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分册)第35章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分册)第35章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编辑于2019-10-17 08:28:08干货分享!这一份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思维导图必读!下图对书中宏观经济学的数据、长期中的真实经济、长期中的货币与物价、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等六篇内容做了详细的知识要点梳理,内容完整,结构清晰。关注我,可以持续获得优质导图哦!
下图为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分册)第12篇:短期经济波动笔记整理,它概述了第33章总需求与总供给、34章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和35章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有了它,你就可以更快的学习这3章啦,赶紧收藏起来吧!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分册)第36章 宏观经济政策的六个争论问题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干货分享!这一份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思维导图必读!下图对书中宏观经济学的数据、长期中的真实经济、长期中的货币与物价、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等六篇内容做了详细的知识要点梳理,内容完整,结构清晰。关注我,可以持续获得优质导图哦!
下图为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分册)第12篇:短期经济波动笔记整理,它概述了第33章总需求与总供给、34章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和35章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有了它,你就可以更快的学习这3章啦,赶紧收藏起来吧!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分册)第36章 宏观经济政策的六个争论问题
第35章 通货 膨胀与失业之间 的短期权衡取舍
导读
受到密切关注的两个经济状况指标是通货膨胀和失业。
一些评论家把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加在一起得出了一个痛苦指数,用于衡量经济状况是否正常。
自然失业率取决于劳动市场的各种特点,如最低工资法、工会的市场势力、效率工资的作用以及寻找工作的有效性。通货膨胀率主要取决于由中央银行控制的货币供给的增长。因此,在长期中,通货膨胀和失业基本是互不相关的问题。但在短期中,情况正好相反,社会面临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35.1 菲利 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一条表示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短期权衡取舍的曲线。
由来
1958年,菲利普斯在《经济学》杂志上发表了《1861-1957年英国失业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的关系》,这篇文章中,菲利普斯说明了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1960年,萨缪尔森和索洛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了《反通货膨胀政策的分析》,用美国的数据表明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负相关关系。他们的推理是,这种相关性的产生是因为低失业与高总需求相关,而很高的总需求会给整个经济带来工资与物价上升的压力。萨缪尔森和索洛把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成为菲利普斯曲线。
通过改变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来影响总需求,决策者可以选择这条曲线上的任意一点。
总需求、总供给 和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说明,短期中出现的通货膨胀与失业的组合是由于总需求曲线的移动使经济沿着短期总供给曲线变动。
总需求变动在短期中使通货膨胀和失业反方向变动,这正是菲利普斯曲线所说明的一种关系。
因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可以使总需求曲线移动,所以它们可以使经济沿着菲利普斯曲线移动。菲利普斯曲线向决策者提供了一个通货膨胀与失业的组合的菜单。
35.2 菲利普斯曲线 的移动:预期的作用
长期菲利 普斯曲线
弗里德曼和费尔普斯得出的结论(以古典宏观经济学原理为依据)是:没有理由认为在长期中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是相关的。
货币供给的增长决定通货膨胀率,无论通货膨胀率如何,失业率都趋向于自然失业率,因此,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垂直的。
垂直的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说明,在长期中,失业并不取决于货币量增长和通货膨胀。
垂直的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和垂直的长期总供给曲线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二者都意味着货币政策只影响名义变量(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率),但并不影响真实变量(产量与失业)。无论采取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在长期中产量和失业均处于各自的自然水平。
“自然” 的含义
自然失业率并不一定是社会合意的失业率,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更为迅速的货币增长并没有削弱工会的市场势力,也没有降低失业水平,它只会引起更高的通货膨胀。
虽然货币政策不能影响自然失业率,但其他政策可以。降低自然失业率的政策变动会使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向左移动,长期总供给曲线将向右移动,这样, 经济就可以在任何一种既定的货币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时享有较低的失业和较高的产量。
使理论与 证据一致
弗里德曼与费尔普斯把一个新变量引入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权衡取舍分析中:预期的通货膨胀。预期的通货膨胀衡量人们预期物价总水平的变动幅度。由于预期的物价水平影响名义工资,所以预期的通货膨胀是决定短期总供给曲线位置的一个因素。
在短期中,货币量变动引起产量、物价、失业和通货膨胀发生未预期到的波动。
美联储通过增加货币供给引起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能力只能在短期中存在。
短期菲利 普斯曲线
弗里德曼和费尔普斯的分析可以概括为下式: 失业率=自然失业率-α(实际通货膨胀-预期通货膨胀) 变量α是衡量失业对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反应有多大的参数。
这个方程式意味着,并不存在稳定的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每条短期菲利普斯曲线都反应了某个特定的预期通货膨胀率。
弗里德曼和费尔普斯得出结论:决策者只面临着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在长期中,更快地扩大总需求将引起更高的通货膨胀,而失业没有任何减少。
自然率假说 的自然试验
自然率假说:认为无论通货膨胀率如何,失业最终都要回到其正常率或自然率的观点。
35.3 菲利普斯曲线的 移动:供给冲击的作用
供给冲击:直接改变企业的成本和价格,使经济中的总供给曲线移动,进而使菲利普斯曲线移动的事件。
在遇到不利的总供给变动时,决策者面临着在反通货膨胀和反失业之间的艰难选择。
当面对不利的菲利普斯曲线移动时,这种移动是暂时的还是持久的取决于人们如何调整他们的通货膨胀预期。如果人们认为由供给冲击引起的通货膨胀上升只是暂时的背离,那么预期的通货膨胀将不会变动,菲利普斯曲线也将很快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但是,如果人们认为这种冲击会引起一个高通货膨胀的新时代,那么预期的通货膨胀将上升,菲利普斯曲线也将处于其新的、不太合意的位置。
35.4 降低通 货膨胀的代价
反通货膨胀是降低通货膨胀率,不应该把他混同于通货紧缩,即物价水平的下降。
牺牲率
牺牲率:在通货膨胀减少一个百分点的过程中每年产量损失的百分点数。牺牲率一般估算为5,也就是说,通货膨胀率每减少一个百分点,在这种转变中每年必须牺牲的产量是5%。
如果一个国家想要降低通货膨胀,它就必然要忍受一个高失业和低产量的时期。这种代价的大小取决于菲利普斯曲线的斜率,以及通货膨胀预期基于新货币政策做出调整的速度。
理性预期与无代价的 反通货膨胀的可能性
理性预期:当人们预测未来时,可以充分运用他们所拥有的的全部信息,包括有关政府政策的信息的理论。
理性预期的支持者基于弗里德曼-费尔普斯的分析指出,当经济政策改变时,人们就会相应地调整他们的通货膨胀预期,试图估算牺牲率的通货膨胀与失业研究没有考虑到政策制度对预期的直接影响。因此,根据理性预期理论者的观点,牺牲率的估算对政策是一种不可靠的指导。
根据萨金特的看法,牺牲率可能比以前所估算的要小得多。实际上,在最极端的情况下,牺牲率可以是零:如果政府做出了低通货膨胀政策的可信承诺,人们的理性就足以使他们立即降低其通货膨胀预期。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将向下移动,而且经济将很快达到低通货膨胀,而无须付出暂时高失业和低产量的代价。
沃尔克的反通货膨胀
1979年-1987年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按GDP平减指数衡量)的年度数据图显示,沃尔克的反通货膨胀确实是以高失业为代价的。
金融危机使美国符合菲利普斯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