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四大基本组织
组胚之四大基本组织知识整理,即结缔组织、神经组织、肌组织、上皮组织。
编辑于2022-04-05 19:20:45四大基本组织
结缔组织
特点
由细胞和细胞外基质构成
功能:连接、支持、保护、储存营养、物质运输、修复
由胚胎时期的间充质演化而来
细胞少,细胞外基质多
无极性分布广
狭义
固有结缔组织
疏松结缔组织
细胞
成纤维细胞
疏松结缔组织中数目最多、最主要的细胞
形态
LM
核大仁清色浅
细胞较大,多突起
胞质弱嗜碱性
EM
丰富粗面内质网
发达高尔基体
功能
合成、分泌纤维和基质
静止时
纤维细胞
细胞较小,长梭形
核小而细长,着色深,胞质少,呈嗜酸性
巨噬细胞
来源
血液中的单核细胞
免疫细胞
形态
LM
形态多样 多为圆或卵圆
胞质丰富,呈嗜酸性,含异物颗粒和空泡
核小色深
EM
大量溶酶体、吞噬体、吞饮泡和残余体
数量不等的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和线粒体
功能
吞噬作用
特异性吞噬
直接粘附被吞噬物
非特异性吞噬
通过识别因子识别和黏附被吞噬物
趋化性变形运动
抗原呈递作用
分泌功能
浆细胞
分布
慢性炎症部位
形态
LM
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
胞质嗜碱
核圆、卵圆,多偏于一侧
染色质呈车辐状排列
EM
丰富的粗面内质网
游离的核糖体
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
功能
合成、储存、分泌抗体
合成多种细胞因子
肥大细胞
分布
小血管、淋巴管附近
来源
骨髓
形态
LM
核小而圆 居中
胞质内含粗大颗粒嗜碱性水溶性、异染性
细胞较大 ,圆、卵圆形
EM
粗面内质网
高尔基复合体
大量单位膜包绕的颗粒
功能
与过敏反应有关
分泌肝素有凝血作用
组胺与细胞质中的白三烯
微静脉、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组织液渗出增多,出现局部红肿
支气管平滑肌痉挛
分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吸引嗜酸性粒细胞
抗过敏反应
脂肪细胞
分布
血管附近
形态
单个或成群
圆球形或多边形
空泡状核扁圆 少量胞浆 弯月状,偏一侧
功能
合成,储存脂肪
未分化间充质细胞
位置
血管附近
形态
似纤维细胞
体小 HE不易辨认
功能
可增殖分化
白细胞
来源
血中白细胞
功能
参与免疫与炎症反应
细胞外基质
纤维
胶原纤维
形态
新鲜:白色,有光泽。又名白纤维
LM
(嗜酸性)浅红色粗波纹状 交织成网
EM
I型胶原蛋白,胶原原纤维,
特点
韧性大,抗拉力强
弹性纤维
形态
新鲜:黄色 又名黄纤维
LM
HE:弹性纤维着淡红色 不易与胶原纤维区分
较细,表面光滑,末端常卷曲,可有分支,交织成网
醛复红;呈紫色
地衣红:呈棕褐色
EM
核心:弹性纤维
外周:微原纤维
特点
弹性大,与胶原纤维在功能上有互补性
网状纤维
形态
LM
分支多交织成网
HE染色为淡红色,不易区分
镀银染色切片中呈黑色,故又称嗜银纤维
EM
III型胶原蛋白
分布
主要:网状组织
也在基膜的网板、腺泡、毛细血管周围处
基质
形态
无色透明,有一定黏性
组成
蛋白聚糖
又称蛋白多糖
由氨基聚糖和蛋白质以共价键结合而成
大量蛋白聚糖聚合体形成有许多微孔的分子筛
纤维黏连蛋白
组织液
立体构型
组成
透明质嗜酸分子(骨架)
蛋白质分子(分支)
硫酸软骨素(侧链)
分子筛
屏障
氧气、二氧化碳、营养物质
自由通过
细菌等
不能通过
功能
物质交换的场所
致密结缔组织
分类
规则致密结缔组织
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
弹性组织
特点
细胞少、基质少、纤维多
脂肪组织
分类
黄色脂肪组织
细胞下只有一个大脂滴
皮下、网膜、系膜
储能库、维持体温、缓冲保护
棕色脂肪组织
细胞内散在许多小脂滴
新生儿的肩胛区、腋窝、颈后
寒冷时:细胞内脂类分解、氧化、产热能
功能
储存脂肪,维持体温,参与能量代谢
组成
大量群集的脂肪细胞+疏松结缔组织分隔
网状组织
组成
网状细胞
