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二、利率
货币金融学之利率知识导图,讲述了利息的含义、利息的分类、利率的计算、利率的作用、利率决定的理论、利率的结构理论等。
编辑于2022-04-03 01:52:02二、利率
利息
含义
利息是指在信用关系中货币所有者(债权人)或货币资本(资金)支付给借款人(债务人)人的报酬
利率的分类
按照利率的表示方式可划分为: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
据计算利息的不同期限单位,利息率有不同的表示方法
年利率是以年为单位计算利息
月利率是以月为单位计算利息
日利率,以日为单位计算利息,又称为拆息率
年利率以本金的百分之几表示,月利率按本金的千分之几表示,日利率按本金的万分之几表示,
按照利率的决定方式可划分为:官方利率、公定利率、市场利率
官方利率是一国金融管理部门或中央银行所规定的利率
公定利率是由金融机构同业公会确定的利率
官方利率、公定利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非市场的强制力量对利率形成的干预
市场利率是指由市场内素决定的利率,通常由借贷资木的供求关系直接决定并由借贷双方自由议定的利率
按照借贷期内利率是否浮动可划分为:固定利率、浮动利率
固定利率是指在整个借贷期限内,利息按借贷双方事先约定的利率计算,而不随市场上货币资金供求状况而变化
浮动利率是指借贷期限内,随市场利率的变化情况而定期进行调整的利率,多用于较长期的借贷及国际金融市场
按照利率的作用可划分为:基准利率、差别利率
基准利率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性作用的利率,当它变动时,其他利率也会相应发生变化
在我国,主要是中央银行对各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
差别利率,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不同部门、不同期限、不同种类、不同用途和不同借贷能力的客户的存、贷款制定的不同利率
例如我国实行的差别利率主要有存贷差别利率、期限差别利率和行业差别利率
按照信用行为的期限长短可划分为:长期利率、短期利率
一年期以内的信用行为被称为短期信用,相应的利率即为短期利率
一年期以上的信用行为通常称之为长期信用,相应的利率则是长期利率
按照利率的真实水平可划分为:名义利率、实际利率
实际利率是指扣除了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
名义利率则没有扣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的关系如下:
1+r*=(1+r) / (1+p)
r为名义利率,r*为实际利率,p为通货膨胀率
r*=(1+r) / (1+p)—1=(r—p) / (1+p)=r—p
就是著名的费雪效应: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预期通货膨胀率
解释
当名义利率高于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正利率;
当名义利率等于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零;
当名义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负利率
按照利率是否带有优惠性质可划分为:一般利率、优惠利率
一般利率是提供给普通借款者使用的利率
优惠利率稍低于一般利率,一般提供给信誉好、经营状况良好且有发展前景的借款者,有时国家为了扶持某些行业的发展也会向-些企业提供政策性优惠利率贷款
按照信用的方向可划分为: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
存款利率是公众和企业将资金存人银行计算利息时使用的利率
贷款利率是公众和企业从银行借出资金计算利息时使用的利率
关系
贷款利率高于存款利率,二者之间的利差构成银行利润的一大来源
利率的计算
单利
单利是指在计算利息额时,只按本金计算利息,而不将利息额加入本金进行重复计算d其优点是计算方便,缺点在于计算粗糙,未充分体现资金的时间价值。
单利终值计算公式:FV=PV(1+r · n)
单利现值计算公式:PV=FV · 1/(1+r · n)
复利
复利是指将利息额计人本金,重复计算利息,即“利滚利”。
复利终值计算公式:FV=PV(1+r)*n
复利现值计算公式:PV=FV/(1+r)*n
连续复利
定义:连续复利是指每年计息次数趋于无穷大
连续复利与一般复利关系
rm表示一年计息次数为m的利率,r表示连续复利
付息债券收益率的计算
当期收益率
