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意识
普通心理学之意识知识总结,主要内容有意识的一般概念、几种不同的意识形态、注意的一般概念、注意的认知-神经机制。
编辑于2022-04-01 11:01:16意识
意识的一般概念
意识的定义
觉知
意识是一种觉知:观察者觉察到了某种现象或事物,外部事物或者内部状态
高级心理功能
意识是一种高级心理功能:意识对个体的身心系统起统合、管理、调控的作用,具有能动性和调节作用
心理状态
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和水平,从“意识”到“无意识”再到注意,存在一般性变化
意识水平
含义
人在某一时间对自身活动及其状态的觉知程度
水平
基本水平
人对自己内部心理活动状态及其行为表现的觉知,也反映对周围环境刺激信息的觉知
中间水平
人对环境刺激信息中的某一客体的觉知,依赖自己的知识经验回忆过去或计划未来,具有主观能动性
高级水平
对自己觉知、选择的事物或现象正在进行的思考,即自我觉知,具有个人经历的特征
意识种类
意识
前意识
含义
保持在人脑中的过去经验或信息,平时虽然不能被觉知到,但在需要或被注意时,可以通过复现或提取达到知觉
无意识
含义
又称潜意识,相对于意识而言,是个体不曾察觉到的心理活动
现象
无意识行为:不受意识控制的行为,比如自动化了的行为
对刺激的无意识:没有察觉到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了影响的事件
盲视:对刺激的无意识觉察是由脑损伤引起的
非意识过程
含义
一类活动在非意识的范围,很少进入意识,例如生理活动
意识功能
觉知功能
人对周围环境刺激信息和自身内部心理状态的了解
计划功能
人的心理和行为是有目的性的
选择和监控功能
选择、限制和储存合适的刺激信息,监视心理活动和外部刺激,调节和控制自身和周围环境的关系
意识的局限性和能动性
局限性
能力有限
能力有限:有许多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刺激,人是意识不到的,这是由感觉器官的特性决定
容量有限
容量有限:当人专注于一件事情时,通常会对其他事件视而不见,这是因为在同一时间能够进入意识的信息量是有限的,意识很难同一时间容纳过多的东西,这与认知过程的性质和认知技能的熟练程度有关
能动性
意识不是被动地反应世界,而是有限度地超越外部的信息内容,在其范围之外建构他们的意识内容
生物节律的周期性和意识状态
人体的生物节律含义
人体的基本生理活动、过程和心理状态的周期性变化
生物节律的关键部位
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促进或抑制松果体的活动,松果体分泌褪黑激素,起镇静的作用,可以减少机体的活动,增加疲劳感,促进睡眠
几种不同的意识形态
睡眠与梦
睡眠
睡眠及其阶段
脑电波种类
清醒和警觉状态
高频低幅的β波
安静和休息状态
频率较低波幅较大的α波
睡眠状态
低频高辐的δ波
睡眠阶段
第一阶段
浅睡眠状态,身体放松、呼吸变慢、很容易惊醒;混合脑电波、频率和波幅都较低;持续十分钟
第二阶段
较难被唤醒,偶尔出现一种短暂爆发的、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称为睡眠锭;持续二十分钟
第三阶段
脑电频率继续降低,出现δ波,有时也有睡眠锭;持续四十分钟
第四阶段
深度睡眠阶段,肌肉进一步放松,身体功能的各项指标变慢,有时发生梦游、梦呓、尿床等;脑电波大部分是δ波
慢波睡眠
快速眼动睡眠REM
δ波消失,高频率、低波幅的脑电波出现;个体眼球开始快速做左右上下运动,同时伴随梦境;心率血压不稳定,呼吸急促,肌肉仍然松软;第一次大约持续5-10分钟,逐渐增长
睡眠功能
功能恢复理论
睡眠使工作了一天的大脑和身体得到休息、休整和恢复
生态学理论
睡眠是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形成的一种适应机制,它能够使个体减少能量消耗和避免受到伤害
失眠
失眠——入睡困难、睡眠不好
失眠症——入睡困难的问题很有规律并且对正常生活产生影响
梦
梦的解释
精神分析
梦是被压抑的潜意识冲动或愿望以改头换面的形式出现在意识中,这些冲动和愿望主要是人的性本能和攻击本能的反应
生理学
一定数量的刺激对于脑和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是必要的;睡眠时由于刺激减少,神经系统会随机产生一些活动;梦是我们的认知系统试图对这些随机活动进行解释并赋予意义;梦的产生与个体以往的记忆和经历有关;
认知观点
睡眠中,认知系统仍然对储存着的知识进行检索、排序、整合、巩固等,这些活动的一部分会进入意识,成为梦境;
梦的功能是将个体的知觉和行为经验重新编码和整合,使之转化为符号化的、可意识到的知识,这种整合可以将新旧记忆联系起来
梦的研究
夜晚帽
