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3.肌学
系解第3章肌学的知识导图,介绍了头肌(面肌、咀嚼肌、颈肌)、躯干肌(背肌、膈肌、腹肌)、上肢肌、下肢肌。
编辑于2022-04-03 21:18:46局部解剖学盆部的内容,具体内容有辨认男 女性骨盆、盆壁肌和盆底肌、盆膈的构成 盆筋膜的配布、盆筋膜间隙、盆内脏器、直肠、膀胱、输尿管盆段、前列腺、输精管 射精管和精囊腺的位置、子宫、卵巢 输卵管 阴道的毗邻和临床意义。
局部解剖学胸部的内容,具体有: 胸部重要体表标志、胸壁的层次结构、女性乳房、锁胸筋膜、肋间血管神经、胸膜及胸膜腔、肺、纵膈、上纵隔、心和心包腔的结构、食管胸部的毗邻、胸主动脉、胸导管、胸交感干、奇静脉的行程。
局部解剖学脊柱区内容,分享内容包含:脊柱区的境界、分区、表面解剖、脊柱区的层次结构、皮肤和浅筋膜的结构特点、顶筋膜和胸腰筋膜、脊柱肌群的配布关系、脊柱区三角、脊柱区深部血管、神经的行程和分布、骨纤维孔和骨纤维管。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局部解剖学盆部的内容,具体内容有辨认男 女性骨盆、盆壁肌和盆底肌、盆膈的构成 盆筋膜的配布、盆筋膜间隙、盆内脏器、直肠、膀胱、输尿管盆段、前列腺、输精管 射精管和精囊腺的位置、子宫、卵巢 输卵管 阴道的毗邻和临床意义。
局部解剖学胸部的内容,具体有: 胸部重要体表标志、胸壁的层次结构、女性乳房、锁胸筋膜、肋间血管神经、胸膜及胸膜腔、肺、纵膈、上纵隔、心和心包腔的结构、食管胸部的毗邻、胸主动脉、胸导管、胸交感干、奇静脉的行程。
局部解剖学脊柱区内容,分享内容包含:脊柱区的境界、分区、表面解剖、脊柱区的层次结构、皮肤和浅筋膜的结构特点、顶筋膜和胸腰筋膜、脊柱肌群的配布关系、脊柱区三角、脊柱区深部血管、神经的行程和分布、骨纤维孔和骨纤维管。
肌学
头肌
面肌 (表情肌)
起止
起自颅骨的不同部位,止于头面部皮肤
分类
眼轮匝肌
起止
环绕眼裂周围
功能
眶部
闭眼
睑部
眨眼
泪囊部
扩张泪囊
口轮匝肌
起止
环绕口裂周围
功能
闭口
吹口哨
口周放射肌
位置
口轮匝肌的周围呈放射状
功能
牵拉口角向各个方向运动
颅顶肌
额肌
起止
起自帽状腱膜,止于眉间皮肤
功能
收缩出现抬头纹
提眉
枕肌
起止
起自上项线,止于帽状腱膜
功能
收缩牵拉帽状腱膜
帽状腱膜:接触皮肤,与骨存在结缔组织,比较酥松
咀嚼肌
颞肌
起止
起自颞窝,止于下颌骨的冠突
功能
上提下颌骨
后部纤维可后拉下颌骨
咬肌
起止
起自颧弓下缘和内面,止于咬肌粗隆
功能
上提下颌骨
翼外肌
起止
起自蝶骨大翼的下面和翼突的外侧,止于下颌颈
附着于下颌关节的关节囊和下颌颈
功能
同时收缩张口,一侧收缩使下颌骨移向对侧
翼内肌
起止
起自翼突窝,止于下颌角内面的翼肌粗隆
功能
上提下颌骨
使下颌骨向前运动
颈肌
颈浅肌与颈外侧肌
颈阔肌
位置
颈部浅筋膜内
起止
起自胸大肌和三角肌表面筋膜,止于口角,下颌骨下缘及面部皮肤
功能
拉口角及下颌骨向下
胸锁乳突肌
位置
颈部的两侧,大部分被颈阔肌覆盖
起止
起自胸骨柄的前面和锁骨的胸骨端,止于颞骨的乳突
功能
两侧收缩,使头后仰
一侧收缩,使头向同侧倾斜,脸转向对侧
