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血液
血液知识总结:包含血液(血浆、血小板、白细胞,能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和异物、红细胞、血型,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任何血型都可以少量输入O型血)等等
上皮组织:被覆上皮(保护、吸收、分泌、排泄)、腺上皮(外分泌腺(有导管)[注意分类]、内分泌腺(无导管))、特化结构(加强细胞间机械连接,信息传递和物质交换)等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血液
血细胞
约占血液容积的45%
红细胞
正常值:男,(4.0~5.5) x 10^12 个/L 女,(3.5~5.0) x 10^12 个/L
平均寿命为120天。血液中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称为网织红细胞。
特征
1. 直径约7.5um,中央较薄,周缘较厚
2. 双凹圆盘状,中央部呈浅红色
3. 成都红细胞无核,无任何细胞器
4. 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Hb),使红细胞呈红色(男性为120~150 g/L,女性为110~140 g/L)
血红蛋白具有结合和运输O2和CO2的功能。
相关疾病
贫血:红细胞个数<3.0 x 10^12 个/L 或 血红蛋白含量<100 g/L
溶血:抗原抗体结合后,引起红细胞膜破裂,血红蛋白逸出。溶血后残留的红细胞膜囊称“血影”。
白细胞
正常值:(4.0~10) x 10^9 个/L
有无特殊颗粒
有粒白细胞(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50%~70%)
数量最多,细胞直径10~12um,核杆状或分叶状,一般为2~5叶。叶数跟细胞的衰老程度呈正相关。1.细菌感染时,核左移,杆状核和2叶核增多;2.骨髓造血功能障碍时,核右移,4~5叶核增多。
胞质粉红色,有很多红紫色的小颗粒。
浅紫色:嗜天青颗粒(溶酶体的一种)
浅红色:特殊颗粒(内含溶菌酶、吞噬素等)
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一样,有很强的趋化作用和吞噬功能。中性粒细胞在吞噬并处理了大量细菌后,自身也死亡,化为脓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0%~1%)
数量最少,直径10~12um,核呈S形或不规则形,着色较浅。胞质内有嗜碱性颗粒(内含肝素、组胺、白三烯等),染成蓝紫色。
与肥大细胞的结构、功能相似,也参与过敏反应。
嗜酸性粒细胞(0.5%~3%)
直径为10~15um,核多呈八字形,充满粗大的橘红色嗜酸性颗粒。在患有过敏性疾病或寄生虫病时,血液中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无粒白细胞(含细小的嗜天青颗粒)
单核细胞(3%~8%)
是体积最大的白细胞,直径为14~20um,核呈肾形、马蹄铁形或不规则形。胞质丰富,HE染色下呈灰蓝色,内含许多细小的嗜天青颗粒。
在血液中停留一段时间后,进入其他组织,分化为吞噬细胞等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
淋巴细胞(25%~30%)
有大、中、小三种类型的淋巴细胞,细胞体积差异较大。核为圆形,一侧常有小凹。胞质着色深,嗜碱性,呈蔚蓝色。是核质比最高的白细胞。
根据来源、形态、功能,分为三类
T 细胞
B 细胞
NK 细胞
功能:是主要的免疫细胞,参与免疫应答。
血小板
正常值:(100~300) x 10^9 个/L
寿命为7~14天,参与凝血和止血。
呈双凸圆盘状,直径2~4um。受到刺激,伸出突起,呈不规则形。无细胞核,常聚集成群。中央部有蓝紫色的血小板颗粒,称颗粒区;周边部呈浅蓝色,称透明区。
是从骨髓巨核细胞脱落下来的胞质小块,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细胞。
血象:血细胞的形态、数量、百分比和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
血浆
约占血液容积的55%
成分:相当于细胞外基质,PH7.3~7.4,约90%的成分为水,其余为血浆蛋白、脂蛋白、酶、激素、无机盐和多种营养代谢物质。
常用 Wright 或 Giemsa 染色法染血涂片
加入抗凝剂,静置或离心沉淀后,可分出三层
上层:血浆(淡黄色)
中层:白细胞和血小板
下层:红细胞
血细胞仿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