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思维导图:免疫细胞,根据细胞体积大小分类,根据表面标志、结构特点和功能分类、各类淋巴细胞可进一步分为若干亚群、淋巴组织等等
编辑于2022-04-06 11:46:26第十一章 免疫系统
1.免疫系统由免疫细胞、淋巴组织、淋巴器官等组成,淋巴细胞是其中的核心 2.免疫系统具有防御、监视、消除异体物质(抗原)和监视、清除身体内衰老细胞及突变细胞的生理作用 3.在体内实现: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免疫稳定 三方面的生理功能 4.另一方面,也可引起超敏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及移植排斥反应等病理性结果
免疫细胞
1.免疫细胞主要指能识别抗原,产生免疫应答的淋巴细胞,此外还有浆细胞、巨噬细胞和抗原呈递细胞 2.广义的免疫细胞还包括各种粒细胞、肥大细胞、红细胞、血小板、造血干细胞等 3.免疫应答:首先由抗原呈递细胞捕获抗原,经加工、处理后将抗原信息传递给淋巴细胞,从而引起一系列特异性免疫应答
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是体内分布广泛、种类繁多的细胞群体
根据细胞体积大小分类
可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
根据表面标志、结构特点和功能分类
1.胸腺依赖淋巴细胞,简称T细胞 2.骨髓依赖淋巴细胞,简称B细胞 3.自然杀伤性淋巴细胞,简称NK细胞
各类淋巴细胞可进一步分为若干亚群
B细胞
根据接触抗原与否分为:初始B细胞,效应B细胞(即浆细胞)或记忆B细胞
T细胞
根据分化抗原的不同
将T细胞分化为CD4+T细胞(CD4+、CD8-)和CD8+T细胞(CD4-、CD8+)两个亚群
根据免疫过程中作用方式不同
分为四个亚群:辅助性T细胞(Th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Tc细胞)、调节性T细胞(Tr细胞)、迟发型超敏反应T细胞
根据接触抗原与否
初始T细胞、效应T细胞或记忆T细胞
抗原呈递细胞
1.抗原呈递细胞指体内具有捕获、加工和处理抗原,并将抗原呈递给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起传递抗原作用的一类免疫细胞 2.被认为是免疫系统的前哨细胞,广泛分布于人体与外界接触部位及淋巴组织内 3.根据细胞能否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Ⅱ类分子和其他参与T细胞激活的协同刺激分子,可将抗原呈递细胞(APC)分为专职APC和非专职APC,前者包括树突状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系统、B细胞等,后者包括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等
树突状细胞
1.在体内数量较少,但分布较广,具有数枝状突起、细胞和形态不规则 2.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命名多与其分化来源及组织分布有关,主要包括血液中的DC,表皮及消化管上皮内的朗格汉斯细胞,淋巴内的面纱细胞,心、肺、肝和肾等器官结缔组织中的间质树突状细胞,以及淋巴组织和淋巴器官中的交错突细胞,它们是同一种细胞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 3.树突状细胞与巨噬细胞相比,吞噬能力较弱,但抗原呈递能力更强 4.广义的树突状细胞包括与T细胞有关的树突状细胞和与B细胞有关的树突状细胞,后者又称滤泡树突状细胞,分布于淋巴小结中,但本质上与树突状细胞明显不同。 5.狭义的树突状细胞仅与T细胞有关
