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应激相关障碍
这是一篇关于应激相关障碍的思维导图,包括概述、创伤后应激障碍、延长哀伤障碍、适应障碍(‘′新生入学′)、儿童期应激相关障碍。
文献,包含高脂肪饮食改变了回肠微生物群落成员,并抑制了微生物相对于常,规食物的日振荡等方面的知识。
心理测试,详细总结了精神病性症状评估,情绪症状评估,认知功能评估三个部分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脂肪饮食破坏REG3g和肠道微生物节律,促进代谢障碍》文献阅读,详细梳理了知识点,有需要的朋友收藏下图阅读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应激相关障碍
概述
应激源:外部环境,个体内环境,社会心理环境
流行病学
易感因素
创伤前变量
诊断与鉴别诊断:BMI≤17.5
创伤后变量
病因和病理机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
长期预后
创伤后应激障碍
概述:是由于受到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女性约为男性的2倍。
病因:(对于未来的情绪体验具有创伤性影响的)异乎寻常的创伤性事件是本病发生的直接原因
病因病理机制
遗传特征
神经内分泌特征
神经影像学特征
神经电生理特征
临床表现
侵入性症状群:闪回 梦魇 强烈的情感体验和生理反应
持续性回避
认知和心境的负性改变
警觉性增高
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要点:遭受异乎寻常的创伤性时间或处境(天灾人祸);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病理性重现)
鉴别诊断
治疗: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
预后
延长哀伤障碍
概述:丧失亲人后持续的哀伤反应,超过6个月
诊断与鉴别诊断:对亲人离世的病态程度,六个月以上
治疗
适应障碍(‘新生入学’)
临床表现:1-3个月内,青少年以品行障碍为主,儿童以退行性行为为主
诊断与鉴别诊断:诱因、易感个性、1-6个月
儿童期应激相关障碍
反应性依恋障碍
不和别人玩,易被诊断为孤独症
至少持续12个月
去抑制性社会参与障碍
亲疏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