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学生心理发展
教育心理学之学生心理发展笔记,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发展理论、学生的情感和个性发展三部分。
这是一篇关于认知学习理论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布鲁纳)、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
行为学习理论,分为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联结主义论,操作性条件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及新型为主义的发展四个模块。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人际关系处理
人际交往思维导图
人生导航
处理人际关系6项原则
进行头脑风暴的准则的思维导图
自卑与超越
超强思维训练课
逻辑填空
东尼博赞简介
学生心理发展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基本发展观
发展是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其内部心理结构的不断变化
图式:有组织可重复的行为或思维模式
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机能
同化
把外界元素整合到一个正在形成的结构中
顺应
同化性的图式或结构受到它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
认知发展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
平衡
0-2岁;儿童主要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
前运算阶段
2-7岁;儿童在感知运动阶段获得的感觉运动行为模式被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
自我中心:别人眼中的世界和他所看到的一样
具体运算阶段
7-11岁;儿童开始接受学校教育,其认知结构得到了重组和改造
形式运算阶段
11岁至成年;儿童的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内容或可感知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
心理发展的因素
成熟
练习和经验
社会经验
平衡化
皮亚杰的发展理论对教育的影响
教育要促进儿童内部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
教育应当时应儿童当前的发展阶段
儿童在认知发展阶段中存在个体差异
皮亚杰理论的贡献、局限、与发展
贡献:有助于人们预测儿童的发展并施以正确的教育影响
局限:1.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估计不足,对各阶段的年龄划分也有绝对化的倾向 2.他所采用的临床实验法在技术上使他人难以重复 3.被试极其有限,所得结论代表性令人怀疑
发展:新皮亚杰理论
维果茨基的发展理论
心理发展的文化历史理论
活动论
符号中介论
内化论:儿童心理发展是其高级心理机能本身不断得到内化的结果
自我中心语言
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
低级心理机能
高级心理机能
4个主要表现
1.随意机能的不断发展 2.抽象-概括机能的提高 3.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 4.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教育和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
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维果茨基主张,教学应该走在最近发展水平的前面,落在最近发展区内,带动发展
教学目标:1.使最近发展区变为现实 2.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 3.教育不等于发展,不受限于发展,在一定范围内可促进发展
维果茨基的理论对教学的影响
在维果茨基打剪指甲的基础上发展出了支架式教学
维果茨基阐释了在相互作用情境下学习的机制
维果茨基的理论对于合作学习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维果茨基的理论在情境认知理论及其教学模式中也有一定作用
学生的情感和个性发展
个性与社会化发展
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
1.同意弗洛伊德对人格划分为自我、本我、与超我,但对自我的理解不同于弗洛伊德 2.强调人格发展受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和制约 3.情感的发展变化及其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遵循相似的关系 4.个体在每一阶段都有其特殊的发展目标、任务和冲突,个体均面临一个发展危机
心理发展的8个阶段
1.信任对怀疑(0-1.5岁) 2.自主对羞怯(1.5-3岁) 3.主动感对内疚感(3-6、7岁) 4.勤奋感对自卑感(6/7-12岁) 5.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6.友爱亲密对孤独(18-30岁) 7.繁殖对停滞(30-60岁) 8.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60岁以后)
在教学中的应用
1.帮助学生适应勤奋和自卑危机 2.帮助学生适应同一性和角色混乱危机
自我意识、自我概念、自尊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心理思维及行为活动的内容过程及结果的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节
自我概念指变更好行动“由个体对自身的观念、情感和态度组成的混合物”;与学习相互影响
自尊是指个体在社会比较过程中所获得的有关自我价值的积极的评价与体验
自尊对学生的影响
培养学生自尊心的先决条件
重要感
成就感
力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