巨噬细胞及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1.骨髓的多能干细胞发育形成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后者穿过血管内皮进入组织内,分化成巨噬细胞 2.巨噬细胞在体内分布广,具有强大的吞噬能力 3.单核细胞及由单核细胞分化而来的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统称为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4.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包括:单核细胞、疏松结缔组织和淋巴组织中的巨噬细胞、肝库普弗细胞、神经组织的小胶质细胞、肺巨噬细胞及浆膜腔巨噬细胞等,它们的共性是具有强大的吞噬能力,不同组织器官中的巨噬细胞有着不同的形态和功能 5.巨噬细胞除吞噬功能外,还有趋化性定向运动能力、活跃的分泌功能(产生和分泌多种生物活化因子)、作为抗原呈递细胞参与和调节免疫应答等功能 6.另外,巨噬细胞本身也是免疫细胞,活化的巨噬细胞可以杀伤病原体和肿瘤细胞
淋巴组织
1.又称免疫组织,以网状细胞和网状纤维为支架,网眼中充满大量的淋巴细胞和一些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等 2.淋巴组织主要由两种形态:弥散淋巴组织、淋巴小结
弥散淋巴组织
1.无固定的形态,与周围结缔组织无明显分界 2.弥散淋巴组织中除一般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外,有毛细血管前微静脉,其特征是内皮单层立方或矮柱状,故又称高内皮微静脉,是淋巴细胞由血液进入淋巴组织的重要通道 3.当弥散淋巴组织受抗原刺激时,可出现淋巴小结
淋巴小结
1.又称淋巴滤泡,境界清晰,直径0.2~1mm,主要由B细胞聚集而成 2.淋巴小结除分布在独立的淋巴器官外,还分布于消化管、呼吸道及泌尿生殖管道的黏膜中 3.除单独存在的孤立淋巴小结,机体某些部位如回肠固有层中,淋巴小结多且密集形成集合淋巴小结 4.淋巴小结的形态和结构随着生长发育程度和免疫功能状态而经常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5.抗原刺激与否及抗原刺激程度均影响淋巴小结出现的数量和形态结构,因此淋巴小结是反应体液免疫应答的重要形态学标志
初级淋巴小结
见于未受刺激的淋巴小结,体积小,由分布均匀并密集的小淋巴细胞组成
次级淋巴小结(生发中心)
周围有扁平的网状细胞,境界清楚,中央部分染色浅,常见细胞分裂象,可产生淋巴细胞,故称生发中心
暗区
1.生发中心的内侧份,主要由幼稚的大淋巴细胞聚集而成 2.细胞质嗜碱性强,染色深,在大淋巴细胞之间可见吞噬碎屑的巨噬细胞和浆细胞
明区
1.生发中心的外侧份,细胞分布松散,染色浅 2.明区含有较多网状细胞、巨噬细胞、滤泡树突状细胞和中等大的淋巴细胞,这些淋巴细胞由暗区的大淋巴细胞转化而来
帽(小结帽)
1.为生发中心顶部及周围的一层密集的小淋巴细胞,着色深,形似新月 2.小结帽多位于淋巴流入的方向,或朝向抗原进入的方向,为最先接触抗原的部位
滤泡树突状细胞
1.自胞体发出许多细长且有分支的突起,细胞质嗜酸性,核多呈椭圆形 2.与一般树突状细胞不同,滤泡树突状细胞不表达MHC-Ⅱ类分子,却有大量Fc受体和C3受体,可以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形式将抗原聚集在细胞表面,形成被覆小体,后者脱落后可被周围的B细胞内吞,因此滤泡树突状细胞在B细胞的活化和调节体液免疫应中起重要角色
淋巴器官
淋巴器官是以淋巴组织为主要成分的器官,在体内实现免疫功能,故又称免疫器官
中枢淋巴器官
1.包括胸腺和骨髓,在胚胎时期出现较早,出生前数周已基本发育完善 2.是淋巴性造血干细胞增值、分化成为初始化T、B细胞的场所 3.向周围淋巴器官不断输送淋巴细胞 4.成熟T细胞由胸腺产生,B细胞来自于骨髓