有突起的星型细胞,相邻突起连接成网
核大、圆、卵圆,着色浅,1~2个核仁
胞质丰富细丝状
网状纤维
网状细胞产生
细丝状,交织成网
分布
淋巴组织、造血组织的基本成分
功能
提供造血细胞与免疫细胞所需的微环境
广义
血液、淋巴液
软骨
固有结缔组织
神经组织
是神经系统中最主要的组织成分
神经细胞(神经元)
胞体
是神经元的营养和代谢中心
核大圆,染色淡、核仁明显(泡状核)
细胞质
尼氏体
强嗜碱性
神经原纤维
轴突
树突
分类
按神经元突起数量
按神经元轴突的长短
按神经元的功能
按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质的化学性质分类
突触
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
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
传递信息的结构称为突触
突触前成分
突触前膜
突触小泡
突触间隙
突触后成分
突触后膜
受体
离子通道
神经胶质细胞
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
支持、绝缘、修复、营养
少突胶质细胞
髓鞘形成细胞
小胶质细胞
吞噬
室管膜细胞
产生脑脊液
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
施万细胞
参与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纤维的构成
卫星细胞
神经节内包裹神经元胞体
神经干细胞
特点
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特性的细胞
分布
大脑海马组织、脑和脊髓的室管膜下区(即室管膜周围区域)
形态与星形胶质细胞相似
标记物:巢蛋白
在特定环境下可以增殖、迁移和分化为神经元、星型胶质细胞及少突胶质细胞
神经纤维
由神经元的长轴突及包绕它的神经质细胞组成
分类
有髓神经纤维
周围神经系统
结构
轴突
位于中央
髓鞘
施万细胞的膜反复缠绕轴突形成(1包1)
新鲜
亮白色
LM
HE
网状、泡沫状,可见郎飞结、结间体
锇酸
黑色,髓鞘切迹(施兰切迹)
EM
成明暗相间的同心圆板层状
神经膜
施万细胞最外面的一层细胞膜+外包的基膜构成
功能
跳跃式传导、传导速度快、有绝缘性
构成
大部分脑神经,脊神经
中枢神经系统
结构
同周围神经系统
髓鞘
少突胶质细胞多个突起末端的扁平薄膜包卷多个轴突而形成(多包多)
无基膜,无切迹
功能
同周围神经系统
构成
白质
无髓神经纤维
分类
周围神经系统
较细的轴突
施万细胞不形成髓鞘(1包多)
中枢神经系统
裸露的轴突
无任何髓膜
特点
分布于植物神经后限位,嗅神经,部分感觉神经纤维
传导慢,无绝缘性
神经
是周围神经系统中许多神经纤维平行排列外包结缔组织膜而成的索状结构束
神经纤维+结缔组织神经内膜、神经束膜、神经外膜
神经末梢
感觉神经末梢
游离神经末梢
触觉小体
环层小体
肌梭
有被囊
运动神经末梢
运动终板
神经纤维的溃变和再生
肌组织
构成
肌细胞(肌纤维)
细胞膜
肌膜
细胞质
肌质(肌丝)
少量结缔组织+血管、神经
骨骼肌
骨骼肌纤维
LM
长圆柱形,有机膜,除舌肌等,极少有分支
核扁椭圆形,多核位于肌膜下方
胞质丰富,嗜酸,有肌原纤维、横纹、肌节
EM
肌原纤维
粗肌丝
位于肌节中部,两端游离,中央借M线固定
肌球蛋白
细肌丝
位于肌节两侧,一端附着于Z线
另一端伸至粗肌丝内与之平行走向,其末端游离,止于H带外侧
主要
原肌球蛋白
肌动蛋白
肌钙蛋白
横小管
位置
位于明暗带交界处
结构
肌膜内陷形成分支环绕每条肌原纤维
功能
迅速传导兴奋
肌质网
位置
横小管之间
结构
纵行并吻合成网的滑面内质网
末端膨大终为池
终池+横小管→三联体
收缩原理
细肌丝延粗肌丝向M线方向滑动
需ATP和Ca离子
结果:I带变短,H带变窄,A带不变,肌节缩短
肌内膜
肌束膜
肌外膜
心肌
形态
LM
不规则的短圆柱形,有分支,互连成网
胞质丰富,有横纹,闰盘
核卵圆,居中,可有双核
EM
肌原纤维粗细不等,极限不很分明,线粒体丰富
横小管粗 位于Z线水平
纵小管 细 稀 终池小,有二联体
闰盘
心肌纤维的连接处
形态
LM
呈着色较深的横行或阶梯状粗线
EM
位于Z线水平
横位部分:黏着小带,桥粒(连接牢固)