当期收益率是债券的年息除以债券当前的市场价格所计算出的收益率
y表示当期收益率,C表示年息票利息,P表示息票债券的价格
到期收益率
到期收益率是使得某一债务 工具所有未来偿付额的现值等于它今天的价值的利率,是最精确的利率计量指标
债券价格与利率是负相关的:当利率上升时,债券价格下跌;反之亦然
复利:
P为债券价格,C为票面收益(年利息),Pb为息票债券的价格(当期价格),k为债券到期收益率,T为债券到期期限
单利:
y为到期收益率,P为债券价格,C为票面收益(年利息),A为债券面值,y为债券到期收益率,T为债券到期期限
持有期收益率
持有期收益率是指从购人到卖出这段特有的期限里所能得到的收益率
有时间较短(不超过1年)的,直接按债券持有期间的收益额除以买入价计算持有期收益率:
P为债券的卖出价,T为买人债券到卖出债券的时间(以年计算)
即期收益
即期收益更多地被称为即期利率,是指对于未来只有一笔现金流的债券,使其未来现金流的现值等于债券当前市场价格的折现率。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y为即期收益率,C为债券到期利息,A为债券面值,P为债券的市场价格,n为债券剩余期限。如果债券没有票面利率,即贴现发行,C=0。
由于零息债券的到期收益率也只对应于一笔现金流,所以,零息债券的到期收益率也就是其即期利率。
远期收益
远期收益也更多地被称为远期利率,是指当前时刻双方约定好的未来某个日期开始的一段时间的借款利率。如果第n期的远期利率为fn,可以用下式定义fn:
远期利率被定义为“损益平衡”的利率,它相当于一一个n期零息债券的收益率等于(n-1)期零息债券在第n期再投资所得到的总收益率。如果第n期的短期利率等于fn,两种n年期投资策略的总收益将会是相等的。
远期利率与未来的即期利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未来的即期利率是指未来时点上由市场决定的即期利率,只有到未来时点才可知,当前是不知道的,因此它是有风险的,它会随着市场行情变化而变化。
远期利率是当前时刻已经确定下来的,是根据上面的公式推断出来的。一般来说,远期利率可以看成是未来即期利率的无偏估计,如果它们之间相差太大,就会有投机者进行交易,缩小利差。
购买力的增长率
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报出的利率,以及用于折现现金流的利率都是名义利率,它表明将货币投资一定时期后货币增长的比率。当然,经济中的价格也会由于通货膨胀而上涨,因此名义利率就无法表示投资引起的购买力的增加。
调整通货膨胀因素的购买力的增长率,是由实际利率决定的,我们以r 标注实际利率。如果r为名义利率,i为通货膨胀率,可计算购买力的增长率为:
当预期通胀率很低的时候,实际利率可以近似表示为: r ≈r-i。
利率的作用
宏观角度
积累资金
利息是使用资金的报酬,通过调整利率,可以吸引社会上的闲散资本投人生产,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调整信贷规模
当银行体系的贷款利率、贴现利率上升时,有利于缩小信贷规模;反之,当贷款利率、贴现利率下降时,有利于扩大信贷规模
调节国民经济结构
过利率的高低差别与升降,可以直接影响资金的流向,从而有目的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国民经济结构更加合理
合理分配资源
利息作为使用资金的成本,可以通过成本效应使资源在经济各部门间得到合理配置,一定 的利率水平,总是促使资源向使用效率高的部门流动,从而改善了资源配置
抑制通货膨胀
通过提高贷款利率,可以收缩信贷规模,减少货币供应量,使社会需求趋于稳定,从而有助于抑制通货膨胀
平衡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发生严重逆差时,可以调高本国的利率水平,从而减少资金外流,吸引资金内流,使国际收支趋于平衡
微观角度
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
利息是企业业使用资金的成本,是利润的抵减因素,为了自身利益,企业必须加强经营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以减少利息的支出
影响家庭和个人的金融资产投资
各种金融资产的收益与利率密切相关,通过调整利率,可以影响人们选择不同的金融资产
作为租金的计算基础
现实生活中,租金的度量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但通常是参照利率来确定的
利率决定的理论
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
观点:利息是贷出资本的资本家从借人资本的资本家那里分割出来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利率是利润的一部分。