胸腺
胸腺的大小和结构随年龄的增长有明显改变。胸腺在胚胎期至2岁内发育最快(10~15g)。2岁至青春期仍继续增大(30~40g),但速度减慢,青春期以后胸腺退变萎缩(约10g),大部分被脂肪组织替代
胸腺的结构
1.胸腺表面有薄层结缔组织的被膜,并以片状分支伸入实质形成小叶间隔 2.每个小叶可分为周边部染色较深的皮质和中间部染色较浅的髓质 3.由于小叶间隔不完整,各个小叶的髓质是相互通连的 4.胸腺实质由胸腺细胞和胸腺基质细胞组成 5.胸腺基质细胞包括胸腺上皮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成纤维细胞等
皮质
主要以胸腺上皮细胞为支架,含有密集的胸腺细胞和少量巨噬细胞等
胸腺上皮细胞
又称为:上皮性网状细胞,分为两种
被膜下上皮细胞
1.被膜下上皮细胞分布在被膜下及小叶间隔表面,为单层扁平上皮细胞,将胸腺内的微环境与外界隔离 2.能分泌β2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是一种趋化因子,能吸引淋巴干细胞进入胸腺 3.还能分泌胸腺素和胸腺生成素,为胸腺细胞发育所必需 4.此类细胞还可能与基膜的生成有关
星行上皮细胞
1.细胞核较大,呈圆形,着色浅,细胞质内含有许多张力丝 2.相邻星行上皮细胞的突起以桥粒相连,形成海绵状结构,孔隙间充满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主要起支持作用
胸腺哺育细胞
细胞质内含有数个胸腺细胞,此种细胞由被膜下上皮细胞特化而成
胸腺细胞
1.胸腺细胞指胸腺内分化发育的各期T细胞,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经血流进入胸腺后分裂分化而来 2.靠近被膜下及小叶间隔周围皮质浅层的胸腺细胞较大而幼稚,常见分裂象 3.皮质深层的胸腺细胞较小而成熟,常见退化的胸腺细胞 4.皮质内增值的胸腺细胞大部分(约95%)凋亡,被巨噬细胞吞噬,仅小部分成熟为T细胞,并穿入位于皮质与髓质交界的毛细血管后微静脉,经血流迁移到周围淋巴器官的特定区域
髓质
含有较多胸腺上皮细胞,胸腺细胞少,染色浅
胸腺上皮细胞
髓质上皮细胞
1.胞体较大,呈多边形或球形 2.细胞间以桥粒相连,间隙内有胸腺细胞 3.髓质上皮细胞是分泌胸腺素的主要细胞
胸腺小体上皮细胞
用于构成胸腺小体
胸腺小体
1.又称为Hassall小体,是胸腺髓质的特征性结构,由数层扁平的胸腺上皮细胞呈同心圆状排列而成 2.胸腺小体外周的细胞较幼稚,细胞核清晰,细胞质嗜酸性 3.胸腺小体中心的细胞胞核消失,已变性解体 4.小体内常见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浸润的淋巴细胞 5.胸腺小体上皮细胞表达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缺乏胸腺小体的胸腺不能培育出T细胞 6.髓质内的胸腺细胞数量虽少,但均已成熟
胸腺的血液供应及血-胸腺屏障
由:连续毛细血管内皮(内皮细胞间有完整的紧密连接)、完整的内皮基膜、毛细血管周隙(其中有巨噬细胞)、连续的上皮性网状细胞层 组成
胸腺的功能
1.胸腺是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2.胸腺基质细胞、细胞因子及黏附分子共同构成胸腺内不同部位的微环境 3.胸腺上皮细胞可分泌胸腺素和胸腺生成素,诱导胸腺分化 4.还可以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参与胸腺细胞分化和迁移 5.表达MHC分子,介导对胸腺细胞的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对胸腺细胞的发生及成熟起重要作用 6.胸腺内的巨噬细胞尚可分泌IL-1、IL-6等细胞因子,参与构成胸腺内微环境,促进胸腺细胞的增至与分化