纵位部分:缝隙连接(信息交流,传递冲动,同步收缩)
横纹肌
平滑肌
分布
消化道,呼吸道、血管等中空性器官管壁内
形态
LM
长梭形,
胞质嗜酸、无横纹
核长椭圆形、一个、位中央、有时呈螺旋状
单独存在、成束或成层分布
EM
有粗细肌丝
肌膜凹陷成小凹(横小管)
有细胞骨架
密斑(肌膜下)
中间丝(结蛋白)
密体(肌浆中)
肌纤维间有缝隙连接
上皮组织
特点
组成:由大量形态规则、排列密集的上皮细胞和极少量的细胞外基质组成
有极性:游离面,基底面、侧面
无血管,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
功能:保护吸收分泌排泄
被覆上皮
(按细胞层数分)
单层上皮
依据细胞的侧面观形态分类
单层扁平上皮
形态
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组成,细胞呈不规则形或多边形
核椭圆形,位于细胞中央;细胞边缘呈锯齿状或波浪状互相嵌合
细胞扁薄,胞质少,含核处略厚
分布
内皮(心、血管和淋巴管的腔面)
利于血液或淋巴的流动,也有利于内皮细胞物质进行互换
间皮(胸膜心包膜和腹膜的表面)
减少器官活动的摩擦
单层立方上皮
形态
由一层近似立方形的细胞组成
表面观:细胞呈六角形或多边形
侧面观:细胞呈立方形核圆居中
分布
肾小管、甲状腺滤泡等
功能
分泌,吸收
单层柱状上皮
形态
由一层棱柱状细胞组成
表面观:细胞呈六角形或多边形
侧面观:细胞柱状,核长圆近基底处
分布
胃、肠、胆囊和子宫等腔面
功能
分泌吸收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形态
由柱状细胞、梭形细胞、锥形细胞和杯状细胞组成
柱状细胞最多,表面有大量纤毛
细胞底连基膜,核高低不一
貌似复层,实为单层
分布
呼吸管道等腔面
功能
分泌、保护
复层上皮
复层扁平上皮
·形态
基底层
一层低柱或立方形细胞
中间层
数层多边形细胞
浅表层
几层梭形或扁平细胞
特点
上皮与深部结缔组织的连接凹凸不平
由表及里,颜色逐渐加深
细胞层数大,大量密集排列
分布
角化的:皮肤表面
浅层细胞核消失
未角化的:口腔、食管和阴道等腔面
浅层细胞有核
区分
功能
耐摩擦、保护、再生
复层柱状上皮
形态
柱状细胞、多边形细胞
浅层、深层
分布
眼睑膜、男性尿道等腔面
变移上皮
形态
表层细胞(盖细胞)
一个可以覆盖几个中间层细胞
中间层细胞
基底层细胞
特点
变化和移动
空虚状态
充盈状态
分布
肾盂、输尿管和膀胱等腔面
腺上皮
由腺细胞组成的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
腺
外分泌腺
分泌部
腺泡
浆液性腺泡
形态
LM
细胞呈锥形,核为圆形,位于细胞基底部
基底部胞质呈强嗜碱性
顶部胞质含较多嗜酸性分泌颗粒
酶原颗粒
EM
密集粗面内质网
高尔基复合体
顶部含酶原颗粒
黏液腺泡
形态
LM
细胞呈锥形,核为扁圆形,居细胞基底部
胞质着色浅,呈泡沫状
核周少量胞质呈嗜碱性
EM
顶部胞质内含丰富黏圆颗粒
核上区有高尔基体
基底部有粗面内质网
混合性腺泡
子主题
主要有黏液细胞组成
少量浆液细胞位于腺泡的底部,部分呈半月状
导管
内分泌腺
上皮细胞的特化结构
游离面
微绒毛
形态
LM--线状(纹状缘、刷状缘)
EM--细胞膜+细胞质(内含微丝)
功能
扩大细胞表面积,有利于吸收
分布
小肠,进去小官等
纤毛
形态
LM--微小指状突起
EM--细胞膜+细胞质(内含9+2微管)
功能
节律性定向摆动、排出异物
分布
呼吸道上皮细胞
侧面
紧密连接
黏着小带
桥粒
缝隙连接
基底面
基膜
上皮细胞基底面与深部结缔组织之间共同形成的薄膜
形态
LM
难以辨认
HE
粉红色
PAS、银染
EM
基板
透明层
致密层
层黏连细胞、IV型胶原蛋白等
网板
功能
支持、连接、半透膜
质膜内褶
是上皮细胞基底面的细胞膜折向胞质所形成许多内褶
位置
肾小管等
形态
LM
基底纵纹
EM
细胞膜向内凹陷,有许多线粒体
功能
扩大基面有利于物质交换
半桥粒
浮动主题
浮动主题
间充质
间充质细胞
呈星状,以突起互连成细胞网
核大,卵圆形,核仁明显
胞质成弱嗜碱性
分化程度低,增殖分化能力强
无定型基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