颈前肌
舌骨上肌群
二腹肌
位置
下颌骨的下方
起止
起自下颌骨的二腹肌窝,颞骨的乳突,肌腹以中间腱的形式借筋膜形成滑车,系于舌骨
下颌舌骨肌
位置
二腹肌前腹深面
起止
起自下颌骨的下颌舌骨肌线,止于舌骨,对侧与其会合与正中线,组成口腔底
茎突舌骨肌
位置
二腹肌后腹之上,与之并行
起止
起止茎突,止于舌骨
颏舌骨肌
位置
下颌舌骨肌的深面
起止
起自下颌骨棘突,止于舌骨
功能
舌骨固定时,下颌舌骨肌、二腹肌前腹、颏舌肌能下拉下颌骨向下张口
下颌骨固定时,舌骨上肌群能上提舌骨使舌升高,进而推挤食团入咽,关闭咽峡
舌骨下肌群
胸骨舌骨肌
位置
颈正中线的两侧
肩胛舌骨肌
位置
位于胸骨舌骨肌的外侧
胸骨甲状肌
位置
位于胸骨舌骨肌深面
是甲状腺手术时辨认层次的标志
甲状舌骨肌
位置
胸骨甲状肌上方,被胸骨舌骨肌覆盖
功能
吞咽时提喉,使之靠近舌骨
功能
下降舌骨和喉
颈深肌
外侧群
位置
位于脊柱颈段的两侧
前斜角肌
起自颈椎横突,止于第1肋
中斜角肌
起自颈椎横突,止于第1肋
后斜角肌
起自颈椎横突,止于第2肋
斜角肌间隙
前斜角肌
中斜角肌
第一肋
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经过
上提1,2肋,助深吸气,肋骨固定,可使颈前屈
内测群
位置
位于脊柱颈部的前方
长头肌
颈长肌
椎前肌
屈头,屈颈
躯干肌
背肌
背浅肌
斜方肌
位置
项部和背上部的浅层
起止
起自上项线、枕外隆突、项韧带、第7颈椎和全部胸椎的棘突,止于锁骨外侧1/3部、肩峰和肩胛冈
功能
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
上部肌束上提肩胛骨,下部肌束下降肩胛骨
肩胛骨固定,一侧肌收缩使颈向同侧屈、脸转向对侧,两侧收缩使头后仰
瘫痪时产生塌肩
背阔肌
位置
背的下部及胸的后外侧
起止
起自下6个胸椎的棘突、全部腰椎的棘突、骶正中嵴和髂嵴,止于肱骨的小结节嵴
功能
使肱骨内收、旋内和后伸
使高举的上臂向臂内侧移动,如游泳时的划水
上肢上举固定时,可引体向上
肩胛提肌
位置
项部的两侧,斜方肌的深面
起止
起自上4个颈椎的横突,止于肩胛骨的上角
功能
上提肩胛骨,并使肩胛骨的下角转向内
肩胛骨固定,可使颈向同侧屈曲
菱形肌
位置
斜方肌的深面
起止
起自第6、7颈椎和第1-4胸椎的棘突,止于肩胛骨内侧缘
功能
牵引肩胛骨向内上并向脊柱靠拢
背深肌
竖脊肌 (骶棘肌)
位置
纵列于躯干的背面、脊柱两侧的沟内
起止
起自骶骨的背面和髂嵴的后部,止于椎骨和肋骨,向上达到颞骨乳突
功能
双侧收缩使脊柱后伸和仰头
一侧收缩使脊柱侧屈
夹肌
位置
位于斜方肌、菱形肌的深面
头夹肌
起止
起自项韧带的下部、第7颈椎棘突,止于颞骨乳突
颈夹肌
起止
起自上部胸椎的全部棘突,止于第1-3颈椎横突
功能
单侧收缩使头转向同侧
两侧同时收缩使头后仰
背部筋膜
浅筋膜
竖脊肌后面
中层
分隔竖脊肌和腰方肌
深层
腰方肌的前面
胸肌
胸上肢肌
胸大肌
位置
表浅,宽而厚,呈扇形,覆盖于胸廓前壁的大部
起止
起自锁骨的内侧半、胸骨和第1-6肋软骨,止于肱骨大结节嵴
功能
使肩关节内收、旋内和前屈
上肢固定,可上提躯干,与背阔肌一起引体向上
提肋助吸气
胸小肌