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
代表人物
庞巴维克的时差论
马歇尔的等待说与资本收益理论
维克塞尔的自然利率学理论
费雪的时间偏好与投资机会理论
观点
观点:利率的变化则取决于投资流量与储蓄流量的均衡。
货币是蒙在实体经济表面的一层面纱,货币数量的变化不影响实体经济的运行,从实体经济角度出发讨论利率的决定。
投资和储蓄的真实数量都是利率的函数,二者共同决定了均衡利率
投资时对资本的需求,储蓄是对资本的供给
利率完全由实物层面的技术水平、劳动供给、资本、自然资源等真实因素决定,不受货币因素因素影响
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短期利率分析均用此理论)
观点
凯恩斯认为,利率取决于货币供求数量的对比,货币供给量由货币当局决定,而货币需求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
凯恩斯否认储蓄和投资决定利率的古典理论,认为储蓄和投资都是由利率决定的而不是来确定利率的,从储蓄和投资推导利率犯了循环推理的错误
货币需求
凯恩斯学派认为货币的需求是一个内生变量,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利息是对放弃流动性的补偿,因此利率就是对人们的流动性偏好的衡量指标
所谓的流动性就是人们持有货币以获得的流动性的意愿程度
内生变量
交易动机
预防动机
投机动机
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决定利率,完全货币因素
货币供给
相对而言,货币的供给则是外生变量,他是由中央银行控制的一个常量
外生变量
政府决定
流动性偏好理论中还有一种特殊的极端情况,就是流动性陷阱。流动性陷阱产生的原因是:人们认为利率只有可能上升而不会下降,因此他们将只持有货币,对货币的需求就会无限大。而这种情况下,即使是货币供给增加,也不会导致利率的下降。当利率降到一定水平时,投资者对货币的需求趋向于无限大,会吸收所有增加的货币供给,货币需求曲线的尾端水平直线,无论货币供给如何增加,利率水平都不可能再继续下跌。
理论评价
①理论贡献主要表现为:从新的视角(货币因素)研究利率的央定规律,突破和发展了古典利率决定理论。
②理论缺陷主要表现为:
(a)凯恩斯利率决定理论最大的缺陷在于把利率仅看作为- 种货币现象,忽视了实际因素的影响
(b)凯恩斯将金融资产仅看作为货币和债券,显然脱离了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
(c)与古典利率决定理论-一样,未明确指出利率水平的高低。因为利率取决于货币露求,货币需求取决于收入,收入取决于投资,投资又取决于利率,也形成-一个循环推理,无法确定利率水平
货币供应对利率的影响
①流动性效应
又称“资产调整效应”,即在均衡利率的条件下,货币供给增加,人们用多余的货币购买债券,使得债券价格上升,导致利率下降
②收入效应
货币供给增加将对经济产生扩张性影响,导致国民收人增加,从而货币需求也相应增加,导致利率上升
③价格水平效应
货币供给增加打张了总需求,导致价格水平上升,从而货币需求增加,导致利率上升
④通货膨胀预期效应
货币供给增加,形成通货膨胀预期,根据费雪方程,人们对未来利率的预期也上升,从而推动利率水平上升
可贷资金理论
观点
该理论认为利率是借贷资金的价格,因而取决于可贷资金的供求状况。
可贷资金的供给来自某一时期的储蓄流量S和货币供给的增量,与利率水平正相关;
借贷资金的需求则取决于同一时期的投资流量和人们希望保有的货币余额的变化,与利率水平负相关。
附加
可贷资金需求 = 投资 + 货币窖藏(货币需求增量)
可贷资金供给 = 储蓄 + 货币供给增量
综合考虑了实物因素(产品市场)和货币因素(货币市场),以及两者均衡,但不能保证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各自均衡,此时的均衡是暂时的,不是真正的均衡利率
分析
可贷资金需求
(a)投资机会预期回报率↑⇒债券供给↑⇒可贷资金需求↑⇒利率↑
(b)预期利率(预期通胀)↑⇒债券供给↑⇒可贷资金需求↑⇒利率↑
(c)政府赤字↑⇒债券供给↑⇒可贷资金需求↑⇒利率↑
(d)货币窖藏↑⇒可贷资金需求↑⇒利率↑
可贷资金供给
既考虑实物有考虑货币,但没有考虑各自的均衡
(a)财富↑⇒债券需求↑⇒可贷资金供给↑⇒利率↓
(b)风险↑⇒债券需求↓⇒可贷资金供给↓⇒利率↑
(c)债券流动性↑⇒债券需求↑⇒可贷资金供给↑⇒利率↓
(d)货币供给↑⇒可贷资金供给↑⇒利率↓
(e)外国资本流入↑⇒可贷资金供给↑⇒利率↓
IS-LM模型
观点
IS-LM模型将市场划分为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认为国民经济均衡是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出现均衡。
