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艺术的起源
艺术学概论(第五版)第二章艺术的起源知识总结,包括中外艺术史关于艺术的起源、第六种看法:多元决定论(简)两部分内容。
编辑于2022-04-02 18:31:00第二章艺术的起源
第一节 中外艺术史关于艺术的起源
(一)起源于“模仿”
是最古老的一种说法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
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他说:“从蜘蛛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唱歌。”)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认为模仿是人的本能。(他指出:“所有的文艺都是模仿,不管是何种样式和种类的艺术。这一切实际上是模仿,只有三点差别,模仿所用的媒介不同,所取的对象不同,所用的方式不同。”)
优:肯定了艺术来源于客观的自然界和社会现实,其中包括这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具有进步和合理的内容。 缺:但只是触及到了事物的表面而没有揭示事物的本质。这种说法还把模仿归结于人的本性,没有找到模仿背后的创作意图,因此未能说明艺术产生的根本原因。
(二)起源于“游戏”
由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希勒和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也称希勒——斯宾塞理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有过剩的精力,另一方面是人将这种精力运用到无实际效用、功利目的的活动,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
席勒
认为人的这种游戏本能或冲动,就是艺术创作动机,在这种无功利、目的的自由活动中,人过剩精力得到发泄,从而获得快乐。
斯宾塞
强调游戏的主要特征是没有实际功利目的,并不是维持生活所必需的活动过程,而是为了消耗肌体中积聚的过剩精力,并在自由的发泄这种过剩精力使人获得美感和快感。因此人的审美活动和艺术活动实质上讲也是一种游戏,美感就是从游戏获得发泄过剩精力的愉快。
古鲁斯
认为游戏并不是完全没有目的,而是在轻松的游戏中,不知不觉为将来实际生活做准备或练习。
优:这种说法有一些有意义的成分,肯定了人们只有在不为生活所迫,也就只有在满足了衣食住行的基本物质生活需要的条件下,才可能有过剩精力从事游戏。 缺:但仅仅从生物学或心理学角度出发,未能揭示艺术产生最终原因,尤其这种说法把游戏看作人和动物共有的本能是错误的论断,因为艺术活动和审美活动仅属于人类社会所专有。
(三)起源于“表现”
在东西方都有悠久历史,如汉代的《毛诗序》有:“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克罗齐
认为艺术的本质是直觉,直觉来源是情感,直觉即表现。因而艺术归根到底是情感的表现。
还认为表现作为心灵过程,是在心灵中完成的。真正艺术活动只能在艺术家的心灵中完成,艺术家没有传达他心灵中作品的必要。
强调艺术既不是功利的活动,也不是道德活动艺术,甚至不能分类在他看来一切艺术无非是情感的表现。
科林伍德
认为艺术不是再现和模仿,更不是单纯的游戏。巫术虽然与艺术关系密切,但实质上是达到预定目的手段,巫术的目的总是而且仅仅是激发某种情感。
认为只有表现情感的艺术才是所谓真正的艺术,艺术就是艺术家的主观想象和情感的表现。
优:应当承认这种理论在西方美学界和艺术节具有一定渊源和影响。艺术确实要表现情感,艺术家确实是通过自己的作品向他人社会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 缺:但是把艺术起源归结为表现脱离人类的社会实践脱离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的实际情况,任然把现象当本质,把结果当原因不能阐述根本起源问题。
(四)起源于“巫术”(简)
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种理论逐渐兴起,影响越来越大。
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
