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计算机网络概述
全网最全的计算机网络概述,主要内容有:互联网的特点、发展历程、万维网的组成、体系结构等知识。
这是一篇关于应用层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域名系统DNS、文件传送协议FTP、远程终端协议TELNET、万维网www等。
全网最全的运输层思维导图各占两个字节,端口是运输层与应用层之间的服务接口,运输层的复用和分用功能都要通过端口才能实现
全网最全的物理层系统概述,知识内容有物理层基本概念、基础知识、信道、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信道复用技术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计算机网络
网络
由若干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链路组成的结构
互联网
两个基本特点:连通性、共享
三网
电信网络
计算机网络:发展最快,起核心作用
有线电视网络
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
1969-1990,在 1983年,TCP/IP协议成为ARPANET上的标准协议,人们把1983年作为互联网的诞生时间,1990年,ARPANET正式宣布关闭
第二阶段
1985-1993,美国科学基金网NSFNET,建立三级结构的计算机网络,由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组成。
第三阶段
1993-现在,互联网服务提供者ISP成为互联网的运营主体,形成多层次ISP结构
万维网
成为互联网指数级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组成
边缘部分
由所有连接在互联网上的主机组成
核心部分
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为边缘部分提供连通性和交换
关键设备是路由器,其任务是进行分组交换
主机之间的通信方式
客户/服务器方式 C/S方式
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提供方
对等方式 P2P方式
每一台主句即是客户又是服务器
数据交换
电路交换
建立连接--通话--释放连接三个阶段,在通话的全部时间段内,始终占据端到端的通信资源,计算机数据具有突发性,导致效率非常低
分组交换
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将发送的报文分成一个个更小的分组,在其首部加上一些必要的控制信息,将分组发送出去
优点:
缺点:分组在路由器中需要排队,不能保证带宽,增加开销,路由器要暂存分组,维护转发表
报文交换
时延较长,很少使用
子主题
类别
作用范围
广域网WAN:几十到几千公里
城域网MAN:5-50公里
局域网LAN:1公里左右
个人区域网PAN:10米左右
使用者
公用网
专用网
拓扑结构
总线型
环形
星型
树型
网状
性能指标
速率
比特的传送速率,也称数据率或比特率,单位是bit/s 代表速率时:k=10^3 M=10^6 G=10^9 代表数据量时:K=2^10 M=2^20 G=2^30
带宽
频域
某个信号的频带宽度,比如模拟电话信号的频率范围是300Hz到3.4kHz,带宽是3.1kHz
时域
即最高数据率,单位是bit/s
吞吐量
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的实际数据量,受网络的带宽或网络的额定速率的限制
时延
发送时延
发送数据帧所用的时间,
传播时延
数据在信道中传播所用的时间,
处理时延
主机或路由器收到分组后,处理分组所用的时间
排队时延
分组需要排队等待转发
注意
高速链路指发送的信道带宽比较大,仅仅提高数据的发送速率,对传播速率没有影响
时延带宽积
表示链路中能容纳多少个比特
往返时间RTT
有效数据率
发送数据长度/(发送时间+往返时间)
利用率
信道利用率
某信道被利用的时间百分比
网络利用率
全网络的信道利用率的加权平均值
信道利用率不是越高越好,当信道的利用率增大时,信道的时延会迅速增加
非性能指标
1.费用 2.质量 3.标准化 4.可靠性 5.可扩展性 6.可升级性 7.管理与维护
体系结构
OSI/RM七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法律上的国际标准
将对等层之间传送的数据单位称为该层的协议数据单元PDU
TCP/IP结构
事实上的国际标准
五层协议体系结构
协议
语法
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语义
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做出何种相应
同步
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分层的优缺点
优点
各层之间相互独立,灵活性好,结构上可分割开,易于实现和维护,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缺点
有些功能重复使用,产生了额外开销
应用层
数据单元:报文 协议:DNS HTTP SMIP
运输层
协议:TCP UDP
网络层
协议:IP 路由选择协议 数据单元:分组、IP数据报
数据链路层
数据单元:帧 协议:PPP CSMA/CD
物理层
数据单元:比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