位置
胸大肌的深面,呈三角形
起止
起自第3-5肋骨,止于肩胛骨的喙突
功能
拉肩胛骨向前下方
肩胛骨固定时,可上提肋以助吸气
前锯肌
位置
宽大的扁肌,位于胸廓侧壁
起止
起自上8个或9个肋骨,止于肩胛骨内侧缘和下角
功能
拉肩胛骨向前和紧贴胸廓
下部肌束使肩胛骨下角旋外
肩胛骨固定时,可上提肋助深吸气
瘫痪形成“翼状肩”
胸固有肌
肋间外肌
位置
共11对,位于各肋间隙的浅层
起止
起自肋骨下缘,止于下一肋骨上缘
功能
提肋,使胸廓纵径和横径扩大以助吸气
肋间内肌
位置
位于肋间外肌的深面
起止
起自下一肋的下缘,止于上位肋骨的下缘
功能
降肋助呼气
肋间最内肌
胸横肌
膈肌
位置
是分隔胸、腹腔的扁肌,呈穹窿状,其隆突的上面朝向胸腔,凹陷的下面朝向腹腔
形态
肌纤维在外周,腱膜部在中心
各部纤维向中央移行于中心腱
起止
胸骨部
起自剑突后面
肋部
起自下6对肋和肋软骨
腰部
以左、右两个膈肌脚起自上位2-3个腰椎
裂孔
腔静脉裂孔
位置
平对第8胸椎,位于食管裂孔右前上方的中心腱处
穿经结构
下腔静脉
食管裂孔
位置
第10胸椎水平,位于主动脉裂孔的左前上方
穿经结构
食管、迷走神经
主动脉裂孔
位置
第12胸椎前方,左右两个膈肌脚与脊柱之间
穿经结构
主动脉和胸导管
功能
收缩时,膈肌穹隆下降,胸腔容积扩大,以助吸气
松弛时,膈肌穹隆上升恢复原位,胸腔容积减小,以助呼气
腹肌
前外侧群
腹外斜肌
位置
为宽阔的扁肌,位于腹前外侧部的浅层
起止
起自下8个肋骨的外面,肌纤维斜向下,后部肌束止于髂嵴的前部,其余经腹直肌前止于白线
腹股沟韧带
腹外斜肌腱膜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称腹股沟韧带
腹股沟管皮下环
在耻骨结节的外上方,腹外斜肌腱膜形成三角形裂孔,为腹股沟管的皮下环
腔隙韧带 (陷窝韧带)
腹股沟韧带内端有一束腱纤维向下后方反折至耻骨梳,形成腔隙韧带
耻骨梳韧带 (Cooper韧带)
腔隙韧带附着于耻骨梳的部分称耻骨梳韧带
腹内斜肌
位置
大部分位于腹外斜肌的深面
起止
起于胸腰筋膜、髂嵴和腹股沟韧带的外侧1/2,在腹直肌外侧缘分为前、后两层包裹腹直肌,终于白线
腹股沟镰(联合腱)
与腹横肌腱膜会合形成
向下部的纤维形成提睾肌
腹横肌
位置
腹内斜肌的深面
起止
脐上5cm经腹直肌后止于白线
脐下5cm经腹直肌前止于白线
腹直肌
位置
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侧、腹直肌鞘中,上宽下窄
起止
起自耻骨联合和耻骨嵴,止于胸骨剑突和第5-7肋软骨的前面
功能
形成牢固的弹性腹壁,保护腹腔脏器,维持腹内压
张力减小,腹腔脏器下垂
收缩增加腹内压,以便完成排便、分娩、呕吐、咳嗽
使脊柱前屈、侧屈与旋转
降肋助呼气
腹直肌鞘
前鞘完整
脐上5cm有后鞘
脐下5cm无后鞘
后层下缘形成弓状线(半环线)
此线以下腹直肌与腹横筋膜相贴
白线
位置
位于腹前壁的正中线上,为左、右腹直肌鞘之间的隔
起止
起自剑突,止于耻骨联合
特点
上宽(1cm)下窄(线状),坚韧无血管
切口
入腹快,出血少,坚硬利于缝合
术后瘢痕明显
后群
腰方肌
位置
位于腹后壁,脊柱的两侧,内侧有腰大肌,后方有竖脊肌
功能