由传感换能器、微处理器、记忆器组成,能收集个体在梦中的脑电变化及眼动情况
奇异梦境
不协调性
人物、物体、行为和情景特征的错误搭配
不连续性
解释:REM睡眠中大脑与这种状态有关的神经元被激活发出了混乱的神经信号,较高级的皮层系统试图将这些信号整合到正在进行的梦境中,因而出现了奇异的不连续性——生理学观点
人物、物体、行为和情景特征突然发生改变,没有任何规律/一种思想、行为、表象和情景快速转移到与前者无关的状态中
认知的不确定性
认知模糊
奇异梦境转换
转换类型是由一定的转换规则决定的,这些规则反映了脑的高级皮层试图从神经元的混乱中建立起认知秩序
催眠
什么是催眠
定义
人为诱导的意识改变状态,表现为注意范围的缩小和对暗示接受程度的增高
催眠步骤
安静舒适的环境;注意力集中在特定事物上;平和的语言引导暗示;催眠师指示
催眠状态特点
催眠时的脑电特征与个体在清醒状态时是相似的;催眠状态下,个体的思维、言语和活动是在催眠师的指示或指引下进行的
容易被催眠的特点
白日梦、想象力丰富、容易沉浸某种场景、依赖性强、深信催眠
催眠解释
社会认知或角色扮演
催眠实质上是扮演了一个特殊的社会角色——被催眠的人,这个角色意味着他将无条件地接受催眠师的指挥
意识功能分离
人的意识有执行和监督两种基本功能:执行功能可以使我们控制和规范自己的行为、监督功能可以使我们观察自己的行为,催眠可以使两种功能之间的关系断开,其执行功能正常并接受催眠师的指令,监督功能不起作用
白日梦与幻想
白日梦
清醒时的一种意识状态,注意力很明显地从当前的事件转移到另一个虚构的世界中去;程度严重时称为幻想
内容
成功或失败、攻击和敌意、性幻想或浪漫奇遇、内疚等
影响因素
基于个体记忆或想象的内容自发产生的,过去的经历有很大影响
精神活性药物
定义
通过影响大脑而改变个体心境和意识状态的化学物质,通过影响神经递质来发挥作用
分类
抑制剂
使神经活动减弱、减缓人的身体和心理活动
巴比妥类药物、苯二氮卓类安定药物、酒精
兴奋剂
加速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使身心活动水平提高
安非他命、冰毒、摇头丸、可卡因、尼古丁、咖啡因
致幻剂
改变个体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使思维和意识状态发生紊乱、产生幻觉
大麻、麦角酸二乙酰胺LSD
影响
耐受性
长期服用会使药物引起的意识改变的效果越来越差
依赖性
神经递质受到长期服用的药物的改变越来越差,如果戒断会出现疼痛、恶心等身体上的不适应,表现出对药物的生理依赖
心理依赖
个体心理上对药物的强烈渴求
注意的一般概念
注意的基本概念
什么是注意
定义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意识或心理活动在某个时刻所处的状态,是伴随一切心理活动共同的心理特性
特点
指向性
在一瞬间,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个方向上进行活动
集中性
心理活动或意识指向某个对象时,它们就会在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即全神贯注起来,心理活动或意识在一定方向上的强度或紧张度就是其集中性
注意与意识的区别
注意决定什么东西可以或者不可以成为意识的内容
与意识相比,注意更为主动和易于控制
在注意条件下,意识指向并集中与某个对象,但进入注意的过程则可能是无意识的
注意的功能
选择功能
在某一瞬间选择具有意义的、符合当前活动需要的特定刺激,同时避开或抑制无关刺激
保持功能
指向并集中在一定对象后,会保持一定时间的延续,维持心理活动的持续进行
调节和监督功能
提高人们的意识觉醒水平,有效监控自己的动作和行为,使心理活动根据当前的需要做出适当的分配和转移,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注意的种类
根据意志努力的程度分
不随意注意
含义
实现没有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维持
引起原因
刺激物本身特点:新异性、强度、运动变化
个体状态:需要、情感、兴趣、经验等
随意注意
含义
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才能维持
引起原因
注意目的与任务
目的越明确、越具体,越容易引起和维持随意注意
兴趣
间接兴趣——对活动结果的兴趣越大,越容易维持随意注意
活动组织
能否正确地组织活动
过去经验
与自己知识和经验有关的活动更容易引起随意注意
人格
意志力顽强的人更容易引起随意注意
随意后注意
含义
有预定目的,无需多大意志努力,一般在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引起原因
直接兴趣
熟练程度
根据注意的品质分
注意广度
含义
同一时间意识能够清楚把握的对象的数量,一般是7+/-2个组块
影响因素
对象的特点
