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西周文化与建筑
这是一篇关于西周文化与建筑的思维导图,包括:西周文化概述、政治,经济与科技文化思想、主要城市、西周建筑。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西周文化与建筑
西周文化概述
西周从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朝起至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申侯和犬 戎所杀为止,共经历11代12王,大约历经276年。周朝是中国远古社会的鼎盛时期。周礼非常繁缛,文化特色具包容性,尊敬,合作,共存这些理念对后世的中国影响很大,尤其是周易的思想,对整个华夏民族的行,起,居,食等文化产生重要影响。周易的思想发展出中国古文化的三个学派:道家,儒家,法家。
政治,经济与科技
政治
中央制度:周王是奴隶社会国家的最高代表。
周礼制度:周礼是表示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 它的名目繁多,有吉礼、嘉礼、凶礼、宾礼、军礼等
宗法制度:西周国家实行分封制。
官制:周王朝设有各统辖若干官员的六 卿: 冢[zhǒng]宰--掌邦治;司徒--掌邦教;宗伯--掌邦礼;司马--掌邦政;司寇--掌邦禁;司空
法律制度:西周在《禹刑》和《汤刑》的基础上,制定了《九刑》。维护封建制度的基本法则和主贵族的根本利益。 还有鞭刑和流放。 判处五刑的律条,共有三千条。法网严密,远远超过了前代。
井田制度:井田制度制度是奴隶社会国家的经济基础,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主要部分。
军队制度:周王室保持了庞大的军旅。西周军队的最大编制单位与商代一样仍然称师;“五人为伍,五伍为两,五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军队的组成,以战车为单位,一辆战车谓之一乘。
经济和科技
农业: 金属农具的耕作井田的农夫,仍然笼统地称为“庶[shù]人”或者“庶民”。
商业:商业由贵族国家垄断, 贝是夏、商、周三代的主要实物货币;铜也被用作交换手段。铜本身是一种重要的商品,同时担负着货币的职能,后来就发展为铸造铜币。西周圜[yuán]钱(铸造铜币)是西周早期的贝币
手工业技术;青铜技术;陶器技术;玉器艺术;造车技术
文化思想
概述:周人在周原建国时,同时也形成了具有很大包容特征性的文化体系周文化,他们和商人的关系是并存的,所谓包容性极强的政策,对于旧日的敌人商人,采取尊敬、合作的态度,对于土著也采取合作、共存的态度,这种精神是很了不起的。
礼乐:周礼非常繁缛,据《周礼》有吉、凶、军、宾、嘉五礼;乐在西周很受重视,有专门职官管理。
学校,典籍:西周已有较发展的教育制度。《周礼》有师氏、保氏两官,教育的内容包括德行、技艺和仪容等方面。技艺兼及文武,有礼、乐、射(射箭)、御(驾车)、书(文字)、数(算术),称为六艺;西周时期文献流传至今的为数不多,有《尚书》,《逸周书》,《诗经》,《周易》等
宗教,祝宗卜史:周代的祭祀对象分为天神、地祗[zhī] 、人鬼三类。祝管理祷祝,宗管理祭祀,卜职司卜筮[shì] ,史职司文书记事。这一时期使用蓍[shī]草的筮法与卜法并用。筮书就是《周易》:《周易》由《易经》和《易传》组成。
天道观:西周统治者强调天命和德的观念,有朴素唯物主义性质的 阴阳五行说开始形成体系。
华夏称呼:“华夏”变成周人用来称呼整个的族群,不过他并不叫它“周”,这种精神很了不起,使得中华民族可以成型。中国文化的统一性比政治的统一性先出现,而且维持的时间相当长。等到 周人强大的文化包容性与政治包容性出现以后,才造成了一个真正统一的政治秩序;华夏文化体系,兼具坚韧的内部抟聚力,及广大的包容能力,西周,是孔子心目中的典型,“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是中国文化的代言人。儒家学说是华夏文化的阐释,儒家理想人格是择善固执,是以仁恕待人,这种性格,可称为外圆(包容)内方(执善),也正是华夏性格的化身。
主要城市
宗周:一、丰镐两京是沿河谷阶地发展起来的城市,城市设计因地而宜,比较朴素、自然而强调实用功能。 二、两京以政治为主,城区的主要面积多为王室宫殿、宗庙和贵族居址采地所占 据,是西周王室对全国施行政治权力的中心地点。 三、城市的商品经济功能较为薄弱。四、在都邑内宫殿区、贵族居址和若干居民点稀疏地分布在一个较大的区域,表现出较为浓厚的原始特征。
洛邑[yì] (又名成周):洛邑是第一座国家层面规划建设的都城。洛邑瀍[chán]水(河流位于河南省)东西两 岸分别为成周城和王城。 西周时期王城为周朝的宗庙宫殿区,成周城为殷遗民聚居区。何尊铭文中记载周成王五年“宅兹中国”,这里的中国就是指成周地区,也就是现在的洛阳。周城由周公负责营建
西周建筑
西周时君权已凌驾于族权、神权之上,中国宫殿的总体格局已大体初定 。宫殿建筑--凤雏[chú]建筑基址: 目前已发掘周代建筑基址有:陕西岐山凤雏和陕西扶风召陈二处。
城市建筑--洛邑:西周洛邑王城位于今河南洛阳,《考工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城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左祖右社, 前朝后市,市朝一夫。”宫殿位于王城中央最重要的位置,将太庙和社稷挟于左右,说 明西周时君权已凌驾于族权、神权之上,中国宫殿的总体格局已大体初定 。
宫殿建筑--凤雏[chú]建筑基址;岐山凤雏宫殿是中国已知最早最完整的四合院式建筑,由最先发现的二进院落组成。 是第一次见到的完整的“前堂后室”格局。屋顶采用瓦(瓦的使用是西周在建筑上的突出成就)。第一次出现了用“屏”的建筑,即影壁。这种四合院式的建筑形式,规整对称,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具有统率全局的作用,使全 体具有明显的有机整体性,是中国古代建筑最重要的群体构图方式,得到长久的继承 。 这个遗址在中国建筑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五个第一)
宫殿建筑--召陈建筑基址:召陈建筑基址已发掘出15座,布局不按中轴对称,总体规划不甚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