周围淋巴器官
1.包括淋巴结、脾和扁桃体等,在胚胎时期较晚,出生数月后才逐渐发育完善 2.周围淋巴器官是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部位,也是这些细胞对外来抗原产生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 3.无抗原刺激时其体积小,受抗原刺激后迅速增大,免疫答应后又逐渐复原
淋巴结
1.淋巴结位于淋巴循环的路径中,成群分布于肠系膜、肺门、腹股沟、颈部及腋窝等部位 2.淋巴结是滤过淋巴和进行免疫应答的重要场所 3.全身淋巴结总计300~600个
淋巴结的结构
1.淋巴结多呈扁平豆行或卵圆行,其大小及内部结构与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密切相关 2.淋巴结的一侧凹陷称为淋巴结门,其中有输出淋巴管,还有血管及神经等出入
被膜与小梁
1.淋巴结表面的薄层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被膜,有数条输入淋巴管穿入被膜,进入被膜下窦 2.被膜和淋巴结门的结缔组织呈条索状向淋巴结实质内深入,形成许多小梁,构成淋巴结的粗支架 3.小梁粗细不等,互相连接成网,其间有网状组织分布,构成淋巴结的微细支架
实质
1.淋巴结的实质可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 2.周围部分为皮质,染色较深 3.中央部分为髓质,染色较浅 4.皮质与髓质的结构相互通连,两者无明显分界 5.在皮质和髓质内均有淋巴窦贯通
皮质
位于被膜下方,由浅层皮质、深层皮质及皮质淋巴窦所组成
浅层皮质
1.主要含淋巴小结和薄层弥散淋巴组织,受抗原刺激后,此层增厚,淋巴小结增多、增大,多为次级淋巴小结 2.小结帽朝向被膜侧,和暗区之间有清晰的明区 3.淋巴小结主要为B细胞分布区,尚有Th细胞、巨噬细胞和滤泡树突状细胞等,是最先接受抗原刺激和B细胞增殖分化的部位,与体液免疫功能强弱密切相关 4.分布在淋巴小结之间的弥散淋巴组织,与淋巴深层皮质相连,主要为T细胞分布区
深层皮质
又称副皮质区,位于皮质深层,为较大片的弥散淋巴组织,主要由T细胞聚集而成,故称胸腺依赖区
交错突细胞
1.交错突细胞是树突状细胞的一种,胞体小,细胞质染色淡,界限不清,细胞器少,核呈分叶状 2.交错突细胞有许多宽阔的突起,其末端钝圆呈指状,突起伸入相邻的淋巴细胞之间,且相互交错 3.细胞周围有许多辅助性T细胞,细胞表面表达大量的MHC-Ⅱ类分子 4.交错突细胞无吞噬能力,但有较强的抗原呈递能力,并可诱导T细胞分裂、分化或释放淋巴因子,引起细胞免疫应答
深层皮质单位
1.淋巴结的每一深层皮质区,多与一条或数条输入淋巴管相对应,当细胞免疫功能活跃时,细胞分裂增多,此区迅速增大,故深层皮质区也成为深层皮质单位 2.深层皮质单位是呈半球形区域,较平的面朝向多个淋巴小结,一般对应5~10个淋巴小结,球面朝向髓质
中央区
中央区是形成深层皮质单位的主要部分,细胞密集,含有大量T细胞和一些交错突细胞
周围区
1.周围区为包围中央区的一层较稀疏的淋巴组织,由T细胞和B细胞组成 2.此区还分布有许多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和淋巴窦盲端
毛细血管后微静脉
1.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内皮细胞呈立方形或矮柱状,常见淋巴细胞穿越管壁现象 2.毛细血管后微静脉是血液内淋巴细胞进入淋巴结实质的重要通道 3.放射性核素标记淋巴细胞作动态示踪观察,证明血液内的淋巴细胞是以变形运动穿过内皮间隙或内皮细胞进入深层皮质区
淋巴窦盲端
深层皮质区淋巴细胞通过髓质淋巴窦的盲端进入淋巴管道
皮质淋巴窦
1.皮质淋巴窦位于被膜下方和小梁周围,分别称被膜下窦和小梁周窦 2.被膜下窦的窦腔较宽,小梁周窦较窄 3.被膜下窦呈放射状向髓质延续成髓窦
