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腹部检查2
此思维导图为腹部检查的要点。从脾脏检查、胆囊触诊、肾脏触诊、肝脏叩诊等方面入手,详细说明了腹部检查的关键。
腹部检查是医学诊断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主要通过视、听、叩、触四种方法进行检查,以了解腹部脏器的状态和病变情况。
腹部常见病变的主要症状和体征,主要包含胃、十二指肠溃疡 急性腹膜炎、肝硬化、急性阑尾炎、肠梗阻等。
这是一篇关于诊断学心脏体格检查2思维导图,包含额外心音、 心脏杂音、 心包摩擦音等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腹部检查2
脾脏检查
方法

平卧位:左手绕过病人前腹壁,将手掌置于左腰部第7-10肋处,试将脾从后向前托起;右手平放于腹壁,方向与肋缘垂直,自脐平面由下至上逐渐向肋方向移动,并呼吸配合,触诊要领与触诊肝脏方法相同
右侧卧位:如仰卧位未能触及脾脏,应嘱病人右侧卧位,再如前法检查
脾肿大的测量(三线)
左锁骨中线左肋缘交点至脾最远距离
脾右缘与前正中线的距离
脾肿大的分度(三度)
轻度:深吸气脾下缘不超过肋下2cm
中度:深吸气脾下缘超过肋下2cm
高度(巨脾):脾下缘超过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
临床意义
正常人的脾脏不能触及
内脏下垂、左胸腔积液、积气时膈肌下降可触及脾脏
轻度肝脾肿大:慢性肝炎、伤寒、粟粒性结核、急性疟疾、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败血症和SLE。肝脏质地柔软
中度脾脏肿大:肝硬化、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及慢性溶血性黄疸等。脾脏质地一般较硬
高度脾脏肿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黑热病、慢性疟疾骨髓纤维化症等
胆囊触诊
单手滑行触诊,要领与肝脏触诊相同。正常时胆囊隐于肝之后,不能触及
胆大胆囊呈梨形或卵圆形、张力较高的包块,可随呼吸上下移动,质地视病变性质而定
胆囊肿大性质
肿大有囊性,明显压痛者——急性胆囊炎
肿大有囊性,无压痛——壶腹周围炎
肿大有实性感——胆囊结石或胆囊癌
明显肿大,无压痛,黄疸渐进加深称Courvoisier征阳性——胰头癌
Murphy sign
用力按压腹壁,然后嘱病人缓慢深吸气,如在吸气过程中因疼痛二突然停止,称Murphy征阳性,可见于急性胆囊炎
肾脏触诊
方法(双手触诊法)
左手掌拖住右腰部并向上推起,右手掌平放在右上腹部,手指方向大致平行于右肋,于患者吸气时双手夹触肾脏。如触及光滑钝圆的脏器,可为肾下级,此时患者常有酸痛或恶心不适感
正常肾脏:一般不可触及。瘦长者、肾下垂、游走肾或肾代偿性增大时,肾较易被触到
肾肿大:肾盂积水或积脓、肾肿瘤、多囊肾等
叩诊
腹部叩诊:了解腹腔某些脏器的大小、叩痛、充气情况、积液、包块等
叩诊方法:多用间接叩诊法
叩诊音响:正常情况下除肝脾区,增大的膀胱或子宫,量测腹部近腰肌处为浊音,其余均为鼓音
明显鼓音:胃肠胀气、人工气腹和胃肠穿孔
明显浊音或实音:腹腔肿瘤、肿大脏器、大量腹水等
肝脏叩诊
在右锁骨中线上,从肺部清音区(第2、3肋间隙)开始向下叩诊由清音转为浊音时,即为肝上界;从右锁骨中线脐面开始向上叩诊,由鼓音转为浊音时为肝下界。估计肝上下界间距离正常约9-11cm
腹水叩诊:让患者仰卧,自腹中部脐平面向一侧叩诊,叩由鼓音转为浊音时,扳指不动,令患者卧转向另一侧,再叩如该处由浊音变为鼓音,即称为移动性浊音。用同样的方法,再叩另一侧。(表明腹水>1000ml)
微量腹水的测定(水坑征Puddle sign)
屈膝位,听诊器体件腹内最低处脐部,医师以手指在一侧腹壁轻弹,听起声响。逐步将体件向对侧腹部移动,继续轻弹,如声音突然响亮,此时体件所在处为腹水边缘
此法检查可鉴定出少至120ml的游离腹水
叩击痛
左手置于肝浊音区上,右手握拳由轻到中等力量叩击该区,观察病人表情并询问病人有无疼痛。肝区叩击痛对诊断肝炎、肝脓肿有一定意义
胆囊位于深处,被肝脏遮盖不能用叩诊检查胆囊的大小,仅能检查其有无叩击痛,胆囊区叩击痛是胆囊炎的重要体征
其他位置的叩击痛检查方法与肝区叩击痛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