下降和固定12肋,使脊柱侧屈
腹股沟管
通过结构
男性精索或女性子宫圆韧带通过
位置
位于腹外侧壁的下部,在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由外上贯穿内下,长约4.5cm
开口
腹股沟管皮下环
外口
腹股沟管腹环
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约1.5cm
腹股沟三角
内容物进入腹环为斜疝,不进入为直疝
上肢肌
上肢带肌
浅层
三角肌
位置
位于肩部,呈三角形
起止
起自胸骨的外侧、肩峰、肩胛冈(与斜方肌的止点对应),止于肱骨体外侧的三角肌粗隆
功能
外展肩关节
前部肌束使肩关节屈和旋内
后部肌束使肩关节伸和旋外
深层
冈上肌
位置
斜方肌的深面
冈下肌
位置
冈下窝内,肌的一部分被三角肌和斜方肌覆盖
小圆肌
位置
冈下肌的下方
大圆肌
位置
小圆肌的下方
肩胛下肌
位置
呈三角形,起自肩胛下窝,止于肱骨小结节
臂肌
前群
肱二头肌
形态
呈梭形,起端有两个头
起止
长头起自肩胛骨的盂上结节,经结节间沟下降,短头起自肩胛骨的喙突,在臂的下部合并,止于桡骨粗隆
功能
屈肘关节
屈肩关节
当臂在前旋位时能使其后旋
喙肱肌
位置
肱二头肌短头的后内方
肱肌
位置
肱二头肌的深面
后群
肱三头肌
起止
长头以长腱起自肩胛骨的盂下结节,外侧头和内侧头分别起自肱骨后面的桡神经沟的外上方和内上方,三个头以坚韧的肌腱止于尺骨鹰嘴
功能
伸肘关节
长头可使肩关节后伸,内收
肘肌
位置
肘关节后面,三角形小肌,上缘与肱三头肌的内侧缘合并
前臂肌
前群
屈肌群,屈肘,屈腕,屈指,旋前
后群
伸肌群,伸肘,伸腕,伸指,旋后
手肌
外侧群 (大鱼际)
拇对掌肌
拇短展肌
拇短屈肌
拇收肌
内侧群 (小鱼际)
小指展肌
小指短屈肌
小指对掌肌
中间群
蚓状肌
屈掌指关节,伸指骨间关节
骨间掌侧肌
掌三收
骨间背侧肌
背四散
下肢肌
髋肌
前群
髂腰肌
髂肌
腰大肌
腰小肌
50%出现
阔筋膜张肌
后群
臀大肌
位置
臀部浅层,大而肥厚
起止
髂骨翼的外面和骶骨的背面,止于髂胫束和股骨的臀肌粗隆
功能
屈髋关节和外旋
下肢固定时防止躯干前倾
臀中肌
臀小肌
梨状肌
闭孔内肌
上孖肌
下孖肌
股方肌
闭孔外肌
大腿肌
前群
缝匠肌
最长
舒张时屈髋和屈膝,并使以屈的膝关节旋内
股四头肌
起止
股直肌起自髂前下棘,股内侧肌和外侧肌起自股骨粗线的内、外侧唇,股中间肌起自股骨体的前面,会合形成一腱,包绕髌骨的前面和两侧,下续为髌韧带,止于胫骨粗隆
功能
伸膝关节,屈髋关节
内侧群
浅层
耻骨肌
长收肌
股薄肌
深层
短收肌
大收肌
使髋关节内收,旋外
后群
肱二头肌
位置
股后部的外侧
起止
长头起自坐骨结节,短头起自股骨粗线,会合后止于腓骨头
半腱肌
半膜肌
屈膝关节和伸髋关节,屈膝时股二头肌使小腿旋内
小腿肌
前群
外侧群
后群
小腿三头肌
腓肠肌
内侧头
起自股骨内上髁
外侧头
起自股骨外上髁
比目鱼肌
起自腓骨后面的上部和胫骨的比目鱼肌线
止于跟骨结节
肌腱合成粗大的跟腱
屈踝关节,屈膝关节
站立时能固定踝关节和膝关节,防止身体前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