些完成基因重排并成功表达BCR的B细胞识别自身抗原后未被清除, 而是发生 RAG基因重新活化,导致L链的基因再次重排, 合成新的L链,从而使BCR获得新的特异性
作用
使BCR多样性增加
体细胞高频突变
分布
外周免疫器官的生发中心
条件
Ag刺激
基因重排已发生且成功
方式
V区的CDR部位的基因序列发生点突变
作用
Ab多样性↑
Ab亲和力成熟
中枢免疫器官中的分化发育
过程
祖B细胞(pro-B cell)
早期——重排H链V区的D-J
晚期——重排V-D-J
无mIgM表达
表达Igα/Igβ异源二聚体
B细胞的重要标记
BCR复合物的组成部分
介导抗原刺激后的信号传递
前B细胞(pre-B cell)
表达前B细胞受体(pre-BCR), 并经历大pre-B和小pre-B两阶段
μ链+替代L链(L-V区同源的VpreB和L-C区同源的λ蛋白)组成
抑制另一条H链的重排
促进B细胞增殖
无mIgM表达
大pre-B细胞可发育成为小pre-B细胞→发生L链的V-J重排
未成熟B细胞( immature B cell)
表达mIgM
Ag→未成熟B细胞→凋亡和克隆清除→自身免疫耐受
成熟B细胞(mature B cell)
表达mIgM,mIgD
可变区完全相同
特点
B 细胞分化的抗原非依赖期——在骨髓中分化发育的过程不受外来抗原影响
B 细胞分化的抗原依赖期——初始B细胞离开骨髓进入外周免疫器官定居并接受外来Ag刺激分化成熟的阶段
B 细胞中枢免疫耐受的形成
定义
克隆清除
未成熟B细胞的表面仅表达完整的mlgM,若与骨髓中的自身抗原结合,可导致细胞凋亡的现象
失能
未成熟B细胞与自身抗原的结合可引起mlgM的表达↓,从而导致这类细胞虽可进入外周免疫器官,但对抗原刺激不产生应答
实质
B细胞的阴性选择
机制
克隆清除
受体编辑
失能
表面分子及其作用
BCR复合物
膜表面免疫球蛋白mIg
意义
B细胞的特征性表面标志
特点
单体,胞质区短
浆细胞不表达mlg
作用
识别并结合Ag
不能直接传递信号
Igα/Igβ(CD79a/CD79b)异二聚体
结构
胞外区、跨膜区、较长的胞质区
特点
都属于IgSF
Igα与Igβ在胞外区的近膜处以二硫键连接
作用
胞质区含有免疫受体酪氨酸激活基序ITAM→募集下游信号分子→传递Ag刺激信号
B 细胞共受体
作用
促进BCR识别Ag和B细胞的活化
特点
多分子共受体
组成
CD19,CD21,CD81——非共价相连
作用
增强BCR与Ag结合的稳定性
与Igα/Igβ共同传递B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
特点
CD21(CR2)+C3d→CD21-C3d-Ag-BCR复合物——B细胞共受体的作用
CD21/CR2——是C3d、C3dg、C3b的受体
CD19——传递活化信号
CD21——EB病毒受体(EB病毒的选择性感染)
共剌激分子
概念
第二信号
机制
Th细胞和B细胞表面的共刺激分子共同作用
作用
B细胞活化增殖,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表
类型
CD40
来源
(TNF-RSF
分布
成熟B细胞表面
作用
结合配体——CD40L(CD154)
CD40L(CD154)——活化的T细胞表面
B细胞活化的最重要的第二信号
CD80和CD86
分布
静息B细胞——不表达或低表达
活化B细胞——高表达
作用
结合T细胞表面的CD28、CTLA-4
CD28——T细胞活化的最重要的第二信号
CTLA-4—— 抑制T细胞活化信号
黏附分子
类型
ICAM-1(CD54) 、LFA-1(CD11a/CD18)等
作用
促进Th对B细胞的辅助活化
促进B细胞向T细胞提呈Ag
其他表面分子
CD19
意义
BCR识别抗原中关键的信号传递分子
B细胞表面特异性标志
作用
作为免疫治疗B细胞白血病的靶点
CD20
作用
调节钙离子跨膜流动→调控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作为B细胞淋巴瘤治疗性单抗识别的靶分子
分布
除浆细胞以外各阶段B细胞
CD22
分布
B细胞
特点
胞内段有ITIM——B细胞的抑制性受体
作用
负调节CD19/CD21/CD81共受体
CD32
特点
a、b两个亚型
CD32b(FcγRIIB)——负反馈调节B细胞活化及抗体的分泌
B细胞分类
活化阶段分类
初始B细胞
定义
从未接受过抗原刺激的B细胞
作用
分化为记忆细胞或浆细胞
记忆B细胞
特点
存活周期更长
作用
再次免疫应答——更迅速、更高效、更特异
效应B细胞/浆细胞
作用
分泌Ab
反应特异性分类
B1——固有免疫细胞
B细胞总数的5~10%
来自胚胎期的胎肝
构成免疫的第一道防线
IgV区较保守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细胞表达CD5,来源于B1
分泌抗体参与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细胞
别称——滤泡B细胞/FO B/B2
BCR 类型分类
mlgM+B细胞——未成熟B细胞,初始B细胞
mlgG+B细胞
mIgA+B细胞
mIgE+B细胞
已活化并已分别发生过类别转换
B细胞功能
抗体介导体液免疫
中和
激活补体
调理作用
ADCC
参与I型超敏反应
APC作用
可溶性Ag
再次免疫应答
免疫调节
IL-6,10、TNF-α等
调节Mφ、DC、NK细胞、T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