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系统解剖学——神经系统总论
神经系统总论知识框架:包含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反射:神经系统在调节机体的活动中,对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作出适宜的反应等等
组织学与胚胎学——绪论思维导图:包含研究人体的细微结构及其功能的关系,由形态功能相近的细胞和细胞外基质构成等等
周围神经系统知识框架:包含概述:为连接于脊髓的周围神经系统,共31对,位于胸锁乳突肌上部的深面,中斜角肌和肩胛提肌起始端的前方等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神经系统总论
神经系统的区分
中枢部(中枢神经系统)
位于颅腔内的脑
位于椎管内的脊髓
周围部(周围神经系统)
指
与脑相连的脑神经(12对)
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31对)
在各器官、系统中所分布的不同对象,分类
躯体神经
分布于体表、骨、关节和骨骼肌
内脏神经
分布到内脏、心血管、平滑肌和腺体
根据功能分为
感觉神经:将神经冲动自感受器传向中枢,故又称为传入神经
运动神经:将神经冲动自中枢传向周围的效应器,故又称传出神经
内脏神经中的传出神经即内脏运动神经,支配心肌、平滑肌和腺体,不受人的主观意志控制,故又称自主神经或植物神经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神经系统的组成
主要由神经组织构成,神经组织有两种主要的细胞成分,即神经细胞(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神经胶质)
神经元
构造
每个神经元可分为胞体和突起
胞体:神经元的代谢中心
胞浆内有神经细胞特有的尼氏体、神经元纤维、高尔基复合体和线粒体
尼氏体:见于胞体和树突中(轴突中没有),光镜下尼氏体呈嗜碱性颗粒;电镜下成自粗面内质网和核糖体,核糖体内含RNA(具有嗜碱性)
神经原纤维:是微丝和微管,起物质运输、维持神经元功能
突起:神经元胞体向外突起的部分
树突
树突棘:扩大神经元的表面积,接受刺激并转变成神经冲动,向胞体方向传导
轴突
轴丘
轴浆:轴突内的细胞质
分类
根据神经元突起的数目
假单极神经元(脑神经节、脊神经节中的感觉神经元属于此类)
双极神经元(位于视网膜内的双极细胞、内耳的前庭神经节和蜗神经节内的感觉神经元)
多极神经元(中枢部内的绝大部分属于此类)
根据神经元功能和传导方向
感觉神经元(或称传入神经元):将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传向中枢部,假单极和双极神经元属于此类
运动神经元(或称传出神经元):将冲动自中枢部传向身体各部,支配骨骼肌或管理心肌、平滑肌和腺体的活动,多级神经元属此类
联络神经元(或称中间神经元):中枢部位于感觉和运动神经元之间的多级神经元
根据神经元合成、分泌化学递质的不同
胆碱能神经元:位于中枢神经的躯体运动核团和部分内脏运动核团或神经节
单胺能神经元: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氨基酸能神经元:以氨基酸类物质为神经递质,主要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
肽能神经元:以各种肽类物质为神经递质,广泛分布于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
根据轴突的长短,可将中间神经元分为两类
高尔基I型细胞:轴突较长,将冲动从中枢部某一部位传向其他部位,也称为接替性或投射性中间神经元
高尔基II型细胞:轴突较短,常在特定局限的小范围内传递信息,又称局部中间神经元
神经纤维
神经元较长的突起被髓鞘和神经膜所包裹,称为神经纤维
周围神经的髓鞘由施万细胞环绕轴突所形成
中枢神经系统的髓鞘由少突触胶质细胞形成
相邻两髓鞘节段间的区域称为:郎飞节,该处轴突裸露
突触
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特化的接触区域,通过它可实现细胞与细胞间的通讯。
连接方式
轴-树突触
轴-体突触
轴-轴突触
树-树突触
体-体突触
传递方式
化学突触:以释放化学递质为中介的突触
三部分
当神经冲动沿轴突传到突触前部时,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与其融合,神经递质被释放到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使受体蛋白或离子通道构型发生改变,产生电位变化从而影响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细胞的活性。 化学突触的传递为单向性,时间上有突触延迟。
突触前部:有密集的突触小泡
突触后部
突触间隙:约为30-50nm
电突触:是以电位扩布的方式进行信息传递的突触。
结构基础:缝隙连接
特点:电突触的电阻率低,传导速度快,传导为双向性,可使相接触的神经元或神经的功能同步
神经胶质细胞
中枢神经系统
大胶质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
体积最大,数量最多
纤维性星形胶质细胞:多分布在白质,细胞突起细长,胞质中含大量胶质丝
原浆性星形胶质细胞:多分布于灰质,细胞突起粗短,胞质内胶质丝较少
少突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
室管膜细胞
脉络丛上皮细胞
周围神经系统
施万细胞:是周围神经系统的成髓鞘细胞
卫星细胞:又称被囊细胞,是神经节内包裹神经元胞体的一层扁平细胞
作用
对神经元支持、营养、保护等作用
星形胶质细胞可分泌胶质递质、神经营养因子等
参与神经发育及再生
调节突触形成、突触传递及突触可塑性
参与形成血脑屏障、免疫功能调节等
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中枢部
灰质: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的聚集部位,在新鲜标本中色泽灰暗称灰质
皮质:配布于大脑和小脑表面的灰质称皮质
神经核: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团或柱称神经核
白质:神经纤维在中枢部聚集的部位称白质
髓质:位于大脑和小脑皮质深部的白质
纤维束:白质中,凡起止、行程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神经纤维集合在一起称为纤维束
网状结构:灰质和白质混杂的部位,即神经元体夹杂于神经纤维之间
周围部
神经节:神经元胞体聚集处称神经节
神经:神经纤维在周围部聚集为粗细不等的神经
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反射:神经系统在调节机体的活动中,对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作出适宜的反应
结构基础:反射弧
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