该模型在进行利率分析时,加人了国民收人这一重要因素,认为利率是在既定的国民收人下由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共同决定。
既考虑实际又考虑货币,并且考虑各自均衡
IS
商品市场均衡
投资=储蓄
利率决定收入
利率下降,投资增加,若保持I=S收入必须增加以保证储蓄的增加
LM
货币市场均衡
货币供给=货币需求
收入决定利率
收入上升,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货币需求上升
若保持平衡,利率必须上升使投机动机货币需求下降,以保持和货币供给平衡
利率的结构理论
利率的风险结构
含义
利率的风险结构是指相同期限的债券具有不同的利率,反映债券所承担的风险大小对其收益率的影响
决定因素
违约风险、流动性和税收情况导致相同期限的债券有不同的利率:
违约风险
债券违约风险越大,人们要求的补偿越大,它的利率相对于其他债券越高;
违约风险是指金融工具的发行也许不能履行其承诺的支付本金和利息的义务
在到期期限相同的情况下,有违约风险的债券与无违约风险的债券之间的利差被称为风险溢价,它是指人们为持有风险债券所必须赚取的额外利息
流动性风险
债券流动性越强,即债券越容易变现,人们对它的需求越大,它的利率将越低;
具有流动性的资产可以在必要时以较低的成本迅速转换为现金
资产的流动性越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在市场上受欢迎的程度就越高。相对于企业债券,国债的流动性显然更强
税收差别
有些债券的利息收入可以免税,这样的债券利率相对于其他债券较低。
具有相同到期期限的债券收益率不同的另一个原因是一国的税法规定对于某些债券与其他债券不同
由于不同债券的税收政策不一样导致投资者根据自己的资产组合配置不同的债券
利率的期限结构
含义
利率期限结构是指风险相同,期限不同的债券与其收益率之间的关系,它可以用债券的收益率曲线来表示
债券的收益率曲线是指在一个以利率为纵轴, 期限为横轴的坐标系中,把期限不同、但风险、流动性和税收等其他因素都相同的债券的收益率连成的一条曲线
收益率曲线可以分为向上倾斜的、平坦的和向下倾斜的(即翻转的收益率曲线)
一般收益率曲线有三个特点
具体
①长期利率会随短期利率变动而变动
②当收益率曲线向上倾斜时,长期利率高于短期利率; 当收益率曲线平缓时,长期利率等于短期利率; 当收益率曲线向下倾斜时,短期利率高于长期利率
③一般来讲,收益率曲线大多是向上倾斜的
三个理论
预期理论
期限结构的预期理论观点:长期债券的利率等于在其有效期内人们所预期的短期利率的平均值
前提假设
(1)投资者对债券的期限没有偏好,其行为取决于预期收益的变动。如果一种债券的预期收益低于另一种债券,那么,投资者将会选择购买后者。
(2)所有市场参与者都有相同的预期。
(3)在投资人的资产组合中,期限不同的债券是完全替代的。
(4)金融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5)完全替代的债券具有相等的预期收益率。
预期理论是可以解释上述三个特点中的前两个,但对第三个特点却难以作出解释
rnt表示n年期债券的年利率; rt+(n-1)表示第t+n年的一年期预期利率
预期理论可以解释收益率曲线的前两个特点:
①随着时间的推移,到期期限不同的债券的利率有同向运动的趋势
②如果短期利率较低,收益率曲线倾向于向上倾斜;如果短期利率较高,收益率曲线通常是翻转的
缺陷
它无法解释后一个特点,即收益率曲线通常是向上倾斜的典型的向上倾斜的收益率曲线意味着预期未来短期利率将上升
市场分割理论
市场分割理论观点:长期债券和短期债券各自的利率均由各自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
分割市场理论关键性的假设条件是,到期期限不同的债券根本无法相互替代
分割市场理论将到期期限不同的债券市场看作完全独立和相互分割的
分割市场理论可以解释第三个特点,但对预期理论所能解释的前两个特点却无能为力;
流动性溢价理论
流动性溢价理论观点:长期债券的利率应当等于当期利率与预期短期利率的平均数,再加上一个流动性溢价
流动性溢价理论综合了预期理论和分割市场理论的特点,很好地解释了有关期限结构的三个特点,因此成为被最广泛接受的利率期限结构理论
流动性溢价理论可以解释收益率曲线的三个特点:
①随着时间的推移,到期期限不同的债券的利率有同向运动的趋势
②如果短期利率较低,收益率曲线倾向于向上倾斜;如果短期利率较高,收益率曲线通常是翻转的
③一般来讲,收益率曲线大多是向上倾斜的
我国利率体系与利率市场化改革
名解:货币窖藏
名解:划线支票、保付支票
名解:承兑、背书转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