越集中、越整齐、越接近、越紧密,广度越大
活动任务
任务要求越多、越复杂,广度越小
个人知识和经验
知识越丰富,广度越大
选择性注意
含义
个体在同时呈现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刺激中选择一种进行注意,而忽略另外的刺激
双耳分听实验
用耳机向被试的双耳分别呈现不同的声音刺激,要求被试注意其中一耳的刺激,而忽略另一耳的刺激,揭示人们如何有效地选择一类刺激而忽略另一类刺激以及选择的具体经过
负启动现象
当探测刺激与先前被忽略的启动刺激相同或相关时,对探测刺激的反应变慢或者准确度下降,说明了选择性注意的抑制机制
持续性注意
含义
注意在一定时间保持在某个客体或活动上,也叫注意的稳定性
警戒作业
注意在一定时间保持在某个客体或活动上,也叫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动摇
注意动摇的解释:感觉器官的局部适应,使对物体的感受性暂时下降;有机体的节律性活动
注意在短暂时间内起伏波动的现象,注意内容并没有离开过当前活动
注意转移
注意从一项活动有目的地转移到另一项活动,注意内容已经变成新的活动了
注意分散
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的现象
影响因素
人的主观状态
目的性、责任感、意志力、浓厚兴趣能增加注意的稳定
注意对象的特点
丰富的、变化活动的事物更能保持注意稳定
分配型注意
定义
个体在同一时间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进行注意,或将注意分配到不同的活动中
双作业操作
让被试同时完成两种作业,观察他们完成作业的情况
条件
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的熟练程度或自动化程度
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的性质,动作技能比较容易,智力活动比较困难
注意的认知-神经机制
注意的认知理论
注意的选择功能
过滤器理论/瓶颈理论/单通道理论
布罗德本特
神经系统信息加工的容量有限,信息在通过感觉通道进入神经系统时先经过一个过滤装置,只有一部分信息可以通过接受进一步加工,其他信息被完全阻断
衰减理论
特瑞斯曼
信息通过过滤装置时,不被注意或非追随信息只是在强度上衰减,并不是完全消失,不同刺激的激活阈限不同,只要达到了阈限,非追随信息也可以激活得到加工
后期选择理论/完善加工理论/反应选择理论/记忆选择理论
所有输入的信息都受到了充分的分析,对信息的选择发生在加工后期的反应阶段,选择的是对哪些信息进行反应
多阶段选择理论
约翰斯顿
选择过程在不同的加工阶段上都有可能发生,强调了任务要求对选择阶段的影响,避免了过于绝对化的假设带来的难题
注意与认知资源分配
认知资源理论
注意是一组对刺激进行归类和识别的认知资源,认知资源有限;刺激或加工人物越复杂,需要的认知资源越多;当认知资源完全被占用,新的刺激将得不到加工;认知系统内有一个机制负责资源的分配,这一机制受到我们的控制,将认知资源分配到重要的刺激上
双加工理论
认知加工有两类:自动化加工——不受认知资源的限制,不需要注意,自动进行,由适当的刺激引发,发生速度快,不影响其他加工活动,在习得或形成后很难改变;意识控制的加工——受到认知资源的限制,需要注意的参与,可以随环境变化不断调整;意识加工可以转变为自动化加工
注意的生理机制
朝向反射
含义
由新异刺激引发的,注意最初级的生理机制
特点
由新异刺激引起
非常复杂,包括身体的一系列变化
作用
有助于提高动物感官的感受性,并能动员全身的能量资源以应付个体面临的活动任务
脑干网状结构
位置
从脊髓上端到丘脑之间的一种弥散性的神经网络
特点
神经细胞形状复杂,大小不等,轴突较长,侧枝较多,一处受到刺激可以引起周围细胞的广泛性兴奋
感觉信号的两个去路
沿感觉传导通路到达相应的皮层感觉区
通过感觉通路上的侧枝先进入网状结构,然后由网状结构释放神经脉冲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广大区域,从而使大脑维持一般性的兴奋水平和觉醒水平,并使皮层功能普遍得到增强
作用
维持大脑的一般性活动水平、保证大脑有效地加工特定的信号具有重要的意义
边缘系统和大脑皮层的功能
边缘系统
范围
包括环绕大脑两半球内侧形成一个环状脑区,包括眶回、扣带回、下丘脑、海马、杏仁核等脑区
功能
参与感觉、内脏活动的调节
与情绪、学习、行为、记忆等心理活动密切相关
前扣带回广泛地参与到各种需要注意参与的认知活动,可能负责监控行为或反应是否 出现错误或冲突
大脑皮层
作用
调节、控制皮层下组织,而且主动地调节行动、对信息进行选择
前额叶作用
直接参与由言语指示所引起的激活状态,不仅能够维持网状结构的紧张度,而且能够对外周感受器产生抑制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