在《原始文化》最早提这种理论主张。认为原始人思维方式同现代人很大不同,原始人思维最主要特点是万物有灵。对原始人来说,周围世界异常陌生神秘令人敬畏
著名人类学家弗雷泽
在《金枝》认为原始部落的一切风俗、仪式和信仰起源于交感巫术。人类最早想用巫术去控制神秘的自然界,显然办不到。于是创立宗教来求得神的恩惠,当宗教被证无效,才创立各门科学揭示自然界奥秘。
原始歌舞与巫术有着密切联系
美国著名美学家托马斯·门罗
在《艺术的发展及其他文化史理论》指出原始歌舞常被原始人用来保证巫术成功。祈求下雨就泼水,祈求打雷就击鼓等。
艺术史家希尔恩
在《艺术的起源》详细介绍了原始舞蹈与交感巫术的联系。
我们认为艺术的生产最初确实是与巫术有密切联系,但艺术起源于巫术并不十分准确。因为原始时代巫术活动,直接和当时原始人类的生产劳动密切联系在一起。因此关于艺术起源上尽管有上述种种说法,但最终还是应该归结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五)起源于“劳动”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前,我国文艺理论界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理论。
希尔恩
《艺术的起源》中曾列出专章叙述艺术与劳动关系。
俄国的普列汉诺夫
在1990年专著《没有地址的信》对原始音乐、舞蹈、绘画分析, 以大量人种学、民族学、人类学、民俗学的文献证明,系统论述了艺术的起源及发展问题,并且得出艺术发生于劳动的观点。
普列汉诺夫
指出:“劳动先于艺术,总之人最初是从功利观点来观察事物和现象,只是后来才站到审美的观点来看待它们”。
(早期人类为什么创造艺术和他们怎样创造了艺术)
总:恩格斯认为正是由于劳动才使人们从自然界分离出来,形成与动物不同生存方式。物质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实践活动,原始人经过数百万年时间才锻炼出灵巧双手和高度发达头脑,形成人的各种感觉器官、所特有的感觉能力和思维能力,并且逐渐形成相互之间表达思想感情的语言。
劳动创造了人,也为艺术生产提供了前提。 劳动中工具的制造有特殊意义,它的出现标志从猿到人过渡阶段结束,也标志人类文化的起源。 在生产劳动实践中人类各种感觉器官与感觉能力不断发达,开始有能力进行更复杂的活动,完成一个漫长的自然身心的“人化”过程,形成人类的文化心理结构,其中包括人的审美心理结构。
总:所以说生产劳动实践创造了艺术的主体——人,我艺术产生创造了前提
应当承认虽然物质生产劳动是艺术起源的根本原因,但是艺术生产不能简单归结为劳动,从劳动到艺术诞生,曾经过了巫术仪式、图腾歌舞等中间阶段,且相当漫长的历史阶段,最后才诞生纯粹审美意义上的艺术。 毫无疑问从艺术发生学的观点看,生产劳动显然是艺术起源的根本原因,但是艺术起源又是一个复杂问题,可能是多因的非单因的,是多元的,而不是单一的,应当从多方面多层次去探究。
第二节 第六种看法:多元决定论(简)
阿尔都塞认为社会发展不是一元决定,提出了“多元决定论”,认为任何文化现象的产生都有多种原因,不是一个简单原因造成。
对于艺术起源这样复杂问题来说,恐怕不能用单一原因去解释。在原始社会,原始生产劳动、原始宗教、原始艺术等几乎很难区别开,他们共同组成原始社会人类实践活动。原始人类的实践活动,可能即是巫术活动,又是艺术活动,同时具有生产劳动的性质。
艺术史家希尔恩
《艺术的起源》中阐述了关于艺术起源多元化的看法。认为艺术本身是一种综合性现象,因此研究就必须结合各种相关知识才能揭示艺术起源的奥秘。
我们认为这种看法才是正确结论,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出艺术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发展过程其中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与游戏的本能。艺术的产生虽是多元决定的,但“巫术说”与“劳动说”更为重要。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事实上,巫术在原始社会中同样是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对于原始人来说,巫术具有特殊的实用性,他们甚至认为巫术作用远大于工具,有巨大威力。原始社会中的这种巫术活动,同原始人的采集、狩猎等生产活动和社会群体交往活动融合一起,形成了渗透到物质领域和精神领域各方面的原始文化。正是在这种原始文化的土壤上,艺术才得以产生和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