髓质
1.髓质位于淋巴结的中央部 2.髓质的淋巴组织排列成索状,称为髓索,粗细不等并相互连接成网,髓索周围有扁平的内皮细胞与淋巴窦相邻 3.髓索内主要有B细胞和浆细胞,还有巨噬细胞、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 4.当体液免疫答应活跃时,髓索可增粗、扩大,髓索内浆细胞显著增多,健康人的髓索内浆细胞较少 5.髓索之间或髓索与小梁之间的淋巴窦为髓窦,窦腔较宽大,相互通连成网,腔内巨噬细胞较多,故有较强的滤过功能
淋巴窦
1.淋巴结内淋巴流动的通道,根据分布的部位有不同的名称,与输入及输出淋巴管相连 2.淋巴窦的管壁由连续性单层扁平内皮构成,分别分布于被膜下方,以及小梁、淋巴小结和髓索的表面,适于淋巴细胞自由通过 3.内皮的外面有薄层基质、少量网状纤维和一层扁平的网状细胞 4.淋巴窦内有许多网状细胞和网状纤维,相互交织成网,支撑淋巴窦,巨噬细胞附于其上或游离于窦腔内 5.淋巴在窦内流动缓慢,有利于巨噬细胞清除病原微生物、异物及抗原物质等 6.除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窦内偶见面纱细胞,是一种树突状细胞,由表皮内的朗格汉斯细胞吞噬抗原后,携带抗原经输入淋巴管进入淋巴结后形成,为薄膜状突起、 7.面纱细胞进入淋巴结后,逐渐转移至副皮质区,即成为交错突细胞
淋巴细胞再循环
1.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离开淋巴结,最终进入血液循环,在流经淋巴结的高内皮微静脉时,部分细胞穿越内皮再进入淋巴组织内,如此不断循环 2.参与再循环的淋巴细胞大部分位于淋巴器官内,相当于血液中淋巴细胞总数50倍,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库 3.弥散淋巴组织中也有高内皮微静脉,该处淋巴细胞也参与再循环 4.淋巴细胞再循环生理意义:在于传递抗原信息,有利于发现、识别抗原和肿瘤细胞,使免疫功能大为提高 5.T细胞循环一周需要18h~24h,B细胞约需30h
淋巴结的功能
滤过淋巴液
1.淋巴液内的异物或细菌,一旦进入淋巴结内,由于淋巴窦内有网状组织并迂曲走行,淋巴液流速缓慢,窦内的巨噬细胞可将其吞噬而清除 2.清除率与机体的免疫状态及病原微生物的种类有关,对细菌的清除率一般为99%,而对病毒和癌细胞较差
参与免疫应答
1.当收到抗原刺激后,即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 2.位于副皮质区的交错突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h细胞 3.位于生发中心的滤泡树突状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 4.从血流进入淋巴结的B细胞必须经过富含Th细胞的区域,然后进入滤泡,这样就为T细胞、B细胞间的互相作用提供了最大机会,以哪一种为主视抗原性质而定 5.引起体液免疫应答时,淋巴小结增多、增大,髓索浆细胞增多,产生抗体 6.引起细胞免疫应答时,副皮质区明显扩大,效应T细胞输出增多 7.淋巴结内的淋巴细胞约60%是T细胞,40%是B细胞
脾
1.脾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位于血液循环的经路上 2.脾的 大小和结构的改变可以反映机体的免疫状态
脾的结构
1.脾的结构与淋巴结有相似之处,也主要由淋巴组织构成,但脾无皮质与髓质之分,分为白髓、边缘区和红髓 2.脾内无淋巴窦,而有许多血窦
被膜与小梁
1.脾的表面有由致密结缔组织和平滑肌形成的较厚的被膜,其游离面有间皮被覆 2.被膜与脾内的小梁相连,小梁形成索状分支,相互吻合,连接成粗的网架 3被膜和小梁内平滑肌及弹性纤维的伸缩可以调节脾的容积和血量
白髓
1.白髓在新鲜脾的切面上呈散在的白色点状,由密集的淋巴细胞组成,沿中央动脉周围分布 2.白髓分为动脉周围淋巴鞘和淋巴小结两部分
动脉周围淋巴鞘
1.是环绕在中央动脉周围的弥散淋巴组织,主要由T细胞、少量巨噬细胞和交错突细胞等构成 2.此区相当于淋巴结的副皮质区,在细胞免疫应答时可增大、变厚
淋巴小结又称脾小体
1.与淋巴结内的结构相似,主要由B细胞组成 2.当抗原刺激引起免疫应答时,脾小体增多,出现于动脉周围淋巴鞘的一侧,此时中央动脉常偏向一侧
边缘区
1.位于白髓与红髓的交界处,宽100~500微米 2.该区的淋巴细胞较白髓稀疏,比红髓密集,含有B细胞和T细胞,以B细胞为主,也有巨噬细胞和浆细胞 3.中央动脉的分支离开白髓进入边缘区分支形成许多毛细血管,并开口与此区的淋巴组织内,或开口于边缘区的边缘窦 4.边缘区是淋巴细胞从血液进入淋巴组织的重要通道,是脾首先接触抗原并引起免疫应答的重要部位
红髓
位于被膜下、小梁周围及白髓之间,占脾的2/3,因含大量血细胞故在新鲜脾的切面上呈红色
脾索
1.由富含血细胞的淋巴组织索构成 2.脾索宽窄不等,互相连接,与血窦相见排列 3.脾索内含有许多B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及各种血细胞 4.巨噬细胞可以吞噬异物、衰老的红细胞及血小板 5.脾索对滤过血液和产生抗体有重要作用
脾窦
1.宽12~40微米,形状不规则,相互吻合成网,位于脾索之间 2.窦壁由长杆状内皮细胞纵向排列而成,细胞间隙2~5微米,内皮外基膜不完整,网状纤维环绕血窦,形成栅栏状多缝隙结构,有利于血窦的穿透 3.窦壁附近有较多的巨噬细胞,其突起可以通过内皮间隙伸向窦腔
脾的血液循环
1.脾动脉由脾门入脾,分支为小梁动脉 2.小梁动脉再分支进入白髓,为中央动脉 3.中央动脉主支穿出白髓,分成许多直行分支,互不吻合,形似笔毛,称笔毛动脉,进入脾索 4.笔毛动脉由髓微动脉、鞘毛细血管和动脉毛细血管三段组成,毛细血管末端开口于脾索或直接与脾窦相连 5.脾窦汇合成髓微静脉,进入小梁成为小梁静脉,最后成为脾静脉,由脾门出脾
脾的功能
造血
胚胎时期脾能产生各种血细胞,出生后只产生淋巴细胞
贮血
人脾可贮血约40ml,当机体需要时,被膜和小梁内平滑肌收缩,迅速将所贮的血液排入血液循环
滤血
1.脾索和边缘区是滤血的重要结构,其中大量巨噬细胞能及时清除血内异物、衰老的红细胞及血小板 2.当脾大或功能亢进时,红细胞破坏过多,可导致贫血 3.脾切除术后,血液中异行衰老红细胞会大量增多
免疫
1.脾内有各类淋巴细胞,B细胞占60%,T细胞占40%,还有少量NK细胞 2.体液免疫应答时,淋巴小结增多、增大,脾索内浆细胞增多 3.细胞免疫应答时,动脉周围淋巴鞘显著增厚
扁桃体
1.扁桃体是机体最常接触抗原引起免疫应答的淋巴器官,有腭扁桃体、咽扁桃体及舌扁桃体,它们与咽黏膜内多处分散的淋巴组织共同组成咽淋巴环,构成机体的第一道重要防线 2.小儿的扁桃体较发达,腭扁桃体最大,呈扁卵圆形,表面被覆复层扁平上皮,上皮向固有层深陷,形成10~20个分支的扁桃体隐窝 3.隐窝周围的固有层内有许多生发中心明显的淋巴小结和弥散淋巴组织,隐窝上皮内含有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和朗格汉斯细胞,故称为隐窝浸润上皮 4.上皮内有许多相互连通的孔隙,淋巴细胞就充塞于这些通道内 5.咽腔内的抗原物质易进入上皮间隙 6.在上皮细胞之间可见微褶皱细胞 7.弥散淋巴组织中可见高内皮围成的毛细血管后微静脉,是淋巴细胞进入扁桃体的主要途径 8.咽扁桃体和舌扁桃体体积较小,结构和组成与腭扁桃体相似。咽扁桃体无隐窝,舌扁桃体也仅有一个浅隐窝,故较少发生炎症 9.成年人的咽扁桃体和舌扁桃体多萎缩退化 10.扁桃体的主要功能是对抗原的刺激引起相应的免疫应答
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补充
当细胞免疫功能活跃时,深层皮质区扩大,毛细血管后微静脉肿胀。反之在胸腺发育不全或作胸导管引流时,深层皮质区明显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